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DRG的胃癌患者分组效果及住院费用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分析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下胃癌患者分组效果及住院费用影响因素,为DRG付费改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和总体方差减少系数评价DRG分组效果;采用结构变动值和结构变动度分析不同DRG组住院费用结构变动情况,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计算次均住院费用的关联程度;采用非参数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DRG分组效果不佳,组间异质性不够明显;住院费用结构不合理,耗材费占比过高,排在住院费用灰色关联度首位,综合医疗服务费、治疗费分别排在第三、五位;影响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是治疗方式、住院日、是否伴有并发症、是否首次住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增加分组节点或提高CV标准,增强胃癌DRG分组效果;优化住院费用结构,体现医务人员劳动和技术价值;加强内部管理,控制不合理药品、耗材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医优势病种支付方式改革的典型经验、共性问题与对策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总结中医优势病种支付方式改革的实践经验,分析共性问题并提出对策,为进一步完善各地区试点方案并探索适合中医药特征的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聚焦中医优势病种及支付方式改革的实践进展、共性病种、服务类型3个维度,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各地探索的中医药支付方式包括中医优势病种付费、单独设立中医DRG分组、设置中医院差异化调节系数三类.改革方案以扩展按病种付费范围、单病种付费、按疗效价值付费三类为主.改革成效主要体现在中医价值得到认可、医院获得支持、患者受益三方面.共性病种主要包括骨伤类、痹病及肛肠类疾病.服务类型以住院为主,部分地区拓展至门诊和日间治疗.结论:当前中医优势病种支付主要存在改革与服务范围局限、中西医编码体系及病案填写不够规范、绩效激励配套不足、费用测算不尽合理等问题.建议提出探索"住院—门诊—居家"整合型中医优势病种服务模式、形成中医病种管理范式、补偿短期政策性亏损并调整价格、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优化算法并科学制定临床路径标准等对策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和随机森林模型的北京市子宫平滑肌瘤患者住院费用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北京市DRG试点医院与非DRG试点医院的子宫平滑肌瘤患者住院费用内部结构和影响因素,为下一阶段公立医院改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北京市5家DRG试点医院和124家非DRG试点医院2015-2021年的统计报表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研究各明细费用与例均总费用的关联程度,运用随机森林模型分析住院患者例均总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显示,DRG试点医院组和非DRG试点医院组中与住院患者费用关联度最高的分别是例均手术费和例均药品费,关联度最低的均是例均检查费.随机森林模型分析结果显示,DRG试点医院组中住院患者费用影响因素重要性排名前2位是耗占比和平均住院日,非DRG试点医院组的平均住院日、手术治疗费用占比和耗占比的重要性高于其他因素.结论:DRG付费有利于优化子宫平滑肌瘤住院患者的费用结构,平均住院日、耗占比和手术治疗费用占比是影响子宫平滑肌瘤住院患者费用的重要因素,公立医院未来仍需继续优化费用结构,"节流"与"开源"并重,利用DRG付费及其配套措施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在全流程、各环节加强耗材治理和赋能医院与医务人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人员培训对上海市三级综合医院DRG付费改革准备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人员培训对上海市三级综合医院DRG付费改革准备度的影响,为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供参考.方法:于2022 年8-9 月对上海市7 家三级综合医院的724 名医务人员开展问卷调查,评估不同强度的人员培训对医务人员DRG付费改革准备度的影响,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组织文化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结果:参与调查的医务人员接受3 次及以上培训的比例不足 50%.上海市三级综合医院对DRG付费改革准备度总得分(3.59±0.96)分,其中变革效能得分(3.63±0.96)略高于变革承诺(3.52±1.00).人员培训强度对医院改革准备度影响的总效应为 26.3%,组织文化因素在其中的间接中介效应为 11.3%.结论:当前针对医务人员的DRG付费改革培训存在不足,医院对DRG付费改革的准备度总体处于中等水平,组织文化在人员培训影响医务人员改革准备度中发挥间接中介效应.建议政府医保部门和医院管理者加大培训力度,帮助医务人员尽快适应改革;同时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加强对改革准备度的评估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DRG付费改革对某专科医院医疗服务及住院费用的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改革对某专科医院的医疗服务和住院费用的影响,为专科医院加强精细化运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提取某专科医院在DRG付费政策实施前(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与实施后(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住院患者病案首页数据。从医疗服务能力、服务效率和质量安全3个维度8个指标综合评价该院医疗服务水平;描述性分析住院费用及其结构(包括综合医疗服务类、诊断类、治疗类、药品类和耗材类5类费用);采用中断时间序列法(interrupted time series,ITS)分析政策实施前后人均住院总费用及5类费用的变化趋势。结果:共纳入155 960例住院患者,政策实施前75 788例(48.59%),实施后80 172例(51.41%)。与政策实施前相比,政策实施后的DRG组数、总权重数和CMI值分别提高0.61%、8.34%和2.60%,平均住院日、费用消耗指数和时间消耗指数分别下降11.24%、1.02%和2.66%,低风险组死亡率无变化。人均住院总费用从政策实施前的14 205.16元增至实施后的14 586.12元( P<0.05);在费用构成方面,政策实施后的治疗类和药品类费用占比较政策实施前增加了2.17%和0.29%,综合医疗服务类、诊断类和耗材类费用占比分别降低了0.47%、1.77%和1.43%;在费用变化趋势方面,政策实施后的人均住院总费用和药品类费用呈增长趋势( P<0.05),综合医疗服务类、诊断类、治疗类和耗材类呈下降趋势( P<0.05)。 结论:DRG付费政策实施有利于提升专科医院医疗服务水平,推动住院费用结构趋于合理化,影响了住院费用的变化趋势,其中药品类费用呈缓慢增长趋势,须重点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湖州市实行门急诊费用就医后一次合并支付的探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医院就诊反复多次排队付费,是"看病烦"的主要因素之一。为解决这一难题,提高患者就医效率和感受度,我们以群众看病的关键小事、烦事为改革的突破点,在原有智慧医疗的基础上,率先探索实施门急诊费用就医后一次合并支付(简称"医后付")项目,在湖州市各级公立医院门急诊看病过程中全程记账,无需付费可直接进行检查、化验、取药、治疗,全部诊疗完成后通过手机或自助机一次支付,将既往的门急诊多次付费改为一次付费甚至院内零次付费,获得群众认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激励相容理论的三级综合医院日间手术管理实践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升日间手术管理效能成为医院管理者关注的热点。2020年7月,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运用激励相容理论,通过构建组织管理体系、给予日间手术团队增加绩效奖励、设立先进集体和个人、召开工作协调推进会、制定处罚工作方案、强化对手术质量与安全指标监管等措施,引导医务人员自觉努力实现医院日间手术数量与质量双提升的管理目标。医院日间手术开展率、开展日间手术的科室数量、覆盖的病种数量和住院患者满意度分别从2019年的6.94%、6个科室、64个病种和90.5%增加至2022年的24.08%、21个科室、125个病种和95.0%;日间手术出血发生率和15 d再入院率从2019年的0.6%和0.5%降至2022年的0.5%和0.2%。激励相容理论契合我国日间手术发展目标,为因地制宜提升日间手术管理效能提供了优选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澳大利亚政府对公立医院的以活动为基础的筹资付费方式与启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基于卫生制度改革的需要,澳大利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以活动为基础的筹资(activity based funding,ABF)付费方式,并于2011年设立独立医院定价管理局作为具体执行机构。ABF付费方式的主要内容包括医疗服务定价、医疗服务分类、临床数据收集和服务成本核算。该方式对我国公立医院资金拨付过程中的支付方式顶层设计、医疗服务分类系统完善、医疗服务项目及价格动态调整、信息化和信息标准化建设等,有一定借鉴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DIP支付改革的科室高质量数字化发展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DIP医保支付方式转变对科室数字化运营模式的推动作用,为科室和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探索经验。方法:以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胸外科为研究对象,分析近3年科室运营核心要素指标并评估其发展方向;重点以出院人次、病种难度、初始支付率和每指数单价为监测指标,分别反映胸外科2021年1—6月的规模、能级、医保、控费4个方面的情况,并与全院水平做横向比较。结果:近3年来该科室整体规模扩张与治疗水平发展之间关系较为平衡,但科室的运营战略有待从规模扩张型平稳转变为质量效益型。具体体现为出院人次规模扩张(32.86%),但病种难度和服务能级同比下降(-12.34%)。低难度的病种指数单价较标准偏离较高,医保支付负向贡献全院,医生个人控费的偏离程度差异较大(0.56,6.33),控费水平相较全市标准中等偏下。该科室应重点关注如"恶性肿瘤化学治疗后的随诊检查"等治疗水平低、指数费用偏高的病种。未来可通过日间诊疗减少成本浪费、释放优质医疗资源。结论:DIP支付方式改革和数字化运营可为医院及科室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支持。科室一方面可做强特色病种,突出现有优势;另一方面可填平补齐,消除劣势。同时医院还可多项制度联动,配合运营控费。医院应细化付费管理单位,逐步重视病种合理控费,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共病现状及共病对其住院费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深入了解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共病现况及共病对其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北京医院诊断为冠心病的8 334例老年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查尔森共病指数(CCI)对患者共病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纳入的8 33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中,88.18%(7 349/8 334)的患者存在共病情况,不同CCI评分的患者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存在共病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住院费用较高。二项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未校正模型和逐步校正了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入院科室、入院情况、入院年份、入院方式、住院天数、疾病分型的模型中,共病均使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住院费用增加( P<0.05)。 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共病情况严重,共病是住院费用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医疗实践中,应加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综合管理,关注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优化防治策略,控制患者共病的发生和进展,深化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等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从而精准地降低住院费用,推动医疗卫生体系的可持续化健康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