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医院视角下药学人员科研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构建适用于儿童医院药学人员的科研指标评价体系,为药学人员的科研能力评价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文献/文本调研法,查找科研管理的相关文献、政策法规和研究报告;采用头脑风暴法梳理关键要素,逐级分解各级指标.在此基础上,使用专家访谈法,明确关键要素,初步拟定三级指标评价体系,并据此制作函询问卷.最后运用德尔菲法,通过3项筛选标准[重要性赋值>3.5、变异系数<25%、不重要百分比(包括不太重要和很不重要)<50%],建立药学人员科研指标评价体系.结果 两轮专家函询均发放问卷36份,回收36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两轮函询专家的判断系数平均值为0.912,熟悉程度平均值为0.747,专家权威系数平均值为0.830.经过第二轮函询后,一级指标的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269,二级指标为0.379,三级指标为0.460,均显著高于第一轮专家函询结果(P<0.01).最终确定了药学人员科研指标评价体系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8个、三级指标62个.结论 本研究所选儿童医院药学专家权威性较高、专业覆盖面广;构建的药学人员科研指标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标准性和规范性,可为药学人员的专业水平考核、科研能力评价提供有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的临床药学康复模式的系统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系统性分析基于数据挖掘的临床药学康复模式,以探究其在提高药物治疗效果、降低药物不良反应以及优化患者康复体验等方面的潜力和作用.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已发表的临床药学康复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间为自建库至 2024 年 5 月 30 日.结果 共纳入 11 篇文献.1 篇涉及 69 项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控制率(OR=2.71,95%CI:1.03~7.01)、2 型糖尿病控制率(OR=3.12,95%CI:1.12~5.84)、高胆固醇控制率(OR=1.90,95%CI:1.05~3.35)均得到提高,表明药师的用药审核有助于提升高血压、2 型糖尿病和高胆固醇的控制效果.1 篇含 6 项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对 2 573 例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血压控制水平(OR=1.51,95%CI:1.13~2.03)得到提升,表明血压监测、生活方式和用药方案评估提高了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1 篇涵盖 8 项研究的Meta分析文献中,包括 5 项随机对照试验和 3 项观察性研究,结果显示接受用药教育和行为干预的患者中,尿酸<360 μmol·L-1 的比例更高,尿酸控制率提高.1 篇纳入 14 个RCT共 4 509 例患者的Meta分析显示,药师的用药教育、用药咨询等干预降低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 30 d再入院率(RR=0.75,95%CI:0.53~0.96).1 篇纳入 18 个随机对照试验中共涉及 7 244 名患者的文献显示,药师主导的出院相关咨询降低了患者的再入院率,表明药师在出院环节中的关键作用,再入院率降低(RR=0.864,95%CI:0.763~0.997,P=0.020).1 篇含 8 个研究的文献评估了不同团队药师开展的药学相关服务对患者再入院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接受药学相关服务的患者再入院率降低(OR=0.74,95%CI:0.62~0.89),患者再入院的风险减少了 32%.1 篇综合了 123项研究的Meta文献分析了药师在患者护理服务中的介入对降低患者再次入院率的效果,结果显示,药师的介入使患者再次入院率有所下降,其中最大下降幅度可达 44.5%.1 篇纳入了 23项RCT的Meta文献,旨在评估药师干预的相关措施对老年人药品不良事件的影响,结果显示,药师主导的药物审查和用药教育可以减少养老院老年人的药品不良事件.1 篇纳入了 14 项RCT及干预性研究的文献,旨在探讨药师参与的多学科团队照护对药品不良事件的影响,结果显示,药师参与的多学科团队照护与药品不良事件发生率的降低相关(RR=0.47,95%CI:0.28~0.77,P<0.01).1 篇综合了 6 项RCT的Meta分析涵盖了 29 291 名儿童住院患者,揭示了药师在减少儿科患者用药错误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药师的介入能有效地降低儿童住院患者发生用药错误的风险(OR=0.27,95%CI:0.15~0.49).1 篇分析临床药学服务在患者药物治疗中的效果的文献,结果显示,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中,引入临床药学服务模式能够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减少医疗费用,提升用药服务满意度.结论 临床中深入探究临床药学康复模式,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患者疾病康复的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儿科医院全自动粉剂分剂量工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药品手工分剂量调配在儿科医院中非常普遍,由于缺少指导性的文件规范,分剂量工作质量不高。尤其是粉剂分剂量,手工操作难度更大,药师水平也参差不齐。全自动粉剂分包机可显著提高粉状制剂分剂量的准确性和效率。医院探索开展了全自动粉剂分剂量工作,通过规划场地、制定全自动粉剂分剂量药品目录、建立标准操作流程、开展质量控制、人员培训等,建立了儿科医院全自动粉剂分剂量工作体系,为儿童专科医院全自动分剂量工作的开展提供经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新生儿抗菌药物过敏反应病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新生儿抗菌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情况和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抗菌药物过敏反应报表,根据报表提供的患儿基本信息,检索医院信息系统收集患儿的电子病历,记录抗菌药物应用和过敏反应发生、治疗、转归情况,由3位药师根据相关标准对药物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分型和严重程度进行统一判定。通过医院信息系统统计同期新生儿科就诊和住院患儿总例数并记录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计算抗菌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率。结果:设定时段新生儿科抗菌药物过敏反应报表共73份,涉及73例患儿;同期使用抗菌药物的患儿为21 146例,抗菌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率为0.35%。73例患儿中男性34例,女性39例;就诊或入院时的日龄为(14±7)d;使用注射制剂抗菌药物者69例(94.52%),口服制剂者4例(5.48%)。所用抗菌药物共7类20个品种,占比居前3位者为头孢菌素类(32例,43.84%)、青霉素类(21例,28.77%)和头霉素类(6例,8.22%);过敏反应发生率居前3位者为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2/4)、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1.29%(4/311)]和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1.07%(4/374)]。73例患儿中过敏反应呈速发型者4例(5.48%),其中3例为严重病例(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严重过敏样反应各1例);非速发型69例(94.52%),主要表现为皮疹、消化系统症状和发热,其中6例为严重病例(肝胆系统损伤3例、粒细胞减少症2例、重症药疹1例)。经停药和/或抗过敏、对症治疗后,73例患儿中71例(97.26%)痊愈,2例(2.74%)好转。结论: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新生儿抗菌药物过敏反应率为0.35%。新生儿抗菌药物过敏反应的临床分型以非速发型为主,多为一般过敏反应,但速发型多为严重过敏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儿童过敏性鼻炎阶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儿童常见的过敏性疾病。阶梯治疗强调用最适宜的药物最大限度地控制症状,是具有实用价值的治疗方法。但临床尚缺乏系统的、详细的阶梯治疗建议,也无相关共识性文件以指导阶梯治疗方案在临床的具体运用。为此,共识专家组通过查阅文献和两轮德尔菲法投票制定本共识,遴选并重点阐述了阶梯治疗中的临床关键问题,根据患儿的症状类型和疾病严重程度提出有针对性的阶梯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估方法,在评估时间点、评估标准及升降级治疗方案等关键问题上进行了论述,以期为基层医师、专科医师以及临床药师、护师提供具体且可行的方案指导,推动儿童AR治疗的规范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儿科常用H 1抗组胺药处方审核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3天前
H 1抗组胺药广泛用于各种过敏性疾病的治疗,但在儿科的安全合理应用仍存在诸多挑战,且缺乏专门针对儿童使用H 1抗组胺药的处方审核相关的指导文件。现从H 1抗组胺药在儿科使用的适应证、剂量、给药途径、患儿的病理生理特性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提出建议,制定本共识,供临床医师和药师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儿童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发热门诊运营情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了解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发热门诊设置和能力建设现况。方法:分层随机抽取中国7个地区,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96家儿童医院和妇幼保健院,调查其发热门诊患儿预检分诊、急救和病原检测能力、人员配置和院内感染防控等情况。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Fisher′ s确切概率法。 结果: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配置有独立的儿科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占84.12%(249/296),其中三级医疗机构109所(109/125,87.20%),二级医疗机构72所(72/171,42.11%);儿童医院中91.43%(32/35)设置了独立儿科发热门诊,而妇幼保健院独立设置率为46.71%(78/167),显著低于儿童医院( P<0.001);具有儿童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双重职能的医疗机构,儿科独立发热门诊设置率为76.56%(49/64);西部地区(西南地区设置率为41.38%、西北地区设置率为47.06%)相对较低;51.41%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未配备有创或无创呼吸机等抢救生命支持类设备;新型冠状病毒、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包括核酸检测、抗原检测和抗体检测方法)在儿科发热门诊普及率超过90%,但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肺炎支原体抗原检测方法普及率不足45%;三级医疗机构儿科发热门诊医师和护士的中位配置人数分别为5位和9位,并配有至少1位技师和药师;而二级医疗机构分别为3位和4位,三级医疗机构明显优于二级医疗机构( P<0.001),87.55%的发热门诊/诊室医务人员的人均绩效在医院所有临床科室排名位于平均水平以上。 结论:我国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儿科发热门诊的区域和人员配置较为规范,但部分医院已有发热门诊占地面积、接诊和急危重症救治能力不足;感染性疾病病原体快速检测项目普及尚需进一步提高,以期进一步满足儿科发热门诊常见和重点关注的病原早期筛查的迫切需求;如何依据各医疗机构就诊区域的软硬件、现有可利用医疗资源及诊疗现状,制定发热患儿规范化就诊流程、满足"平疫结合"的需要仍需引起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咳嗽诊治的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已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爆发流行。儿童是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易感人群。多数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其中咳嗽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咳嗽不仅包括其感染导致的急性咳嗽、迁延性咳嗽及慢性咳嗽,还包括原来存在慢性咳嗽或原有慢性肺疾病的儿童在感染后诱发咳嗽或加重原有的咳嗽,由此对儿童身心产生巨大影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咳嗽治疗因引起的病因不同而有所差异,不恰当治疗会延误病情、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目前国内还没有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咳嗽诊治的指南和共识,故制定本共识。本共识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并结合临床诊治经验,阐述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咳嗽发病机制、病因以及不同病因的诊治要点,儿童镇咳、祛痰药的使用等,以期为儿科医师、全科医师以及临床药师等医务人员提供具体且可行的指导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临床药师参与137例儿童活体肝移植多学科会诊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8/17
目的 提高行活体肝移植患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医院 2017 年 7 月至 2023 年 12 月接受活体肝移植患儿的多学科联合会诊(MDT)病历资料,提取并分析患儿的基本资料、围术期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病原学检查结果,临床药师参与MDT的目的及会诊建议采纳情况,以及患儿转归情况等.结果 共收集患儿 137 例,开展MDT 154 例次,其中临床药师参与 141 例次;患儿年龄以>6 个月至 1 岁居多(68 例次、32.85%),原发疾病主要为胆道闭锁(96 例次、70.07%);器官移植科(154 例次、100.00%),儿科(147 例次、95.45%),儿童重症监护室(142 例次、92.21%)参与患儿MDT较多;临床药师参与MDT的目的以指导选择/调整抗感染药物为主(112 例次、79.43%),31 例术后早期病原学检查结果为阳性,共检出 54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的检出率最高(31 株、57.41%),抗感染药物主要为头孢哌酮舒巴坦(1∶1,68 例、49.64%);临床药师意见的全采纳率为 83.69%,其中痊愈率为 42.37%.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MDT,可为接受活体肝移植患儿个体化用药提供专业的药学意见,从而进一步保障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医务人员及患儿家长对儿童使用中成药风险的KAP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调查医务人员及患儿家长对儿童使用中成药风险的知识-态度-行为(KAP)现状,分析两类人群对中成药知识掌握程度、用药态度及用药行为的异同,并通过"医-患"两个角度分析中成药用药风险的影响因素,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2023年7月至2023年11月,以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及外院医务工作人员,以及在我院就诊过且服用过中成药的患儿家长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星发放并回收问卷,分析医务人员及患儿家长对儿童使用中成药风险KAP得分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对使用中成药KAP得分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通过Spearman分析探讨中成药用药知识、态度、行为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医务人员版问卷共收集有效问卷339份(有效回收率98.83%),医务人员中成药用药知识、态度和行为评分优秀者分别占16.22%、7.08%和 83.19%.患儿家长版共收集有效问卷 336 份(有效回收率 98.82%),患儿家长中成药用药知识、态度和行为评分优秀者分别占 25.87%、3.57%和 30.6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医院所在地、受教育程度是医务人员KAP的重要影响因素,患儿家长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工作状况、职业和月收入是患儿家长KAP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用药知识、态度和行为 3 个维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医务人员和患儿家长的中成药用药知识和用药态度均有待进一步提高,患儿家长需特别注意规范用药行为,从而降低儿童使用中成药的风险.医师和药师可结合本研究结果针对患儿家长开展适宜的中成药知识普及和科普宣传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