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后肛门功能评估体系与康复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作为低位直肠癌的极限保肛手术,不仅能够获得满意的肿瘤学结果,并且可降低永久性造口概率。然而,控制排便功能紊乱是ISR术后不容忽视且最为常见的临床难题。目前仍缺少以患者报告结局测量工具评价术后肛门功能与生活质量以及治疗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的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笔者单位临床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系统性阐述ISR术后肛门功能、生活质量、生理功能、解剖形态学评估以及功能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术后肛门功能常根据多种量表组合进行评估,包括大便失禁评估量表、胃肠功能问卷、特异性LARS评估量表和大便日记。ISR术后生活质量的评估更适合采用症状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可采用水灌注式或高分辨率固态直肠肛管测压评估ISR术后患者生理功能,并采用排粪造影和3D直肠腔内超声评估其解剖形态学变化。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功能锻炼、直肠球囊训练、经肛门灌洗和骶神经调节术等均是术后康复治疗的可选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直肠癌保肛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患者症状感受和应对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深入了解直肠癌保肛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患者症状感受和应对体验。方法: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月在河南省肿瘤医院门诊复查或住院的15例直肠癌保肛术后LARS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并提炼主题。结果:提炼出4个主题:对症状的态度和情绪反应、受症状影响的日常活动、对症状管理策略的应对状态、对症状多维度支持的需求。结论:直肠癌保肛术后LARS患者存在诸多不适症状,渴望得到支持与帮助。医护人员应重视患者症状管理的复杂性,并及时进行有效的症状评估和干预,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性支持护理,提高其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对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质量控制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作为一种诞生十余年的新兴直肠癌手术入路,其发展过程中的坎坷经历提示着我们提升其手术质量的重要性。针对目前taTME的质量评估,其主要优势在于可以增加远切缘距离、降低环周切缘阳性率,并提升全直肠系膜标本的切除质量。由于目前高质量临床研究开展仍然较少,且已发表的研究仍不能除外混杂偏倚以及发表偏倚所带来的局限性,故对于当前结论仍需审慎看待。现阶段,仅推荐taTME在具有高度选择性的患者和中心进行开展。因此,本文对于taTME手术质量的评估及在此基础上的患者与医疗中心的筛选进行探讨。根据目前研究结果和我中心实践经验,我们通常选择具有困难骨盆特征、低位直肠癌和(或)行新辅助放化疗需直视下确定远切缘的患者开展taTME手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9年1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收治的64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42例,女22例;中位年龄为59岁,年龄范围为40~84岁。64例患者中,31例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TME设为机器人组,33例行腹腔镜TME设为腹腔镜组。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长期并发症及盆腔植物神经损伤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 P25, 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 结果:(1)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机器人组患者保肛例数、预防性造口例数、中转开腹例数、术中输血例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恢复饮食时间、住院时间、伤口感染、术后出血、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尿潴留、全组患者并发症综合指数、并发症患者并发症综合指数、治疗费用分别为30例、23例、0、1例、(285±73)min、(147±112)mL、(1.6±0.8)d、(3.6±1.1)d、(3.2±1.5)d、(9.8±2.8)d、1例、4例、3例、1例、4例、(15.0±12.0)分、22.6分(20.9分,27.3分)、(11.7±1.2)万元。腹腔镜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2例、13例、2例、2例、(253±57)min、(211±123)mL、(1.8±0.8)d、(3.9±1.6)d、(4.1±1.9)d、(11.8±4.3)d、2例、5例、3例、3例、2例、(20.0±12.0)分、24.2分(10.5分,30.8分)、(7.7±1.3)万元。两组患者保肛例数、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8.581, t=-2.065,-2.133,12.700, P<0.05);两组患者预防性造口例数、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恢复饮食时间、全组患者并发症综合指数、并发症患者并发症综合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2.425, t=1.957,-0.679,-0.846,-1.941,-1.867, Z=-0.850, P>0.05)。两组患者中转开腹例数、术中输血例数、伤口感染、术后出血、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尿潴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机器人组1例吻合口瘘患者在内镜下夹闭,其余并发症予以对症治疗后治愈。(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机器人组患者肿瘤距切缘距离,肿瘤直径,手术切缘(阳性、阴性),肿瘤分化程度(高分化、高中分化、中分化、中低分化、低分化),肿瘤病理学分期(Ⅰ期、Ⅱ期、Ⅲa+b期、Ⅲc+Ⅳ期),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0 cm(0.3 cm,2.0 cm),(3.5±1.1)cm,2例、29例,3例、7例、14例、5例、2例,5例、18例、4例、4例,(16.0±2.8)枚。腹腔镜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3 cm(0.5 cm,3.0 cm),(4.2±1.4)cm,2例、30例,1例、7例、16例、6例、3例,1例、19例、7例、6例,(13.9±3.8)枚。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420, P<0.05)。两组患者肿瘤距切缘距离、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病理学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Z=-0.980, t=-1.912, Z=-0.809,-1.595, P>0.05)。两组患者手术切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随访情况:机器人组31例患者中,2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腹腔镜组33例患者中,3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5个月。机器人组患者肠梗阻、按时还纳造口、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死亡、术后12个月大便失禁严重度评分、术后12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术后12个月夜尿、术后12个月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评分分别为2例、20例、3例、2例、2例、0.0分(0.0分,0.0分)、4.5分(1.3分,8.8分)、1.5次(1.0次,2.0次)、2.0分(1.3分,10.8分)。腹腔镜组上述指标分别为4例、7例、3例、2例、3例、1.0分(0.0分,3.0分)、8.0分(2.0分,14.3分)、2.0次(1.0次,4.0次)、3.0分(1.0分,11.8分)。两组患者肠梗阻、按时还纳造口、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死亡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大便失禁严重度评分及术后12个月夜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2.202,-1.986, 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及术后12个月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Z=-0.885,0.094, P>0.05)。 结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与腹腔镜TME治疗低位直肠癌均安全有效,前者在保证低位直肠癌根治前提下能提高肛门括约肌保留率,减少夜尿频率及保护排便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国产单孔蛇形臂机器人手术系统在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初步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术锐单孔蛇形臂机器人手术系统用于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21年5—10月,前瞻性纳入因肾肿瘤拟行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的患者。纳入标准:年龄≥18岁;单发肾肿瘤,肿瘤最大径≤4 cm;体质指数(BMI)18.5~30.0 kg/m 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1~3分;能配合完成方案规定的相关检查和随访;受试者自愿参加临床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其他恶性肿瘤,或既往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且研究者认为不适合纳入本研究者;既往接受过同类型泌尿系统外科手术治疗,且研究者评估后认为不适合参与本研究者;入组前3个月内以及研究期间计划行其他大型手术者;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有严重全身性疾病,研究者认为不适合行手术治疗者;入组前3个月内参与过其他干预性临床试验者。本研究手术均采用术锐单孔蛇形臂机器人手术系统,该系统由远程控制台、手术设备台车、含4个机械臂的操作系统,以及可重复使用的蛇形机械臂构成。蛇形机械臂是具有两段且均可四向弯转的手术器械,末端携带单极剪刀、双极抓钳、持针器等不同的手术器械,靠自身弯曲运动,通过专用单孔多腔道套管进入体内,可避免传统单孔套管的"筷子效应""反向操作"等问题。本研究均行单孔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全麻,患者取健侧卧位,升高腰桥、头低足低位。于脐水平腹直肌外缘取3~4 cm切口,逐层切开进入腹腔,置入配套的单孔机器人专用2.5 cm套管,连接机器人系统,装入高清3D腹腔镜镜头和蛇形机械臂,助手通过专用通道置入普通腹腔镜器械进行辅助,必要时增加1个辅助孔。所有手术均采用经腹腔入路,肿瘤切除和创面重建均采用零缺血方式。记录肿瘤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围手术期信息。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例患者,男2例,女2例。年龄44~52岁。BMI 26.5~29.0 kg/m 2。2例有高血压病史。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均为0分。卡氏评分100分3例,90分1例。术前平均血肌酐(76.8±18.8)(70~104)μmol/L。肿瘤位于左侧3例,右侧1例。肿瘤直径1.1~2.8 cm。肿瘤分期均为T 1a期。R.E.N.A.L.评分为4A、7P、6P、4P各1例。首例手术采用纯单孔方式,余3例为保证手术安全性,均增加1个辅助通道。手术时间155~210 min,术中出血量20~170 ml。术后病理诊断为肾透明细胞癌2例,切缘均阴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术后均未出现出血、漏尿、发热、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术后下床时0间1~3 d,术后住院时间3~9 d。出院前复查血肌酐(71.5±22.0)(54~103)μmol/L,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4)。 结论:采用术锐单孔蛇形臂机器人手术系统可安全、有效地开展单孔腹腔镜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蛇形臂动作灵活、指向性准确,可保障手术的顺利实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蔡氏套管器在胃肠道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中的应用:234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蔡氏套管器在胃肠道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经术前病理检查确诊为结直肠癌或胃癌,或术前钡灌肠造影提示乙状结肠冗长或横结肠冗长;(2)具备传统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3)体质指数<30 kg/m 2(经肛门手术)和35 kg/m 2(经阴道手术);(4)女性患者经阴道取标本者无阴道狭窄或粘连;(5)结肠冗长症患者年龄为18~70岁,具有顽固性便秘病史且病程10年以上者。排除标准:(1)合并肠穿孔、梗阻的结直肠癌,或合并胃穿孔、胃出血、幽门梗阻的胃癌;(2)合并肺、骨远处转移或无法同期切除的肝转移;(3)有腹部大手术史或存在肠粘连;(4)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按照上述标准,2014年1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胃肠外科应用蔡氏套管器行NOSES手术共治疗209例胃肠肿瘤和25例结肠冗长症患者,其中中低位直肠癌14例,行外翻拖出式NOSES直肠癌根治术;左结直肠癌171例,行NOSES左半结肠癌根治术;右结肠癌12例,行NOSES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胃癌12例,行NOSES系统性胃系膜切除术;结肠冗长症25例,行NOSES结肠次全切除术。均采用自制免辅助切口肛门套管器——蔡氏套管器(中国发明专利号:ZL201410168748.2)取标本。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1年无复发生存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全组234例患者中,男性116例,女性118例;年龄(56.6±10.9)岁。所有患者均顺利施行NOSES手术,无中转开腹者,无手术相关死亡者。术后环周切缘阴性率为98.8%(169/171),仅2 例阳性,均为左结直肠癌组患者。术后37例(15.8%)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出现吻合口漏11例(4.7%),吻合口出血3例(1.3%),腹腔内出血2例(0.9%),腹腔感染4例(1.7%),肺部感染8例(3.4%)。术后再手术7例(3.0%),均为吻合口漏后行回肠造口术。术后30 d内总再入院率为0.9%(2/234)。随访(18.3±3.6)个月,1年无复发生存率为94.7%。209例胃肠肿瘤患者有5例(2.4%)局部复发,均为吻合口复发;16例(7.7%)远处转移,其中肝转移8例,肺转移6例,骨转移2例。结论:蔡氏套管器辅助的NOSES手术在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及结肠冗长症行结肠次全切除术中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肠液回输在低位直肠癌患者直肠前切除并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后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肠液回输在低位直肠癌患者直肠前切除并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后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浙江金华广福肿瘤医院低位直肠癌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直肠前切除并预防性回肠造口术治疗)和观察组(采用直肠前切除并预防性回肠造口术联合肠液回输治疗),每组30例。术后次日和术后3个月采用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评分量表评估肛门功能,采用患者参与主观整体评定(PG-SGA)法评估营养状况,采用造口患者生命质量量表(stoma-QOL)评估生命质量;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预定手术。两组术后次日LARS评分和LARS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LARS评分和LAR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8.63 ± 3.15)分比(24.90 ± 6.11)分和23.33%(7/30)比46.67%(1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0.05)。两组术后次日PG-SGA评分和营养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PG-SGA评分和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07 ± 0.82)分比(5.13 ± 1.01)分和26.67% (8/30)比46.67%(1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0.05)。两组术后次日stoma-QOL的心理负担、社会交往、造口管理和日常起居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7.70 ± 4.28)分比(21.47 ± 5.16)分、(14.33 ± 2.03)分比(11.90 ± 1.64)分、(14.87 ± 1.92)分比(11.57 ± 2.38)分和(15.30 ± 1.03)分比(12.37 ± 2.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0.00%(9/30)比60.00%(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5.45, P<0.05)。 结论:针对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直肠前切除并预防性回肠造口术联合肠液回输可减少LARS,改善营养状态,提高生命质量,还可减少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初步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2018年间入组的46例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肿瘤下缘距肛缘6 cm内。术前放疗采用SIB-IMRT技术,直肠肿瘤及阳性淋巴结照射58.75 Gy分25次(2.35 Gy/次),盆腔淋巴引流区照射50 Gy分25次(2.0 Gy/次),同步口服卡培他滨进行化疗。放化疗结束后间隔6~12周行直肠癌根治术。 Kaplan- Meier法计算总生存(OS)、无瘤生存(DFS)、无进展生存(PFS),无局部复发生存(LRFS)、无转移生存(MFS)。单因素分析用 log- rank法检验,多因素分析用 Cox回归模型。 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47个月,局部复发3例,远处转移6例,ypCR率为26%(12/46),保肛手术率为74%(34/46),R 0切除率为100%(44/44),TN总降期率为87%(40/4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6/46)。3年OS、DFS、PFS分别为93%、91%、87%。单因素分析显示ypN分期是影响OS、DFS、PFS、LRFS、MFS的重要因素(均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ypN分期与DFS、PFS、LRFS、MFS均显著相关(均 P<0.05)。 结论: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行术前SIB-IMRT 58.75 Gy分25次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方案安全可行,提高了ypCR率及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可耐受,长期生存是否获益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生儿原发性局部小肠扭转10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新生儿原发性局部小肠扭转(primary segmental volvulus,PSV)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23年5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收治的新生儿PSV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0例PSV新生儿,平均胎龄(34.1±3.0)周,出生体重(2 291±646)g。8例发病日龄≤3 d,2例发病日龄>3 d,10例患儿均以腹胀为主要表现,7例伴有胆汁性呕吐,5例伴有便血。影像学检查主要提示低位肠梗阻,无特异性表现;实验室检查主要提示代谢性酸中毒及不同程度贫血。9例患儿行诊断性腹腔穿刺,穿刺液为血性5例,清亮液体2例,血性混合粪样腹水1例,乳糜性1例。10例均行急诊剖腹探查术,于术中明确诊断PSV并行小肠部分切除,同时行一期肠吻合术或肠造瘘术。10例患儿均治愈,随访至4月龄~9岁,生长发育同正常同龄儿。结论:新生儿PSV是一种独立的急腹症,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经过积极手术,总体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综合征对患者心理、生理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对患者心理、生理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9年5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低位前切除200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LARS量表评分,并进行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进行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核心问卷、心理痛苦管理筛查工具调查。结果:本组患者在直肠癌保肛根治术后LARS发生率为43.0%。多因素分析显示,BMI≥24 kg/m 2、吻合口瘘、吻合口距肛缘≤5 cm、术前放疗是直肠癌保肛根治术后LAR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OR=2.123、15.109、7.302、12.682,均 P<0.05)。术后重度LARS组患者总体健康水平、功能维度中躯体功能与情绪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无/轻度LARS组患者( t=5.788、8.831、8.745,均 P<0.05),疲倦、腹泻评分均显著高于无/轻度LARS组患者( t=26.280、49.476,均 P<0.05)。重度LARS组患者心理痛苦管理筛查工具中心理痛苦温度计评分及问题列表中交往问题、情绪问题、身体问题评分均显著高于无/轻度LARS组患者( t=4.246、6.563、5.913、4.408,均 P<0.05)。重度LARS组与无/轻度LARS组男性患者勃起功能障碍与射精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8.6%比51.6%、65.5%比58.1%,均 P>0.05)。 结论:BMI≥24 kg/m 2、吻合口瘘、吻合口距肛缘≤5 cm、术前放疗是直肠癌发生LARS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