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建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行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行风建设是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医院行风建设工作的开展必须始终将党的领导贯穿其中,从责任体系、制度机制、协同管理、文化育廉等方面打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发展氛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知识图谱的磁共振成像设备维修维护知识库构建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为了提升医院现代化管理水平,建立科学、有效的医疗设备维护保障体系,该研究通过构建基于知识图谱技术的磁共振成像设备可动态交互的故障检修知识库系统,实现了大型医用设备智慧管理的创新应用.通过对实际维修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构建了一个以磁共振成像设备为例的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知识库,并初步实现了故障信息检索、技术指导以及培训学习等功能.这些功能为大型医用设备的维护管理提供了客观的决策依据,提高了故障维修维护的效率,并且提升了智慧化医院的建设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德尔菲法的公立医院医用耗材供应商评价体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构建公立医院医用耗材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以信息技术手段为基础实现对医用耗材供应商的科学评价和有效管理,帮助公立医院建立采供双方廉洁诚信的耗材供应链管理体系.方法 运用德尔菲法开展问卷调查、归纳及统计,确定供应商评价指标内容和权重,建立医用耗材供应商评价体系.根据评价体系中的量化指标开发医用耗材供应商管理系统评价模块,并在重庆某三级甲等医院进行实测.结果 建立了一套涵盖资质信息、价格、交付能力、产品质量、服务质量、诚信廉洁6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的医用耗材供应商评价体系和评价数据模型,在供应商管理系统支撑下,定期生成医用耗材供应商评价结果.实测结果显示:某三级甲等公立医院信息准确性、交付及时性和交付准确率指标得分较低,同时优等供应商较少,差等供应商较多.将评价结果反馈给相应供应商后,供应商服务质量明显提升.结论 公立医院医用耗材供应商评价体系的构建科学合理,全方位涵盖医用耗材供应链管理各个环节,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客观性,能有效评价和管理医用耗材供应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医院视角下药学人员科研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构建适用于儿童医院药学人员的科研指标评价体系,为药学人员的科研能力评价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文献/文本调研法,查找科研管理的相关文献、政策法规和研究报告;采用头脑风暴法梳理关键要素,逐级分解各级指标.在此基础上,使用专家访谈法,明确关键要素,初步拟定三级指标评价体系,并据此制作函询问卷.最后运用德尔菲法,通过3项筛选标准[重要性赋值>3.5、变异系数<25%、不重要百分比(包括不太重要和很不重要)<50%],建立药学人员科研指标评价体系.结果 两轮专家函询均发放问卷36份,回收36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两轮函询专家的判断系数平均值为0.912,熟悉程度平均值为0.747,专家权威系数平均值为0.830.经过第二轮函询后,一级指标的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269,二级指标为0.379,三级指标为0.460,均显著高于第一轮专家函询结果(P<0.01).最终确定了药学人员科研指标评价体系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8个、三级指标62个.结论 本研究所选儿童医院药学专家权威性较高、专业覆盖面广;构建的药学人员科研指标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标准性和规范性,可为药学人员的专业水平考核、科研能力评价提供有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SPO理论多维度药学服务的实践与探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医院合理用药管理是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重点内容之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惠亚医院以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为指挥棒,基于SPO理论构建了多维度药学服务模式,从结构维度成立管理组织、统一管理制度、细化考核指标以优化合理用药管控体系,从过程维度依托信息化建设、多层次药学服务干预以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监管,从结果维度动态监测、分析药学指标以加强质量控制考评与持续改进.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惠亚医院通过开展基于SPO理论多维度药学服务实践,实施合理用药管控,促进药物合理使用,优化医疗收支结构,控制药品费用增长,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并为药学服务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医院专科评价的文献计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对国内医疗机构专科评价相关文献可视化分析,探讨专科评价的研究进展与热点主题.方法 采用大数据文本挖掘技术,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建库至2023年12月发表的关于专科评价的文献,运用计量学工具CiteSpace对文献的发文量、来源、作者、机构、关键词等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相关文献882篇,自2016年以来专科评价研究文献数量显著增加,发文量>10篇的期刊共10种;发文量最高的作者是王伟、郭金玲,各发文7篇;发文最高的机构是郑州大学,发文量16篇;文献作者和机构间合作较为分散,高频关键词包括专科建设、学科建设、医院管理、重点专科、指标体系等,纳入文献的关键词共聚为9类,突现强度排名前3位的关键词为专科建设、公立医院、德尔菲法.结论 在医院专科评价研究领域,相关文献发文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尚未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体和研究机构,研究者应加强专科评价方面的合作及交流;评价指标体系是专科评价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天津某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模式的实践探索与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情况,评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模式实践探索的效果.方法 选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19年3月至2024年3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与获批等项目为研究对象,于2022年4月开始实施完善科技人才体系、加强培育辅导、提高项目支撑及营造科研生态的管理,比较管理前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数、获批项目数和中标率,评价管理模式的效果.结果 2023年,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共获批4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较2022年增长22.22%;获批3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较2022年增长138.5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中标率为15.66%,较2022年增长133.70%.2024年相比2023年,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425项,增长75项,增长率高达21.43%;其中面上项目为213项,增长74项,增长率高达53.24%.近5年,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项目分布于全院34个科室,其中神经外科18项、神经内科17项及神经所17项等.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获批项目分布于31个科室,其各科室获批项目数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存在不一致性.结论 目前采取的基金管理模式有助于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平的提升,特别是利于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今后还需从下沉科室+精准服务,做到针对性管理;进一步加强新职工培训,促进后备人才成长;落实科研课题过程管理,用好"前一桶金"等方面加以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以医院为主体的大型自然人群健康队列研究建设思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全球范围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造成的负担不容忽视.相较于国外队列研究,国内研究起步较晚、规模较小、项目执行期短,且缺乏长期稳定支持.方法 2019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牵头构建四川地区自然人群健康队列研究(以下简称华西医院健康队列),在医联体医院所在地/市/州、县/市/区,采用方便抽样法,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生物样本采集及辅助检查等检查项目采集年龄≥20岁的常住人口完成健康基线信息,分析当地重大疾病及罕见病的新病因和危险因素,持续随访多年,观察人群中目标疾病发病率及患病率,以及影响疾病预后的高危因素等,建立多维度、动态、定量的生命组学大数据采集系统.结果 截至2023年3月华西医院健康队列在成都市龙泉驿区、郫都区,德阳市绵竹市,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色达县4个县/市/区开展,涵盖122个社区,共计纳入4万余人,累计随访4万余人次.其中,龙泉驿区共计纳入24 251人,累计随访3次,郫都区共计纳入10 219人,德阳市绵竹市共计纳入8860人,累计随访2次,甘孜藏族自治州共计纳入2225人.结论 通过总结华西医院健康队列研究管理工作方面的工作经验,探索新时代背景下建立以医疗机构为主体的大型自然人群队列研究构建体系,为其他单位和地区开展队列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医院临床研究体系的建设探索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探索上海市某专科医院临床研究管理体系的建设情况,以提升医院临床研究管理水平.总结国内临床研究管理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建设策略.探索并提出临床研究科研平台建设、临床研究管理团队培养、临床研究管理支撑体系构建的方案和策略.临床研究体系的建设增加了高质量临床研究成果的产出,进一步推动了医院高质量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智慧物联技术住院部药品闭环可追溯管理模式建立与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介绍医院住院部药品调剂全流程可追溯闭环管理模式应用.方法 依据智慧医疗建设思路和六级电子病历要求,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入手,设计了住院部药品调剂全流程的无纸化模式,建立可追溯闭环管理体系,并对体系的实践效果进行全面评价.结果 流程改造后,任务派领时间缩短,药品调配时间缩短,退药时间压缩,提高药师培训效率,降低人力耗材成本,促进安全合理用药.结论 基于智能设备和信息化手段对医院信息系统进行改造,实现住院药品调剂全流程闭环式可追溯管理,具有安全、规范、高效、闭环可追溯的优势,降低调剂差错风险,提高用药安全性,可推广性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