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膝关节多韧带损伤(MLKI)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损伤,其定义为膝关节的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和外侧副韧带中有2条或多条完全损伤,通常发生于高速创伤情况下,并常与关节内和关节外损伤有关.怀疑MLKI发生时,需要进行详细评估,包括负荷位X线摄片、磁共振成像检查和血管造影检查等.MLKI通常伴随血管、皮肤、神经、骨骼和其他器官系统的损伤,这些损伤均会影响MLKI诊断及膝关节韧带重建的手术时机和治疗结果.该文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对MLKI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股骨髁上骨折伴同侧膝关节半月板或韧带损伤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股骨髁上骨折伴同侧膝关节半月板或韧带损伤的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天津医院收治的100例股骨髁上骨折伴同侧膝关节半月板或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22~78岁[(38.5 ± 3.3)岁]。致伤原因:交通伤45例,摔伤45例,其他10例。骨折AO分型:A1型56例,A2型33例,A3型11例。左侧60例,右侧40例。患者均行同侧膝关节MRI检查以明确膝关节半月板与韧带损伤的发生率、部位和严重程度。损伤部位包括膝关节内侧半月板(MM)、外侧半月板(LM)、前交叉韧带(ACL)、后交叉韧带(PCL)、内侧副韧带(MCL)、外侧副韧带(LCL)。采用Stoller四级法评价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程度,Ruiz三级法评价膝关节韧带损伤程度。分析性别、年龄、致伤原因、患侧、骨折AO分型等亚组半月板与韧带损伤的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股骨髁上骨折伴同侧膝关节半月板或韧带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76例(76.0%)伴膝关节半月板或韧带损伤(151处不同部位损伤)。29例(29.0%)同时合并半月板及韧带损伤。56例合并半月板损伤患者中,双侧半月板损伤11例。MM损伤32例(32.0%),其中Ⅰ级19例,Ⅱ级12例,Ⅲ级1例;LM损伤35例(35.0%),其中Ⅰ级19例,Ⅱ级14例,Ⅲ级2例。49例合韧带损伤患者中,单韧带损伤22例,双韧带损伤19例,三韧带损伤8例。ACL损伤33例(33.0%),其中Ⅰ级22例,Ⅱ级10例,Ⅲ级1例;PCL损伤4例(4.0%),其中Ⅰ级3例,Ⅱ级1例;MCL损伤28例(28.0%),其中Ⅰ级18例,Ⅱ级9例,Ⅲ级1例;LCL损伤19例(19.0%),其中Ⅰ级12例,Ⅱ级5例,Ⅲ级2例。性别、致伤原因、骨折类型亚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性别、骨折类型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显著相关,其中男性( P < 0.05)、A3型骨折( P < 0.01)伴半月板损伤风险明显增高。致伤原因、骨折类型亚组的膝关节韧带损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致伤原因、骨折类型与膝关节韧带损伤显著相关,其中交通伤( P < 0.01)、A3型骨折( P < 0.01)合并韧带损伤风险明显增高。 结论:股骨髁上骨折伴同侧膝关节半月板或韧带损伤的发生率较高,且存在同一患者合并多部位损伤的情况,尤以韧带损伤显著。男性、A3型骨折及交通伤为其危险因素,提示临床诊疗时须高度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运动学对位对线技术下内侧活动型单髁关节置换的5年以上随访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运动学对位对线牛津活动衬垫单髁关节置换技术(OUKA)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采用运动学对位对线技术连续进行的最初86例98膝OUKA患者随访5年以上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28膝,女62例70膝,患者手术年龄为(68.4±8.0)岁。记录并比较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的临床资料,对膝关节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关节活动度、影像学假体角度及手术并发症等进行评估,分析单髁关节置换运动学对位对线技术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随访(70.9±5.9)个月(60~81个月)。手术时间为(56.4±9.1)min,术中无中转全膝关节置换,无侧副韧带损伤,无骨折。术后住院时间为(5.8±1.9)d。术后血红蛋白下降(12.7±5.5)g/L。围手术期无病例死亡,无输血,无肺栓塞、脂肪栓塞、心脑血管意外等不良事件发生。截止末次随访,所有病例无翻修,无垫片脱位、假体周围感染、假体无菌性松动、对侧间室关节炎进展等并发症。有3例患者报告不明原因的膝关节疼痛。术后HSS评分由(59.1±8.2)分增至(91.8±5.6)分( P=0.019)。关节活动度由122.4°±10.0°增至125.6°±7.1°( P=0.013)。VAS评分由(6.9±0.8)分降至(1.6±1.2)分( P=0.025)。根据OUKA标准,92.9%(91/98)的OUKA假体力线和位置处于理想范围之内,有7膝超出界外。术前负重X线片的髋膝踝角(HKAA)为173.3°±3.7°,术后为177.2°±3.0°( P=0.038)。术后股骨内翻/外翻角A角为2.0°±2.8°(-11°~13°),股骨屈曲/伸展角B角为4.8°±3.4°(0°~17°);术后胫骨假体的内翻/外翻角E角为1.0°±1.9°(-4°~9°),胫骨后倾F角为6.7°±2.3°(1°~12°)。术后假体邻近距离为(4.29±2.46)mm(2~7 mm)。 结论:运动学对位对线OUKA技术中期疗效满意,假体安装位置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双骨道皮下打结法治疗近指间关节掌板及侧副韧带损伤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双骨道皮下打结法治疗近指间关节掌板及侧副韧带损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15年7月至2019年3月,我们对7例近指间关节掌板及侧副韧带损伤患者,采用指侧方入路,分别在掌板起点及侧副韧带止点或起点各打2处骨道,掌板及侧副韧带断端分别用3-0 Prolene线"U"形缝合,于近指间关节伸直位行1枚直径1.0 mm克氏针固定,将缝线尾线分别通过骨道,在中节指骨背侧及对侧骨面抽出并在皮下打结,术后4周拔除克氏针,不负重活动手指关节。结果:术后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7~36个月,平均25个月。术前、术后患者疼痛视觉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SA)分别为7.10±1.06及0.71±0.7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7.42, P<0.001)。患指近指间关节术前、术后活动度分别为(43.71±8.38)°及(96.43±2.0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6.64, P<0.001)。患指功能按Saetta等评定标准评定:优5例,良2例。 结论:本术式手术操作简单,固定稳定,无需特殊器械,并发症少,是治疗近指间关节掌板及侧副韧带损伤较好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无头变径空心螺钉结合微型钢板治疗中青年Mason Ⅲ型桡骨头骨折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无头变径空心螺钉结合微型钢板治疗中青年Mason Ⅲ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7月至2019年7月,我们共收治21例Mason Ⅲ型桡骨头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无头变径空心螺钉结合微型钢板固定治疗。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率,并测量术后肘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活动范围,对其进行评价。结果:术后17例获得完整随访,时间为11~38个月,平均23.9个月。根据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优8例,良7例,可2例。术后未发生桡神经损伤、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结论:无头空心螺钉结合微型钢板治疗Mason Ⅲ型桡骨头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但术中仍需重视侧副韧带的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全镜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修补术后重返运动的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慢性踝关节不稳定(CAI)患者经全镜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修补术后重返运动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接受全镜下外侧副韧带修补术治疗的CAI患者。评估并比较术前术后Tegner评分、Karlsson评分,同时采用多元Cox回归模型探究术后重返期望运动的影响因素。结果:共81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其中男44例,女37例,年龄(32.7±9.9)岁。患者Karlsson评分[ M( Q1, Q3)]从术前55.0(40.0,65.0)分提升至术后的90.0(85.0,95.0)分( P<0.01),Tegner评分从术前3.0(1.0,4.0)分提升至术后的5.0(4.0,6.0)分( P<0.01)。患者术后重返期望运动项目者60例,中位重返运动时间为9.0个月。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龄( HR=0.95,95% CI:0.92~0.99, P<0.01)、低受伤前Tegner评分( HR=1.43,95% CI:1.10~1.85, P<0.01)为阻碍术后重返运动的独立影响因素。在术后1年重返运动的截断值分别为37岁和Tegner活动水平评分4分。 结论:全镜下踝关节外侧韧带修补术治疗CAI可获得良好的短期疗效,并有较大可能使患者重返运动。高龄、低伤前活动水平为阻碍术后重返运动的独立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肘关节屈肌总腱和伸肌总腱肌腱病的MRI表现及其分级初探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肘关节屈肌总腱和伸肌总腱肌腱病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以及是否可通过MRI判断其损伤分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放射科进行检查的屈肌总腱和/或伸肌总腱肌腱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并招募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入选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肘关节MRI检查资料。通过观察对照组健康志愿者的MRI图像分析MRI可否显示肘关节正常解剖结构,通过观察屈肌总腱及伸肌总腱肌腱病患者的MRI表现总结其MRI特征,并进一步探讨可否通过MRI对损伤进行分级。由2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分别进行阅片,通过 κ检验检验二者诊断的一致性。 结果:病例组入选患者62例,对照组入选健康志愿者20人(40侧肘关节)。2名阅片医师对屈肌总腱、伸肌总腱、内侧副韧带复合体和外侧副韧带复合体诊断的 κ值分别为 0.645、0.657、0.615和0.653,提示诊断一致性较好。MRI可清晰显示入选人群屈肌总腱、伸肌总腱及周围软组织的解剖结构。对照组20名(40侧)健康志愿者的肘关节屈肌总腱及伸肌总腱在MRI各序列上均表现为细线样或条带状低信号,肌纤维走行连续。病例组62例患者中肘关节屈肌总腱和/或伸肌总腱肌Ⅰ级损伤者27例,MRI表现为肌腱增厚或变薄,脂肪抑制T2加权像肌腱信号增高。Ⅱ级损伤者27例,MRI表现为液体信号累及肌腱厚度的20%~80%。Ⅲ级损伤者8例,液体信号累及肌腱厚度的80%以上。 结论:肘关节屈肌总腱和伸肌总腱肌腱病有特征性的MRI表现,提示可通过MRI诊断此类疾病。此外,还可通过MRI判断此类疾病的损伤分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十字韧带损伤一期手术治疗的短期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SchatzkerⅣ~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的一期手术治疗方法及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4月至2021年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手术治疗的SchatzkerⅣ~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79例,男47例、女32例,年龄为(51.5±13.2)岁(范围21~73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对半月板损伤、侧副韧带复合体止点撕脱骨折等损伤均一期修复,对ACL体部实质性损伤不予一期重建,对移位的ACL止点撕脱骨折仅复位而不单独固定。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屈膝活动度、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评估疗效。结果:7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23.6±2.2)个月的随访。合并ACL损伤的发生率为23%(18/79),损伤表现以ACL髁间嵴止点撕脱骨折为主(56%,10/18),且多见于SchatzkerⅣ型骨折(60%,6/10)。术后KT-1000测量显示合并ACL止点撕脱骨折及体部损伤者膝关节前向位移的健侧、患侧差值均无显著变化,与正常范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CL止点撕脱骨折组、ACL体部损伤组与无ALC损伤组术后VA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合并ACL髁间嵴止点撕脱骨折者的屈膝活动度99.7°±8.9°、110.5°±10.3°、120.9°±10.5°、121.5°±10.2°较无ACL损伤者的106.5°±10.1°、119.1°±9.8°、128.3°±10.4°、128.3°±9.3°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6个月时合并ACL髁间嵴止点撕脱骨折者HSS评分(72.7±5.3)、(80.4±4.6)分较无ACL损伤者的(76.3±4.1)、(83.6±4.5)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SchatzkerⅣ~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ACL损伤一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时,同期不重建ACL、不单独固定ACL髁间嵴止点撕脱骨折的治疗方式切实可行,能够获得良好的术后短期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非脱位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非脱位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治疗策略及临床结果。方法:收集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共25例非脱位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51±15)岁(范围:27~79岁)。损伤原因:车祸18例,重物砸伤2例,摔伤5例。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Ⅱ型4例,Ⅳ型5例,Ⅴ型13例,Ⅵ型3例;三柱理论分型:单纯外侧柱4例,单纯内侧柱5例,内侧柱+外侧柱7例,三柱9例。25例后倾角术前-5.2°±4.2°(范围:-10°~0°)。术前MR检查示合并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损伤5例,合并膝关节后外侧结构复合体(posterolateral complex,PLC)损伤3例,合并PLC+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损伤2例,合并半月板损伤10例。合并韧带损伤患者胫骨平台后倾角改变均>10°,其中5例患者后倾角改变>15°,5例患者后倾角改变>10°,而后倾角改变<10°患者无合并韧带损伤;合并韧带损伤患者单纯外侧柱或内侧柱骨折患者6例,内侧柱+外侧柱骨折患者2例,三柱骨折患者2例。结果:25例随访时间16.4个月(范围:12~24个月)。手术时间(124±33)min(范围:65~180 min),出血量(106±48)ml(范围:20~200 ml)。所有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根据骨折特点进行针对性关节面复位及下肢力线纠正,固定钢板偏前方放置固定骨折块。术后骨折复位评价:解剖复位20例,复位良好5例(关节面塌陷2~5 mm),骨折复位优良率100%。内固定方式:单纯外侧钢板4例,单纯内侧钢板2例,内侧+外侧钢板治疗15例,内侧钢板+外侧铆钉1例,内侧钢板+后方螺钉1例,外侧钢板+腓骨螺钉1例,内外侧钢板+外侧铆钉1例。8例术中进行了半月板修复,其中内侧5例,外侧3例。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3.3个月)。术后Rasmussen评分(24.9±3.5)分(范围:18~29分),术后膝关节活动度118°±9°(范围:90°~130°)。2例出现术后伤口表浅感染。结论:非脱位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主要影像学特征为胫骨平台后倾角改变,单纯前内侧柱/前外侧柱损伤时易合并"对角线"损伤,胫骨平台后倾角改变>10°时易合并周围韧带损伤;通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恢复关节面平整及下肢力线,修复韧带软组织结构,重建膝关节稳定性,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囊肿病灶旷置术治疗指复发性黏液囊肿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评价指间关节清理、骨赘切除、囊肿病灶旷置术治疗复发性指黏液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复发性指黏液囊肿患者21例,其中针刺抽吸注射类固醇激素后复发3例,囊肿切除加局部植皮修复术后复发5例,单纯囊肿切除术后复发13例。均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指间关节清理、骨赘切除、囊肿病灶旷置术治疗,仅保留指间关节双侧的侧副韧带及指伸肌腱,术后患指伸直位夹板固定3周。随访观察术后切口愈合及黏液囊肿复发情况,对比术前术后指间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及手指指间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结果:21例患者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无感染、无皮肤坏死,囊肿无复发。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8~24个月,平均(21.0±1.9)个月,末次随访指间关节疼痛VAS评分(1.93±0.46)分较术前(3.07±0.83)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指间关节ROM术后(70.29±7.05)°较术前(69.60±5.40)°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采用指间关节清理、骨赘切除、囊肿病灶旷置术治疗指复发性黏液囊肿,可避免囊肿切除引起的皮肤坏死及囊肿复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