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异甘草素通过lncRNA MIR22HG/miR-24-3p/FASLG轴抑制肺鳞癌转移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肺鳞癌(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USC)是全世界范围内高频率发生的恶性肿瘤.最近的研究表明,异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ISL)在肿瘤增殖和转移中发挥抗肿瘤活性.因此,研究旨在探讨ISL在抗LUSC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梯度浓度ISL处理LUSC细胞,探究ISL在LUS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中的抗癌特性.随后,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探寻了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MIR22HG/miR-24-3p/Fas配体 基因(Fas ligand Gene,FASLG)之间可能的互作关系.实时荧光定量 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 LUSC 细胞中 lncRNA MIR22HG、miR-24-3p、FASLG 的表达,细胞计数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克隆形成、划痕愈合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增殖、迁移和侵袭.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上皮间充质转换(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和转移相关蛋白的表达.RNA免疫沉淀(RNA Binding Protein Immunoprecipitation,RIP)实验和双萤光素酶实验验证 lncRNA MIR22HG 与 miR-24-3p、miR-24-3p与FASLG的结合关系.结果 ISL可以显著抑制LUS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生信分析及临床样本分析发现lncRNA MIR22HG在LUSC中低表达,ISL可以促进lncRNA MIR22HG的表达,抑制LUSC细胞 的恶性行为.此外,lncRNA MIR22HG可以海绵吸附miR-24-3p进而调节FASLG的表达.miR-24-3p在LUSC中上调表达,FASLG在LUSC中下调表达.过表达FASLG可以逆转miR-24-3p过表达对LUSC增殖、转移以及EMT进程的促进作用.结论 这些结果表明,ISL通过lncRNA MIR22HG/miR-24-3p/FASLG轴抑制肺鳞癌转移,表明ISL有潜力作为治疗LUSC的新型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芍药甘草汤减轻炎性肠病大鼠炎症反应和肠黏膜屏障损伤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芍药甘草汤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大鼠炎症反应及肠黏膜屏障损伤的作用.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高剂量(500 mg/kg)、中剂量(250 mg/kg)和低剂量(125 mg/kg)芍药甘草汤组,巴柳氮钠(1 g/kg)组.所有组别预给药3 d,实验第4天禁食不禁水24 h,除正常组外,其余5组大鼠均以TNBS(100 mg/kg)与50%乙醇等体积混匀进行灌肠造模,造模结束后继续给药5 d,并对大鼠进行疾病活动度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估,实验结束后,测定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的水平,RT-qPCR及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结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环加氧酶2(cyclooxygenase-2,COX-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测定大鼠结肠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闭锁小带蛋白1(zonula occludens-1,ZO-1)和密封蛋白2(claudin 2)]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下降、结肠缩短,DAI及结肠组织宏观评分显著升高(P<0.05),结肠病理损伤严重,模型组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NO和MPO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肠组织中TNF-α、COX-2、iNOS和NF-κB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紧密连接蛋白ZO-1和claudin 2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芍药甘草汤干预能有效缓解上述状况,与模型组相比,芍药甘草汤组大鼠体重下降和结肠缩短有所缓解,结肠组织DAI及结肠组织宏观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肠病理损伤有所减轻,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NO和MPO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肠组织中TNF-α、COX-2、iNOS和NF-κB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ZO-1和claudin 2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芍药甘草汤能够有效减轻TNBS诱导大鼠IBD所引发的炎症反应及肠黏膜屏障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含有金盏花提取物的防晒乳对儿童皮肤防护作用的单中心、随机、平行对照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含有金盏花提取物的温和倍护防晒乳对儿童皮肤日晒的防护效果、安全性及耐受性。方法:2022年7 - 8月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为中心招募健康儿童,采用单中心、随机、平行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入组3 ~ < 18岁健康儿童200例,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A组(左侧涂抹试验品、右侧涂抹对照品)或B组(右侧涂抹试验品、左侧涂抹对照品),涂抹后进行阳光暴露活动,在阳光暴露前后对颞部、上臂伸侧和前臂伸侧部位进行皮肤测试评估。试验品为含有金盏花提取物的温和倍护防晒乳[防晒系数(SPF)50+,长波紫外线防晒系数(PA)++++],对照品为含有甘草提取物的婴儿防晒霜(SPF35,PA++)。采用双侧差异量表评估日晒后症状,采用红斑评分评估晒后红斑情况,采用MPA10多功能皮肤测试平台检测评估部位黑色素及红斑值、含水量及经表皮失水量(TEWL)。观察记录相关不良事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或Wilcoxon配对样本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 结果:198例受试者完成研究及访视,男100例(50.5%),女98例(49.5%);年龄3 ~ 17(8.11 ± 0.23)岁,A组、B组各99例。颞部、前臂伸侧和上臂伸侧日晒后对照侧症状更明显的受试者例数多于试验品侧(颞部:11例比4例,上臂伸侧:16例比2例,前臂伸侧:33例比3例),两侧频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01)。3个测试区域试验侧和对照侧红斑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上臂和前臂部试验侧日晒后与日晒前黑色素值差值(3.57 ± 2.41、1.74 ± 1.68)均低于对照侧(9.50 ± 2.21、8.13 ± 1.87),颞部、上臂和前臂部试验侧日晒后与日晒前角质层含水量差值[7.72(-2.19,19.44)、9.56 ± 1.37、9.05 ± 1.37]均高于对照侧[-3.25(-13.54,9.94)、3.63 ± 1.32、3.73 ± 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01)。3个测试区域试验侧和对照侧日晒后与日晒前红斑值、TEWL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研究期间1例(0.51%)的对照侧发生一过性荨麻疹,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结论:含金盏花提取物的温和倍护防晒乳对3 ~ < 18岁健康儿童日晒后黑化的防护优于对照品,且耐受性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Nrf2/HO-1通路在甘草查尔酮A诱导的小鼠心肌损伤保护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甘草查尔酮A(Lico A)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小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心梗)组和低、中、高剂量药物组以及核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特异性抑制剂(ML385)组,每组5只。造模3 d测各组小鼠心功能后,取心肌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评估心肌组织坏死程度;免疫荧光法检测心肌组织活性氧(ROS)生成,酶标法检测心肌组织中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AD)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免疫印迹检测心肌组织中血红素加氧酶-1(HO-1)及Nrf2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一步验证心肌组织中Nrf2的表达及定位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手术组小鼠心肌组织坏死显著,但给予Lico A治疗后,各剂量组小鼠心肌组织坏死程度及梗死面积明显减小。检测心肌局部氧化应激情况显示,Lico A治疗后,心肌组织ROS水平较心梗手术组显著降低,GSH含量升高、CAT活力增加同时MAD含量降低( P均<0.05)。免疫印迹分析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心梗组小鼠心肌组织总蛋白中HO-1和核蛋白中Nrf2表达轻度升高,而Lico A治疗组小鼠心肌组织总蛋白中HO-1及核蛋白中NRF2表达显著增高( P<0.05)。免疫组化结果同样证明Lico A可促进Nrf2核转移( P<0.05)。给予Nrf2特异性抑制剂ML385后,Lico A的上述保护作用被明显抑制。 结论:Lico A可通过激活Nrf2/HO-1通路来发挥抗氧化应激效应,从而有效地防止心梗后心肌的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抑制HMGB1/STAT3轴活性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抑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轴活性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体内和体外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甘草酸组和NSC74859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不结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给药,甘草酸组和NSC74859组大鼠在缺血/再灌注前12 h 30 min和缺血后30 min分别尾静脉注射HMGB1拮抗剂甘草酸或STAT3抑制剂NSC74859 5 mg/kg。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功能指标左心室缩短分数(FS)和左心室射血分数(EF),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TUNEL染色评估心肌细胞的凋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和Western Blot法检测HMGB1、STAT3和磷酸化STAT3(p-STAT3)的表达水平。MTS法测定H9C2细胞活力,通过细胞内腺苷三磷酸(ATP)含量测定和流式细胞术检测H9C2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评估心肌细胞的存活。采用免疫沉淀法研究HMGB1/STAT3的作用方式。采用免疫染色法检测HMGB1/STAT3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表达和迁移情况。结果:抑制HMGB1或STAT3的表达后,大鼠EF和FS均升高,心肌细胞免疫浸润和凋亡下降;抑制HMGB1表达可降低STAT3的表达,但抑制STAT3表达不影响HMGB1的表达。缺氧导致HMGB1、p-STAT3表达升高,STAT3表达降低,在缺氧8 h时,STAT3表达水平突然升高。复氧后HMGB1、STAT3表达降低,p-STAT3表达升高,但p-STAT3(Ser 727)未参与该过程。缺血再灌注损伤后,HMGB1和STAT3在心肌细胞中牢固结合,但抑制STAT3或HMGB1会减弱这种结合。抑制HMGB1或STAT3表达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缺氧后再复氧心肌细胞HMGB1表达增加,HMGB1从细胞核向细胞质迁移。结论:抑制HMGB1/STAT3轴活性可有效降低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靶向大肠埃希菌外膜蛋白的18β-甘草次酸的筛选及抗菌活性评价系统构建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以大肠埃希菌桶状蛋白组装复合物的核心组分BamA和BamD作为靶点,从甘草提取物中进行抗菌活性成分的筛选,以应对日益严峻的抗生素耐药问题。方法:使用亲和超滤联合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PLC-MS)技术,从甘草提取物中筛选能够与BamA和BamD相互作用的化合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化合物处理后大肠埃希菌外膜蛋白 bamA和 bamD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并且利用离体重组系统检测化合物对于β桶状蛋白组装(β-barrel assembly machinery, BAM)复合物整合外膜蛋白功能的影响,最后利用SDS在细菌细胞内的积累情况检测化合物处理过后细菌细胞膜完整性变化。 结果:生物亲和超滤联合HPLC-MS筛选发现18β-甘草次酸可以与BamD发生相互作用,经18β-甘草次酸处理后,大肠埃希菌 bamA基因表达水平升高1.5倍, bamD基因表达水平升高2倍,但是,离体重组系统检测未观察到18β-甘草次酸对BAM复合物的插膜功能具有抑制效果,细胞膜完整性检测实验也未发现18β-甘草次酸对于大肠埃希菌细胞膜的破坏。 结论:以BamA和BamD蛋白作为靶点,建立了使用亲和超滤联合HPLC-MS进行天然产物筛选的方法。筛选得到18β-甘草次酸能够与BamD相互作用并能够影响大肠埃希菌外膜蛋白的表达,故本研究所建立的筛选和实验流程对于以外膜蛋白为靶点的、其他来源的新型抗菌药物的筛选具有良好的借鉴价值,且本研究也提示在筛选过程中,相关靶点的选择对成功筛选到相应的天然产物至关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光甘草定调控NETs抑制细胞焦亡缓解脓毒症肺损伤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传统中药光甘草定对脓毒症肺损伤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形成及细胞焦亡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脓毒症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ligation and puncture, CLP)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光甘草定组(CLP+GLA)行CLP及光甘草定灌胃(30 mg/kg);假手术组(Sham)行盲肠探查术,仅进行盲肠翻动后关腹。12 h后留取血浆、肺泡灌洗液及肺组织标本检测。测定肺泡灌洗液蛋白含量;测定肺组织湿重/干重(W/D)比值;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浆中NETs标志物MPO-DNA复合物水平、焦亡相关炎症因子IL-18、IL-1β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肺组织Caspase-1及Cleaved-caspase-1焦亡蛋白的变化。结果:脓毒症组肺泡灌洗液总蛋白浓度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 P<0. 01),光甘草定组肺泡灌洗液总蛋白浓度较脓毒症组下降( P<0. 05)。脓毒症组肺水肿程度明显加重,光甘草定组较脓毒症组肺水肿减轻。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小鼠肺组织结构正常,肺泡清晰;脓毒症组肺泡壁广泛增厚,炎性细胞明显浸润;光甘草定组较脓毒症组肺组织损伤明显减轻。ELISA显示:脓毒症组血浆中NETs标志物MPO-DNA复合物水平和炎症因子IL-18、IL-1β含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 P<0.001),光甘草定组NETs标志物MPO-DNA复合物水平和炎症因子IL-18、IL-1β炎症因子表达水平较脓毒症组均显著降低(MPO-DNA: P<0.01;IL-18、IL-1β: P<0.05)。Western blot技术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脓毒症组大鼠肺组织中Caspase-1及Cleaved-caspase-1蛋白阳性信号表达增强;光甘草定组肺组织Caspase-1阳性细胞分布与假手术组相似,Cleaved-caspase-1阳性信号表达高于假手术组。 结论:光甘草定通过抑制NETs生成及细胞焦亡,有效减轻肺部炎症,发挥对脓毒症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甘草苷通过减少杏仁核细胞凋亡改善卒中后抑郁大鼠的抑郁行为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甘草苷对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大鼠杏仁核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因子Bax和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卒中组、PSD组、西酞普兰组、甘草苷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闭塞大脑中动脉诱导局灶性脑缺血,加以慢性不可预见的温和应激刺激和孤养法建立PSD模型。在模型制作后每周同一时间对各组大鼠进行体重测量和抑郁行为学评价,包括蔗糖水实验及旷场实验。模型制作后6周时利用TUNEL染色法检测杏仁核细胞凋亡,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杏仁核Bax和Bcl-2表达,应用蛋白质印迹分析检测杏仁核Bax和Bcl-2蛋白表达。结果:与甘草苷组、西酞普兰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卒中组、PSD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体重和蔗糖溶液偏好度降低,旷场实验水平运动及垂直运动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TUNEL染色结果显示,与甘草苷组、西酞普兰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卒中组、PSD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凋亡细胞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甘草苷组、西酞普兰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卒中组、PSD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杏仁核Bcl-2免疫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Bax免疫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蛋白质印迹分析显示,与甘草苷组及西酞普兰组比较,卒中组、PSD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杏仁核Bcl-2蛋白表达明显减少,而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 结论:甘草苷能减轻PSD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杏仁核细胞凋亡及调节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UPLC-HRMS/MS和网络药理学探讨芍甘附子汤入血成分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串联质谱(UPLC-HRMS/MS)技术结合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方法,探讨芍甘附子汤入血成分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能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利用UPLC-HRMS/MS技术分析芍甘附子汤的入血成分;通过PubChem数据库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芍甘附子汤入血成分的作用靶点;通过DrugBank数据库、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TTD)数据库和GeneCards数据库筛选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靶点,通过韦恩图获得共同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筛选得到关键靶点和关键成分;通过DAVID 6.8数据库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Cytoscape 3.2.1软件构建“入血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利用AutoDock软件将网络中预测到的关键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得到芍甘附子汤入血成分26个及相关作用靶点526个,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靶点478个,共同靶点111个;筛选出桔皮素、山柰酚、甘草次酸、甘草素、皂皮酸、光果甘草内酯等关键成分,作用于TNF、IL6、VEGFA、PTGS2、JUN、PPARG等关键靶点,主要参与炎症反应、类固醇代谢过程、细胞外区域、细胞质、RNA聚合酶Ⅱ转录因子活性、类固醇结合等生物过程,主要调控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PI3K-Akt信号通路、细胞凋亡、IL-17信号通路、类风湿关节炎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成分与关键靶点均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芍甘附子汤可通过桔皮素、山柰酚、甘草次酸等成分作用于TNF、IL6、VEGFA、PTGS2、JUN、PPARG等靶点,调节PI3K-Akt等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减轻炎症反应,从而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甘草查尔酮A对大鼠骨关节炎的作用及其与p38-MAPK炎症信号通路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甘草查尔酮A对大鼠骨关节炎的作用及其与p38-MAPK炎症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将雄性Wistar 大鼠160只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随机分为空白-未干预组,空白-干预组,关节炎-未干预组,关节炎-干预组,每组40只。关节炎组大鼠以单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切断术处理,空白组大鼠仅做皮肤切开缝合;甘草查尔酮A干预组大鼠予以10 μmol/L 甘草查尔酮A 1 mL 关节腔内注射,干预实施8周。8周后番红染色各组大鼠的软骨,并进行光镜下骨关节炎软组织病理(OARSI)评分;将软骨培养在5% 胎牛血清低糖细胞培养基内48 h,用化学显色法测定培养基一氧化氮(NO)、前列腺素E 2(PGE 2)、硫酸化糖胺聚糖(sGAG)和二型胶原(Collagen Ⅱ)含量;以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软骨组织中p38、磷酸化的p38(p-p38)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表达。 结果:甘草查尔酮A干预的大鼠骨关节炎进展缓慢,关节炎-干预组OARSI 评分为(3.8±1.7)分,低于关节炎-未干预组的(9.7±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6);关节炎-干预组NO释放量为(77.84±17.65)μmol/mg,PGE 2释放量为(6.78±1.76)ng/mg,sGAG丢失量为(89.78±9.76)μg/mg,Collagen Ⅱ丢失量为(1.78±0.76)μg/mg,分别显著低于关节炎-未干预组的(107.56±18.74)μmol/mg、(10.756±1.87)ng/mg、(125.75±8.87) μg/mg、(3.76±0.88)μg/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O: P=0.002;PGE 2: P<0.001;sGAG: P<0.001;Collagen Ⅱ: P<0.001)。蛋白质印迹结果表明,关节炎-干预组p38相对表达量(3 454±421)、p-p38相对表达量(2072±175)、p-p38占总p38比值为(0.65±0.14)、MMP相对表达量(1 776±765),与关节炎-未干预组p38相对表达量(5 322±323)、p-p38相对表达量(4 257±184),p-p38占总p38比值(0.89±0.11)、MMP相对表达量(3 865±874)相比均减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8: P<0.001;p-p38: P<0.001;p-p38/p38: P=0.002;MMP: P=0.001)。 结论:甘草查尔酮A可以通过抑制炎性反应和和抑制软骨基质降解来延缓实验骨关节炎大鼠的骨关节炎进展,p38-MAPK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其中的调控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