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共病研究现状及对共病管理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老年人共病是目前全球医疗关注的热点之一,也是当前老年医学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共病与死亡率增加、致残率增加、功能状态下降和生活质量下降相关.老年人共病情况普遍存在.在临床实践中,对老年人共病的评估有助于从基于单一疾病的管理模式转向基于个人整体的管理模式,从疾病的治疗转向预防治疗一体化的管理理念,提高生命质量,改善预后.目前对共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共病的存在模式,我国最主要共病模式为心血管代谢性共病模式(包括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和高血压).地域、年龄、性别、社会经济等因素影响共病的组成模式.目前我国关于老年共病的研究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本研究就老年人共病概况、共病模式、不同因素对共病的影响、共病的管理策略等方面作一综述,旨在为老年共病研究和管理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基于每日症状指数的动态监测预测儿童青少年抑郁症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效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背景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抗抑郁药物已成为治疗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症的新兴疗法,但如何早期预测疗效仍是一大挑战.目的 探讨rTMS+抗抑郁药物治疗过程中预测远期疗效的潜在因子.设计 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 首次诊断中重度单相或双相抑郁症的年龄<18 岁、始于住院时连续≥20 次的rTMS治疗且有每日症状指数(DI-5)的评分记录、有rTMS治疗前和第 20 次时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记录的儿童青少年为队列人群,以rTMS治疗最后 1次较基线HAMD评分减少≥50%分为应答组和未应答组,对20 次DI-5评估结果与HAMD评估行相关性分析,当存在较好的相关结果时,考察rTMS+抗抑郁药物治疗中的DI-5评估是否能更早预测应答结果.主要结局指标 DI-5与HAMD评分相关性.结果 符合本文纳入排除标准的中重度单相或双相抑郁症的儿童青少年 228 例,平均年龄(14.0±3.0)岁,男 111例(48.6%),rTMS治疗前和后DI-5分数与HAMD分数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 0.70 和 0.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rTMS治疗 20 次后应答组 101 例,未应答组 127 例,两组在性别分布、年龄、单亲家庭比例、留守儿童比例、家族精神病史、症状始发年龄、症状持续时间、学习障碍、语言障碍、运动发育障碍、体重、身高、服药时长、心理咨询次数、甲状腺功能异常、入睡时长、经常做梦比例和饮食习惯-挑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I-5 和HAMD基线分数应答组较未应答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 20 次rTMS治疗后DI-5 分数应答组较未应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AMD最后 1 次评分应答组较未应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第11 次rTMS治疗时DI-5分数应答组较未应答组DI-5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应答组较未应答组DI-5中位数分数减少2 分并以此作为分层依据,DI-5量表减少分数<2 分组 107 例(46.9%)在第 20 次rTMS治疗时有 98.1%的概率为未应答,DI-5 量表减少分数≥2 分组 64 例(87.4%)在第 20 次TMS治疗时有 89.2%的概率为应答.结论 第 11 次rTMS较治疗前DI-5减分≥2 分可能是预测儿童青少年抑郁症rTMS+抗抑郁药物疗效的早期预测因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截喘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可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浊阻肺型患者的肺功能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探讨截喘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痰浊阻肺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0例AECOPD痰浊阻肺型老年(年龄≥60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截喘汤治疗.治疗14d后比较2组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用力肺活量(FVC)的百分比、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血C反应蛋白(CRP)水平、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评分(mMRC)、咳嗽和咳痰的评估问卷(CASA-Q)评分及痰液黏蛋白5AC(MUC5AC)含量.结果:治疗后2组的中医症状评分、mMRC评级、血CRP、痰液MUC5AC下降;CASA-Q评分、FEV1%、FEV1/FVC%升高,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截喘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可以改善AE-COPD痰浊阻肺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气道黏液高分泌,减轻气道阻塞,改善肺通气功能,提高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病人左心功能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STI)牛眼图评价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病人的左心功能变化.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科收治的pSS病人30例作为pSS组,另选取健康志愿者3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检者的升主动脉内径(Ao-Asc)、主动脉根部内径(AOD)、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应用STI技术获取病人左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两腔心整体纵向应变(GLS-A2C)、三腔心整体纵向应变(GLS-A3C)、四腔心整体纵向应变(GLS-A4C),获取两组受检者牛眼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SS组Ao-Asc、AOD、LAD均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 LVEDD、LVEF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SS 组 LV-GLS、GLS-A2C、GLS-A3C、GLS-A4C 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SS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01).牛眼图提示pSS病人心肌功能受损.结论:STI牛眼图能早期量化评估pSS病人左心功能,心功能受损可能与心肌炎或心肌缺血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自体荧光联合示踪用盐酸米托蒽醌注射液在甲状腺术中识别甲状旁腺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在甲状腺术中,评估近红外自体荧光成像技术(NIRAF)联合示踪用盐酸米托蒽醌注射液(MHI)能否提高甲状旁腺的识别率,从而降低甲状腺术后低钙血症及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方法:前瞻性连续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3月在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行甲状腺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根据入院时间随机将患者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联合组术中于甲状腺内注射MHI 0.6 mL并联合NIRAF识别甲状旁腺,对照组仅于术中使用NIRAF.比较两组术前血钙、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术中甲状旁腺识别准确率、自体移植率,术后甲状旁腺激素(PTH)、血钙水平、甲状旁腺误切率及低钙症状发生率.结果:联合组行甲状旁腺移植术4例(10.0%),对照组12例(30.0%),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28,P=0.049).联合组甲状旁腺识别准确率高于对照组(98.11%比85.96%,x2=3.899,P=0.048),且联合组存在误切甲状旁腺2例(5.0%),对照组10例(25.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04,P=0.028).术后1 d,联合组及对照组血钙水平分别为(2.24±0.11)mmol/L及(2.16±0.17)mmol/L,PTH 水平分别为(27.18±11.77)ng/L 及(18.57±9.55)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联合组血钙水平为(2.32±0.17)mmol/L,对照组为(2.23±0.12)mmol/L;联合组PTH水平为(33.03±7.88)ng/L,对照组为(24.89±9.29)ng/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出现手足或口周麻木症状3例(7.5%),对照组10例(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自体荧光联合示踪用盐酸米托蒽醌注射液可以有效提高甲状腺术中甲状旁腺识别的准确率,从而避免误切,减少术后低钙血症及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降低患者术后手足、口周麻木感的发生,提高患者就医体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收缩功能障碍患者血清miR-125b与依普利酮抗纤维化反应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 探讨血清miR-125b对依普利酮抗纤维化治疗反应评估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 2020 年 8 月 9日—2021 年 4月 1日在太原市急救中心心内科接受依普利酮治疗的 8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伴或不伴ST段抬高且伴有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患者.采集受试者依普利酮治疗前和治疗 6 个月后的外周血浆样本.二维超声心动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收缩功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浆中循环miR-125b表达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血清Ⅲ型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ⅢNP)和Ⅰ型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ⅠCP)水平,计算基线至第 6 个月血清PⅢNP(?PⅢNP)和PⅠCP(?PⅠCP)水平变化.并记录依普利酮治疗 6 个月期间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结果 依普利酮治疗 6 个月后,AMI患者收缩压与超声心动图参数较基线值显著改善(P<0.05),收缩压、血清PⅢNP和PⅠCP水平降低(P<0.05),但同时血钾和血钠浓度有所升高(P<0.05).其中50例患者第6个月时血清PⅢNP水平值较基线值绝对减少,纳入PⅢNP降低亚组,其他 39例患者?PⅢNP≤0,被纳入PⅢNP稳定/增加亚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清miR-125b是PⅢNP降低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析显示,PⅢNP降低的患者基线血清miR-125b与?PⅢNP(rs=-0.566,P<0.001)和?PⅠCP(rs=-0.524,P<0.001)存在负相关关系.进一步校正危险因素后,基线血清miR-125b仍是影响血清PⅢNP和PⅠCP降低程度的独立负相关因素(P<0.05).此外,在AMI患者中,PⅢNP降低的患者累积MACEs发生率更低(调整后HR=0.431,95%CI:0.129~1.440,P=0.171),同样血清miR-125b水平>2.23 患者无MACEs事件累积生存率更低(Log rank=32.568,P<0.001).结论 血清miR-125b高表达水平有助于识别依普利酮抗纤维化作用更显著的AMI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特发性肺纤维化相关的免疫评估及动态监测标志物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常见的病因不明的肺间质疾病,发病机制不明,尚无特效药物,其进展缓急、病情预后呈异质性。多项研究发现机体及肺部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可能与IPF发病、进展及预后相关,本文结合文献综合分析了IPF相关多种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在IPF患者外周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分布情况,探讨这些作为免疫评估及监测的细胞及分子标志物对于IPF诊断、病情评估和预后预测的研究潜力和临床应用潜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利伐沙班治疗脑静脉血栓形成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新的研究数据表明,直接口服抗凝药可能是脑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抗凝治疗的合适选择。然而,由于该病较为罕见且不良转归事件(如严重出血和功能依赖)发生率低,因此开展高质量的临床试验具有挑战性。为了帮助未来CVT试验的设计,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Field等进行了一项Ⅱ期、前瞻性、开放标签、盲法终点试验——SECRET(Study of Rivaroxaban for 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旨在评估:(1)病例招募的可行性;(2)利伐沙班相对于标准抗凝治疗的安全性;(3)以患者为中心的功能转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Notch受体表达升高诱导前列腺癌患者CD8 + T细胞功能衰竭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观察前列腺癌(PCa)患者CD8 + T细胞中Notch受体的表达,分析Notch信号通路对PCa患者CD8 + T细胞功能的影响。 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就诊的PCa患者45例、无菌性前列腺炎患者41例和健康对照者30名。分选外周血CD8 +T细胞,反转录实时定量PCR法检测CD8 + T细胞中Notch1~4 mRNA相对表达量。使用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γ-分泌素抑制剂(GSI)刺激CD8 + T细胞,反转录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穿孔素、颗粒酶B和FasL mRNA相对表达量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抗程序性死亡分子(PD)-1和CTLA-4阳性细胞比例变化。建立CD8 + T细胞与PCa细胞系LAPC4细胞的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培养体系,通过检测靶细胞的死亡比例和细胞因子分泌评估抑制Notch信号通路对CD8 +T细胞的杀伤功能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 t检验或配对 t检验。 结果:PCa患者CD8 +T细胞中Notch1~4 mRNA相对表达量(5.22±1.04、2.79±0.91、9.74±3.38、1.63±0.82)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0.87±0.17、1.03±0.17、1.24±0.21、1.26±0.08)和无菌性前列腺炎患者(0.87±0.15、1.05±0.14、1.27±0.19、1.26±0.16)(均 P<0.05)。PCa患者CD8 +T细胞存在功能衰竭,主要表现为穿孔素、颗粒酶B和FasL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均 P<0.000 1),PD-1:19.3%±5.4%和CTLA-4:11.7%±3.9%阳性细胞比例升高,直接接触共培养体系中PCa患者CD8 +T细胞诱导LAPC4细胞死亡比例下降(28.8%±6.4%比37.2%±2.6%, P=0.015),γ干扰素(IFN)-γ分泌水平降低[(61.7±10.6)ng/L比(88.6±20.2)ng/L, P=0.003 2]。使用GSI抑制Notch信号通路可增强PCa患者CD8 +T细胞中穿孔素、颗粒酶B和FasL mRNA相对表达量(均 P<0.01),PD-1 +CD8 +T细胞和CTLA-4 +CD8 +T细胞的比例降低。抑制Notch信号通路可增强直接接触共培养体系中PCa患者CD8 +T细胞诱导LAPC4细胞死亡比例(34.3%±7.2%, P=0.000 2),IFN-γ分泌水平亦升高[(88.4±33.6)ng/L, P=0.008 3]。 结论:PCa患者Notch受体表达升高诱导CD8 +T细胞功能衰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小鼠膀胱癌气囊模型的构建与效果评估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构建一类肿瘤可视化的小鼠膀胱癌气囊(APBCa)模型,并评估药物灌注疗效。方法:本研究于2019年6—12月构建人源性肿瘤APBCa(H-APBCa)模型和具有免疫功能的APBCa(I-APBCa)模型。在BALB/c裸鼠背部皮下注射无菌空气建立大小为2.5 cm×3.5 cm的气囊,24 h后在气囊内壁通过种植人膀胱癌细胞EJ建立H-APBCa模型。对比灌注吉西他滨与生理盐水20 d后H-APBCa小鼠模型肿瘤的体积,并利用Tunel染色法比较灌注吉西他滨与生理盐水20 d后肿瘤细胞凋亡情况。在C57BL/6小鼠背部皮下注射无菌空气建立大小为2.5 cm×3.5 cm气囊,24 h后在气囊内壁通过种植小鼠膀胱癌细胞MB49建立I-APBCa模型。比较灌注卡介苗与生理盐水20 d后I-APBCa小鼠模型肿瘤的体积,并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灌注卡介苗与生理盐水20 d后两组肿瘤组织CD80 +巨噬细胞及CD3 +T细胞浸润情况。 结果:H-APBCa和I-APBCa两种小鼠模型均成功建立,肉眼能直视观察且可通过游标卡尺测量肿瘤大小。H-APBCa小鼠模型灌注治疗20 d,灌注吉西他滨组肿瘤体积小于灌注生理盐水组[(781.02±241.02) mm 3与(1 213.88±214.02) mm 3, P<0.05]。灌注吉西他滨组小鼠肿瘤细胞凋亡多于灌注生理盐水组(77.33±4.63与14.67±2.60, P<0.05)。H-APBCa模型灌注治疗20 d,灌注卡介苗组肿瘤体积小于灌注生理盐水组[(645.02±156.63) mm 3与(948.84±221.76) mm 3, P<0.05];灌注卡介苗组肿瘤组织浸润的CD80 +巨噬细胞多于灌注生理盐水组(49.67±7.57与16.33±5.69, P<0.05),肿瘤组织浸润的CD3 +T细胞也多于灌注生理盐水组(18.00±3.46与4.67±1.45, P<0.05)。 结论:H-APBCa和I-APBCa两种小鼠模型均成功建立。APBCa模型化疗以及卡介苗灌注治疗后肿瘤均明显缩小,与临床中膀胱癌灌注治疗效果相似,可作为评价药物灌注疗效的新型动物模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