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岁以上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患者合并血流感染相关因素探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80岁以上老年患者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合并血流感染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2014年8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行保留导尿并发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年龄大于80岁老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方法分析患者合并血流感染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138例患者合并血流感染,感染率为9.28%。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拔管时机(感染后延期拔管或未拔管)、泌尿道手术、使用糖皮质激素、肿瘤化疗、人血白蛋白浓度降低、血糖、多重耐药菌感染是80岁以上老年患者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合并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拔管,控制血糖,纠正低蛋白血症,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与肿瘤化疗和关注泌尿道手术等可减少80岁以上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老年患者合并血流感染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机器学习方法构建老年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远期死亡的预测模型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建立老年心房颤动(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远期死亡预测模型,并确定相应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入组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北京医院收治的60岁及以上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329例,男性183例(55.6%)例,女性146例(44.4%),年龄(77.8±7.3)岁,80岁及以上142例(43.2%)。失访11例(3.3%),死亡151例(45.9%),最后纳入分析的患者共318例。根据患者生存结局,将318例患者分为死亡组(151例)和存活组(167例)。此外,另选取2015年4—7月入院的60岁及以上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60例为外部数据验证集。采集人口统计学参数、合并疾病、辅助检查和临床治疗情况。随访至少6年,记录包括死亡在内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最后将入组患者按9∶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建立不同模型预测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远期死亡率,并通过外部数据(60例)验证比较确立最优模型,利用Shapley加法解释算法对变量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得出排名前20位的特征变量,以确定危险因素。结果:329例患者中,总体中位随访时间77.0月(95% CI:54.0~84.0),失访11例(3.3%),死亡151例(45.9%)。通过分析得出支持向量机模型、k-近邻算法(KNN)模型、决策树模型、随机森林模型、ADABoost模型、XGBoost模型、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远期死亡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分别为0.76、0.75、0.75、0.91、0.86、0.85和0.81。其中随机森林模型预测效能最高,其准确率达0.789,F1值高达0.806,且优于传统的Logistic回归模型(AUC:0.91比0.81, P<0.05)。D-二聚体、年龄、MACCE次数、左心室射血分数、人血白蛋白水平、贫血、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静息心率是预测远期死亡率的重要危险因素。 结论:基于机器学习方法建立的随机森林模型可预测老年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远期死亡率,具有较好的识别能力,其准确性高于传统的Logistic回归模型。可通过干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纠正低蛋白血症和贫血、改善心功能和控制静息心室率降低远期死亡率,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人血清白蛋白结合型分子探针在核医学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人血清白蛋白(HSA)是一种多功能蛋白质,能结合和运输多种内源性和外源性化合物,也可作为药物载体用于肿瘤的靶向给药。通过在药物分子中添加功能性化学基团可实现药物与HSA的结合,增加药物在血液中的循环时间,同时不会显著影响药物的生物活性,这种方法可以提高放射性治疗药物在肿瘤部位的浓集程度并延长浓集时间,改善其靶向治疗的效果。HSA结合型分子探针还可用于心脏功能和血管通透性评价以及淋巴显像。笔者综述了近年来各种HSA结合型分子探针在核医学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 68Ga标记三七素类PSMA靶向探针的制备与评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制备新型 68Ga标记三七素类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SMA)靶向探针,并进行理化性质和体内外评估。 方法:采用固相合成法制备配体P151,测定其亲和性。将配体加入到 68GaCl 3与醋酸钠混合的溶液中,95 ℃反应10 min,使用放射性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其标记率及体外稳定性。评估 68Ga-P151的脂水分配系数(log P),并进行细胞摄取实验。对正常昆明(KM)小鼠进行体内生物分布测定;对前列腺癌22Rv1荷瘤裸鼠注射 68Ga-P151后进行microPET显像,并与 68Ga-PSMA 617进行对比。2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成功合成目标配体P151,其抑制常数 Ki为0.58 nmol/L,标记率和放化纯均≥95%;37 ℃放置2 h后, 68Ga-P151在生理盐水和人血清白蛋白(HSA)溶液中的放化纯仍≥95%,表明其体外稳定性好; 68Ga-P151的脂水分配系数(log P)为-2.65±0.17,表明其亲水性较好。注射 68Ga-P151后60 min,前列腺癌LNCaP细胞的总摄取值为(0.83±0.04)百分注射活度(%IA)/10 5个细胞,并可被PSMA抑制剂(ZJ-43)所抑制。正常小鼠体内生物分布显示 68Ga-P151主要经肾脏排泄出体外,在其他组织中摄取较低;荷瘤裸鼠microPET显像显示, 68Ga-P151与 68Ga-PSMA 617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 max:0.79±0.23和0.54±0.05; t=2.12)、肿瘤/肾脏比值(2.04±0.65和1.88±0.33; t=0.44)、肿瘤/肌肉比值(12.83±5.18和6.95±1.63; t=2.1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68Ga-P151制备简单、标记率高、生物分布理想,可对PSMA阳性肿瘤显像,其显像效果与 68Ga-PSMA 617相当,有望应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外用斑蝥粉中毒引起大疱性表皮松解症致死亡
编辑人员丨5天前
1例50岁男性患者因银屑病自行购买斑蝥虫体研粉调成糊状全身大面积外用。数分钟后,患者用药部位出现红斑和水疱;数小时后紫红色斑片和水疱弥漫至全身,表皮松弛、剥脱,并出现全身中毒症状。1 d后患者出现呼吸衰竭、肝损伤、肾损伤、严重低蛋白血症、凝血功能异常等多器官衰竭。诊断为外用斑蝥致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给予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静脉滴注人免疫球蛋白,补充人血白蛋白、床旁血液滤过、呼吸机辅助通气等治疗。但患者病情迅速加重,12 h后因多器官衰竭而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龄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80岁及以上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科确诊为终末期肾脏病并行血液透析超过3个月,始透年龄≥80岁的82例患者临床资料,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的生存率,运用Log-rank检验比较≥80岁高龄血液透析患者和76例80岁以下的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率,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高龄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82例80岁及以上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4个月,6、12、24和36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90.0%、73.6%、60.8%和49.4%,主要死亡原因前3位依次为心血管事件、感染性休克、恶性肿瘤;80岁以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52个月,6、12、24和36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94.7%、85.5%、72.4%和65.8%;经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80岁及以上高龄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率低于80岁以下患者( χ2=5.284, P=0.02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是影响80岁及以上高龄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HR=3.470,95% CI:1.364~8.827, P=0.009),而体质指数(BMI)( HR=0.806,95% CI:0.706~0.921, P=0.001)和人血白蛋白水平( HR=0.861,95% CI:0.789~0.938, P=0.001)为80岁及以上高龄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的独立保护性因素。 结论:80岁及以上高龄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率低于80岁以下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为心血管事件、感染性休克和恶性肿瘤,影响高龄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合并糖尿病、BMI偏低和白蛋白水平偏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术后低白蛋白血症与补充人血白蛋白对腰椎内固定术后发生切口愈合不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腰椎内固定术后低白蛋白血症与切口愈合不良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探讨术后补充人血白蛋白是否改善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8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骨科行后路腰椎内固定手术的6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50例(41.5%),女352例(58.5%),平均年龄为(60±12)岁。收集患者基本资料、术前检验结果、手术资料、术后检验结果、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等信息,评估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运用R软件及Empower(R)软件分析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模型调整混杂因素后分析术后低白蛋白血症以及补充人血白蛋白与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性。结果:共有51例(8.47%)出现术后切口愈合不良。调整混杂因素后,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术后白蛋白水平与切口愈合不良无相关性( OR=1.00,95 %CI:0.91~1.10, P=1.000)。与术后白蛋白水平正常者相比,术后低白蛋白血症患者切口愈合不良的风险增加了13%( OR=1.13,95 %CI:0.47~2.70, P=0.787)。无论是在术后白蛋白水平正常的患者还是术后低白蛋白血症的患者,补充人血白蛋白与切口愈合不良皆不存在相关性(均 P>0.05)。 结论:腰椎内固定术后低白蛋白血症与切口愈合不良之间无相关性;同时,术后补充人血白蛋白并不能改善切口愈合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的治疗:第一部分——核医学技术
编辑人员丨5天前
90Y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越来越多被用于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了解此技术相关的物理特性、剂量相关问题和影像技术特点,对介入科医师和核医学科医师来说尤为重要。尽管该治疗方法确实存在并发症的可能,但 90Y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技术总体还是有效且安全的。该文对 90Y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的适应证进行了全面深入地分析,回顾了术前血管造影技术和 99Tc m-大颗粒聚合人血清白蛋白(MAA)显像的作用,比较了不同的给药技术及药物载体(树脂和玻璃微球),并阐述了可能存在的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直肠肛管周围及腹膜后感染继发腹腔高压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男,34岁,因“肛门周围疼痛伴发热4 d”入院。患者最高体温达38.5 ℃。查体:腹膨隆,全腹部轻压痛,腰背部有叩击痛,肛缘右侧有波动感,压痛(+),抽出暗红色血液。全腹CT平扫示:肛周及其右旁浅筋膜-盆腔-双侧肾旁后间隙-肾周多发渗出灶及积液(右侧为显著)。血常规:WBC 13.55×10 9/L,血糖17.55 mmol/L,血清白蛋白 30.5 g/L。诊断为直肠肛管周围及腹膜后感染,急诊行“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第2天发现腹部明显膨隆,腹部压力较高,经膀胱测腹腔压力为25 cmH 2O,动脉血气分析示:PCO 2 50.1 mmHg,PO 2 42.6 mmHg,HCO3 -33.4 mmol/L,SB 31.2 mmol/L,ABE 8.0 mmol/L,SaO 2 77.4%。复查CT显示腹部呈桶状,圆腹征阳性(图1)。考虑为腹腔高压综合征(intraabdominal hypertention syndrome,IAH),予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针对腹腔高压,予枸橼酸抗凝血液净化治疗,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肛管排气;广谱抗生素美罗培南抗感染治疗并肛周引流液及血液培养明确病原学;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持续胰岛素泵降血糖;间断输注人血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予小剂量泵入纳布啡镇痛;腹压好转后采用肠内营养。经上述抢救措施治疗4 d后患者腹腔压力降到正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医院骨科收治的60岁及以上髋部骨折手术患者1 051例,其中术后谵妄156例(谵妄组),男性56例,女性100例,股骨颈骨折81例,转子间骨折75例;未发生术后谵妄895例为对照组,比较其在并发症、术前化验结果、骨折类型、手术方法、骨折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等,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1 051例患者发生谵妄156例(14.8%)。谵妄组和对照组患者骨折类型、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谵妄组患者年龄(82.9±6.6)岁,高于对照组(79.9±7.2)岁( P<0.05);谵妄组术前人血白蛋白水平、内生肌酐清除率分别为(37.1±2.9)g/L、(52.4±22.2)ml·min -1·(1.73 m 2) -1,低于对照组(37.8±3.8)g/L、(59.0±30.0)ml·min -1·(1.73 m 2) -1;谵妄组既往痴呆率19.8%(31例),高于对照组2.2%(2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9.503, P<0.01);谵妄组既往合并2种以上内科疾病的比例为51.9%(81例),高于对照组40.3%(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320, P<0.01)。两组术前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水平、K和Na离子浓度、是否合并帕金森病、是否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及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既往合并痴呆及肾损伤为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均 P<0.05)。 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发生率较高,高龄、既往痴呆及肾功能不全为术后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应在术前加以预防及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