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组学技术在临床护理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多组学技术的更新是推动全生命周期精准健康模式快速发展的关键手段,其可从健康和疾病的护理生物学角度,制订动态和精准的护理措施、提供海量数据信息,目前临床护理研究面临多组学技术应用和转化能力不足等诸多挑战.该文对多组学技术进行介绍,从多组学技术在癌症护理、孕妇及早产儿护理、慢性代谢性疾病护理、症状管理方面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并提出多组学技术与护理研究的交叉整合及展望,以加强护士对健康和疾病不同层面间的信息挖掘能力,为加快精准护理的临床转化提供重要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1963-2020年石嘴山市职业性尘肺病生存状况及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石嘴山市职业性尘肺病患者的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其疾病负担水平和变化趋势,为制定全面的职业性尘肺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20年7至12月,对1963-2020年石嘴山市报告的职业性尘肺病开展回顾性调查,了解患者的生存状况,采用Kaplan-Meier法和寿命表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使用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分析职业性尘肺病引起的疾病负担水平及其时间变化趋势。结果:1963-2020年,石嘴山市累计报告职业性尘肺病3 263例,其中1 467人死亡(44.96%),中位生存时间为26.71年,平均死亡年龄为(70.55±10.92)岁。不同种类、诊断年龄、接尘工龄、行业、初次诊断期别以及是否晋级的职业性尘肺病患者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着生存时间的增加,患者生存率逐渐降低,当生存时间≥50年时,患者累积生存率为4.20%。Cox回归分析提示,尘肺病种类、行业、诊断年龄、接尘工龄、初次诊断期别和是否晋级是职业性尘肺病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 P<0.05)。1963-2020年石嘴山市归因于职业性尘肺病的DALY为48 026.65人年,其中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LL)为15 155.39人年,平均YLL为10.33年/人,疾病所致伤残引起的健康寿命损失年(YLD)为32 871.26人年,平均YLD为10.07年/人。归因于煤工尘肺、矽肺的DALY分别为39 408.51人年(82.06%)、6 565.02人年(13.67%),诊断年龄40~49岁组、初次诊断Ⅰ期的职业性尘肺病患者造成的DALY较高,分别为20 899.71、36 231.97人年。随着时间推移,职业性尘肺病平均YLL、平均YLD呈波动下降趋势。 结论:石嘴山市由职业性尘肺病造成的疾病负担不容忽视,对重点人群、重点行业应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建议为患者实施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和分级诊疗,以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延长寿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健康管理视角下多重慢病患者用药安全与药物管理策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多重慢病患者群体逐渐扩大。这些患者往往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增加了用药错误的风险,给患者及其家庭乃至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在新时代健康管理背景下,全人口、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已成为核心任务。对于居家多重慢病患者的用药管理,不仅是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全科医师肩负的重要职责。为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用药安全管理提升合理用药水平的通知》,明确要求医疗机构切实落实主体责任,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多重慢病患者面临的用药不当风险以及用药安全现状和挑战,并从健康管理视角提出相应的用药管理策略,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先心病的远期随访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儿童先心病的临床经验及随访结果,探讨其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心脏中心行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外科封堵术治疗的先心病患儿临床资料,并进行长期随访。随访截至2020年12月,随访内容包括超声心动图、心电图、临床症状、并发症处理、预后情况。将室间隔缺损病例按照年龄、体重及封堵器类型进行分组,对常见并发症(如新发主动脉瓣反流、三尖瓣反流及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52例患儿,其中室间隔缺损727例,封堵成功691例(95.05%);房间隔缺损19例及联合畸形6例均封堵成功。684例获随访,随访率为95.7%,随访时间3~13年,期间无一例死亡。室间隔缺损患儿随访结果:53例残余分流中,48例自愈;8例新发主动脉瓣轻微或轻度反流中,2例好转;1例迟发性心包积液;新发三尖瓣轻度反流或由轻度进展至中度反流的34例患儿中,13例恢复正常,2例由轻度反流进展至中度反流;1例新发间歇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儿仍在随访中,2例一过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已恢复;2例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儿中,1例恢复;38例新发右束支传导阻滞患儿中,5例恢复正常。偏心型及鞍型封堵器更易出现主动脉瓣反流( P<0.05),而不同封堵器类型中,三尖瓣反流与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年龄组、不同体重组中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复合畸形中,1例新发主动脉瓣轻度反流并在1年后恢复正常。 结论:先心病经胸微创封堵技术结合了体外循环手术和导管介入手术治疗的优势,远期随访提示安全、有效,但需进行全生命周期随访和健康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如何打造有中国特色的糖尿病慢病管理模式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我国糖尿病防控形势严峻,患者基数大,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低,老年糖尿病患者多,城乡和地域医疗发展水平不均衡,仍面临糖尿病管理的多重障碍。为破解糖尿病大国难题,该文尝试提出有中国特色的糖尿病慢病管理模式的目标、原则、特色,建议以患者为中心,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两个着力点,整合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资源,积极推进数字医疗辅助下的糖尿病标准化防控网络建设,构建成熟的线上线下协同诊疗模式,促进落实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与支持计划,以降低糖尿病患病率,提高糖尿病患者管理的依从性,改善糖尿病患者人群的临床结局、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庭-社区-医院联动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模式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是目前亟须解决的公共健康问题。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庭-社区-医院联动的全生命健康管理模式是在家庭医生签约制下建立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模式,结合家庭结构、功能及家庭资源,充分发挥家庭成员间的支持、监督和协管作用。该模式以社区家庭医生团队为主导,完成健康信息收集、建立家庭健康档案、进行健康评估与干预、亚健康管理、疾病管理、健康动态追踪,三级医院全科协调医院各种优质医疗资源并依托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多学科专业师资团队对需要专科疾病诊治及重点健康管理人群进行专业指导及治疗。采用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庭-社区-医院联动的全生命健康管理模式,是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模式,可真正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基本卫生保健的健康管理模式构建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健康促进是对所有健康影响因素进行干预,健康管理是实施健康促进策略的具体措施,而基本卫生保健是实现"全民健康覆盖"目标的基础和途径。作者基于对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基本定义的理解及与基本卫生保健相互关系的分析,提出了基于基本卫生保健的健康管理模式,即以基本卫生保健体系为基础,对所有相关服务内容和卫生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施以人为中心的全流程、全周期的健康管理,对健康影响因素进行有效干预,从而改善居民健康状况,并构建起健康防贫的长效机制。基于基本卫生保健的健康管理模式,需要在县域内建立起系统性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和有效的协同支撑机制。基于基本卫生保健的健康管理服务,强调运用基本卫生保健的基本原则,强化预防与医疗、群体性与个体化、服务提供和自我管理等方面的融合,对健康管理服务的任务、路径、标准、质量控制予以明确和规范;同时围绕健康管理服务内涵对县域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力、卫生信息、卫生经费、运行机制进行相应的协同和整合,以保证健康管理服务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公共卫生风险治理视角下医院传染病防控政策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对我国医院传染病防控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为优化医院传染病防控政策制定,提升传染病公共卫生风险治理能力提供参考。方法:以"医院""传染病""公共卫生""风险管理"等为关键词,在国务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检索2017年10月至2023年12月印发的医院传染病防控相关政策文件。基于传染病公共卫生风险治理角度,从政策工具(供给型、需求型、环境型)、政策客体(内部客体包括医院、医务工作者,外部客体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风险管理生命周期(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管理效果评价)3个维度,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结果:共纳入98份医院传染病防控相关政策,总计获得539条编码,其中供给型、需求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分别有134、179和226条,针对医院、医务工作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分别有239、25、24、26和225条,在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效果评价阶段分别有117、34、326和62条。三维交叉分析发现,风险识别阶段多通过环境型政策工具强化医院(29/117)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责任(23/117);风险评估阶段采用的主要是针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需求型政策工具(6/34);风险控制阶段利用3类政策工具对各政策客体均提出了要求;风险管理效果评价阶段主要是以环境型政策工具规范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主体责任(33/62),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工作者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均无体现。结论:我国的医院传染病防控政策中,各类政策工具及风险管理各阶段的政策设计运用均存在差异,政策客体的责任分工尚需优化。政策制定者应合理运用政策工具,从公共卫生治理的角度强化对传染病风险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政策覆盖,明确各类政策客体的责任分工,提高医院的传染病公共卫生风险治理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栉风沐雨,薪火相传:《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的25个春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2023年11月是“中国围产保健之母”严仁英先生诞辰110周年,2023年也是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创建35周年及《中华围产医学杂志》创刊25周年,本文回顾了我国围产医学发展之路以及本刊在学术引领方面的工作及成绩,重点从妊娠期高血糖管理促进母婴两代人全生命周期健康,以及提高胎盘植入性疾病的早识别和综合处理能力两方面,提出杂志未来应更加关注有关“预防胜于治疗”,以及围孕期干预对母婴远期健康的研究报道,以促进并实现从生命早期着手预防成年期疾病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重视全面营养管理,提升女性生殖健康水平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近年来,我国出生人口数不断降低。促进生育需多方面努力,除改善育儿大环境、促进生育意愿外,提升生育力、保护女性生殖健康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对女性妇科年龄、生育力、妊娠安全及子代生殖健康均有不良影响。目前公众对于营养和生殖健康的认识较为有限,营养失衡问题普遍存在,由此衍生出许多生殖损害。为此,应充分重视全生命周期全面均衡营养的健康生活方式:(1)从儿童保健开始即需重视营养管理,减少营养不良、过剩和各类营养素摄入不均衡带来的风险;(2)备孕期重视重要营养素补充,保证适宜营养状况,降低生育风险;(3)妊娠期进行科学体重管理,注重均衡膳食,纠正营养素摄入不足/过量、膳食摄入比例不均衡等问题。通过不懈努力,制定个性化精准营养方案,以减少生殖损害,全面提升女性生殖健康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