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2毒素和黄绿青霉素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真菌毒素是一类数量众多、种类繁杂的次级代谢产物,能够在哺乳动物中诱发毒理学效应。T-2毒素和黄绿青霉素(CIT)是常见的真菌毒素,很多农产品在收获或储存过程中受到其不同程度的污染,毒素水平取决于诸如土壤的温度和湿度、储藏条件等环境因素。两种真菌毒素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危害,其中,T-2毒素导致发育期骺板软骨变性坏死,产生与大骨节病相似的病理性改变;CIT引起心肌损伤,与地方性克山病的爆发相关联。因此,T-2毒素和CIT的致病作用受到广泛的社会关注。本文综述了T-2毒素和CIT的产生、理化性质、毒理学效应、致病机制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药安全性事件的危险因素与防治对策
编辑人员丨2024/6/15
回顾马兜铃酸、雷公藤、八角莲、槟榔、仙灵骨葆胶囊、鱼腥草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等引发的中药安全性事件,旨在探讨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危险因素,对中药毒性成分、生产工艺、储藏条件、体质差异、给药剂量、风险管控等方面存在的安全性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加强源头控制以确保质量合格、探明配伍机制以增效减毒、提高生产标准以推进质量统一、完善法规政策以加强管控、健全安全性评价体系以确保质量达标等建议,以期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中药安全性事件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荷叶离褶伞保鲜方法及其贮藏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4/3/30
新鲜食用菌含水量高,组织脆弱,采后品质易发生劣变.荷叶离褶伞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食药用真菌,味道鲜美且富含营养和药用价值,受到消费者喜爱,但目前关于荷叶离褶伞的保鲜研究较少.本研究以新鲜荷叶离褶伞为试材,探究温度、包装方式以及不同保鲜处理对荷叶离褶伞贮藏品质的影响,旨在确定较适合荷叶离褶伞的贮藏保鲜条件.结果表明,0.75 μL/L 1-MCP处理结合不打孔PE袋和托盘包装于 4℃条件下储藏是荷叶离褶伞较为适宜的保鲜条件,在该条件下,荷叶离褶伞的亮度值 L*、硬度、弹性、内聚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失重率和褐变程度最小,荷叶离褶伞保持了较好的品质,试验结果为荷叶离褶伞保鲜提供了理论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鼠伤寒沙门菌TA97、TA98、TA100、TA102即用型标准菌株的研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研制鼠伤寒沙门菌TA97、TA98、TA100、TA102即用型标准菌株.方法 对高、低浓度鼠伤寒沙门菌TA97、TA98、TA100、TA102的冻干菌株进行计数,测定了增菌3、5、7、18 h后冻干菌的 自发回变率,依据CNAS-GL003 2018《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指南》(CNAS-GL003)和GB 15193.4-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细菌回复突变试验》(GB 15193.4-2014),测定即用型标准菌株的均匀性、储藏和运输稳定性、自发回变率和诱变剂突变率.比较20株即用型标准菌株和新鲜菌株的 自发回变率和诱变剂突变率测试结果的标准偏差.结果 高浓度冻干样品浓度为107~108CFU/样品,低浓度样品浓度为105~106CFU/样品;增菌18h后 自发回变率的结果基本符合GB 15193.4-2014要求;4株即用型标准菌株的均匀性结果的F值分别为1.12、1.05、1.68、1.38,F<F0 05(19,20),符合CNAS-GL003要求.4株冻干菌株在25 ℃ 5 d、4 ℃ 14d、-20 ℃ 6个月的储存条件,检测结果符合储存和运输稳定性要求.20株即用型冻干标准菌株的自发回变率较新鲜菌株标准偏差小.结论 本研究研制出适用于Ames试验的即用型标准菌株,其均匀性、储存和运输稳定性良好,自发回变的稳定性优于新鲜菌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水淹和不同贮藏方法对中华蚊母树种子萌发及其生理特征和幼苗生长活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以中华蚊母树(Distylium chinense)种子为材料,分别设置4个贮藏时间(O、30、60和90 d),以及2 rn水淹(FSW)、低温沙藏(CSS)、低温干藏(CDS)、室温沙藏(RSS)、室温干藏(RDS)和低温层积(CSF)6个贮藏方式对种子进行贮藏实验,并测定分析各处理种子的萌发特性及其幼苗生长状况,明确不同储藏方式和时间对中华蚊母树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CSF处理30 d后,中华蚊母树的种子有65.37%发生霉烂,最后萌发种子数为贮藏种子的30.93%;FSW处理90 d的种子的萌发率为35.67%.(2)室内贮藏90 d后,CSS、CDS、RSS和RDS处理的种子萌发率较新鲜种子萌发率(26.37%)显著增大,并以4℃下CDS处理90 d的种子萌发率最大(70.65%),萌发速率系数为1 956.97.(3) CDS处理90 d的种子淀粉和蛋白质含量较新鲜种子分别降低了38.75%和20.16%,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31.47%;FSW处理后的种子淀粉、蛋白质及可溶性糖含量均较新鲜种子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48.75%、62.62%和6.29%.(4)不同贮藏方式贮藏90 d后,各处理间中华蚊母树幼苗的生长活力表现出显著差异,并以CDS处理的幼苗活力最高,而FSW处理的种子萌发后幼苗的活力显著低于其他贮藏方式.研究表明,低温条件下中华蚊母树种子萌发率及幼苗活力显著高于室温贮藏,可能是在低温贮藏条件下种子的贮藏物质由淀粉水解为可溶性糖,更利于种子吸收并为种子萌发提供了能量,从而加快了破除种子生理休眠的进程,而且中华蚊母树种子对水淹有一定的耐受性,故中华蚊母树可以作为三峡水库消落带高海拔区域植被恢复与重建优先考虑的物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枣庄地区主要农产品黄曲霉毒素污染状况检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调查分析枣庄地区出产、储藏的主要农产品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污染状况及其与地域、气候、季节、储藏的关系,探讨农产品真菌毒素污染的一般规律.方法 在各种农产品主要产区随机从农民手中采集按传统方法种植、收获、晾晒、储存的相应种类样品,按照GB/T 18979-2003规定的方法检测样品中黄曲霉毒素含量,从粮食储藏学和微生物学的角度结合地域气候条件分析检测结果及污染规律.结果 在全枣庄地区61个自然村采集的7种73份样品中,玉米、大米、板栗无AF检出,花生、小麦、核桃、大枣有不同程度的AF总量检出率,但含量低,全部符合国家标准限量.结论 由于地域、气候的原因,枣庄地区出产、储藏的主要农产品常规状态下基本无黄曲霉毒素污染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熏硫对党参储藏过程中“时间-质量”关系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硫磺熏蒸在党参药材储藏过程中的利与弊.方法 二氧化硫残留量采用蒸馏法进行测定;药材性状参照药典进行考察;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党参多糖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党参炔苷和苍术内酯Ⅲ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建立特征指纹图谱.结果 党参药材在自然条件下贮藏,其性状质量和代表有效组分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持续降低.储藏至30个月,未熏硫样品颜色变深、虫蛀严重,党参多糖、党参炔苷和苍术内酯Ⅲ的含量降低一半以上,并检出黄曲霉毒素;熏硫样品仅个别出现虫蛀现象,党参多糖、党参炔苷和苍术内酯Ⅲ含量均显著降低,但降低幅度显著低于未熏硫样品.结论 贮藏时间和党参药材质量呈负相关,适度熏硫可有效的减缓党参品质下降的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人血白蛋白批签发留样铝离子含量检验结果讨论与监管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抽样测定国产及进口人血白蛋白批签发留样的铝离子含量,评价其有效期末的含量水平.方法 统计调查2017年国产及进口人血白蛋白批准文号及进口注册情况、批准储藏条件、批签发铝含量检测值等信息,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联合全国7个血液制品批签发授权药检机构,对药检机构留样或企业临近效期留样抽查,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原子吸收法或经验证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以下简称ICP-MS)法测定留样铝离子含量.结果 国内共28家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共有158个人血白蛋白批准文号(日常在生产的文号40个,2017),批准保存条件为“常温”的共21家企业,“冷藏”的共7家;本次共抽检到国内25家企业的185批次人血白蛋白留样,其批签发放行时铝离子含量总体均值为61 μg· L-1(Min8 μg·L-1,Max 134 μg·L-1),此次留样检测铝离子含量总体均值为137 μg·L-1(Min 20 μg·L-1,Max487 μg· L-1),整体均值升高约1倍.留样抽检中铝离子含量超过200 μg· L-1的共33批次,占比17.8% (33/185).进口人血白蛋白企业共13家(常规进口规格共17个,2017),批准的保存条件均为“常温”,本次共抽查到11家进口企业的78批次人血白蛋白留样,其批签发放行时铝离子含量总体均值为27 μg·L-1(Min 7 μg·L-,Max 60 μg·L-1),留样的铝离子含量总体均值为50 μg·L-1(Min 1 μg·L-1,Max 175 μg·L-1),总体均值升高约1倍,与国产人血白蛋白情况一致,但这两项指标均低于国产人血白蛋白.进口人血白蛋白留样中铝离子含量超过200 μg·L-1批次数为0% (0/78).结论 部分批次的国产人血白蛋白有效期末的铝离子含量超过200 μg·L-1,进口人血白蛋白铝离子含量初始值及有效期末值低于国产人血白蛋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甘蔗分蘖发生及成茎的调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甘蔗是以收获地上茎为主的重要糖料作物,蔗糖分储藏在蔗茎节间,而分蘖是甘蔗有效茎形成的关键,因此促进甘蔗分蘖成茎是提高甘蔗产量的最有效途径之一.目前,水稻分蘖机理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甘蔗也具有禾本科植物特殊的分蘖特性,但相关研究相对滞后,尤其是分子调控机制.本文详细阐述了甘蔗分蘖的生物学特性及现实意义,从栽培技术与管理、环境条件、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激素)和遗传因素等方面阐述甘蔗分蘖发生及其生长发育的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甘蔗分蘖调控的分子机理提供新视角,也为甘蔗高产栽培技术及分子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西罗莫司胶囊有关物质测定方法的改进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改进西罗莫司胶囊现行标准中有关物质的测定方法,为合理评价其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从西罗莫司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分子结构等出发预测西罗莫司主要的工艺杂质及降解杂质,通过色谱条件的筛选和优化分别建立了可同时测定开环降解杂质和工艺杂质的有关物质1分析方法并新建了单独控制氧化降解杂质的分析方法.结果 新建的方法可弥补现行标准不能有效控制制剂工艺及储藏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开环降解杂质和氧化物杂质的缺陷,利于企业监测产品的质量,进而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结论 新建的有关物质测定方法专属性、耐用性和重复性良好,可更加有效地评价产品的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