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Web of Science的2013—2022年近视研究领域文献计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近10年来近视研究领域的现状、热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2013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近视相关的研究类和综述类文献,使用VOSviewer软件对国家、研究机构、作者进行共现分析,使用CiteSpace软件对关键词和共被引参考文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 745篇文献,涉及123个国家或地区,7 150个机构和29 343位作者。通过分析发现全球在近视领域的发文量整体呈增长趋势,中国是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来自美国的研究总被引用次数最多。关键词分析结果表明,早期近视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屈光手术、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遗传学研究以及流行病学特征,而近年来研究重点已迅速转向近视的预防和控制。共被引文献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近视领域包含多个聚类模块,如#0学龄儿童、#1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2近视控制、#3屈光不正、#4接触镜等研究方向。研究前沿主要聚焦于近视管理技术、近视与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人工智能在近视领域的应用等方面。结论:近十年近视研究领域涵盖眼科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眼视光学、流行病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近视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早期识别和筛查、管理技术、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以制定更加有效、安全的近视防控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江苏糖尿病眼病研究中阜宁县50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人群未矫正屈光不正的流行病学调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江苏省阜宁县50岁及以上糖尿病人群中未矫正屈光不正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研究。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年3至5月抽取在阜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信息中心登记的50岁及以上糖尿病人群(82个抽样点),了解受检者一般情况、全身疾病及其治疗情况、体检指标、糖化血红蛋白浓度等。受检者进行视力和眼部检查,包括眼前节和眼底情况。未矫正的屈光不正定义为视力较好眼的日常生活视力<0.5且矫正后提高≥2行。分别采用独立 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定量资料和分类资料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糖尿病患病时间、糖化血红蛋白等因素对未矫正屈光不正患病率的影响。 结果:本次调查共检录2 067例糖尿病患者,实际接受调查1 965例,纳入统计分析1 910例,受检率为92.4%。345例存在未矫正的屈光不正,患病率为19.66%。单纯近视眼51例中未矫正屈光不正的患病率为72.55%(37/51),单纯远视眼124例中未矫正屈光不正的患病率为46.77%(58/124),单纯散光77例中未矫正屈光不正的患病率为17.81%(13/73),近视眼合并散光147例中未矫正屈光不正的患病率为63.95%(94/147);远视眼合并散光194例,未矫正屈光不正的患病率为51.98%(100/19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未矫正屈光不正的危险因素为高龄[与50~59岁相比,70~79岁、≥80岁人群未矫正屈光不正患病率风险增加( OR =1.81,1.90;均 P<0.05)]、糖化血红蛋白浓度7.1%~8.0%、>10%(与<5.6%相比, OR=1.84,1.82;均 P<0.05)、近视眼及其程度较重[与正视眼相比,近视眼、低度近视眼、重度近视眼、高度近视眼人群未矫正屈光不正患病率风险增加( OR=2.98,6.94,42.43,77.85;均 P<0.01)、晶状体混浊人群未矫正屈光不正患病率风险增加( OR=7.60, P<0.01)。 结论:江苏省阜宁县50岁及以上糖尿病人群中未矫正的屈光不正患病率较高,是该人群中视力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其重要影响因素为年龄、糖化血红蛋白浓度、近视眼患病情况及晶状体状态。相关卫生部门应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眼部疾病的健康科普,定期进行验光和眼底检查。 (中华眼科杂志,2021,57:757-76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环境因素预防及管理儿童青少年近视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全面检索、分析并整合环境因素预防及管理儿童青少年近视的最佳证据,为制订科学完整的近视预防及管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Cochrane Library、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中华医学知识库、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美国眼科学会、国际近视学会、欧洲眼科学会、国际防盲机构、Brien Holden视觉研究中心、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等关于环境因素预防及管理儿童青少年近视的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Meta分析、证据总结、最佳临床实践,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并结合专业判断提取和汇总证据。结果:共纳入23篇文献,包括指南6篇、专家共识3篇和系统评价14篇。从预防及管理目的、风险评估、环境预防及管理措施和健康教育4个方面总结了27条最佳证据。结论:该研究总结了环境因素预防及管理儿童青少年近视的最佳证据,在证据应用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环境预防及管理措施,预防和控制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和发展,促进循证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低浓度硫酸阿托品防控近视进展眼用制剂制备的专家共识(2023)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低浓度硫酸阿托品滴眼液点眼已成为儿童及青少年近视控制的主要方法之一,其眼用制剂已越来越多地用于控制儿童近视进展,但目前国内尚无上市的低浓度硫酸阿托品眼用制剂产品,临床上常用的滴眼液多为院内制剂,各家在制备过程中尚无统一标准,给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疗效评价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有必要对相应的眼用剂型的制备方法进行规范指导。为保证低浓度硫酸阿托品眼用制剂的临床防控效果和安全性,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医院组织上海市医学会视光学专科分会常务委员会、上海市药学会医院药学专委会医院制剂学组以及国内视光学研究者、眼科药物制备的药学专家,针对低浓度硫酸阿托品眼用制剂在制备上的要点和目前国内临床工作的需求,深入讨论并制定《低浓度硫酸阿托品防控近视进展眼用制剂制备的专家共识(2023)》,以供眼科医师、药学工作者以及低浓度硫酸阿托品眼用制剂使用者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小学生视力不良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8
目的 探讨小学生视力不良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小学生视力水平提供参考信息.方法 通过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22年1-6月抽取小学生4 926例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视力检查和问卷调查,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视力不良情况,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小学生视力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有效研究对象4 812例,有效率97.69%.视力不良检出3 171例,视力不良发生率为65.90%,以轻度视力不良为主,占47.24%(1 498/3 171),中度、重度视力不良分别占33.24%(1 054/3 171)、19.52%(619/3 171).单因素分析发现不同学段、父和/或母近视、每日睡眠时间、每日户外活动时间、读写姿势、校外学科类辅导、每日视屏时间、单次视屏时间及参加视力筛查频次情况的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学段(OR=2.782)、父和/或母近视(OR=1.931、1.631、2.511)、每日睡眠时间(OR=0.417)、每日户外活动时间(OR=0.272)、读写姿势(OR=0.219)、校外学科类辅导(OR=1.511)、每日视屏时间(OR=1.358)、单次视屏时间(OR=1.960)及参加视力筛查频次(OR=1.065)是小学生视力不良的影响因素.结论 小学生视力不良现状严峻,视力不良检出率高,视力不良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需针对性采取保证睡眠时间、增加户外活动、减少课业负担、控制视屏时间及定期监测视力并建立视力管理档案等综合干预措施,提高小学生视力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耳穴贴压联合眼周揿针技术预防假性近视向真性近视进展: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联合眼周揿针技术预防假性近视发展成为真性近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69例假性近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34例,脱落2例)与对照组(135例,脱落5例).对照组予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耳穴贴压(肝、脾、心、眼,每次取单侧耳穴)联合眼周揿针(双侧攒竹、鱼腰、四白)干预,治疗4周后休息2周,6周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周、治疗12周及治疗结束后12周(第1次随访)、24周(第2次随访)观察两组患儿等效球镜(SE)及SE进展量、眼轴(AL)进展量、调节幅度(AMP)、中医症状和全身症状评分,并评价安全性及依从性.结果:治疗6、12周及第1、2次随访,两组患儿SE较治疗前增长(P<0.05),观察组患儿AMP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12周及第1、2次随访,观察组患儿SE进展量低于对照组(P<0.01,P<0.001);治疗6、12周及第1、2次随访,观察组患儿AL进展量低于对照组(P<0.05,P<0.01,P<0.001);第1、2次随访,观察组患儿AMP高于对照组(P<0.05,P<0.001).治疗6、12周及第1、2次随访,观察组患儿中医症状和全身症状总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6、12周,对照组患儿中医症状和全身症状总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患儿第1、2次随访中医症状和全身症状总分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第1、2次随访面色淡白/晦暗评分及第2次随访神疲乏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注意力下降评分及第2次随访睡眠不佳、记忆力下降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依从性为98.5%,对照组为96.3%,两组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健康宣教基础上,耳穴贴压联合眼周揿针技术可有效预防假性近视向真性近视进展,控制SE增加、延缓AL增长、增加AMP,且能改善全身症状,从多途径综合预防近视,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2017年浙江省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监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浙江省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2017年浙江省3个不同经济地区、城市和郊县的中小学生视力状况进行监测.采用GB/T 26343-2010裸眼远视力检测方法,裸眼远视力低于5.0者为视力低下,对监测的中小学生视力状况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x2检验用于率的比较,Goodman-Kruskal Gamma检验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8 343名中小学生中视力低下率为73.53%,重度视力低下率达47.03%;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视力低下率分别为55.99%、81.51%、86.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3.526,P<0.001);城市学生的视力低下率高于郊县(x2=61.693,P<0.001),女生的视力低下率高于男生(x2=45.754,P<0.001),经济状况发达地区、中等地区的学生视力低下率高于经济状况欠发达地区(x2=80.206,P<0.001).结论 浙江省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现况较严重,远远低于全国及其他省市学生的水平,应加强学生近视防控工作,防治重点人群为小学高年级及初中阶段的学生,尤其是女生及处于升学阶段(9~10年级)的男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阿托品控制儿童近视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估已发表的关于外用阿托品预防儿童近视发展的有效性和停用阿托品后近视反弹情况.方法 使用PubMed,EMBASE和Cohrane Library电子数据库进行荟萃分析,重点是随机对照试验(RCT).使用的关键词是“近视”或“屈光不正”或“近视”和“阿托品”或“抗毒蕈”和“儿童”或“儿童”或“儿童”或“青少年”.末次搜索于2019年4月9日进行,Jadad评分系统用于评估每项RCT的质量. 结果 纳入11项RCT,其中3 162例年龄在5~15岁,等效球镜为-0.50 ~-6.75 D.与不同对照组比较,阿托品治疗时对近视控制有益.近视发展中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差异为0.95 D/年[95%置信区间(CI):0.69 ~1.22],0.93 D/年(95% CI:0.50 ~ 1.36),0.82 D/年(95% CI:0.68 ~0.96),0.46 D/年(95% CI:-0.02 ~ 0.94)分别为1.0%、0.5%、0.1%和0.01%局部阿托品(P<0.001).阿托品戒断12个月后,治疗期间使用的不同剂量阿托品与对照组之间的平均差异为-0.36 D/年(95%CI:-0.70 ~-0.02,P=0.04,I2:98%). 结论 阿托品是近视控制的有效选择.阿托品治疗停止后近视有反弹,但近视进展缓慢,且低剂量阿托品(尤其是质量分数0.01%)似乎具有最小反弹效应且不良反应较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超高度近视青少年71例眼部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究超高度近视青少年眼部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眼科2016-01-01/2018-12-31收治的71例142眼超高度近视青少年患者作为超高度近视组,以同期体检的90例180眼正常青少年作为正常视力组.回顾性收集其临床资料,比较两组黄斑区不同部位的视网膜厚度并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黄斑区不同部位的视网膜厚度与屈光度、眼轴长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危险因素.结果 超高度近视组的黄斑区上方视网膜厚度为(112.68±9.18)μm,小于正常视力组的(136.03±8.93)μm,下方视网膜厚度为(102.83±8.82)μm小于正常视力组的(133.12±7.69)μm,鼻侧视网膜厚度为(52.97±7.59)μm小于正常视力组的(76.06±8.34)μm,颞侧视网膜厚度为(82.85±7.13)μm小于正常视力组的(101.22±6.59)μm,全周视网膜厚度为(86.33±7.52)μm小于正常视力组的(106.25±10.98)μm(P均<0.05);超高度近视组黄斑下方、鼻侧视网膜厚度与屈光度呈正相关关系(r=0.205、0.355,P<0.01),黄斑全周视网膜厚度与屈光度呈负相关关系(r=-0.559,P<0.01);黄斑下方、鼻侧、全周视网膜厚度与眼轴长度呈负相关关系(r=-0.221、-0.376、0.416,P<0.01);多元线性分析结果显示,屈光度增加和眼轴长度延长均为影响超高度近视青少年眼部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增厚的危险因素(OR=3.111、1.141,95%CI:1.042~9.288、1.015~1.284,P=0.042、0.028).结论 屈光度增加和眼轴长度延长均为影响超高度近视青少年眼部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增厚的危险因素,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可以延缓近视的发展,预防近视眼眼底病变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乌鲁木齐市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中小学生近视的患病率,探讨乌鲁木齐市中小学生近视的影响因素,为近视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12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乌鲁木齐市新市区、沙依巴克区、天山区及水磨沟区11所中小学共6 937名中小学生的近视发生情况、个体及环境因素开展调查,分析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对中小学生近视的影响.结果 乌鲁木齐市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为36.2%(2 509/6 937),其中女生(40.4%)高于男生(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98,P<0.05);汉族(49.4%)高于其他民族(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1.1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读书时过度低头(<30 cm)、躺着看书、手机或阅读、握笔部位过于下端或手指挡住一眼视线、写字时身体或头部歪斜、读写时开灯(光线较暗)、学习时使用的照明设备(屋顶和台灯均打开)、行走或乘车时看书、读写持续时间是近视的危险因素,连续读写1 h后休息眼睛、眺望远方、学习时使用的照明设备(屋顶光源)是近视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 乌鲁木齐市中小学生近视率较高,近距离工作、不良用眼行为及照明等因素均与近视相关,家长及学校应从这几方面人手,积极展开近视防控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