-
成都市龙泉驿地区城市居民结直肠癌筛查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成都市龙泉驿地区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社区居民肠镜筛查结果,为评价和优化结直肠癌筛查策略提供参考.方法:连续选取2019年9月至2023年10月成都市龙泉驿地区按照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结直肠癌筛查流程判定为初筛阳性,并在我院完成全结肠镜诊断性检查且获取病理检查结果的城市社区人群1 59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肠镜诊断结果,分成病变组和正常组,病变组根据病理结果进一步分为结直肠癌组、癌前病变组和良性病变组,分析不同分组之间性别、年龄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初筛阳性人群1591例,肠镜诊断正常组965例、病变组616例,病变检出率39.35%,其中,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47.27%vs 32.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187,P<0.001).随着年龄的增加,病变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x2趋势=32.432,P<0.001),按性别分层以后无论男女的年龄上升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变的检出率随时间(2019~2023年)呈上升趋势(x2趋势=75.757,P<0.001),按性别分层以后无论男女的时间上升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肠镜诊断病变组626例经病理学诊断发现:结直肠癌3例,检出率0.19%;癌前病变228例,检出率14.33%;良性病变395例,检出率24.83%.癌前病变检出率以60~69岁年龄组最多,良性病变检出率以≥70岁年龄组最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现阶段施行的城市癌症早诊早治社区居民结直肠癌筛查项目,能有效识别高风险群体、准确检出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是控制结直肠癌发病和死亡的重要二级预防措施,为公共健康策略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妊娠相关因素与子宫内膜癌风险关系探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妊娠相关因素与子宫内膜癌风险的关系,并从该角度筛查高危人群.方法 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经病理诊断确诊并住院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91例作为病例组,另以同期因其他良性妇科疾病行子宫切除术的194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差异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在年龄、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糖尿病、不孕、妊娠并发症史、妊娠次数、流产次数、末次妊娠年龄以及妊娠时长(以月计)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特定妊娠并发症(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早产)和末次妊娠年龄等因素作为最终回归方程变量,调整后的相对危险比分别为1.052、1.127、5.971和0.803(P<0.05).结论 有特定妊娠并发症史是患子宫内膜癌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末次妊娠年龄越大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越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2010-2022年淮河流域滕州市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筛查和随访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分析2010-2022年淮河流域滕州市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的初筛和随访情况,掌握筛查结果的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整理2010-2022年滕州市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相关数据,分别计算上消化道癌初筛和复查的检出率、早诊率和治疗率等指标.采用x2检验分析不同组间高危率、检出率、早诊率和治疗率的差异,采用趋势x2检验分析各年间筛查结果的变化趋势.结果 2010-2022年滕州市共完成73 282人次上消化道癌危险因素调查,总体高危率为45.85%(33 598/73 282);23 478人次的内镜筛查和随访复查,其中初筛22 925人次,复查553人次.初筛人群上消化道癌检出率、早诊率、治疗率分别为0.64%(147/22 925)、76.87%(113/147)和74.15%(109/147),初筛人群中13年间的上消化道癌检出率、早诊率和治疗率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趋势检验:检出率x2=2.62,P=0.106;早诊率x2=2.31,P=0.129;治疗率x2=1.07,P=0.302);复查人群检出率、早诊率、治疗率分别为4.52%(25/553)、80.00%(20/25)和60.00%(15/25),复查人群检出率显著高于初筛人群,x2=111.75,P<0.001.结论 2010-2022年淮河流域滕州市上消化道癌风险率较高,整体检出率较低,需进一步完善规范化及长效化的筛查工作机制,开展癌症防控知识普及教育,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期进一步提升项目筛查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探讨胸部低剂量CT在老年体检人群肺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究胸部低剂量CT在老年体检人群肺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20年2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248例老年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了胸部低剂量CT诊断,该组患者在实施病理学诊断后按照病理类型分为肺腺癌(n=221)及肺鳞癌(n=27),对比不同病理类型下肺癌患者的螺旋CT征象.结果 该组患者实施胸部低剂量CT检查所显示的异常病变征象如下:胸膜病变82例(33.06%)、肺门肿块45例(18.15%)、空洞和空腔病变42例(16.94%)、肺内多发性结节22例(8.87%)、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35例(14.11%)、孤立结节肿块影12例(4.84%)、气管狭窄和梗阻10例(4.03%).实施胸部低剂量CT检查时,肺腺癌与肺鳞癌相比,毛刺/棘突、胸膜凹陷征、血管连接征所占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腺癌与肺鳞癌相比,分叶征、空泡/空洞征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胸部CT与常规剂量胸部CT比较CTDI、DLP、ED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胸部CT与低剂量胸部CT比较主动脉弓上缘分层、支气管分叉层面、膈顶上缘层面的噪声值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胸部低剂量CT应用在老年体检人群中进行肺癌早期筛查时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同时可发现不同病理类型肺癌在征象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同时胸部低剂量CT与常规剂量胸部CT比较的辐射剂量更低,安全性有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上海市嘉定区新成路街道老年人主观认知下降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调查分析上海市嘉定区新成路街道老年人主观认知下降(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SCD)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预防SCD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于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上海市嘉定区新成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加免费体检的≥60岁老年人共961例.采用单因素回归筛选具有临床意义的常见观察指标;采用多元回归模型探讨SCD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有902例居民参与了本项研究(男性373例、女性529例),入组老年人群SCD检出率为21.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学历、受教育年限、尿酸、血红蛋白、糖尿病、冠心病、身体水分含量、去脂体重、基础代谢、无机盐、肌肉量、蛋白质量及衰弱分期等参数与SCD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年限为SCD的独立保护因素[OR=0.90,95%CI:0.85~0.95,P<0.001];女性[OR=1.68,95%CI:1.08~2.62,P=0.021]、衰弱[OR=2.51,95%CI:1.84~3.40,P<0.001]为SC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上海市嘉定区新成路街道老年人群SCD检出率为21.1%.女性和衰弱是SCD的危险因素,受教育年限是其保护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云南女性产后抑郁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建立针对云南省多民族人群的产后抑郁风险预测模型并识别预测因子.方法 于云南省某多民族聚居县对处于产后42天~1年的女性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进行产后抑郁筛查.以是否存在产后抑郁症状(EPDS ≥9分)为结局指标,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纳入人口经济学、社会心理学、产科学、新生儿、配偶及家庭、其他特征因素共52个影响因素,在训练集上构建云南多民族人群产后抑郁风险预测模型,在测试集上采用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该模型性能.结果 本研究纳入分析的女性为459名,产后抑郁检出率为11.55%,其中汉族7.56%、壮族13.94%、其他少数民族13.92%.重要性评分位于前14的变量为:焦虑、既往不良情绪史、夫妻感情、家人支持水平、照顾新生儿身心疲惫、妊娠风险分级、母婴同室、喂养模式、文化程度、配偶文化程度、夜间照顾新生儿次数、民族、孕次、年龄.该模型准确率为92.74%,特异度为95.50%,灵敏度为69.23%,阳性预测值为64.29%,阴性预测值为96.36%,AUC值为0.925.同时,分别以汉族、壮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群作为验证集进行内部验证,显示模型稳定性好.结论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建立的云南多民族人群产后抑郁风险预测模型性能良好,可用于预测少数民族地区女性产后抑郁风险因子,从而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扬中市40~69岁居民人体测量指标与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关联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分析扬中市40~69岁人群11种人体测量指标(AIs)与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关联.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22年12月,扬中市10698名参与上消化癌筛查的40~69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内镜检查及病理学诊断.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别分析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腰高比(WHtR)、体脂百分比(BF%)、锥度指数(CI)、身体肥胖估计量(BAE)、身体形态指数(ABSI)、身体肥胖指数(BAI)、身体圆度指数(BRI)和腹部容积指数(AVI)与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关联.结果 10115名调查对象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患病率为39.37%.多因素logistics回归结果显示,与第1分位数(Q1)相比,BMI的Q3和Q4人群患胃癌及癌前病变风险分别降低 11.1%(OR=0.889,0.791~0.999)和 12.4%(OR=0.876,0.779~0.984).BF%的 Q2,Q3 和 Q4 人群患胃癌及癌前病变风险分别降低 14.2%(OR=0.858,0.756~0.974)、17.4%(OR=0.826,0.689~0.991)和 26.6%(OR=0.734,0.603~0.893).BAE的Q2和Q4人群患胃癌及癌前病变风险分别降低13.2%(OR=0.868,0.766~0.983)和21.3%(OR=0.787,0.648~0.957).BAI的Q2和Q3人群患胃癌及癌前病变风险分别降低13.7%(OR=0.863,0.767~0.970)和 13.1%(OR=0.869,0.769~0.983).分层分析显示,BMI、BF%、BAE 和 BAI 与非贲门胃癌及癌前病变风险降低有关(均P<0.05).但与Q1相比,仅BAE的Q2水平与贲门胃癌及癌前病变的风险降低有关(P<0.05).结论 扬中市40~69岁人群BMI、BF%、BAE和BAI水平的增加与胃癌及癌前病变患病风险降低相关.这种关联大多适用于非贲门而不是贲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四川经济欠发达地区围产期抑郁症状检出率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调查四川经济欠发达地区围产期女性不同时期抑郁症状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9月于自贡市和南充市4所医疗机构建卡产检或住院的孕产妇.收集患者人口学及临床资料,利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抑郁筛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围产期5个时期[妊娠早期(<14周)、妊娠中期(14~27+6周)、妊娠晚期(≥28周)、产后1周和产后6周]抑郁症状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3 696例孕产妇,围产期5个时期抑郁症状检出率波动在26.39%~35.3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围产期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有所不同,妊娠早期为非计划妊娠、有家族精神病史、妊娠前1年持续2周情绪低落及末次月经期间情绪低落或紧张;妊娠中期为有家族精神病史、现居农村、妊娠前1年持续2周及末次月经期间情绪低落或紧张;妊娠晚期为有家族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史、妊娠前1年持续2周情绪低落或紧张及末次月经期间情绪紧张;产后1周为有家族精神病、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史、妊娠前1年持续2周情绪低落及末次月经期间情绪紧张;产后6周为初产妇、现居农村、有家族精神病史和妊娠前1年持续2周情绪紧张.结论:南充及自贡地区围产期抑郁症状检出率整体处于较高水平,建议围产保健者从妊娠早期启动抑郁筛查,重点关注不同时期存在危险因素的孕产妇,必要时重复筛查,对围产期抑郁症(perinatal depression,PND)隐患人群给予及时的心理访谈和专科治疗,减少母婴不良事件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眼动检查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筛查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眼动检查的视觉空间记忆眼球追踪实验(visuospatial memory eye-tracking task,VisMET)在社区老年人群中进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筛查的适应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以杨浦区认知症友好社区60岁以上老人为研究对象,按照MCI的诊断标准筛选病例组及对照组,每组各70例.通过对病例组及健康对照组两组老人进行眼动检查的视觉空间记忆眼球追踪测验,并对两组老人眼动检查中的"关键区域"的眼球运动指标的差异,即"关键区域"的注视点数及注视时间百分比进行比较分析,与MCI的Petersen诊断标准进行对比,绘制ROC曲线,得到眼动检查的VisMET范式任务进行MCI筛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界值.结果 对照组的"关键区域"的注视点数及注视时间百分比均高于病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测试对象在"关键区域"的注视点数及注视时间百分比与MoCA-B评分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79、0.516,P均<0.01).用"关键区域"的注视点数对两组进行区分时,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974,灵敏度为88.6%,特异度为89.7%.用"关键区域"的注视时间百分比对两组进行区分时,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929,灵敏度为87.1%,特异度为86.8%.结论 眼动检查的VisMET范式测试在进行MCI的筛查中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人与正常老人进行区分时具备效果显著的特征,且对操作者要求低、简便、高效,可作为社区老年人群MCI初步筛查的一种简易、敏感的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深圳市南山区结直肠癌筛查效果估算:微观模拟模型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通过微观模拟模型估算2020版国家结直肠癌筛查指南在深圳市南山区实施的预期效果.方法 采用开源CMOST模型,模拟国家指南推荐的筛查策略[针对50~75岁人群,每年进行1次免疫法粪便潜血试验(FITT)、每5年1次或10年进行1次肠镜检]以及深圳市现有筛查策略(针对45~74岁人群,每2年、3年、5年进行1次风险评估问卷+FIT).通过比较成本、效果和边际成本效果比,评估不同策略的效果.结果 在实际参与率情况下,全生命周期内,国家指南推荐策略降低结直肠癌26.1%~35.7%发病数、28.6%~37.1%死亡数、挽救106.5~144.9个生命年,深圳策略降低结直肠癌14.8%~18.1%发病数、15.5%~18.9%死亡数、挽救63.7~77.4个生命年.其中国家指南推荐的每年进行1次FIT边际成本效果比最小,每降低1例结直肠癌发病仅需23.0次增量肠镜检,每挽回1个寿命年仅需5.6次增量肠镜检.在100%的参与率情况下,指南推荐策略与深圳策略防控效果接近,其中深圳策略每3年进行1次风险评估问卷+FIT是同等效果中肠镜资源消耗最小的策略.结论 在目前实际较低筛查参与率的情况下,国家指南推荐的针对50~75岁人群每年进行1次FIT筛查等策略可以提高结直肠癌发现率,并降低死亡率;在初筛参与率提高到100%的情况下,深圳策略针对45~74岁人群每3年进行1次风险评估问卷+FIT筛查是更好的优筛查策略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