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CTIVUS一体成像的多模态血管腔内成像技术的应用与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作为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最主要的两种血管腔内影像学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和血管内超声(IVUS)已在临床应用数十年。OCT具有更高的分辨率,能更好地对比斑块成分,IVUS能够穿透血液,具有更深的成像深度,两种影像学技术已成为心血管介入医生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但两种影像学技术也各有不足,OCT成像穿透深度有限,IVUS的空间分辨率较弱。单一的OCT或IVUS很难完全提供血管及斑块内部完整的解剖学信息。利用二者的互补性,将OCT与IVUS成像导管集成到同一成像导管中,实现二者的多模态血管内成像,则可以为介入医生提供更加理想的斑块与血管壁的组织学和形态学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使用Anchor-Knuckle处理长段支架内闭塞病变两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冠状动脉支架内慢性完全闭塞(IS-CTO)病变是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一种特殊类型,导丝无法通过IS-CTO病变或通过支架网眼进入支架金属梁后内膜下空间是导致IS-CTO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失败最常见的原因。笔者提出Anchor-Knuckle技术,即将OTW球囊同轴锚定技术和弯曲导丝技术相结合,用于快速、高效开通长段IS-CTO病变。该文报道的两例患者分别采用Anchor-Knuckle技术成功开通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IS-CTO病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医学教育和临床应用方面有很大的优势。本文从基本原理入手,结合《医学影像学》学科特点,对此技术在国内外医学院校《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回顾与总结。在放射诊断学中,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扩展教学空间与时间,助力学生分析与诊断。在介入放射学中,能够体验接近真实的医疗环境,模拟并指导手术过程,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新技术的综合利用下,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将给未来的医学教育带来全新的变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心脏介入手术交互式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是心内科医师必须掌握的临床技能。传统的心脏介入手术教学存在着时间、空间和人数上受限等问题。为了提高学员介入诊疗能力,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构建了心脏介入手术交互式网络教学平台,并于2020至2022年在本院进修介入培训的43名学员中应用。本文介绍了心脏介入手术交互式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和实施过程,通过学员线上结业考核、教师评价、学员满意度调查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表明,所有学员均一次性通过了结业考核,86.0%(37/43)的学员结业考核成绩为优秀(≥80分);导师评语中学员评价结果为优秀和良好的比率分别为86.0%(37/43)和14.0%(6/43);对心脏介入手术交互式教学平台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学员占比为95.3%(41/43)。心脏介入手术交互式网络教学效果良好,得到了教师和学员的认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手术治疗主髂动脉疾病介入手术后感染6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主髂动脉相关疾病介入术后支架移植物感染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2年8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6例主髂动脉相关疾病腔内治疗后继发支架移植物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64岁(范围:49~79岁)。距离支架移植物感染时间53~3 165 d。6例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3例采用人工血管施行了解剖外旁路移植术(腋动脉-股动脉、股动脉-股动脉),3例患者采用牛心包补片施行了腹主动脉原位重建术。记录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术后感染及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评价不同治疗方式和材料的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住院治疗期间未发生死亡。术中出血量2 000~5 000 ml,术中输血量1 600~5 350 ml。术后随访81~395 d,所有患者手术切口愈合良好,无相关再感染事件发生。1例患者术后消化道出血,1例因术后血管吻合口处出血行二次手术(腹膜后血肿清除术),1例术后因下肢缺血先后进行双下肢截肢术,2例患者出现间歇性跛行。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存活。结论:对于主动脉支架移植物感染患者,在感染可控且主动脉近远端有足够阻断空间时,主动脉原位重建是一种有效治疗方式,人工血管和牛心包补片均可取得较好短期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理韧性与其社会支持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心理韧性及社会支持水平,并分析其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及与社会支持水平的关联性。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聊城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AMI患者100例进行研究,通过收集一般资料、调查心理韧性量表(CD-RISC)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获得AMI患者CD-RISC评分、SSRS评分现状,并进行CD-RISC评分的单因素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心理韧性与社会支持水平的关联性。结果:AMI患者CD-RISC量表平均得分为(53.60±4.82)分、SSRS量表平均得分为(23.47±3.41)分,均处于中等水平;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受教育程度、是否有配偶、不同家庭平均月收入、是否有家人照顾、是否有并发症、不同SSRS评分的AMI患者CD-RISC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并发症、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是否有配偶、家庭平均月收入、SSRS评分、是否有家人照顾是AMI患者CD-RISC评分的影响因素( P<0.05);AMI患者CD-RISC评分与SSRS评分呈正相关性( P<0.05)。 结论:AMI患者PCI术后心理韧性及社会支持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且影响患者心理韧性的因素较多,依据影响因素给予患者针对性干预策略,对患者的心理韧性水平和社会支持度均有积极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滑动喉气管成形术治疗先天性声门下区狭窄1例及随访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对2021年12月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介入科收治的1例先天性声门下区狭窄(C-SGS)行滑动喉气管成形术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女,2个月15 d,因"呼吸困难2个月余,气管切开术后23 d"就诊。支气管镜、环状软骨B超提示声门下区狭窄,未见瘢痕增生。结合患儿病史,诊断为C-SGS。入院后2周行滑动喉气管成形术,术后即拔除气管切开套管。术后2个月余随访,恢复良好,无呼吸困难表现。提示对于C-SGS,可在明确诊断后早期、安全手术,提供即时和足够的气道空间,保证良好的声音质量和吞咽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累及左锁骨下动脉的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中开窗技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累及左锁骨下动脉(LSA)的主动脉夹层(AD)腔内修复术中开窗技术的研究进展。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数据及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2023年6月前公开发表的关于AD治疗和开窗技术的相关文献142篇,剔除内容不符、无法获取原文、重复性研究的文章,最终纳入48篇近期发表在较为权威期刊的文章,总结和分析累及LSA的AD腔内开窗技术的研究进展。结果:近年来开窗技术发展迅速且比较成熟,在累及LSA的AD治疗中表现出诸多优势,并成功应用于左椎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弓的解剖学变异患者的治疗。但该技术存在对位困难的缺点,术前3D打印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预开窗技术的对位成功率。结论:开窗技术是众多分支血管重建技术中的一种,在目前AD治疗以腔内介入为主的大环境下,凭借其创伤小、符合生理解剖结构、并发症少等优势,加上3D打印技术的辅助,在未来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社会资本对社区不同居住时长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从个体、家庭和社区角度,分析社会资本对社区不同居住时长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影响,为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纳入成都市社区居住时长多于10年的原居老年人1205名和居住时间不超过10年的新迁老年人766名,采用生命质量SF-12量表和自编社会资本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社会资本、社区居住时间及各混杂因素对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影响.结果:新迁老年人的生理健康得分高于原居老年人(x2=88.684,P<0.05),心理健康得分低于原居老年人(x2=39.722,P<0.05);新迁老年人总体社会资本(x2=14.685,P<0.05)、社区社会资本(x2=8.097,P<0.05)低于原居老年人,而家庭资本高于原居老年人(x2=48.737,P<0.05),二者个体资本差距无统计学意义(x2=0.790,P>0.05);社区原居和新迁两类老年人的个体(ORPCS=1.320,95%CI:1.080~1.613;ORMCS=1.319,95%CI:1.088~1.600)、家庭(ORMCS=1.696,95%CI:1.402~2.052)、社区社会资本越高(ORPCS=1.310,95%CI:1.077~1.594;ORMCS=1.363,95%CI:1.128~1.647),其生命质量也越好.结论:社会资本对社区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具有正向影响,可以通过组织家庭建设活动、介入老年教育力量、发展志愿者群体为社区原居老年人充实家庭资本,借助社群平台活动开展、社区事务处理公共空间搭建提升社区新迁老人社区资本,从而促进积极老龄化的实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上肢CT血管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鼻烟窝区桡动脉等解剖结构的可视化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探究通过CT血管造影(CTA)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对经远桡介入鼻烟窝区内解剖结构进行可视化研究.方法:选取局解教学用成人尸体标本对鼻烟窝区结构进行解剖,并对经远桡介入相应大体解剖结构进行观察,再选取成人双上肢CTA图像及成人鼻烟窝区彩超,在CTA与彩超上对大体观察的结果进行重现,并比较鼻烟窝区桡动脉在3种不同方法上的差异和测量鼻烟窝区桡动脉的管径.结果:大体解剖对各部分的结构观察非常清晰,但对骨性结构与浅层结构的空间关系表现较为困难.上肢CTA对骨性结构、桡动脉及部分静脉可视化效果较好,对肌、肌腱的可视化效果稍差,无法复显桡神经浅支.鼻烟窝区彩超对动、静脉内径可视化效果较好,较难辨认桡神经浅支.3种方法测量远端桡动脉管径的均值为(2.45±0.56)mm,大体解剖、CTA、彩超测量值分别为(2.62±0.55)mm、(2.48±0.62)mm、(2.36±0.20)mm,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上肢CTA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使用基本可复现鼻烟窝区诸多解剖结构,但对浅筋膜内桡神经浅支及脂肪等组织可视化效果较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