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病专科随访护士主导的医院-社区-家庭延续护理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肝病专科随访护士主导的医院-社区-家庭延续护理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12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肝病专科住院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56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延续护理,观察组实施肝病专科随访护士主导的医院-社区-家庭延续护理,为期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水平和再次入院率的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干预后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较干预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再次入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125, P<0.05)。 结论:肝病专科随访护士主导的医院-社区-家庭延续护理可以提高肝硬化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降低再次入院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手功能康复医学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手功能康复采用西医康复为主导,辅以中国医学特色,如针灸、推拿等,在手外科常见疾病中以臂丛神经损伤康复治疗为主,开展以物理治疗、体疗等康复方法,以术前术后精确治疗部位为基准,并结合健侧辅助训练康复法。以手功能康复为中心的综合治疗方向,积极进行临床治疗和功能恢复,并给予指导训练,发展其代偿能力。手功能康复在硬件软件中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尤其治疗臂丛神经损伤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风险预测模型并与传统模型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风险预测模型,并与传统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1年7月至2016年12月AMI患者的人口学、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和用药情况等资料。AKI诊断标准参照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公布的AKI诊疗指南,入选AMI患者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训练集(70%)及内部测试集(30%)。运用SelectFromModel和Lasso回归模型选择重要特征因素为AMI患者发生AKI的预测因素。分别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模型A)及机器学习算法(模型B)建立AMI患者发生AKI的风险预测模型,DeLong法比较模型A和模型B在测试集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curve,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并选出最佳模型。 结果:共6 014例AMI患者被纳入该研究,年龄(58.4±11.7)岁,男性3 414例(80.5%),AKI 674例(11.2%),训练集4 252例(70.7%),测试集1 762例(29.3%)。SelectFromModel和Lasso回归模型选取的12项临床指标包括心肌梗死次数、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室性心动过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入院时伴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入院血肌酐、血尿素氮、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使用利尿剂、利尿剂日最大剂量、利尿剂使用天数及使用他汀类药物。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预测测试集AMI患者发生AKI的ROC曲线 AUC为0.80(95% CI 0.76~0.84)。机器学习算法模型在测试集中得到的ROC曲线 AUC为0.82(95% CI 0.78~0.85)。2种模型ROC曲线 AUC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858, P=0.363),但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模型ROC曲线 AUC略高于传统模型。 结论: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的AMI患者发生AKI的风险预测模型与传统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效应相似,但机器学习算法模型有更优的趋势,引入机器学习算法模型可能提高预测AMI患者发生AKI风险的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压力与适应理论的护理干预在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压力与适应理论的护理干预在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5月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肝病科住院的100例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其中以2018年6月—2019年5月住院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6月—2020年5月住院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基于压力与适应理论的护理干预。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压力应对能力和自我管理行为。结果: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压力应对能力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压力与适应理论指导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增强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压力应对能力,并促进其养成自我管理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前庭疾病前庭康复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前庭康复治疗(VRT)是治疗外周及中枢眩晕/前庭疾病的有效方法,可提高患者的前庭觉、视觉和本体觉对平衡的协调控制能力,促进前庭代偿,从而减轻或消除患者的头晕、眩晕和不稳症状。随着眩晕/前庭医学的快速发展,VRT已逐渐发展为基于循证医学的更为个体化和精准化的治疗手段,其临床疗效也在越来越多的研究中得到证实。在多学科专家的参与下,本文围绕前庭康复的治疗前评估、治疗方案的制定/实施、常见眩晕/前庭疾病基于循证医学的治疗建议达成共识,并对前庭康复的治疗前景进行展望,旨在进一步规范、补充及更新针对不同眩晕/前庭疾病的VRT方案,以期为临床提供符合我国国情、实操性强且更为详细的VRT指导,同时为国内未来前庭康复的高质量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肝硬化患者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风险与控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胆胰疾病诊治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与外科手术相比,ERCP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肝硬化作为肝病的进展阶段,对手术应激的耐受能力减退,且在失代偿期可能存在肝性脑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凝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这为ERCP带来了内镜操作的挑战及增加术中、术后并发症的风险。现对肝硬化患者行ERCP术的适应证、风险及管理控制进行综述和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终末期肝病合并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21年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终末期肝病(end-stage liver disease,ESLD)发生和发展中,感染可以诱发或加重ESLD肝功能失代偿的发生,亦是ESLD发展过程中较易出现的并发症之一。ESLD合并感染的规范诊疗需求迫切,2018年7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制订了我国第1部《终末期肝病合并感染诊治专家共识》,基于2018年至今的循证医学数据及治疗方案,进行本次修订。本共识旨在指导并提高临床医务工作者对ESLD合并感染疾病的综合诊治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终末期肝病合并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21年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终末期肝病(ESLD)发生和发展中,感染可以诱发或加重ESLD肝功能失代偿的发生,亦是ESLD发展过程中最易出现的并发症之一。ESLD合并感染的规范诊疗需求迫切,2018年7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制订了我国第一部《终末期肝病合并感染诊治专家共识》,基于2018年至今的循证医学数据及治疗方案,进行本次修订。本共识旨在指导并提高临床医务工作者对ESLD合并感染疾病的综合诊治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自制三维打印助餐辅具与传统万能袖带助餐辅具在烧伤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中的效果对比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对比自制三维打印助餐辅具(以下简称三维辅具)与传统万能袖带助餐辅具(以下简称万能袖带)对烧伤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自主进食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方法。2020年3月—2021年6月,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收治1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中重度烧伤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其中男15例、女3例,年龄21~58(42±11)岁。使用三维软件及三维打印机为患者定制三维辅具后,指导患者在连续14 d内分别隔天使用三维辅具和万能袖带进食各7 d,其间也可无辅具由他人喂食。统计患者使用每种辅具进食正餐次数及其占所属7 d内进食正餐总次数的比例;使用2种辅具共14 d后(以下简称使用14 d后),测量患者使用2种辅具的转移液体用时和转移液体量,评定患者在无辅具、使用三维辅具、使用万能袖带时改良Barthel指数(MBI)中进食项的评分,采用利克特5级量表评价患者在无辅具、使用三维辅具、使用万能袖带时的进食主观满意度。对数据行配对样本 t检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 χ2检验。 结果:患者使用三维辅具的7 d中进食正餐次数为(18.1±2.0)次,明显多于使用万能袖带的(4.0±2.0)次( t=53.72, P<0.01)。患者使用三维辅具进食正餐次数占所属7 d内进食正餐总次数的比例为72.4%(325/449),明显高于使用万能袖带的16.7%(72/431), χ2=257.36, P<0.01。使用14 d后,患者使用三维辅具转移液体用时、转移液体量分别明显短于、多于使用万能袖带( t值分别为2.49、7.52, P<0.05或 P<0.01);患者使用三维辅具时MBI中进食项评分与使用万能袖带的评分相近( P>0.05),且均明显高于无辅具时的评分( Z值分别为3.90、3.86, P<0.01);患者使用三维辅具的进食满意度评分与使用万能袖带评分相近( P>0.05),且均明显高于无辅具时的评分( Z值分别为3.61、3.00, P<0.01)。 结论:三维辅具和万能袖带都可代偿烧伤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肢体功能,提高其自主进食能力,但三维辅具在提高患者进食意愿及转移食物效率方面更具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慢性HBV感染患者外周血MAIT细胞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患者不同临床阶段外周血中黏膜相关恒定T细胞(mucosal-associated invariant T, MAIT)的表达情况及其在乙肝疾病进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的55例HBV感染患者作为实验组,其中55例HBV感染患者包括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20例,乙肝肝癌患者15例;选取同期34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对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中MAIT细胞频率及分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NF-γ),颗粒酶B(granzyme B,GrB)水平进行检测,统计分析慢性HBV感染患者外周血MAIT细胞频率与肝功能、HBV-DNA的相关性。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肝肝硬化患者及肝癌患者外周血中MAIT细胞频率均低于健康对照组[%:(2.24±1.03), (1.86±1.33), (1.63±1.45)比(3.73±2.03), P值均<0.05]。慢性HBV患者、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以及肝细胞癌患者之间MAIT细胞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MAIT细胞频率与HBV-DNA水平无明显相关性,但与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呈负相关相关性( r=-0.409, P<0.05)。HBV-DNA +与HBV-DNA -患者MAIT细胞分泌IFN-γ能力较健康对照组显著下降[%:(26.44±6.17), (26.24±9.54)比(45.85±16.93), P值均<0.05],与HBV-DNA水平无关( P>0.05)。 结论:慢性HBV感染患者外周血中MAIT细胞频率及功能发生变化,与肝脏损伤有关。通过靶向MAIT细胞的调控,可能为慢性HBV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