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重症低龄儿童龋病相关的唾液微生物群落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重症低龄儿童龋病和健康者唾液的菌群结构及其差异.方法 在青岛市崂山区儿童中,经口腔检查选取健康(H组)和重症低龄龋病(C组)儿童各24名,采取唾液样本,提取其DNA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利用454测序平台对16S rRNA V1—V3区进行双端测序,对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差异分析.结果 C组唾液菌群物种丰度高于H组(P<0.05),两组唾液菌群结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C组的群落结构更为相似和保守(P<0.001);鉴别出C组高表达的可疑致龋微生物(P<0.1)及H组高表达的健康相关微生物(P<0.1);基于唾液菌属图谱建立的龋病风险评估模型区分健康和龋病者的准确率可高达70%以上.结论 唾液菌群和特定细菌种类,如比例升高的Prevotella菌属有助于评估和筛选低龄儿童龋病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儿童重症龋病日间手术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全麻下儿童重症龋病日间手术治疗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方法 回顾并总结全麻下儿童重症龋病手术护理的经验,提出儿童重症龋病治疗开展日间手术的资质、患儿筛选、准入制度、风险控制、康复保障等要求,以构建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结果 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全麻下儿童重症龋病日间手术安全管理规范.结论 完善的安全管理保障体系,能够有效促进儿童重症龋病日间手术管理的统一性及规范性,推动我国儿童口腔日间手术服务模式的健康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相关危险因素,为乳牙龋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7—9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以龋病就诊的3~6岁儿童183例,记录乳牙患龋状况,并对其看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乳牙患龋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83例学龄前儿童龋均为9.91±5.12,男童龋均为10.38±5.26,女童龋均为9.55±5.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88,P>0.05).龋病轻症组有40例(21.86%),龋均为3.13±1.34;重症组有143例,龋均为11.80±4.07.1岁前清洁方式、刷牙时间、口腔医院检查次数和甜食频率4个因素的患龋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刷牙时间和进食甜食频率与儿童龋病状况具有相关性(P<0.05),刷牙时间小于2 min及甜食频率更高的儿童具有更高的龋均.结论 刷牙时间不足和进食甜食频率过高是影响学龄前儿童龋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广西南宁市5岁儿童乳牙龋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调查广西南宁市5岁儿童乳牙龋的患病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整群随机抽取广西南宁市5岁的儿童进行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口腔健康行为等资料,并调查乳牙患龋情况.患龋状况通过患龋率及龋、失、补牙面(dmfs)指数来评估.根据乳牙患龋的等级强度将调查样本分为无龋组(dmfs=0)、早期低龄儿童龋(ECC)组(0<dmfs<6)及重症低龄儿童龋(S-ECC)组(dmfs≥6).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与乳牙龋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儿童433名,其中278名(64.2%)儿童患龋,龋均为(5.27±3.96),龋面均为(8.44±8.77);ECC组和S-ECC组儿童分别占总调查人数的30.7%和3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亲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儿童患乳牙龋病的风险越低(OR =0.248,95% CI:0.133~0.462);摄甜食频率越高(OR=2.296,95% CI:1.570~3.357),睡前摄甜点频率越高(OR =2.275,95% CI:1.550~3.220)儿童患乳牙龋病的风险越大.结论:广西南宁市5岁儿童乳牙龋息龋情况严重,影响因素主要为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和儿童的摄甜食习惯,提示应对受教育程度低的母亲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同时通过控制甜食摄入习惯以降低儿童的患龋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