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在脑胶质瘤术中病理学诊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初步探讨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在脑胶质瘤术中病理学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术中冰冻病理标本。共采集29例标本,包括24例胶质母细胞瘤[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4级],5例正常脑组织(系肿瘤周围组织,经病理学检测证实)。对每例标本进行多点采集拉曼光谱,并提取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与瘤周正常脑组织的主要差异光谱,先使用主成分分析技术确定主要成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支持向量机分类器训练诊断模型。计算主成分谱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以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29例标本共采集101条基于532 nm绿激光的拉曼散射光谱,其中病理学诊断为WHO 4级的肿瘤组织55条,正常脑组织46条。采集的光谱在1 168 cm -1、1 640 cm -1和2 860 cm -1处均出现了较强的共振拉曼峰,在仅使用支持向量机分类的情况下,得到了灵敏度为98.2%、特异度为80.4%、准确率为90.1%及曲线下面积为0.875的诊断模型。其中主成分因子(PC)1和PC2作为主成分分类器的灵敏度为90.9%、特异度为95.7%、准确率为93.1%、曲线下面积为0.942;PC1、PC2和PC3作为主成分分类器的灵敏度为96.4%、特异度95.7%、准确率为96.0%、曲线下面积为0.984。 结论: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可较好地区分脑胶质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有望作为一种术中快速诊断技术用于指导手术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负载万古霉素多聚乳酸-聚乙二醇-多聚乳酸抗菌温敏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制备缓释万古霉素的多聚乳酸-聚乙二醇-多聚乳酸(PLGA-PEG-PLGA)温敏水凝胶,探讨其理化性能、生物学性能和抗菌性能。方法:PLGA(1 500~2 000)-PEG (1 000~1 500)-PLGA(1 500~2 000)多聚物溶液在4 ℃下孵育7 d,充分溶解后在37 ℃水浴中放置10 min成胶并负载万古霉素。冻干脱水48 h后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结构。在37 ℃、60 r/min条件下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绘制其体外降解曲线及药物释放曲线。以二甲基亚砜(DMSO)作为阳性对照,利用噻唑蓝(MTT)法检测本材料细胞相容性。在37 ℃、120 r/min条件下检测其抗菌效果。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抗菌水凝胶扫描电镜结果显示,PLGA-PEG-PLGA抗菌温敏水凝胶具有疏松多孔的微观结构,载药前[(53.77±31.20) μm、后孔隙尺寸[(50.42±27.60) 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255, P>0.05);体外降解时长30 d;空载水凝胶组[(96.41±2.41)%]、载药水凝胶组细胞活性[(96.98±2.26)%],与DMSO组[(37.64±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 727.784, P<0.05);药物释放实验证实万古霉素可以持续释放30 d;抗菌实验结果表明,载药水凝胶可以对金葡菌提供长达72 h的抗菌效果。 结论:PLGA-PEG-PLGA温敏型水凝胶是一种较理想的抗生素载体,无细胞毒性,能够长效缓释负载的抗生素,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三维荧光光谱和平行因子分析的黄芪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建立黄芪药材三维荧光光谱质量评价方法。方法:利用荧光光谱分析技术测定黄芪提取物三维荧光光谱,通过对激发-发射矩阵荧光数据的平行因子分析,解析黄芪三维荧光光谱的荧光组分特征;测定23个产地黄芪样本的三维荧光光谱,并进行质量判别分析。结果:在优化条件下,黄芪80%乙醇提取液的三维荧光光谱图主要呈现出305 nm/420 nm(峰1)、280 nm/315 nm(峰2)和265 nm/475 nm(峰3)3组特征激发/发射峰。平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荧光特征峰峰1和峰3各含有1种异黄酮类荧光组分,峰2含有2种氨基酸类荧光组分。不同产地黄芪样本三维荧光光谱的特征峰个数及荧光强度均存在差异。结论:三维荧光光谱可实现对不同产地黄芪药材质量一致性评价,该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可为黄芪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拉曼光谱在脑胶质瘤诊疗中的研究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脑胶质瘤手术难以彻底清除肿瘤,术后易复发,术中准确识别肿瘤类型并示踪肿瘤边界是临床重点问题。拉曼光谱技术因无损、无标记、可组织学成像、特异性高等优点在脑胶质瘤术中诊断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就拉曼光谱在脑胶质瘤离体诊断与术中导航相关诊疗中的研究与应用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泡液的拉曼光谱分析及其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与非PCOS患者卵泡液中的差异性代谢物及其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 in vitro maturation,IVM)和体外受精( 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胚胎发育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的临床资料采取回顾性队列研究的研究方法获取;动物实验采取随机对照试验。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上海集爱遗传与不育诊疗中心第一次接受IVF或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周期的女性患者的卵泡液。根据是否为PCOS患者,分为PCOS组( n=71)和非PCOS组( n=70),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利用深度学习的拉曼光谱分析技术检测两组患者卵泡液的代谢谱差异。后续进行实验性研究,在PCOS患者和非PCOS患者卵泡液中进行小鼠GV期卵母细胞IVM培养,收集两组成熟的鼠卵母细胞进行IVF,进一步探讨卵泡液中差异性代谢物对鼠卵成熟及胚胎发育的影响。 结果:PCOS组患者卵母细胞成熟率[82.19%(886/1 078)]和受精第3天的有效胚胎率[51.30%(553/1 078)]显著低于非PCOS组[85.85%(625/728), P=0.038;53.30%(388/728), P=0.042],两组患者的累积临床妊娠率和累积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PCOS患者和非PCOS患者卵泡液之间存在差异性拉曼代谢光谱。两组间特征性拉曼位移主要集中在600~1 000 cm -1、1 168 cm -1、1 344 cm -1、1 440 cm -1、1 504 cm -1、1 632 cm -1、1 664 cm -1。拉曼特征位移数据库显示,两组卵泡液样本的差异代谢物主要集中蛋白质、脂质、游离核酸、葡萄糖、胆固醇、类胡萝卜素和氨基酸等物质。利用两组卵泡液行鼠卵IVM,PCOS卵泡液组的鼠卵MⅡ率[49.04%(77/157)]较非PCOS组更低[65.07%(95/146), P=0.005],利用小鼠MⅡ卵进行IVF,PCOS卵泡液组卵裂率[46.75%(36/77)]显著低于非PCOS组[63.16%(60/95), P=0.031],而两组囊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PCOS患者卵泡液存在差异性拉曼代谢光谱,其差异性代谢物可能导致卵母细胞成熟障碍,并进一步影响IVF胚胎的发育,拉曼光谱为PCOS诊断和代谢组学的差异物分析提供了简便有效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康复疗效及机制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正中神经电刺激(MNES)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认知功能改善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30例PSC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和MNES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MNES治疗),每组15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认知康复训练、药物治疗、针灸治疗等),MNES组在此基础上行右MNES(RMNS)治疗(一只电极置于右侧腕关节掌面腕横纹上2 cm正中神经点,另一只置于右侧大鱼际肌;单个刺激持续时间40 s,间歇时间20 s。),每次治疗时间为30 min,1次/天,每周治疗5 d,共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周和治疗6周后,对MNES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定表(M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定和比较。另选15例作为近红外组,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NIRS)技术对接受RMNS刺激前及刺激时该组患者的脑氧变化进行监测观察。结果:①治疗3周后,对照组和MNES组患者的MMSE、FMA和MBI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P<0.05),MNES组的MoCA评分亦明显改善( P<0.05)。②治疗6周后,对照组和MNES组患者的MMSE、MoCA、MBI和FMA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显著改善( P<0.05),且MNES组的MMSE和MoCA评分改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与治疗3周时相比,2组的MMSE、MoCA和FMA评分均明显提高( P<0.05),对照组的MBI评分亦有明显改善( P<0.05)。③治疗6周后,MNES组的MMSE评分在时间定向、地点定向、言语即刻记忆、注意力和计算能力、短程记忆方面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P<0.05),其MoCA评分在视空间/执行能力、注意力、语言、定向力及记忆方面亦有明显改善( P<0.05)。④NIRS显示,近红外组接受RMNS刺激时的双前额氧合血红蛋白浓度较刺激前明显升高( P<0.05)。 结论:MNES治疗可辅助改善PSCI患者的认知水平;MNES治疗过程中脑双前额氧合血红蛋白浓度升高,该部位神经活动可能发生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建立拉曼光谱技术检测血清的方法用于胃癌诊断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建立一种拉曼光谱技术检测血清的方法,用于胃癌诊断的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4—11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胃癌患者110例[男73例,女37例,年龄为(57.4±10.3)岁],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74例[男48例,女26例,年龄为(58.3±12.2)岁],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100名[男59名,女41名,年龄为(55.6±10.61)岁],收集受试者空腹静脉血血清样本,使用XploRA PLUS型拉曼光谱仪,在激发光源532 nm、100倍物镜、取谱区间200~2 000 cm -1等条件下,对血清样本进行无损、非接触式快速检测,采集血清样本的拉曼光谱图。使用拉曼光谱采集和处理配套软件LabSpec6对获得的拉曼光谱进行平滑、基线校正、归一化处理,将获得的拉曼光谱数据导入到多变量统计学分析软件SIMCA14.1中,使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构建模型分析健康和胃癌两组血清样本之间的差异,绘制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模型的诊断性能,并使用结直肠癌组血清样本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验证。 结果:检测健康组和胃癌组血清样本获得重复性较好的6个拉曼光谱峰,分别位于1 001.17、1 154.63、1 337.89、1 446.85、1 515.33、1 658.34 cm -1处,在这6个拉曼峰处,健康组和胃癌组的拉曼强度差异明显。在1 001.17、1 154.63、1 515.33 cm -1位移处,健康组拉曼强度高于胃癌组;在1 337.89、1 446.85、1 658.34 cm -1位移处,胃癌组拉曼强度高于健康组。得到模型的R 2X(cum)=0.809,R 2Y(cum)=0.819,Q 2(cum)=0.758,基于OPLS-DA模型绘制ROC特征曲线,胃癌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98。在胃癌Ⅰ、Ⅱ、Ⅲ、Ⅳ期血清拉曼光谱中可检测到重复性较好的6个峰,分别位于1 001.85、1 155.07、1 338.36、1 445.75、1 515.92、1 657.68 cm -1位移处,在1 155.07、1 515.92 cm -1位移处,胃癌Ⅳ期拉曼强度显著高于胃癌Ⅰ、Ⅱ、Ⅲ期。 结论:健康组与胃癌OPLS-DA模型性能良好,能将健康组和胃癌组有效的区分开;模型可靠性验证发现健康组、胃癌组、结直肠癌组也能有效的分离;拉曼光谱检测血清技术联合多变量统计中的OPLS-DA方法,可实现对健康者与胃癌患者血清样本的非标记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输尿管支架管石痂与原发结石成分的对比及成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对比输尿管支架管(DJ管)石痂与原发结石成分,探讨石痂的成因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泌尿外科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DJ管石痂形成患者25例(巴德留置佳DJ管1例,库克温控DJ管16例,波科鱼尾管8例)。采用结石红外光谱自动分析系统分析结石及石痂,对比其成分的差异。结果:76%(19/25)患者的DJ管石痂成分与原结石成分完全一致;24%(6/25)患者的DJ管石痂与原发结石成分不一致(草酸钙结石5例,碳酸磷灰石1例),可能与解除输尿管梗阻后尿路感染得到控制有关。最早出现石痂的DJ管为输尿管软镜前预扩张管,留置时间仅为18 d。结论:大部分的石痂与原发结石有着相同的成分。预防可尽量在6周内拔除DJ管,必要时定期更换;挑选合适的管径及型号;积极控制尿路感染及治疗代谢原发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快速鉴定和鉴别耳念珠菌及其近缘菌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无需破坏细胞壁,准确、特异鉴别耳念珠菌及其近缘菌的新技术。方法:于2021年在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进行本研究。以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基底材料,通过SERS检测,使用SIMCA 14.1(瑞典Umetrics公司)软件对采集的SERS指纹谱数据进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OPLS-DA)分析。对4株耳念珠菌、4株希木龙念珠菌、3株 Candida pseudohaemulonii和4株 Candida duobushaemulonii进行有效检测和鉴别。 结果:在95%可信区间内,样本分析结果呈椭圆形。本研究所测的4种念珠菌可以很好地分开。 R2X(cum)=0.629, R2Y(cum)=0.947, Q2(cum)=0.915, R2X、 R2Y、 Q2均为>0.5,且趋近于1,说明本研究的模型建立良好,且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拉曼光谱数据的十折交叉检验结果显示模型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的准确率均为100%,本研究建立的模型具有较好的分类能力,该方法能准确地检测和鉴别耳念珠菌及其近缘菌株。 结论:本研究开发了一种无需破坏细胞壁,准确、特异、快速鉴别耳念珠菌及其近缘菌的新技术,成本低,操作简单,在临床检验上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表面处理对国产口腔二硅酸锂玻璃陶瓷与树脂水门汀粘接强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表面处理方式对国产口腔二硅酸锂玻璃陶瓷与树脂水门汀之间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尺寸为15 mm×13 mm×3 mm的二硅酸锂玻璃陶瓷试件,分别进行酸蚀实验和酸蚀后偶联处理实验。酸蚀实验选择128个玻璃陶瓷试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8个处理时间点(每个时间点样本量为16),使用4.5%氢氟酸分别进行0(对照)、10、20、30、40、60、120及180 s的表面酸蚀,再将酸蚀后试件分为偶联处理组(涂布硅烷偶联剂)和无偶联处理组(不涂布硅烷偶联剂)(每组样本量均为8),分别制作粘接试件;测试粘接强度并分析断裂模式。另选8个玻璃陶瓷试件分别行上述时间点酸蚀后进行扫描电镜观察。选择酸蚀实验中的最佳酸蚀时间,进行酸蚀后偶联处理实验。选择玻璃陶瓷试件24个,4.5%氢氟酸酸蚀后涂布偶联剂,分别进行室温放置、60及100 ℃热风处理60 s(每组样本量为8),之后制作粘接试件;测试粘接强度并分析断裂模式。另选3个试件分别进行酸蚀后偶联处理实验相应处理后再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无论是否使用偶联剂,试件在氢氟酸酸蚀30 s时均可获得最大粘接强度;酸蚀30 s条件下,偶联处理组粘接强度[(25.91±4.30) MPa]显著大于无偶联处理组[(20.27±4.92) MPa]( P<0.05);若酸蚀时间过长(>30 s),则粘接强度下降明显,试件表面显示过酸蚀的微观形貌。酸蚀后偶联处理实验显示,60 ℃热风组粘接强度最大[(28.70±5.32) MPa],显著大于室温组[(20.08±3.64) MPa]和100 ℃热风组[(25.64±4.86) MPa]( P<0.05),且试件断裂模式均为内聚破坏;红外光谱分析显示,60 ℃热风组试件表面Si—O—Si键生成量最多,100 ℃热风组次之,室温组最低。 结论:4.5%氢氟酸酸蚀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的最佳酸蚀时间为30 s,涂布硅烷偶联剂可获得较理想的粘接效果;60 ℃热风处理可进一步提高二硅酸锂玻璃陶瓷与树脂水门汀之间的粘接强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