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侧阴部神经阻滞联合硬膜外麻醉对混合痔手术患者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双侧阴部神经阻滞(PNB)联合硬膜外麻醉(CEB)应用于混合痔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 5月—2023年 5月枣庄市峄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混合痔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CEB,试验组采用CEB联合双侧PNB麻醉,比较两组麻醉优良率、麻醉阻滞效果、血流动力学、肛门内压、术后疼痛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麻醉优良率为 95.12%,高于对照组的 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感觉神经、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 时,试验组心率、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10 min时,试验组肛门内压低于对照组,术后 6、12、24 h时试验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PNB联合CEB在混合痔手术患者中应用效果好,有助于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延长麻醉维持时间,保持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相对平稳,降低手术时的肛门内压,减少术后疼痛,安全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便携式内镜系统应用于上消化道疾病检查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新型便携式内镜系统在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中的操作性能、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性、随机、非劣效性对照研究,2019年6月—2020年6月间由3个临床研究中心参与,纳入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接受便携式内镜完成上消化道检查( n=44),对照组接受临床常规应用的奥林巴斯胃镜完成上消化道检查( n=46)。以后者作为参照,对新型便携式内镜系统的检查成功率、图像质量、操作性能、操作总体满意度、活检成功率和安全性进行评价。 结果:试验组内镜检查成功率为97.73%(43/44),对照组为100.00%(46/46),差值为-2.27%(95% CI:-6.68%~2.13%),大于设定的非劣效界值(-10%);试验组与对照组图像质量综合评价优良率均为100%,差值为0,大于设定的非劣效界值(-10%)。对照组操作系统性能优良率为100.00%(46/46),试验组为97.67%(42/43),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483);对照组操作总体满意率为100.00%(46/46),试验组为86.05%(37/43),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1);共9例进行了内镜下活检,试验组5例、对照组4例,2组活检通道均顺畅,均能顺利完成活检。共16例出现不良事件,对照组5例[10.87%(5/46)],试验组11例[25.00%(11/44)],2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3.07, P=0.080),所有不良事件均在48 h内消失,无严重不良事件及器械缺陷事件发生。 结论:新型便携式内镜系统安全性高,操作性能与图像质量良好,与临床常用的日本奥林巴斯内镜系统效果相当,可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奥马哈式延续护理应用于冠心病患者中的可行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奥马哈式延续护理应用于冠心病患者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诊治的冠心病患者116例临床资料,并按护理方案不同进行分组,将采取常规护理方案者设为对照组(58例),将采取奥马哈式延续护理方案者设为研究组(58例),观察两组患者出院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遵医行为、护理前后生活质量与自我护理能力。结果:①研究组患者出院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遵医行为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②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SAQ生活质量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护理前,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奥马哈式延续护理应用于冠心病护理中,可有效预防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并改善患者遵医行为,增强其自我护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水平,有一定可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纽曼系统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疾病自我认知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纽曼系统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疾病自我认知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诊治的86例冠心病介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组: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者设为对照组(43例),2017年8月至2019年2月实施纽曼系统护理者设为研究组(43例)。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疾病自我认知水平、生命质量变化心脏事件发生率以及遵医行为。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疾病自我认知评分分别为(4.35 ± 0.36)、(4.26 ± 0.14)分和(12.64 ± 1.05)、(9.27 ± 1.48)分,2组患者护理前疾病自我认知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护理后疾病自我认知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6.344、4.486、3.975,均 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生命质量评分分别为(37.99 ± 8.15)、(37.85 ± 8.91)分和(80.69 ± 4.18)、(72.17 ± 5.94)分,2组患者护理前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护理后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9.614、8.157、4.168,均 P<0.05)。研究组患者出院后的心脏事件发生率为6.98%(3/43),低于对照组的20.93%(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108, P<0.05)。研究组患者遵医行为优良率为100.00%(43/43),高于对照组的86.05%(3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4.479, P<0.05)。 结论:纽曼系统护理适宜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可增进患者对疾病的自我认知水平,改善出院后遵医行为,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并提高其生命质量水平,值得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循环质控理念指导下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对骨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循环质控理念指导下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对骨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骨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东街院区收治的3 672例为对照组,城东院区收治的5 337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循环质控理念指导下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干预后的院感发生率、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依从性。结果:实施循环质控理念指导下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观察组院感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依从性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循环质控理念指导下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可显著降低医院感染发生,有效减少风险事件,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为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Leo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多中心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Leo支架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多中心采用Leo支架治疗的15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共174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35例,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13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收治104例。术后行影像学和临床随访,采用Raymond分级评估动脉瘤的栓塞程度,以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mRS≤2分为预后良好,≥3分为预后不良)。结果:174个动脉瘤中,106个动脉瘤(60.9%)采用Leo支架+弹簧圈治疗,68个动脉瘤(39.1%)单独应用Leo支架治疗。152例患者共采用176枚支架,术中出现支架打开或贴壁不良9例(5.9%),发生血栓栓塞事件15例(9.9%)。术后出现缺血症状7例(4.6%),其中预后不良5例(3.3%)。无支架相关出血事件。术后即刻小型和中型动脉瘤的优良栓塞率(Raymond分级Ⅰ~Ⅱ级)分别93.8%(60/64)和90.5%(76/84),明显优于大型及以上动脉瘤(42.3%,11/26)( χ2=41.77, P<0.001)。78例(51.3%)患者(共82个动脉瘤)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1.8±6.5)个月(3~23个月)。各型动脉瘤的栓塞率保持稳定;发生载瘤动脉的支架内狭窄或闭塞共10例(12.8%,10/78),其中9例无症状。78例患者中,预后良好76例(97.4%),预后不良2例(2.6%)。 结论:采用Leo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特别是对于中、小型动脉瘤;而Leo支架在其他类型动脉瘤中的作用仍需进一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国产上消化道超声内镜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估的随机、开放、平行对照、非劣性试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国产上消化道超声内镜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化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7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中心1)和深圳市人民医院(中心2)的160例需要进行超声内镜诊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试验组使用中国开立EG-UC5T超声内镜,对照组使用日本富士EG-580UT超声内镜。有效性主要评价指标为超声图像质量优良率,比较采用非劣性验证;次要评价指标为内镜图像质量优良率、操作性能优良率和系统稳定性评价。安全性评价指标为患者术中、术后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在意向治疗分析集,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超声图像质量优良率分别为100.0%(78/78)和100.0%(77/77),率差为0.0%(95% CI:-4.7%~4.8%);在符合方案分析集,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超声图像质量优良率分别为100.0%(78/78)和100.0%(75/75),率差为0.0%(95% CI:-4.7%~4.9%),两个数据集的超声图像质量优良率置信区间下限均大于非劣效界值-8%,可推断试验机非劣于对照机的非劣效假设成立。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内镜图像质量优良率和操作性能优良率在意向治疗和符合方案分析中均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1.000)。系统不稳定事件发生率试验组为0.0%(0/78),对照组为3.9%(3/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20)。两组均无不良事件发生。 结论:国产上消化道超声内镜在正常条件使用下有效性、安全性和稳定性均满足临床应用的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护理优良事件报告制度在护理安全文化建设中的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护理优良事件报告制度在护理安全文化建设中的意义。方法:建立护理优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励临床护士主动上报护理优良事件,营造护理安全文化。结果:2017~2018年共上报护理优良事件123件,其中查对事件70例,观察事件37例,其他事件16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从2016年的0.37%下降到2018年的0.26%,下降幅度32.43%;给药错误发生率从2016年的0.04%下降到2018年的0.01%,下降幅度75.00%。结论:护理优良事件报告制度在护理安全文化建设中有着积极和重要的意义,提高了护士的安全文化意识和护理质量,促进了患者安全,实现了护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以目标为导向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烧伤手术室实习带教中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以目标为导向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烧伤手术室实习带教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医院烧伤手术室接收的42名实习生开展教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常规组实施常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研究组实施以目标为导向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实习时间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出科成绩和优良率、实习前后自信心和烧伤手术技能评价、对带教的满意度。采用SPSS 19.0进行 t检验和卡方检验。 结果:研究组出科理论考核成绩、实践考核成绩和优良率均高于常规组;两组实习后自信心、术式选择、手术的创新性与优化、手术并发症控制、术中突发事件的处理评分均高于实习前,且实习后研究组上述评分均高于常规组;研究组实习生对带教模式提升自信心、提高操作能力、提高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采用以目标为导向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不仅可提高烧伤手术室实习生出科考核成绩、增强其自信心和烧伤手术技能,还可提高其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洼田饮水试验用于评估全身麻醉患者术后早期进水可行性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VAS口渴评分和洼田饮水试验,从患者舒适性、安全性等方面探讨全身麻醉患者术后早期进水的可行性,为缩短术后禁饮时间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19年11月于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术后入PACU的全身麻醉患者200例,进行VAS口渴评分,于术后0.5、1.0、1.5、2.0 h分别进行洼田饮水试验,并对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评估,记录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入PACU后VAS口渴评分(6.3±1.2)分,2 h内4次饮水试验共饮温水约120 ml,出PACU时患者VAS口渴评分为(3.7±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男性VAS口渴评分高于女性( P<0.05);45岁以下的青年患者VAS口渴评分高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 P<0.05)。全身麻醉术后2 h患者吞咽功优良率99.5%,未发生严重呕吐误吸事件。 结论:术后2 h饮水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