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学科合作构建感染病的诊断管理体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当前多种新型微生物快速诊断技术应用于临床,亟需遵照5R原则,多学科合作建立有效的诊断管理体系,即针对恰当患者,在恰当时间开展恰当的检测、进行恰当的报告和解读。诊断管理可充分发挥常规技术和新型技术的优势,最大程度改善临床实践、节省医疗花费,遏制耐药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脓毒症儿童的肠道菌群特征及益生菌的干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脓毒症儿童肠道菌群特征及益生菌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纳入收住我院儿童重症医学科(PICU)的脓毒症患儿34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予以常规治疗(常规组,A组, n=17),另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添加益生菌辅助治疗(益生菌组,B组, n=17),同时选取健康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C组)。入组24 h内记录所有脓毒症患儿的一般情况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并于入组后5~7 d,采集患儿的粪便样本,同期留取健康患儿粪便样本,运用高通量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进行肠道菌群检测,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预测肠道菌群功能,比较组间差异。 结果:α多样性指数及β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两组脓毒症患儿肠道菌群的丰度均较健康儿童明显下降,同时菌群的个体差异也呈加大趋势,但是服用益生菌后,上述指标得到了显著改善( P<0.05);在菌门水平上,常规治疗组的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比例最低,变形菌门的数量明显增加( P<0.05);在菌属水平上,肠球菌成为常规治疗组中的优势菌种,而在益生菌组中双歧杆菌、普氏粪杆菌及丹毒丝菌、扭链胃球菌的比例明显提高( P<0.05);益生菌组与常规组相比,两者在线粒体合成、外泌体、mRNA转录降解及半胱氨酸代谢等通路的丰度存在明显差异。 结论:脓毒症儿童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下降,结构稳定性差,同时拟杆菌减少伴变形杆菌增多,而添加益生菌辅助治疗后可增加患儿双歧杆菌及普氏粪杆菌等有益菌的比例,减少肠球菌等机会致病菌的数量,其差异性代谢通路可能与益生菌的作用机制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主编的话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显微外科是二十世纪外科领域的一个里程碑,是我国临床医学走向国际的一个较早学科之一,也是我国的优势和特色临床学科,被誉为"指尖舞曼妙"。由于显微外科服务的主要患者对象是基层民众,决定了显微外科技术在我国民营医院开展较为普及,他们积极开展显微外科新术式,其中不乏有达到世界水平的显微术式杰作,为我国赢得了良好国际声誉,这是近二十年来显微外科领域一个标志性成就。尤其近十多年来,民间力量、社会力量介入显微外科事业,全国有百多家以手外科与创伤为主的民营医院,发展得越来越好,也受到社会的认可、赞许与重视,他们在自身发展创造事业辉煌的同时,为中国显微外科事业的发展和国际声誉的赢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培养和造就的一代代显微外科精英在国际学术平台的精彩表现为祖国赢得了荣光。本期特介绍广州和平骨科医院、顺德和平外科医院、西安凤城医院、郑州仁济医院、苏州瑞华骨科医院、徐州仁慈医院和四川现代医院对中国显微外科事业做出的工作贡献和显微学科建设经验,包括优质特色的临床业绩、显微外科基础研究的突破性贡献、优质本专业领域精英人才的教育培养、在国际显微外科学术舞台上为国争光的亮眼表现,当然也分享了医院发展遇到困难及其克服困难前行的宝贵经验。并借筹办中国显微外科博物馆之际,《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与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将于2024年8月在西安举办"中国民营医院显微外科发展论坛",提取和梳理素材,以纳入"中国显微外科博物馆"专门展示区的设计之中,留下历史;交流民营医院显微学科建设经验,探讨民营医院对中国显微外科发展的贡献和遇到的困难,充分发挥民营医院显微外科重要方面军的作用,以更好推动中国显微外科事业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糖尿病“三师共管”诊疗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糖尿病防治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在于多学科参与,多重指标综合调整,个性化方案及持续有效的管理。如何探索和实践具有中国特点的糖尿病诊疗模式,是我们必须直面并加以解决的重大问题。糖尿病“三师共管”诊疗模式立足中国糖尿病防治现状,发挥中医药整体观、个性化及重视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优势,组建以内分泌糖尿病专科医师、中医师、健康管理师为核心的多学科协作团队,利用智能化信息工具持续管理,提倡血糖等代谢指标与生活质量指标“两标并重”理念。开展“三师共管”管理期间初步实现了血糖控制效果、自我管理效果、生活质量与就医体验、基层糖尿病防治能力四个方面的提高,为实现糖尿病防治的两个重要目标(即防治并发症、优化生活质量)进行了“中国式解决方案”的探索与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09—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呼吸疾病领域项目资助情况回顾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为了解当前我国呼吸系统疾病基础研究项目立项与经费资助现状。方法:本文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回顾分析了2009-2019年自然科学基金(NSFC)呼吸系统疾病资助项目数量、经费投入、经费资助类别与布局方向。结果:研究显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呼吸领域立项数量与经费投入增长显著,促进了呼吸学科的发展。但是由于呼吸系统疾病负担重,仍需加大呼吸系统疾病项目投入力度。结论:建议NSFC应持续加大对呼吸系统疾病项目投入与支持力度,加强现有呼吸优势领域的发展,鼓励开展呼吸交叉与前沿领域的研究,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家及研究团队,推动呼吸学科学术创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浙江省医院科技创新竞争力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浙江省医院科技创新竞争力现状,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为浙江省打造卫生健康科技创新高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公布的2018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数据,用统计描述和赋值法分析浙江省医院和学科科技创新竞争力。结果:浙江省百强医院数位于全国第4,百强学科数位于全国第5。全国20强医院浙江省仅占2家,82.7%的省内排名第一学科集中在这2家医院。53%的浙江百强上榜学科排名在各自学科榜的50名以后。结论:浙江省医院和学科科技创新竞争力处于全国中上水平,但顶尖医院和优势学科较少且分布不均,整体学术影响力不足。建议通过开放合作、强强联合打造一流医院和一流学科,推进卫生健康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学术影响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804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521例,女283例;年龄为63(27~94)岁。804例患者均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发生吻合口漏情况。(3)随访情况。(4)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分析。(5)亚组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单因素分析采用 χ2检验或独立样本 t检验。将单因素分析中 P≤0.2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1)手术情况。804例患者顺利完成腹腔镜中上段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手术时间为135(118~256)min,术中出血量为30(5~350)mL。所有患者完成结肠-直肠端端吻合。804例患者中,287例吻合口行加固缝合,517例吻合口行常规吻合。(2)术后发生吻合口漏情况。804例患者中,40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发生率为4.98%(40/804)。(3)随访情况。80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2(6~49)个月。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4)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吻合口不加固缝合是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2.78,95%可信区间为1.21~6.37, P<0.05)。(5)亚组分析。804例患者中,202例接受新辅助治疗,602例未接受新辅助治疗。602未接受新辅助治疗患者中,253例加固缝合和349例常规吻合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漏分别为6例和21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56, P<0.05)。 结论:吻合口不加固缝合是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对于未接受新辅助治疗的直肠癌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构建高水平临床研究平台 推进创新型医院建设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构建高水平临床研究平台的实践经验,并探讨临床研究平台管理模式,为国内正在建设临床研究平台的医疗机构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临床研究平台以临床需求为导向进行顶层设计,构建包括循证医学专业团队疾病资源样本库、临床研究协同网络、研究型病房4个核心功能单元,平台服务于临床研究人员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为临床研究项目提供专业化、系统化服务及管理的技术支撑。结果:医院围绕优势学科进行临床研究平台的顶层设计,专病特色突出的重点学科依托以"专家主导"模式,建立临床研究协同网络,开展多中心大规模人群队列研究;普通学科依托于"医院主导"模式建立的开放共享平台开展临床研究,两种模式互补并存,力图在充分发挥神经科学和老年医学示范作用的同时,以优势学科为引领带动普通学科向高水平发展。结论:基于大型医疗机构建设高水平的临床研究平台,需要利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对医疗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布局,从而推动医院向创新型医院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聚己内酯在组织工程气管支架中的应用研究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气管长段损伤或狭窄一直都是临床有待解决的棘手难题,当病变气管切除并行端-端吻合无法满足临床需求时,组织工程气管为气管替代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支架为细胞的黏附、生长及细胞因子的作用发挥提供了保证,因而合适的气管支架是组织工程气管成功实施的关键,支架材料的选择也成为了重要部分。随着学科交叉理念的不断深入,生物材料不断被研究与应用。聚己内酯具有良好的溶解性、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稳定的力学性能等特点,以其独有的优势在支架材料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本文就聚己内酯在组织工程气管支架中的应用与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单侧肺水肿在重症医学科中的发病率和临床特征-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在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中单侧肺水肿(pulmonary edema,PE)发病率、临床特征以及病死率。方法:回顾性收集ICU中PE患者(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临床资料,根据影像学表现分为单侧PE组和双侧PE组,比较两组间病因、临床基本信息、心脏超声参数、并发症、治疗情况、及预后等。以患者预后作为因变量,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纳入314例PE患者,其中单侧PE患者14例(4.5%),右侧肺水肿为主11例(78.5%)。两组间性别、年龄、心率、呼吸频率、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比双侧PE组,单侧PE组血压更低,其中收缩压128(102.7~138)mmHg vs. 135(116~166)mmHg,舒张压72(54~88.2)mmHg vs. 82(69~97.7)mmHg,心脏骤停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分别为28.6% vs. 8.0%,42.9%% vs. 10.0%, 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单侧PE表现、使用升压药物、年龄与患者预后不佳相关;其中单侧PE、使用升压药物优势比分别为17.78、11.67。 结论:单侧PE并不少见,是患者住院病死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需早期识别避免治疗延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