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肠癌围手术期治疗在器官功能保护中的价值与挑战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直肠癌患者的治疗目标是在保证手术根治性的基础上,更好地保护器官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围手术期放化疗在降低患者局部复发率和提高远期生存率方面,已获得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但从器官功能保护的角度来看,围手术期放化疗对患者的器官功能保护利弊共存。一方面,术前放化疗后肿瘤明显降期、降级或临床完全缓解的患者,若选择局部切除或严密随访的等待观察治疗策略,则能最大程度保全器官功能;而另一方面,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可加重排粪、排尿及性功能障碍。术前准确判断是否病理完全缓解,是选择治疗方式的关键。需要清醒意识到,保留器官不等同于保护器官功能。对于需要进行围手术期放化疗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优化治疗手段。术前进行充分器官功能评估,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术中注意重要组织器官和神经的保护,提高手术质量;术后积极随访并尽早开展器官功能锻炼,以减少功能障碍的发生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晚期下咽癌诱导化疗筛选综合治疗的单臂前瞻性研究:单中心260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诱导化疗筛选的综合治疗对于中晚期下咽癌患者生存率、喉功能保留的意义。方法:前瞻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符合入组标准的中晚期下咽癌的患者,均接受2~3周期TPF方案(紫杉醇+顺铂+5氟尿嘧啶)诱导化疗,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患者接受根治性放疗,本研究初步将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影像学评估肿瘤体积缩小达到70%及以上称大PR,行同期放化疗,小于此标准PR患者称小PR。(CR+大PR)组为TPF诱导化疗有效组,未达CR及大PR患者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即为TPF诱导化疗无效组,术后视情况接受辅助放疗。研究终点为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喉器官功能保全生存时间(larynx dysfunction-free survival,LDFS)。χ 2检验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 Log-rank检验。Cox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者进一步行Cox多因素分析。 结果:本研究最终共纳入260例患者,随访时间为24.7(5~83)个月,诱导化疗有效组和诱导化疗无效组患者的3年和5年生存率为46.0%、32.6%;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1.0%、26.6%;喉器官功能保全生存率分别为37.9%、24.8%。诱导化疗疗效差、N分期高、Ki-67免疫组化强阳性是预后不良因素( P值均<0.001)。临床分期越高,诱导化疗疗效越差( P=0.015)。大、小PR患者间OS及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对于中晚期下咽癌患者进行TPF诱导化疗筛选综合治疗,可在获得较高生存率情况下尽可能保留患者有效喉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PD-1抑制剂联合紫杉醇和顺铂新辅助治疗局部晚期下咽鳞癌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抑制剂联合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和顺铂(TP方案)新辅助治疗局部晚期下咽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的疗效,并评估喉器官功能保留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1月15日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初治,经组织学和增强CT确诊为局部晚期下咽鳞癌的53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51例,女性2例,年龄38~70岁。患者均接受PD-1抑制剂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260 mg/m 2)和顺铂(60 mg/m 2)新辅助治疗3~4周期。主要观察指标为喉器官功能保全生存期(larynx dysfunction-free survival,LDFS)、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Cox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者进一步行Cox多因素分析。 结果: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0.6%(48/53)。1年、2年LDFS率为83.8%(95% CI:74.0%~94.8%)和50.3%(95% CI:22.1%~91.6%),1年、2年OS率为95.2%(95% CI:88.9%~100.0%)和58.2%(95% CI:25.6%~81.8%),1年、2年PFS率为83.9%(95% CI:74.2%~94.9%)和53.5%(95% CI:32.1%~89.1%)。新辅助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主要为骨髓抑制(45.3%)、胃肠道反应(37.7%)和甲状腺功能减退(20.8%)。 结论:在PD-1抑制剂联合紫杉醇和顺铂新辅助治疗局部晚期下咽鳞癌中,可在保证较高生存率的同时提高患者喉器官功能保留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局部晚期下咽癌综合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下咽癌是头颈部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总体5年生存率仅为25%~35%。由于下咽重要的位置与功能,器官功能的保全与生存的提高同样重要,综合治疗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手术、放疗、化疗以及分子靶向治疗等手段的综合治疗模式不断更新,患者生存以及器官功能保全率逐渐升高。近年随着免疫治疗的兴起,免疫治疗联合放化疗在下咽癌治疗中的研究成为热点。本文主要介绍综合治疗的进展以及最近的临床研究热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超级微创手术改变低位直肠癌的治疗模式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低位直肠癌(LRC)患者的治疗模式仍以手术为主。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目前的手术模式更倾向于“保全器官与功能”的超级微创手术(SMIS)。SMIS属于器官保留式手术,包括消化内镜下非全层和全层切除术、腹腔镜或机器人下全层切除术以及经肛门微创手术等,能够涵盖TNM分期的各个阶段。本文阐述了术前精准诊断和风险分层对于选择合适的SMIS方式的重要性,以及影像学技术在精准预测淋巴结转移、提供术前TNM分期和风险分层,并指导SMIS治疗的新进展。最后,介绍了目前已开展的和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治疗LRC的SMIS术式选择方案,以期更大限度地提高LRC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头颈部肿瘤临床治疗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头颈部肿瘤病理类型多,有属于恶性度较高的鳞状上皮细胞癌,伴侵袭性强、淋巴结转移率高和预后差等特点,也有属于恶性度低的分化型甲状腺肿瘤。在头颈部肿瘤治疗中,提高恶性肿瘤的长期生存是最主要目标,但是由于头颈部重要功能器官密集,涉及视觉、嗅觉、发音、吞咽等重要功能,因此采用新技术、新策略,在根治肿瘤提高生存率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重要器官功能一直是头颈外科的努力方向。近二十年来,在技术层面,激光微创外科、喉显微外科、鼻内镜、腔镜外科、口颈内镜外科和显微重建外科等技术不断提升,明显改善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人乳头瘤病毒相关分型的分层处理,对甲状腺癌等不同驱动基因的个体化靶向药物设计,都将精准医疗不断深化;在鳞状细胞癌综合治疗中,免疫治疗从非常晚期的治疗发展到选择病例的局部晚期诱导治疗,为头颈部重要器官功能保全提供了新的希望。为促进这些新技术和新理念的应用和传播,本文系统总结了头颈肿瘤临床治疗领域新技术和新理念的发展,供同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实体瘤的标志性成果
编辑人员丨2024/3/30
肿瘤转移是实体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细胞毒性化疗药物和靶向癌基因和肿瘤重要病理生理过程的靶向药物一过性诱导肿瘤退缩,但不能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从2011年第一个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伊匹木单抗上市以来,上市的ICIs药物已经包括CTLA-4、PD-1、PD-L1和LAG3特异性抗体四大类,在20多种实体瘤获得适应症.ICIs作为一种免疫疗法为实体瘤治疗带来革命性进步,从三方面改变了实体瘤临床实践:(1)部分晚期患者长期生存,甚至"临床治愈".(2)依据特定标志物而不是病理类型的非特异性治疗策略,使罕见肿瘤患者及时获得治疗机会.(3)ICIs新辅助治疗策略使部分患者免于大范围的毁损性手术,从而保全器官功能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通过总结多项临床研究结果,详细分析上述三项标志性成果的循证医学证据,为ICIs药物的创新性提供详实的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三维(3D)可视化技术在复杂骶骨肿瘤精准手术治疗中的价值初探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三维(3D)可视化技术在骶骨肿瘤精准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因"发现骶骨占位半月"收治入院的1例患者,遂行CT、MRI检查获得医学数字成像及通信(DICOM)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重构3D立体模型.结果:3D重构模型不仅能清晰地显示骶骨肿瘤的大小,而且还能更好地反应肿瘤的解剖形态、血供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在其指导下肿瘤被完整切除,并尽可能保全周围正常器官与神经根,且整台手术时间大为减少,出血量降低.结论:3D可视化技术应用于骶骨肿瘤手术治疗,可提升骶骨肿瘤切除术的安全性,加快手术速度,提高手术的精确性,保护重要器官与神经,从而保存相应的生理功能,在脊柱外科精准手术治疗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直肠胃肠间质瘤不同手术入路的探索:从TME到TEM再到TaTME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直肠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相对罕见,约占全部GIST的5%,约占直肠间叶组织来源肿瘤的80%[1-2].迄今为止,对于确诊的直肠GIST,外科手术切除仍是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不同于胃肠道其他部位的GIST,直肠GIST位于狭窄的盆腔内,周围毗邻多个器官和骨盆,且具有复杂的神经支配;此外,直肠位于整个消化道的末端,中低位直肠GIST的手术治疗还涉及直肠和肛门的保全,以及功能保护的问题.在分子靶向治疗和微创治疗时代的大背景下,如何将手术治疗和规范化诊疗理念、分子靶向药物诊疗等有机结合,实现规范化、精准化、微创化和个体化治疗,并兼顾脏器保全和功能保护,是考量每一位从事直肠GIST相关工作的外科医师思维和操作能力的新命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化疗在头颈鳞状细胞癌功能保全策略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头颈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作为起源于头颈各部的常见肿瘤,每年全球的新增病例数超过50万.在手术、放疗、化疗以及基因治疗中,化疗的作用毋庸置疑,并且化疗应用于HNSCC已经30余年,也是近来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保留器官功能方面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本文主要简述了关于HNSCC化疗的相关试验研究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