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松幼苗光合特性对低温和光照变化的响应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提早萌发生长的红松幼苗极易遭受春季低温的危害,进而影响其更新.为探究春季极端低温对红松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本研究从光合特性方面探讨了 一年生红松幼苗对不同低温(T1:10 ℃、T2:6 ℃、T3:2℃、T4:-2 ℃、T5:-6℃)和不同光照(L1:150 μmol·m-2·s-1、L2:750 μmol·m-2·s-1、L3:1500 μmol·m-2·s-1)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随温度降低,各光合指标基本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6℃和10℃时,红松幼苗的光合能力(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在中等光强(750 μmol·m-2·s-1)处理下显著高于低光强处理(150 μmol·m-2·s-1)和高光强处理(1500 μmol·m-2·s-1);(2)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 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电子传递速率(ETR)均随胁迫温度的降低而显著降低,初始荧光(Fo)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则逐渐升高.在光照750 μmol·m-2·s-1下的PSⅡ光合系统受损最小,在温度低于2 ℃时以L3(1500 μmol·m-2·s-1)光强对PSⅡ光合系统的伤害最大;(3)低温胁迫下,低光和高光环境均加剧了红松幼苗光合系统的破坏程度,由气孔和非气孔限制因素共同造成了净光合速率的下降,且以高光下的损害降低最为严重.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了遮荫保温、营造针阔混交林、抚育间伐等早期预防低温灾害的经营管理措施,旨在为红松幼苗的早期生长更新提供科学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变温下暗期LED光照对丝棉木金星尺蛾生命活动节律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明变温下暗期给予不同LED光源对丝棉木金星尺蛾Calospilos suspecta化蛹、羽化、交配、产卵和卵孵化活动节律的影响.[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以光周期14L∶10D为对照组,以暗期分别给予10 h红色LED和10 h黄色LED 2种不同光源照射为处理组(分别记为14L∶10R和14L∶10Y),分别对丝棉木金星尺蛾的化蛹、羽化、交配、产卵和卵孵化进行连续5 d的观察,每小时观察1次,计算化蛹率、羽化率、交配率、产卵率和卵孵化率,并比较这些参数在不同试验组间光期或暗期差异以及各组内光期与暗期间的差异.[结果]红色和黄色LED光照射下丝棉木金星尺蛾化蛹不具明显的节律性,14L∶10D组和14L∶10Y组的化蛹主要发生在光期,化蛹高峰分别在7:00-8:00和18:00-19:00;14L∶10R组主要在暗期化蛹,化蛹高峰在22:00-23:00;但暗期不同LED光处理对平均单时段化蛹率无显著影响.红色和黄色LED光照射下羽化节律亦不明显,14L∶10D组和14L∶10R组的雌雄成虫羽化主要发生在光期,14L∶10Y组雌雄成虫的羽化主要发生在暗期;14L∶10D组和14L∶10R组羽化高峰均在光期开启的第1-2小时;暗期LED光处理显著影响雌成虫平均单时段羽化率,且14L∶10D组光期雌成虫平均单时段羽化率显著高于暗期;暗期两个LED光处理对雄成虫平均单时段羽化率影响不显著.交配行为具有明显的节律性,各组交配行为均主要发生在暗期,交配高峰在光期开启前的1-2 h(4:00-6:00);14L∶10D组和14L∶10Y组暗期平均单时段交配率显著高于光期.产卵亦具有明显的节律性,14L∶10D组和14L∶10R组产卵高峰及4L∶10Y组产卵次高峰均发生在暗期20:00-21:00,14L∶10Y组产卵高峰在16:00-17:00;暗期不同LED光处理对平均单时段产卵率均无显著影响.卵孵化具有明显的节律性,各组孵化高峰均在光期开始的第1小时;暗期不同LED光处理对平均单时段卵孵化率影响均不显著.[结论]红色和黄色LED处理下,丝棉木金星尺蛾化蛹和羽化不具明显的节律性,而交配、产卵及卵孵化具有明显的节律性,表明丝棉木金星尺蛾有的生命活动节律性受暗期LED光照影响,并因LED光色不同而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不同强度光照对豚鼠屈光发育和形觉剥夺性近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光照对豚鼠屈光发育和形觉剥夺性近视(FDM)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3周龄三色豚鼠108只,分为FDM豚鼠群54只和正常屈光发育豚鼠群54只,分别采用不透明面罩法制作单眼近视模型和双眼均不遮盖处理。采用随机数表法将FDM豚鼠和正常屈光发育豚鼠分别分为低强度光照组、正常强度光照组和高强度光照组,各组分别在20、300和5 000 lx环境中连续饲养6周,每天12 h光照/12 h黑暗。各组豚鼠每2周进行眼参数生物学测量并进行比较,采用眼科A型超声诊断仪测量豚鼠眼轴长度(AL),AL定义为角膜顶点到视网膜黄斑区的距离;采用检影法测定各组豚鼠扩瞳后的屈光度。计算各组豚鼠AL和屈光度变化量,变化量定义为光照各时间点测量值与光照前的差值。结果:正常屈光发育豚鼠不同强度光照组AL值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组别=0.365, P=0.697),各组豚鼠AL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延长,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时间=353.750, P<0.001)。正常屈光发育豚鼠不同强度光照组间屈光度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组别=3.576, P=0.034),其中高强度光照组豚鼠光照4周屈光度为(+2.75±2.15)D,大于低强度光照组的(+0.41±3.0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FDM豚鼠不同强度光照组AL值和屈光度值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F组别=0.105, P=0.900; F组别=0.973, P=0.387),光照不同时间AL和屈光度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时间=408.302、27.407,均 P<0.001),其中低强度光照组光照2周FDM眼屈光度为(+2.35±1.95)D,大于光照前的(+1.90±0.97)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正常屈光发育豚鼠高强度光照组AL最短,且变化量最小;FDM豚鼠低强度光照组光照2周屈光度变化量明显小于正常强度光照组,产生短暂性远视漂移。 结论:高强度光照可减缓正常屈光发育豚鼠屈光度向近视漂移;低强度光照有延缓FDM进展的趋势,光照2周屈光度出现短暂性远视漂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NGENUITY ® 3D导航与常规显微镜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比分析NGENUITY ? 3D导航与常规显微镜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0年10—11月在西安爱尔眼科医院屈光与老视晶状体中心行ICL或散光型ICL(TICL)植入术的近视患者60例(60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GENUITY ? 3D导航组(3D组)30例和常规显微镜组(常规组)30例。对最小光照明度、ICL植入时间、TICL调位时间、手术总时间等术中操作参数以及手术前后眼压变化、术后随访6个月的视力变化、等效球镜度(SE)变化、TICL离轴偏差度、结膜下出血率等临床参数进行比较。采用 t检验和 χ2检验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2组术前年龄、SE及TICL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常规组和3D组最小光照明度分别为(10 800±1 300)lx和(5 000±1 500)lx,ICL植入时间分别为(12.6±3.7)s和(8.7±2.4)s,TICL调位时间分别为(32.4±5.4)s和(16.3±2.4)s,手术总时间分别为(415.4±43.3)s和(331.0±33.7)s,2组间这些术中操作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7.31, P=0.003; t=6.32, P=0.001; t=8.34, P=0.001; t=5.83, P=0.002)。常规组、3D组术后3 h眼压值均较术前升高,术后3 h与术前眼压差值分别为(5.24±3.42)mmHg和(3.12±2.15)mmHg(1 mmHg=0.133 kPa),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82, P=0.002)。术后6个月,常规组、3D组离轴旋转度轴位偏差分别为(5.68±0.18)°和(3.23±0.1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22, P=0.002)。组间术后结膜下出血率、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与常规显微镜下ICL手术相比,NGENUITY ? 3D导航引导下ICL术中可降低光照亮度、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散光晶状体平均离轴旋转度轴位偏差更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暗视到明视状态下近视眼瞳孔直径和瞳孔中心位移变化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近视患者在暗视到明视状态下瞳孔中心位移情况以及瞳孔直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病例系列观察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9—11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就诊的近视患者70例140眼,使用KR-1W视觉质量分析仪获得从暗视(0.017 lx)到明视(10.400 lx)下的瞳孔中心位移和轴向,并对其进行矢量分析,同时获得暗视和明视状态下的瞳孔直径参数。结果:暗视和明视状态下双眼瞳孔直径均呈明显正相关(暗视: rs=0.85, P<0.001;明视: r=0.85; P<0.001),双眼间从暗视到明视瞳孔直径变化量呈明显正相关( r=0.75, P<0.001)。右眼在暗视、明视状态下瞳孔直径及瞳孔直径变化量均明显大于左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由暗视转变为明视状态,瞳孔中心主要向鼻上方向移位。68例受试者右眼瞳孔中心矢量位移在0.2 mm以内;66例受试者左眼瞳孔中心矢量位移在0.2 mm以内;所有受试者瞳孔中心矢量位移均在0.3 mm以内。瞳孔直径的变化量与年龄和性别均无明显相关性。双眼瞳孔中心位移与年龄、屈光度以及瞳孔直径变化量均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从暗视到明视状态下近视患者的双眼瞳孔中心位移具有对称性,主要向鼻上方移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医用LED阵列光源介导的无创光疗治疗方案模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仿真模拟无创光疗所用的发光二极管(LED)阵列光源在不同距离下的光斑特征,为临床无创光疗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使用Comsol软件中射线追踪模块进行模拟不同功率和阵列的LED光源在不同距离下的光斑特征,进行拟合曲线分析,以实际LED光斑测定进行模型验证,并以小鼠背部伤口模型验证治疗方案的可行性。结果:在2×2 LED光源阵列下,随着与光源垂直距离的增加,有效区域和治疗区域的面积逐渐增大,区域内功率密度值逐渐降低,均匀性逐渐升高,呈线性或二项式相关。与实际LED光斑对比后改进模型,设计由18颗LED组成的光源阵列,治疗区域显示出较好的均匀性与功率密度值。以模拟的光学参数对小鼠伤口进行光照治疗,可以促进伤口愈合。结论:建立的医用LED阵列光源光斑特征模拟可为临床无创光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并根据临床病情需求,选择合适的LED功率和阵列分布,也可为医用LED阵列光源的研发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光响应的药物递送系统在眼科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刺激响应的药物递送系统可在外源性或内源性刺激下,在病变部位准确释放药物。光相较于其他刺激,具有非侵入性和时空特异性,且可以通过调整波长、功率以及照射时间等参数精确控制药物释放,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眼球作为透明的光学系统,在光响应的药物递送系统应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光响应的药物递送系统在眼科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涵盖紫外光、可见光以及红外光在眼部的穿透深度、光能量和光毒性,眼部应用中光波段的选择,并综述了基于光裂解、光致异构化、光二聚化及光热转化的药物递送系统中的光敏基团和其发挥作用的机制。此外,本文还讨论了使用光响应的药物递送系统进行角膜药物渗透、眼后节药物输送以及治疗后发性白内障、脉络膜新生血管、眼内炎、难治性角膜炎等疾病的进展。虽然光响应的药物递送系统在眼科应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考虑光毒性、光热损伤、光敏基团的生物安全性以及光照频率、光照时间等安全性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虚拟操作系统在小鼠视觉疾病动物模型行为评估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视觉行为学检测是视觉疾病动物模型鉴定的主要方法之一,目前主要通过虚拟操作系统(VOS)产生视觉刺激诱发动物模型产生视动反应(OMR)或视动反射(OKR)来进行测量。自动化VOS能够调节光栅条纹宽度、旋转速度、光照强度等参数控制监测装置的对比敏感度和空间频率阈值,并追踪OKR、OMR及OKR联合OMR运动。通过对巩膜搜索线圈法、角膜标记法、OMR-arena系统、OMR指数、阶梯测试协议等测量方法及评估指标的不断完善与优化,图形二维刺激升级为三维刺激,并引入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提取小鼠身体及头部轮廓,利用深度学习等计算机算法,分析并处理疾病小鼠视觉行为学数据,提高灵敏度,缩短测量时间,减少检测误差,增加数据精准度,从而获得更可靠的视功能评估结果,为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病变、遗传性眼病、视神经退行性病变等疾病研究提供有力的研究工具。本文主要从视觉检测方法和视力评估指标2个方面对现有自动化VOS在小鼠视觉疾病模型行为评估中的价值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LED白光的亚甲蓝光化学法血浆病毒灭活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LED白光的亚甲蓝光化学法对血浆中的病毒灭活效果.方法 血浆中加入终浓度为1μM的亚甲蓝,以LED白光为光源,比较不同处理方式(10cm/5cm照射间距、单侧/双侧照射)、不同照射强度(30 000 lx、35 000 lx、40 000 lx、45 000 lx、50 000 lx)和不同处理时间点(10 min、20 min、30 min)的血浆中凝血因子的活性及Sindbis病毒的灭活效果.结果 在50 000 lx照射强度下,随着照射时间的增加,血浆温度逐渐升高,升温幅度为5 cm间距>10 cm间距,双侧照射>单侧照射.5 cm/10 cm间距、单侧/双侧照射对凝血因子Ⅷ和纤维蛋白原(FIB)活性的影响均没有显著差异.以10 cm间距、双侧照射的处理方式作为病毒灭活装置条件参数,用30 000 lx、35 000lx、40 000 lx、45 000 lx和50 000 lx的光照强度分别照射5 min后,血浆中Sindbis病毒被灭活,滴度下降均>4 LogTCID50/0.1 mL;照射20 min后,血浆中凝血因子Ⅷ活性>70%、FIB活性>60%.光照强度与凝血因子损失的相关分析表明:不同的光照强度与凝血因子Ⅷ的活性损失没有相关性,光照的强度对FIB的影响表现在照射的20 min以内,照射强度越大FIB活性下降越严重,但照射30 min后不同的光照强度对FIB的影响已没有显著性差异.照射时间与凝血因子的损失高度相关,不同光照强度下凝血因子都随着照射时间的增加而损失.结论 LED白光可以作为亚甲蓝病毒灭活方法的新光源,在合适的条件下有效灭活血浆中的病毒,并保留血浆中凝血因子的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乐昌含笑幼苗在不同光照环境下的光响应模型拟合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为探究不同光强下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光响应特征及光响应模型的适用性,以乐昌含笑1a生幼苗为试材,设置5种光强100%、70%、50%、30%、10%全光照处理,测定其光响应曲线,并采用直角双曲线模型(RH)、非直角双曲线模型(NRH)、指数模型(EM)、修正直角双曲模型(MRH)及修正指数模型(MEM)5种模型对其进行拟合,进而利用Ra2、均方误差(MSE)、平均绝对误差(MAE)结合光合参数实测值与拟合值对5种模型拟合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应用RH、NRH和EM模型拟合不同光强下乐昌含笑光响应曲线不符合其光合-光响应特征;MRH模型拟合的各项光合参数与实测值最为接近,MEM模型次之.因此,MRH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和适用性,是拟合不同光强下乐昌含笑幼苗光合-光响应特征的最适模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