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段式思维管理模式在ICU重症仪器报警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三段式思维管理模式在ICU重症仪器报警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通过成立仪器报警管理团队运用三段式思维管理模式对ICU病房相关仪器实施管理,比较实施前(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及实施后(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ICU护士报警疲劳评分、仪器报警处理有效率、仪器报警处理时间、患者入住ICU时间、ICU患者睡眠质量及患者满意率。结果:与实施前比较,实施后ICU护士设备报警疲劳总评分及ICU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明显下降;与实施前比较,实施后患者入住ICU时间明显缩短;实施后ICU患者对护士仪器管理满意率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三段式思维模式能有效减轻ICU护士仪器报警疲劳,提高仪器报警有效率,缩短ICU护士处理仪器报警的时间,改善ICU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ICU患者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科ICU护士仪器设备报警疲劳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儿科ICU护士仪器设备报警疲劳风险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验证其预测效能。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3月河南省2所三级儿童专科医院的300名儿科ICU护士为研究对象进行模型构建,其中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25份。于2021年4—5月选取河南省儿童医院的110名儿科ICU护士用于模型验证,其中发放问卷11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采用自制基线评分量表采集相关基线信息,采用医疗设备报警管理问卷及仪器设备报警疲劳相关量表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预测模型建立,Hosmer-Lemeshow检验模型拟合效果,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进行预测价值评估。结果:225名儿科ICU护士医疗设备报警管理因素得分为(48.67±4.35)分,医疗设备报警管理阻碍因素得分为(39.67±3.67)分,临床报警疲劳总分为(22.32±2.83)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0岁、工作年限<5年、带病工作、护师及以下职称、倒班、无设置医疗设备警报的习惯、医疗设备管理因素均为儿科ICU护士仪器设备报警疲劳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本研究最终构建预测模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87,灵敏度为0.891,特异度为0.843。验证数据结果显示,模型AUC值为0.901,灵敏度为0.912,特异度为0.857。 结论:儿科ICU护士存在不同程度的仪器设备报警疲劳,本研究模型可对其仪器设备报警疲劳风险作出可靠预测,提示应对高风险因素给予重点关注,并及时开展措施干预,降低相关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ICU护士报警疲劳的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调查ICU护士报警疲劳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相关报警疲劳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贵州省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252名ICU护士作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ICU护士报警疲劳量表、护士同情心负荷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ICU护士报警疲劳总分为(25.52±5.57)分,同情心疲乏得分为(19.90±5.75)分,工作倦怠得分为(20.22±3.28)分.同情心疲乏及工作倦怠均与ICU护士报警疲劳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对护理工作的喜爱程度、设置报警参数的频率、职称、同情心疲乏和工作倦怠是ICU护士报警疲劳的影响因素(均P<0.05),共解释43.1%的总变异.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高度重视ICU护士同情心疲乏及工作倦怠情况,合理安排人力资源,积极进行医疗仪器设备报警相关培训,提高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适当设置报警参数以降低ICU护士报警疲劳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血液透析室护士医疗设备报警疲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调查血液透析室护士医疗设备报警疲劳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3~5月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问卷、护士职业倦怠量表及临床报警疲劳量表对泰安市某三所三甲医院80名血液透析室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血液透析室护士报警疲劳总分为(25.01 ±2.38)分,在性别、学历、参加工作年限、每年参加培训次数、设置参数频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得分最高的条目是"仪器报警使我对所有的事情都感到厌烦",得分最低的条目是"仪器报警使我感到头痛".血液透析室护士职业倦怠总分为(63.30±6.04)分,情感衰竭和去人格化处于中度倦怠,个人成就感处于重度倦怠.护士设备报警疲劳与情感衰竭呈正相关(r=0.606,P=0.013),与去人格化呈正相关(r=0.385,P=0.006),与个人成就感呈负相关(r=-0.412,P=0.021).结论 参加培训和参数设置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医院管理者应积极采取措施改善现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神经外科监护室护士报警疲劳现状与对策
编辑人员丨2023/8/6
神经外科监护室(neuro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是集医疗护理现代化技术为一体的医疗组织管理形式,配置了大量的医疗仪器设备,同时也带来种类繁多的噪音.Darbyshire和Young[1]对英国5个监护室进行监测,发现平均噪音超过45 dB,最高峰值甚至达到85 dB.NICU各种仪器发出的噪音就像医院中午的食堂一样嘈杂[2].长期处在噪音环境中的护理人员,最容易发生报警疲劳.一般认为,报警疲劳仅仅是厌倦了报警,其实报警疲劳是一种人为的适应机制,用于调节认知负担和注意力的分配.美国医疗仪器促进协会定义为用户因存在过多报警信号而变得不敏感,从而导致延迟响应或无响应[3].另外,"嚎叫效应"认为高报警负担以及高比例的错误报警,将导致延迟或减少医务工作者对警报的响应,导致错过重要事件,进而威胁病人安全[4,5].美国联合委员会的数据库记录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发生的98起与报警疲劳相关事件报告,其中80起事件导致病人死亡[6].本文就NICU护士警疲劳现状与对策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报警疲劳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神经外科监护室(neurocritic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病人的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需要进行动态且严密的病情观察,因此,NICU需要引进包括颅内压监护仪、亚低温治疗仪、呼吸机、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等大量医疗仪器设备,提供专科的监护与治疗,提高病人的救治成功率.与此同时,带来了大量的仪器设备报警音,使医护人员产生报警疲劳,从而导致医务人员反应能力和处理效率下降[1].近年来,国内外对报警疲劳相关问题的关注度很高,尽管各国卫生机构已将报警疲劳相关问题作为重要管理对象,但工作在ICU内临床一线的医务人员所表现出报警疲劳的现状依旧令人担忧.中国医院协会在2017版病人安全目标明确提出了加强医学装备及信息系统安全管理[2].美国医院评审联合委员会最新发布的《2022年病人安全目标》,将安全使用设备报警作为目标之一,提出做出改进以确保医疗设备上的警报能被听到并得到及时响应[3].降低报警疲劳发生率对减少报警疲劳所造成的不良事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NICU报警疲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视唱练耳法在ICU规培护士仪器警报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视唱练耳法在ICU规培护士仪器警报管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9-2021年入职的57名规培护士为研究对象.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对符合条件的29名规培护士(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ICU仪器警报识别、处理培训.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对符合条件的28名规培护士(观察组)采用视唱练耳法进行培训,比较两组护士应答仪器设备警报声的速度、识别正确率、仪器设备警报处理措施的正确率以及报警疲劳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士识别仪器设备警报声的正确率(90.0%)高于对照组(78.0%),对仪器设备警报声的应答速度[(5.51±0.50)s]快于对照组[(7.59±0.88)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报警疲劳得分[(19.75±4.43)分]略低于对照组[(20.90±4.00)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9).结论 视唱练耳法是一种实用、有效的培训方法,可提升规培护士对仪器设备警报的反应速度及识别正确率,有助于对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做出判断和处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ICU护士报警疲劳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调查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护士医疗设备报警疲劳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有效的报警管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ICU护士报警疲劳量表及临床设备报警管理问卷于2022年1-2月对新疆乌鲁木齐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168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ICU护士报警疲劳总分为(22.15±7.74)分,得分最高的条目是"我会更加注意某些班次(如:夜班)中的仪器报警声".回归分析显示,学历、职称、职业满意度及报警参数设置均是ICU护士报警疲劳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共解释28.9%的总变异.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模拟临床真实情景进行考核,针对发现的问题持续质量改进,从而形成良好的报警管理氛围,预防报警疲劳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