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医养照护团队服务模式对居家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小时前
目的 探讨智慧医养照护团队服务模式对居家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未来智慧医养照护团队服务模式的优化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参与成都市成华区健康敲门行动上门服务的100例居家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法根据老年人入组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老年人均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予以智慧医养照护团队服务模式进行居家照护.两组干预前后采用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表(ADL)、精神状态与社会参与能力评分表(PAP)、感知觉与沟通能力评分表(SCAA)]评定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根据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表和老年综合征罹患情况表的评估结果,对照护理需求等级评定表,将研究对象分为轻度失能(1级)、中度失能(2级)、重度失能(3级)3个等级,评定干预前后老年人失能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ADL、PAP、SCAA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PAP、SCA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罹患老年综合征分布与干预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智慧医养照护团队服务干预后,观察组1、2、3级护理需求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级人数无变化;2级人数由13例(26.0%)增至35例(70.0%),3级人数由29例(58.0%)减少至7例(14.0%)(P<0.05).结论 运用智慧医养照护团队服务模式可有效提升居家老年人的生活能力,降低老年人护理需求等级,提高居家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小时前
-
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消化内科中优质护理是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效果的重要保障.消化内科患者多为胃肠疾病患者,病因复杂多样,病情容易反复,且治疗和护理时间较长.优质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和幸福感.由邱晓珏等编写的《消化科护理技术与操作手册》是一部专注于消化科护理的专业书籍,为消化内科护理人员提供了详细的技术和操作指导,对优化消化内科护理技术水平提供了有益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Donabedian理论构建整复外科专科手术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基于Donabedian理论构建整复外科专科手术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选取国内三甲医院的整复外科专家35人为函询对象,通过文献研究、质性访谈等方法,初步构建整复外科专科手术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雏形,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函询,确立整复外科专科手术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两轮函询专家人员组成一致,得到专家权威系数(Cr)为0.777 1.本研究中,二级和三级指标的变异系数为0.107~0.129,变异系数≤0.15,可以认为函询条目可信,专家协调程度良好.经过两轮函询,专家对各项评价指标意见趋于集中,最终确立了整复外科专科手术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包括3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47项三级指标.结论 本研究构建出较为科学、严谨、全面的整复外科专科手术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优化整复外科手术护理质量、提高医护患三方满意度提供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北京市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效率评价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背景 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居民医疗与养老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探讨医养结合服务如何高效率、高质量发展,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的 评价北京市养老机构的医养结合服务效率,为改善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8 年 5 月对北京市养老机构现场调查.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的产出导向的BCC模型,对北京市 62 家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分别进行评价.投入指标包括:机构床位数、医务人员数、养老护理员(护工)人员数.产出指标包括:完全失能/重度障碍老人数量、部分失能/中轻度障碍老人数量、自理老人数量.结果 北京市 62 家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中,DEA有效单元比例分别占12.903%、35.484%、12.903%,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平均值分别为 0.599、0.788、0.760.其中,规模报酬不变的占 12.903%,规模效益递减的占 70.968%,规模效益递增的占 16.129%.结论 所调查的北京市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综合效率偏低,存在资源浪费、供需不匹配的现象.建议养老机构科学定位目标群体,提供精准服务,合理计算入住容量,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服务合作,而政府要继续贯彻相关扶持政策的进一步落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护理和服务的过渡》最佳实践指南解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为确保患者顺利完成护理过渡,我国各家医院不断提升护理质量,优化护理程序.鉴于当前我国护理过渡仍处于发展阶段,该研究对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2023年发布的《护理和服务的过渡》最佳实践指南进行解读,旨在为我国医务人员提供护理过渡的规范化指导,并为制订相关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全程护理优化方案对内镜下行内痔套扎术围手术期患者疼痛指数、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分析镜下行内痔套扎术围手术期应用全程护理优化方案对患者疼痛指数、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70例内镜下行内痔套扎术治疗的内痔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围手术期干预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与观察组(全程护理优化方案干预),每组35例.记录并对比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疼痛情况[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肛门坠胀感、水肿、术后出血、尿潴留].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24 h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 d、7 d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干预前生活质量四个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四个维度评分均提高,观察组干预后物质生活、躯体、心理以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22%,对照组为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 内镜下行内痔套扎术围手术期应用全程护理优化方案可降低患者疼痛指数及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护理学导论课程知识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构建护理学导论课程知识图谱并进行初步应用.方法 针对护理学导论课程知识体系的整合构建问题,借助知识图谱技术,开展护理学导论课程知识图谱设计与构建;并初步应用于2022级298名护理本科生的教学,从知识点学习人均总时长、已完成内容掌握度、课程满意度、理论成绩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护理学导论课程知识图谱包括认知与理解护理、护理工作思维与方法、护理相关理论与模式3个主题、8个子主题、90个知识主题,涵盖5种知识关系类别.298名学生知识点人均学习总时长20.8 h,84.9%的学生内容掌握度达标,90.3%的学生对课程知识图谱总体评价为非常满意,88.6%的学生对知识图谱课程内容呈现形式评价为非常满意,79.9%的学生对知识图谱学习方法与形式评价为非常满意.2022级学生课程理论考核成绩高于2020级学生(P<0.05).结论 课程知识图谱是线上线下结合教学模式的强有力支撑,以此开展的线上线下结合式教学有利于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形态,帮助学生构建课程知识体系,优化教学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ICU护士俯卧位通气临床实施现状及障碍因素的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ICU护士俯卧位通气(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PPV)临床实施现况及障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3-4月山东省济南、青岛、济宁等5个地级市三甲医院急诊ICU、内科ICU、外科ICU、综合ICU等科室的ICU护士 230名,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ICU护士 PPV临床实施现状及障碍因素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约>90%的护士落实执行了 PPV流程规范的基本要求、评估要点、实施与护理要点,但ICU护士对患者实施俯卧位前进行镇痛镇静评估的执行率(85.4%)低于俯卧位期间镇痛镇静评估的执行率(91.3%).PPV相关并发症中,压力性损伤(84.9%)、颜面部水肿(79.9%)、胃内容物反流与误吸(70.3%)发生率排名前3.ICU护士PPV临床实施障碍因素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证据相关因素""目标人群-患者或家属相关因素""资源相关因素""目标人群-医护人员相关因素""目标人群-团队相关因素""组织相关因素".得分最高的条目是"证据相关因素"维度中的"相关证据适用范围有限,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合开展".结论ICU护士 PPV临床实践态度较为积极,实施过程有待继续优化,应重点关注其实施过程的薄弱环节,并制定针对性措施,进一步完善PPV护理流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护理学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分类建设的实践与成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建设护理一流本科课程是提高护理高等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护理专业人才的重要举措.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对标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总体要求,对线上一流课程、线下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虚拟仿真实验一流课程及社会实践一流课程的建设进行探索与实践.该文从转变教育理念、创新多元教学方法、优化教育内容、丰富教学资源及改革成绩评定方式等方面阐述专业课程建设的举措,以期为国内其他高校护理专业课程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护理学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现状与发展建议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护理专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打造一流课程成为全国各护理院校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该文梳理了护理类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整体建设情况,即护理类共计108门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建设情况略超过一级学科平均水平,发展呈现区域差异、院校差异、经典课程多次获评和专业课程聚集的特点.基于此,根据国家一流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从挖掘院校优势、整合多学科资源、优化课程设计、推进课程数字化转型、加强政策与制度保障等方面提出建议,为促进护理专业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