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藜芦醇对卵巢颗粒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DOR)是指女性卵巢内可募集卵母细胞数量减少,并见质量下降的一种病理状态(AMH<1 mg·L-1;AFC<10 个;FSH≥ 10 IU·L-1),发病率约为10%,并呈现年轻化趋势[1].DOR最终会导致各种激素的异常,女性生育能力降低,不孕等[2].现今对于DOR患者最有效的方法仍是辅助生殖技术.但事实上仍有一些患者排斥包括辅助生殖技术在内的外科手术方式而选择保守治疗,现今对DOR的治疗并不能满足所有患者的需求,临床上常用的治疗DOR的药物有潜在的副作用,而辅助生殖技术由于成本高,并非大多数患者的首选.因此,探索DOR的作用机制,开发健康无害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社会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儿童肾盂成形术后再梗阻的初步经验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儿童肾盂成形术后再梗阻的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儿童泌尿外科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采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17例肾积水肾盂输成形术后再梗阻患儿,其中男14例,女3例,平均年龄为(6.1±0.6)岁,平均体质量为(18.7±1.8)kg,左侧11例,右侧6例.本研究根据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对儿童肾盂成形术后再梗阻的诊断和结果进行评估.结果:17例再梗阻患儿手术均获得成功,无术中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78.5±10.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0.0±2.0)ml、平均进食时间(3.0±0.4)h、平均引流管拔除时间(4.1±0.5)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0±1.5)d.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术后随访时间4~24个月,术后ClavienⅠ~Ⅱ级并发症发生率23.5%(4/17),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无吻合口狭窄、再次梗阻、泌尿系感染等Clavien Ⅲ、Ⅳ级并发症.术后 3个月复查 17例患儿,B超显示肾盂前后径平均值为(1.8±0.3)cm,较术前[(3.5±0.3)cm]减小(P<0.05);同位素排泄性T1/2显示肾盂输尿管无梗阻;分肾功能[(39.7±1.8)%]与术前[(36.2±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儿童肾盂成形术后再梗阻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的腹腔镜手术处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总结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再行腹腔镜手术处理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4年4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再行腹腔镜下胆肠吻合口重建的患者资料.再次腹腔镜手术过程分为三个部分:解剖复位各相关器官,建立大口径的胆管开口、取石,重建胆肠吻合、肠肠吻合.分析胆肠吻合口重建手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根据纳排标准,本研究筛选出13例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再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资料.第1例患者中转开腹完成手术,其余12例均通过腹腔镜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5~5.0 h,平均(4.1±0.6)h;术中出血量20~150 mL,平均(61.5±41.4)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4 d,平均(2.5±0.7)d;术后住院时间7~12 d,平均(8.8±1.9)d;术后发生胆瘘2例,无术后腹腔感染、腹腔出血、再手术、术后死亡患者.所有患者随访9~57个月,平均(32.3±15.1)个月,随访期间未见胆肠吻合口再狭窄患者,1例患者出现胆管炎表现,经保守治疗缓解.结论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再行腹腔镜手术重建胆肠吻合口,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内囊区局部脑血流量在少量基底节出血手术指征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为少量(15~30 mL)高血压性基底节出血(HBGH)手术指征的评估提供一种基于客观指标的方法.方法 分析198例少量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以入院时所测得的血肿同侧内囊区局部脑血流量(rCBF)数值为标准分为轻度灌注不足组[rCBF≥15 mL/100(g·min)]103例和重度灌注不足组[rCBF<15 mL/100(g?min)]95例,在两组中再根据患者是否手术,分别分为手术亚组和保守亚组.对比两组中手术与保守2亚组间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以及术后内囊区rCBF差异,评价rCBF在评估少量HBGH患者手术指征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轻度灌注不足组手术亚组与保守亚组的治疗有效、预后良好、术后内囊区rCBF数值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灌注不足组手术亚组与保守亚组的治疗有效、预后良好、术后内囊区rCBF数值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囊区rCBF可作为评估少量HBGH手术指征的客观指标,内囊区轻度灌注不足者,手术不能明显改善脑灌注和预后,故无手术指征.重度灌注不足者,手术可明显改善脑灌注和预后,故有手术指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尿毒症并发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尿毒症(uremia)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进展存在密切关联,相比于肾功能正常的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患者,尿毒症患者发生ICH的概率以及死亡几率均呈倍数增加,保守治疗的死亡率极高,有文献报道保守治疗死亡率达76%[1].为了挽救患者生命安全,临床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血压水平,清除颅内血肿[2,3].尿毒症合并ICH病情危重,进展迅速,预后不佳,目前临床针对尿毒症合并ICH尚无标准化的治疗方案,外科手术在ICH治疗中应用广泛,现就尿毒症合并ICH外科手术治疗的手术时机、指征以及治疗方式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骨科主导的多学科共管模式治疗老年股骨颈及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骨科主导的多学科共管模式在老年股骨颈及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9年 3月—2023 年 3月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第四医院创伤运动医学科收治的 220例老年股骨颈及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120)与试验组(n=100).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其中 20例采用保守治疗,100例采用手术治疗,试验组采用多学科共管模式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方法、治疗时间及治疗结果.结果:试验组术前等待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愈率为85.00%,高于对照组的70.00%,褥疮发生率为 5.00%,低于对照组的 1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病死率为 3.00%,低于对照组的 5.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及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骨科主导的多学科共管模式,可对患者更快开展术前评估,减少患者术前等待及住院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整体效果更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医药调控Notch信号通路治疗结直肠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其发病率、病死率高已成为全世界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结直肠癌发病隐匿,预后较差,目前多采用手术、放化疗等治疗手段,但仍然面临不良反应大、并发症多及生活质量差等局限性.因此,寻找新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Notch信号通路是一种进化上保守的细胞间信号级联,调控细胞发育、增殖和凋亡以及基因组的稳定性,Notch的异常表达或基因突变会引起各种恶性肿瘤(包括结肠腺癌)的发生和发展.针对Notch信号通路的在研药物虽多,但仍未有明确有效的上市药物,因此需要对Notch途径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我国多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结直肠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在中医药防治结直肠癌领域中以Notch信号通路为切入点,进行针对各种中药单体或中药提取物、中药复方调控Notch信号通路的实验性研究,并观察到中医药能够通过抑制Notch信号通路,从抑制肠道炎症、抑制肠癌的迁移和转移、增强肠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等方面发挥作用.该文搜集并梳理了2011-2023年有关中医药调控Notch信号通路发挥防治结直肠癌作用的文献,综述了Notch信号通路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机制,分析并总结目前研究现状,以期为中医药防治结直肠癌的应用提供参考意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浙江宁波地区单中心非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手部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回顾性分析宁波地区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sis mycobacterium,NTM)引起的手部皮肤和软组织感染(skin and soft tissue infections,SSTI),分析NTM感染的临床表现、菌种鉴定结果以及治疗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至2020年期间浙江宁波地区NTM培养阳性的手部SSTI患者52例,分析年龄、职业、致病因素、感染部位、病程表现、培养结果及菌种特点。结果:本组52例患者,标本共57例。培养阳性菌株经菌种鉴定,共发现7种分枝杆菌,其中海分枝杆菌42例(73.68%),龟/脓肿分枝杆菌2例,堪萨斯分枝杆菌1例,偶然分枝杆菌2例,浅黄分枝杆菌2例,楚布分枝杆菌2例,线虫分枝杆菌1例,未知分型5例。分枝杆菌感染病理报告多提示慢性炎细胞浸润伴肉芽肿性炎。所有患者均在分枝杆菌培养同时开始经验性用药,以大环内酯类药物加左氧氟沙星为主。8例轻症患者接受了口服抗分枝杆菌药物保守治疗,平均3.5个月;余44例因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予住院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口服抗分枝杆菌药物治疗,平均2.7个月后痊愈,其中5例患者复发感染行二次手术或二次以上手术,仅1例截指。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功能:优36例,良10例,可4例,差2例。结论:海分枝杆菌依然是浙江宁波地区NTM感染的最常见致病菌种,病理以肉芽肿性炎为主,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例,彻底的病灶清除手术和抗分枝杆菌药物治疗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妊娠合并有症状肾积水的临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有症状肾积水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在本院定期产检且有完整产检及分娩记录且合并肾积水的4 379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按照有无症状分为有症状组(271例)和无症状组(4 108例)。有症状的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保守治疗组(140例)和手术治疗组(131例)。分析孕妇的肾积水发生率、有症状肾积水占比。结果:有症状组的年龄小于无症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有症状组的初产妇、发病前2周内有性生活者、菌尿、尿蛋白阳性占比及空腹血糖值均高于无症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的多胎妊娠、孕期、肾积水分级、体重指数、收缩压、肾积水部位、血红蛋白、总胆固醇、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手术治疗组的孕周、视觉模拟评分(VAS)、心率、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尿培养阳性率及住院时间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保守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的年龄、体温、恶心、收缩压、舒张压及肾积水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妊娠合并肾积水的发病率高,有症状患者大多可行保守的治疗,症状较重或保守疗效不满意者需要手术治疗,双J管植入术安全、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早期包容手术对Perthes病自然史的改变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比较Perthes病患儿早期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的病程演变,探讨早期手术治疗Perthes病的意义。方法:收集自199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7例Perthes病患儿资料,分为手术组(35例)和保守组(32例)。手术组35例,男32例,女3例,年龄(8.3±1.0)岁(范围7.0~11.8岁),左侧21例,右侧14例;保守组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8.4±1.4)岁(范围7.1~12.0岁),左侧22例,右侧10例。每3个月摄取骨盆正位及蛙式位X线片,参照改良Waldenstr?m分期评估Perthes病的病程演变,在系列观察未发现改良Waldenstr?mⅡb期视为跳过碎裂期。在愈合期后的骨盆正位及蛙式位X线片根据Stulburg分级评估结果,并且测量患侧与健侧干骺端宽度比值和股骨头骺高度比值。结果:35例手术组进入Ⅲa期所需时间(0.58±0.33)年(范围0.1~1.5年),32例保守组(0.96±0.30)年(范围0.4~1.8年),进入修复期所需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259, P<0.05);手术组病程跳过碎裂期共11例(31%),保守组5例(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2.626, P<0.05);手术组干骺端患侧与健侧比为108.0%±6.0%(范围101%~123%),保守组115.8%±11.2%(范围101%~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450, P<0.05)。手术组股骨头骺高度患侧与健侧比为82.5%±8.2%(范围61%~96%),保守组74.7%±1.3%(范围33%~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921, P<0.05)。手术组改良Stulberg分级为Ⅰ类髋关节29髋,Ⅱ类髋关节6髋,Ⅲ类髋关节0髋;保守组Ⅰ类髋关节16髋,Ⅱ类髋关节10髋,Ⅲ类髋关节6髋。两者进入Ⅳ期后Stulberg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3.386, P<0.05)。 结论:早期手术改变了Perthes病的自然演变,早期手术治疗缩短Perthes病碎裂期病程,使其更早进入修复期,并且有机会跳过碎裂晚期,改变其自然病程,愈合后股骨近端形态改变更接近正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