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复低强度红光照射和0.01%阿托品滴眼液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效果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重复低强度红光照射和0.01%低浓度阿托品对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防控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苏州大学理想眼科医院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儿童青少年近视160例(320只眼),年龄8~14岁。所有受试者均配戴普通框架眼镜,按不同方式分为3组:A组,重复低强度红光照射60例(120只眼);B组,0.01%阿托品滴眼液组50例(100只眼);另选50例(100只眼)为C组,对照组。随访12个月,分析等效球镜屈光度(SE)及眼轴长度。结果:应用后6个月及12个月的SE:A组分别为(-2.60±2.76)D及(-2.84±1.53)D,明显低于B组的(-3.19±1.36)D、(-3.56±1.35)D和C组的(-4.02±1.22)D、(-4.91±1.18)D,总体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F时间=906.56, F组别=17.24, F时间×组别=1 096.98;均 P<0.001);B组明显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眼轴长度:A组的(24.84±1.02)mm,(24.87±0.99)mm明显低于B组的(25.15±0.77)mm,(25.31±0.76)mm和C组的(25.14±0.87)mm,(25.36±0.84)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F时间=203.95, F组别=3.18, F时间×组别=315.14; P<0.001, P=0.043, P<0.001),B、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重复低强度红光照射及0.01%阿托品滴眼液均能有效控制青少年近视度数进展和眼轴增长。而重复低强度红光照射控制眼轴增长的效果更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关注低强度红光重复照射对近视进展防控的新方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我国近视呈现高发病率、低龄化的严峻形势,儿童和青少年近视防控问题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近年来相关研究已提供了多种儿童近视进展防控措施和方法,如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点眼、角膜塑形镜配戴等,但均存在操作不便和一定的不良反应。大量证据已经表明,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可有效降低儿童近视的发病率,其效应与光照量有关。然而,在实际工作和实践中,切实有效增加或控制儿童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存在各种困难,因此难以有效指导相关人群实施近视防控措施。一项由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持的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RCT)采用低强度红光重复照射(RLRL)对学龄儿童进行重复、短时、直接的视网膜照射,评估RLRL控制近视进展的疗效和安全性,证实了该疗法对学龄儿童轻中度近视进展有较好的防控作用,为RLRL安全、有效防控近视进展提供了高等级循证证据。本文对这项RCT研究的主要结果和可推广性进行解读,并提出了进一步探讨RLRL在近视防控中的实践要点,建议眼科工作者关注RLRL对近视防控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22年美国眼科学会屈光不正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2022年9月,美国眼科学会发布了最新版的屈光不正临床实践指南(PPP),该PPP基于最佳的循证医学证据,为屈光不正的诊断和矫正提供权威的指导意见。新版PPP延续了2017版严谨、全面、精细的特点,在屈光不正的定义、流行病学、分类以及诊断和矫正等多方面进行更新。如新版PPP将高度屈光不正定义为近视≥-6.0 D;远视≥+3.0 D;散光≥-3.0 D;增加关于近视防控的内容,建议每天户外活动至少2 h,选择恰当的光学防控手段,并可考虑点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以期延缓近视的发生和发展等;丰富了近视是遗传与环境因素交互影响的循证医学证据,同时强调了未来高度近视的大流行趋势,延缓近视进展具有全球公共卫生意义。此外,新版PPP首次强调近视可引起不可逆性视力损伤,提示要推迟儿童近视发生时间,延缓近视进展速度等。笔者就新版PPP的主要内容和更新的近视防控部分内容进行介绍和解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低浓度阿托品在儿童近视控制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伴随着儿童近视发生率的上升和低龄化趋势,近视已成为亟需解决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控制近视发生发展的有效措施包括双焦眼镜、多焦眼镜、角膜塑形镜和药物等。近年来,阿托品作为控制近视发展的有效药物得到广泛关注。由于低浓度阿托品可以有效控制近视屈光度和眼轴增长,且畏光、视近模糊等不良反应轻,故低浓度阿托品已成为儿童近视防控的研究重点。现就低浓度阿托品在儿童近视控制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浓度和给药频次的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控制儿童近视进展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质量分数0.02%阿托品滴眼液隔日点眼1次与0.01%阿托品滴眼液每日点眼1次控制儿童近视进展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就诊的汉族近视性屈光不正儿童231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0.02%阿托品组110例和0.01%阿托品组121例。0.02%阿托品组采用0.02%阿托品滴眼液隔日睡前点眼1次,0.01%阿托品组采用0.01%阿托品滴眼液每日睡前点眼1次,连续用药1年。0.02%阿托品组92例,0.01%阿托品组101例完成1年随访,分别于用药前和用药后12个月测量2个组右眼等效球镜度(SER)、眼轴长度(AL)、单眼调节幅度(AMP)、瞳孔直径(PD)、前房深度和角膜曲率等参数,观察各参数用药1年与用药前的变化情况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后1年,0.02%阿托品组和0.01%阿托品组SER变化量分别为(-0.46±0.49)D和(-0.48±0.46)D,AL变化量分别为(0.38±0.21)mm和(0.39±0.19)mm,AMP变化量分别为(-1.49±0.29)D和(-1.61±0.26)D,PD变化量分别为(0.72±0.44)mm和(0.70±0.40)mm,2个组间SER、AL、AMP和PD的变化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用药后1个月内0.02%阿托品组和0.01%阿托品组分别有19.1%(21/110)和20.7%(25/121)的患眼出现畏光,在1~6个月内分别有12例和13例畏光症状消失,其余受试者的畏光症状逐渐缓解但未消失。用药1个月内,2个组分别有4.5%(5/110)和5.0%(6/121)的患眼出现轻度视近模糊,持续2~4周后逐渐缓解消失。 结论:质量分数0.02%阿托品滴眼液隔日点眼1次与0.01%阿托品滴眼液每日点眼1次控制儿童近视进展的效果一致,且0.02%阿托品滴眼液隔日点眼1次未增加不良反应的程度和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浓度和给药频次的低浓度阿托品短期使用对儿童眼部安全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不同浓度和给药频次的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短期使用对儿童眼部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临床试验方法,连续纳入于2020年12月至2022年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就诊的近视或近视前期儿童72例72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0.01%阿托品组、0.02%阿托品组和0.04%阿托品组,每组24例24眼。对所有受试者采用自动电脑验光仪行电脑验光,采用综合验光仪测量主觉验光,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眼压,采用光学生物测量仪测量眼轴长度,采用推进法测量调节幅度(AMP),采用瞳孔仪测量瞳孔直径,采用标准对数近视力表测量33 cm处的近视力,采用Keratograph 5M行泪液评估并进行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调查。各组受试眼分别双眼点1滴0.01%、0.02%、0.04%阿托品滴眼液后每10 min测量1次瞳孔直径,至3次瞳孔直径不再变化时,测量各组眼部参数记录为单次用药后数据。各组受试者分别使用对应浓度阿托品滴眼液每晚1次,用药后1周测量眼部参数;随后0.01%阿托品组及0.02%阿托品组用药频率改为每日早晚各1次,0.04%阿托品组保持每晚1次,1周后测量眼部参数。均选取右眼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各组用药前后瞳孔直径、AMP及其他眼部参数变化。结果:0.01%阿托品组、0.02%阿托品组和0.04%阿托品组用药前瞳孔直径分别为(5.59±0.48)、(5.35±0.76)、(5.65±0.43)mm,单次用药后瞳孔直径分别为(7.00±0.68)、(7.17±0.58)和(8.40±1.71)mm,连续用药后1周分别为(6.67±0.62)、(6.56±0.65)和(7.60±0.69)mm,连续用药后2周分别为(6.96±0.49)、(7.04±0.53)和(7.60±0.36)mm,3个组用药前后不同时间点瞳孔直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分组=9.430, P<0.001, F时间=156.620, P<0.001)。0.01%阿托品组、0.02%阿托品组和0.04%阿托品组用药前AMP分别为(12.94±3.02)、(13.25±2.81)和(13.42±2.60)D,单次用药后分别为(11.62±2.61)、(11.53±2.06)和(9.64±1.93)D,连续用药后1周分别为(11.14±2.61)、(11.33±2.33)和(8.30±1.18)D,用药后2周分别为(9.99±1.81)、(8.72±1.25)和(8.76±2.12)D,3个组间AMP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分组=2.800, P=0.063),用药后不同时间点AMP均较用药前降低,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时间=61.400, P<0.001)。各组受试者等效球镜度、眼压、近视力、眼轴长度、首次泪膜破裂时间、平均泪膜破裂时间、泪河高度和OSDI问卷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F分组=0.030、0.630、1.420、0.580、0.140、0.120、0.340、0.142,均 P>0.05)。用药前后不同时间点等效球镜度、眼压、首次泪膜破裂时间、平均泪膜破裂时间、泪河高度、OSDI评分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时间=12.560、4.730、4.720、5.220、3.720,均 P<0.05)。 结论:不同浓度阿托品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瞳孔散大及AMP下降,且浓度越高越严重,同时,增加阿托品给药频次,瞳孔散大及AMP下降程度也会加重,但并未发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国际近视研究院2023摘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近视研究是一个动态且快速变化的领域,目前的研究提供了对于近视病因更好的解释并介导了新的近视防控策略。在2019年,国际近视研究院(IMI)收集并发表了一系列关于近视相关主题的白皮书,并在2021年更新了证据摘要。本文中,我们对过去2年的关键主题进行总结。动物模型研究继续探索光的波长和强度对眼球生长的影响,以及新的药物和巩膜之间的交联作为减缓近视的潜在策略。随着对于近视早期干预的重视,"近视前状态"也得到关注。尽管高度近视中眼球结构的分类和定义仍然存在争议,但大多数研究使用IMI的标准定义近视(≤-0.5 D)和高度近视(≤-6.0 D)。临床试验表明,结合多区、微透镜或扩散光学的新型眼镜显示出良好的疗效。本文讨论了影响软性多焦接触镜和角膜塑形镜疗效的因素。局部使用阿托品仍然是唯一可广泛获取的药物治疗方法。高浓度阿托品的反弹现象在低浓度阿托品或光学干预下并不明显。总的来说,近视控制治疗对视力功能的不良影响很小,且普遍安全,佩戴时间延长和联合治疗会使治疗效果最大化。一种新兴的针对儿童的光疗法仍需要全面的安全性数据,以进行风险与收益分析。鉴于近视控制策略的成功,本文重点讨论在临床试验中纳入对照组的伦理问题。本文还讨论了对于临床试验方案的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阿托品控制近视进展及作用机制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阿托品是控制近视进展的选择之一,临床研究已证实从0.01%到1%等多种浓度的阿托品对近视进展均有控制作用,其中0.01%阿托品滴眼液因不良反应小、反弹少而被广泛采用。虽然阿托品控制近视进展有众多假说,但其具体的分子作用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阿托品控制近视进展可能是通过影响视网膜和后部巩膜的相关受体,包括M1-M5、γ-氨基丁酸、多巴胺受体、 ZENK基因、α2肾上腺素能受体等,通过胆碱能、G-蛋白等信号通路实现的;其作用部位主要在巩膜胶原蛋白和视网膜色素上皮以及脉络膜。临床研究还显示,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点眼联合角膜塑形镜配戴对近视进展的控制效果优于单纯使用角膜塑形镜。本文就阿托品控制儿童近视进展的作用机制、作用部位以及不同浓度阿托品的最新临床研究结果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关于儿童和青少年高度近视干预措施的争议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近视的高发和低龄化趋势,高度近视的防控措施持续受到关注。目前控制儿童和青少年高度近视进展的手段主要包括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点眼、配戴角膜塑形镜或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MFSCLs)、后巩膜加固术等,这些干预措施也已在高度近视儿童群体中开展,并被证实可能可以有效控制近视进展,但在临床用法、安全性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争议。其中,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存在着使用浓度与安全性的矛盾,较高浓度的阿托品控制效果较好,但也伴随着更高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同时部分儿童应用阿托品后近视控制效果不佳。角膜塑形镜长期配戴的控制效果不够明确,且角膜塑形镜的度数设置尚缺少定论。MFSCLs配戴对高度近视的控制效果仍需大样本的临床试验进一步证明。后巩膜加固术作为手术手段,其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及创伤较其他干预措施大,目前尚无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证明其有效性。各类高度近视干预措施的推广应用仍需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本文从药物、光学、手术及其他干预措施几个方面就近年来儿童和青少年高度近视干预措施存在的争议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低浓度硫酸阿托品防控近视进展眼用制剂制备的专家共识(2023)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低浓度硫酸阿托品滴眼液点眼已成为儿童及青少年近视控制的主要方法之一,其眼用制剂已越来越多地用于控制儿童近视进展,但目前国内尚无上市的低浓度硫酸阿托品眼用制剂产品,临床上常用的滴眼液多为院内制剂,各家在制备过程中尚无统一标准,给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疗效评价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有必要对相应的眼用剂型的制备方法进行规范指导。为保证低浓度硫酸阿托品眼用制剂的临床防控效果和安全性,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医院组织上海市医学会视光学专科分会常务委员会、上海市药学会医院药学专委会医院制剂学组以及国内视光学研究者、眼科药物制备的药学专家,针对低浓度硫酸阿托品眼用制剂在制备上的要点和目前国内临床工作的需求,深入讨论并制定《低浓度硫酸阿托品防控近视进展眼用制剂制备的专家共识(2023)》,以供眼科医师、药学工作者以及低浓度硫酸阿托品眼用制剂使用者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