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度低龄儿童龋全身麻醉下治疗后再次患龋风险的前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全身麻醉下接受龋齿治疗的重度低龄儿童龋(severe early childhood caries,S-ECC)患儿行前瞻性随访研究,分析其治疗前后患龋特点,并探究治疗后再次患龋的风险因素。方法:纳入83例2~4岁、于2012年12月至2014年8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接受全身麻醉下龋齿治疗的S-ECC患儿,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7、13个月采集其口腔检查、临床诊疗内容和调查问卷信息。统计分析治疗前龋坏程度、临床诊疗内容、患儿及家长基本情况和口腔保健习惯等在治疗后无龋和再次患龋儿童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统计分析治疗后再次患龋特点及龋坏类型(分为再发龋和继发龋,前者指对原发龋病灶进行修复后在同一牙齿其他部位发生的龋,后者指在已有修复体边缘或底部发生的龋)。结果:在完成7~13个月随访的70例患儿中,29例(41%)在13个月观察期内保持无龋,41例(59%)在13个月观察期内出现个别牙再次龋坏。全身麻醉下龋齿治疗后除下颌乳切牙外其他牙位均有不同程度的再次患龋,其中上颌乳切牙以继发龋为主(再发龋和继发龋牙数分别为1和12),上下颌乳尖牙及第一乳磨牙再发龋和继发龋牙数均较高(上下颌乳尖牙再发龋和继发龋牙数分别为12和6,上下颌第一乳磨牙再发龋和继发龋牙数分别为16和12),上下颌第二乳磨牙以再发龋为主(再发龋和继发龋牙数分别为19和5)。治疗后再次患龋牙面数从高到低依次为乳磨牙邻面(37)、乳磨牙 面(28)、乳尖牙邻面(13)、乳磨牙颊舌面(12)、乳前牙唇舌面(10)、乳尖牙唇舌面(8)和乳前牙邻面(5)。治疗前龋坏程度、临床诊疗内容和患儿及家长基本情况在治疗后保持无龋和再次患龋的两组儿童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饮食和口腔保健习惯方面,治疗后7和13个月随访时患龋组甜食摄入频率均显著高于无龋组( P<0.05)。 结论:2~4岁S-ECC患儿全身麻醉下治疗后有较高的再患龋风险,定期复查维护十分必要;复查中应着重预防和治疗乳磨牙新发和继发龋坏,以及乳前牙继发龋坏;较高的甜食摄入频率是治疗后再次患龋的重要风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生活方式与抑郁症状的关联性研究:TCLSIH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选取2013-2016年天津慢性低度炎症与健康(TCLSIH)队列人群为研究对象,探讨生活方式各因素与抑郁症状的关系,为开展生活方式干预和防治抑郁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对24 256名研究对象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抑郁症状、生活方式调查问卷以及体格检查。采用SAS 9.3软件,将SDS评分按总分<45和≥45分为无抑郁症状组和抑郁症状组,分析生活方式各因素与抑郁症状的关系。结果:研究对象中SDS≥45分占16.59 %。基线调查显示:与无抑郁症状组人群相比,抑郁症状组人群有较高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NLR)水平( P<0.01)、有较低的BMI、总能量摄入和身体活动量( P<0.000 1);并倾向于少吃植物性膳食模式、较多的食用动物性食物膳食模式及甜食和水果膳食模式( P<0.000 1)。抑郁症状组人群中吸烟者的比例较高、偶尔饮酒者比例较低( P<0.01);有较多的女性、独居者、文化程度低、家庭月总收入低;每日室外时间>5 h者比例较高;而管理人员、已婚者和喜欢与亲友来往者比例较低。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NLR、吸烟( OR=1.14,95 %CI:1.03~1.26)、已戒酒状态、动物性食物膳食模式( OR=1.41,95 %CI:1.35~1.46)、甜食和水果膳食模式( OR=1.17,95 %CI:1.13~1.22)、睡眠时间>7.5 h/d、室外活动时长3~5 h/d、室外活动时长>5 h/d与抑郁症状呈正相关( P<0.05);而BMI( OR=0.98,95 %CI:0.97~0.99)、文化程度( OR=0.76,95 %CI:0.70~0.82)、管理人员、家庭月总收入( OR=0.63,95 %CI:0.58~0.68)、总能量摄入、身体活动量( OR=0.86,95 %CI:0.84~0.89)、已婚状态、喜欢与亲友来往与抑郁症状呈负相关( P<0.05)。 结论:生活方式各因素与抑郁症状密切相关,开展生活方式干预抑郁症将成为抑郁症防治的新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江苏省多中心横断面研究从出生至5岁儿童维生素D状况与生活方式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江苏省生命早期从出生至5岁儿童膳食、维生素D和钙补充剂、体力活动与维生素D状况的关系。方法:研究进行了多中心大样本的抽样调查,于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江苏省的10个城市招募0~5岁的儿童。采用食物频率法和体力活动问卷分别调查膳食和体力活动情况,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含量。结果:共调查5 289名儿童,每天牛奶摄入量< 250 ml、每天肉类摄入量>150.0 g、喜荤菜、喜甜食、近3个月没有补充维生素D补充剂、近3个月每天补充维生素D的剂量≤ 400 IU、近3个月没有补充钙补充剂、每天睡眠时间<10 h、每天户外活动时间< 2 h的儿童维生素D缺乏的风险分别显著增加1.24倍、1.46倍、1.34倍、1.27倍、1.47倍、1.39倍、1.19倍、1.38倍、1.20倍,而25-(OH)D水平分别显著降低4.43 nmol/L、9.33 nmol/L、7.10 nmol/L、5.21 nmol/L、8.76 nmol/L、7.18 nmol/L、5.40 nmol/L、5.35 nmol/L、3.24 nmol/L。母乳喂养的儿童25-(OH)D水平显著降低2.46 nmol/L。每天蛋类摄入量<60.0 g和≥ 60.0 g的儿童25-(OH)D水平分别为63.0 nmol/L、69.0 n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26)。 结论:较少的牛奶和蛋类摄入、较多的肉类摄入、喜甜食、母乳喂养、没有补充维生素D和钙补充剂、较少的睡眠和户外活动与生命早期从出生至5岁儿童维生素D水平降低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北京市408名孕早期妇女饮食和体力活动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调查北京市408名孕早期妇女的就餐情况、饮食结构和体力活动现状。方法:便利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月在北京某妇儿医院产检的408名孕早期妇女,分别采用简化食物频率问卷(FFQ)及丹麦体力活动量表调查饮食及体力活动状况。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08名孕早期妇女的孕周及孕前BMI分别为(9.77±1.95)周和(22.80±3.91)kg/m 2,120名(30.9%)的孕妇属于孕前超重/肥胖;136名(33.3%)的孕妇的空腹血糖>4.6 mmol/L;全天各种食物消耗量(包括谷薯类、畜禽肉类等)均低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推荐摄入量,孕妇的膳食结构主要有5种类型,累计解释总体方差的50.889%,其中最主要的结构以畜禽肉类、谷类、奶类及奶制品、薯类为主,以蔬菜、油炸烧烤糕点类食物、水产品为辅,可以累积解释方差20.121%。孕妇从事静息型和轻度体力活动时间及能量消耗分别占全天时间、能量消耗的87.50%(21/24)和81.50%(27.00/33.13),中度体力活动时间及能量消耗分别占全天时间、能量消耗的7.29%(1.75/24)和18.50%(6.13/33.13),其中E级(日常清洁工作)占中度体力活动时间及能量消耗的57.14%(1.00/1.75)和48.93%(3.00/6.13),H级(有氧运动)无人从事。 结论:北京市408名孕早期妇女中,孕前超重/肥胖的妇女较多,且部分孕妇空腹血糖较高;部分孕妇外出就餐多,且孕妇在孕早期整体食物消耗量较少的情况下,饮食结构中畜禽肉类、油脂类、甜食、薯类摄入较多,导致糖分、脂肪摄入较多;同时,孕早期妇女体力活动水平较低,应尽早开展饮食运动指导,控制体重增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贵州省成年人群膳食模式与心血管疾病发病关系的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分析不同膳食模式与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disease,CVD)发病的关系,为CVD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基于2010年11月建立的贵州省自然人群队列,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贵州省12个县(市、区)的≥18岁常住居民9 280人开展基线调查,于2016年12月19日—2020年6月1日对人群进行随访,将完成随访且基线信息和随访结局完整的7 897人纳入分析.采用半定量食物频率法获得人群膳食信息,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确定膳食模式,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计算队列人群不同膳食模式和CVD发生的HR值和95%CI.结果 研究对象基线年龄为(44.46±15.14)岁,累计随访55 698.80人年,中位随访时间6.58年,随访期间221人发生CVD,发病密度为3.97/1 000人年.因子分析确定了油盐模式、蛋白模式、甜食模式、谷蔬模式、水产品模式.调整其他因素后,与各模式的低水平组相比,高水平油盐模式(HR=1.44,95%CI:1.02-2.02,P<0.05)、中水平甜食模式(HR=1.47,95%CI:1.04-2.06,P<0.05)、高水平甜食模式(HR=1.66,95%CI:1.17-2.36,P<0.05)与CVD的发生呈正相关.结论 油盐膳食模式和甜食膳食模式增加人群CVD的发病风险,限制脂肪、盐及含糖食品的摄人可预防和控制CVD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潜江地区肥胖儿童骨密度影响因素及与胰岛素抵抗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究潜江地区肥胖儿童骨密度的影响因素及与胰岛素抵抗水平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江汉油田总医院门诊就诊的儿童病例资料,将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183例肥胖儿童纳入此研究,列为观察组.选择同期352例体检的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 肥胖儿童身体指标包括体重、腰围、腰臀比、BM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生化指标包括FBG、FINS、Homa-IR、ALP和LDL-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骨密度、Ca、P、sOC和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肥胖儿童骨密度与其运动强度、阳光照射时长、静坐时间、牛奶及奶制品摄入、甜食摄入、微量元素补充、BMI、Homa-IR和性别呈明显相关性(P<0.05).BMI、Homa-IR、性别、运动强度和阳光照射时长是影响肥胖儿童骨密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骨密度与BMI、Homa-IR呈负相关(P=0.028&0.017),与运动强度、阳光照射呈正相关(P=0.033).结论 潜江地区肥胖儿童骨密度受性别、体质量指数、膳食及维生素摄入和体力活动等因素影响,同时与胰岛素抵抗呈负相关,Homa-IR可作为肥胖儿童骨密度筛选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武汉市学龄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及口腔疾病经济负担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探讨武汉市中心城区与远城区学龄儿童的口腔健康现状及口腔疾病经济负担.方法:于 2023年3 月选取武汉市中心城区及远城区小学二年级学生 657 名,通过口腔检查和问卷调查收集儿童的基本资料,统计口腔健康状况及口腔疾病经济负担.结果:657 名儿童患龋率为 86.3%,龋均为(5.5±4.0),1 年内牙科就诊的儿童人均看牙费用为 488.5 元,中心城区与远城区在患龋状况及口腔疾病经济负担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中心城区儿童的口腔就诊率显著高于远城区儿童(P<0.001).中心城区儿童刷牙频率及含氟牙膏使用率均显著高于远城区儿童(P<0.05).结论:本市学龄儿童龋病患病率高而治疗率低,刷牙及甜食摄入等口腔健康行为欠佳,儿童口腔保健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孕期膳食模式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孕期膳食模式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风险的关系,为妊娠期糖尿病的饮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方法,对681例孕妇进行膳食回顾及食物摄入频率问卷调查,回顾3d 24h膳食,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建立孕期膳食模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膳食模式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 通过因子分析共得到7种膳食模式,分别为内脏、水果膳食模式,菌蔬、蛋类膳食模式,主食类膳食模式,甜食饮料、肉类膳食模式,奶类膳食模式,薯类膳食模式,豆类膳食模式.校正混杂因素后发现,内脏、水果类膳食模式(OR =3.065,95%CI:1.690~5.559),甜食饮料、肉类膳食模式(OR=2.610,95%CI:1.465~4.652),薯类膳食模式(OR=2.797,95%CI:1.547~5.058)是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高分位与低分位相比患病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脏、水果类膳食模式,甜食饮料、肉类膳食模式,薯类膳食模式可增加妊娠期糖尿病发生风险,应采取个性化干预措施,促进孕妇建立孕期健康膳食习惯,预防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小学生饮食习惯对血清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调查宁夏南部山区中小学生的饮食习惯对血清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海原县、西吉县、泾源县、原州区、同心县5个县区15个小学,5个中学6~18岁的中小学生300名,采用半定量食物频率表(FFQ)法进行20个类别食物营养素的摄入调查,测量其血清各抗氧化指标的水平.结果 在中小学生中,粗粮、豆制品、水果、坚果、鱼虾类、奶制品、油炸食品、膨化食品、腌制食品、甜食≥3次/周的人数低于50%;米面类、蔬菜、肉制品、蛋类的人数高于50%;中小学生中豆制品、粗粮、鱼虾类摄入频率≥3次/周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明显高于<3次/周(P<0.05);中小学生中肉制品摄入频率≥3次/周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水平明显高于<3次/周(P<0.05);中小学生中豆制品摄入频率≥3次/周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明显高于<3次/周(P<0.05);且SOD、CAT及T-AOC与豆制品的摄入分值密切相关(P均<0.05),MDA与蛋类摄人分值密切相关(P<0.05).结论 粗粮、豆制品、肉制品、鱼虾类摄人频率≥3次/周以上者可明显提高中小学生血清抗氧化能力.SOD、CAT及T-AOC与豆制品的摄入分值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口腔正畸治疗后发生牙釉质脱矿的流行情况及预防对策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治疗后发生牙釉质脱矿的流行情况及预防对策.方法:选择笔者医院2016年4月-2017年10月收治的364例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口腔正畸治疗后发生牙釉质脱矿的流行情况及预防对策.结果:364例患者,口腔正畸治疗后发生牙釉质脱矿共62例,占17.03%,其中脱矿部位以上颌尖牙、上颌侧切牙、下颌尖牙居多.患者年龄<16岁、正畸疗程≥1年、使用传统直线弓式矫治器、甜食摄入次数≥3次/周、饮用碳酸饮料次数≥1次/d、没有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次数<2次/d,以上均是导致口腔正畸治疗后发生牙釉质脱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口腔正畸治疗后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较高,针对常见的危险因素,及时给予合理的预防对策及建议,可降低牙釉质脱矿情况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