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引导下Joystick技术联合克氏针、外支架固定治疗儿童难复Salter-HarrisⅡ型肱骨近端骨折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Joystick技术联合克氏针、外支架固定治疗儿童难复性Salter-HarrisⅡ型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手法闭合复位失败的Salter-HarrisⅡ型肱骨近端骨折患儿9例,均采用超声引导下Joystick技术闭合复位联合克氏针、外固定架固定。全程使用超声进行监控,术前明确骨折情况,肱骨远端打入外支架螺钉作为操作杆、结合直径3.0 mm克氏针术中超声引导撬拨复位并维持位置、克氏针固定后安装组合外固定架,固定完成后再次进行超声检查骨折复位质量,并行C臂机透视验证复位状态。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闭合复位成功率100%,术后无神经血管损伤、骨折畸形愈合、不愈合、肱骨近端骨骺骨桥形成等并发症,2例患儿近端外支架螺钉钉道红肿,经换药后好转。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6~8周,平均6.3周。末次随访患儿肩关节Neer评分为90~100分,平均96.3分。结论:超声引导下Joystick技术治疗儿童难复性Salter-HarrisⅡ型肱骨近端骨折可以提高骨折闭合复位成功率、减少术中辐射;克氏针结合外支架固定能提供较好的稳定性,利于患儿早期康复锻炼,符合骨折ERAS理念,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膝关节腔内静脉畸形的射频消融手术治疗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单侧膝关节腔内静脉畸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血管瘤外科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5例膝关节腔内静脉畸形患者的病例资料,男7例,女8例,年龄5~25岁,平均16岁。均为单侧膝关节受累,病变范围从局限性病变到弥漫性广泛病变。选取工作尖端直径为0.5 mm的射频消融电极针,功率调至25 W。手术全程在彩色超声监控引导下,将工作尖端刺入距病变最底部即最深处约l mm处,通电消融10~30 s,其后依次退出电极针1 mm,直至距病变表面1 mm处,行多点消融,直至病变彻底消除。结果:本组15例均一期手术彻底消融病变,包括骨关节面及关节腔韧带和股骨下段、小腿上段肌肉内和皮肤的病变。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未见复发,膝关节外形与健侧膝关节基本对称,无瘢痕,外观满意。结论: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膝关节腔内静脉畸形,病灶消融彻底,无明显并发症,预后良好,且外观美观,是一种有价值的微创手术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医学教育在线教学质量监控探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教学质量监控是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核心要素之一。本文基于全面质量管理视角,分析了在线教学质量监控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以南京医科大学为例,探索并实践医学教育在线教学质量监控。通过全员参与强化组织管理保障、全程监控维护在线教学运行、全面指导提升整体教学水平、全方位评价提升在线教学质量,不断反馈调整,理论课程基本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同质等效,以期为我国医学教育在线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颌下腺多形性腺瘤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女,24岁,以"发现左侧颌下包块6 d"为主诉入院,无颌面部疼痛、红肿、发热、皮温升高等症状。超声检查提示:左侧颌下腺实性低回声结节(图1),大小27 mm×24 mm×17 mm,以18G活检针在超声引导下,进针至左侧颌下腺占位前缘,扣动穿刺枪扳机,取出组织2条,病理报告:涎腺源性肿瘤,考虑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PA)。建议免疫组化协诊,免疫组化结果支持PA的诊断。患者治疗愿望迫切,又拒绝外科手术,为防止瘤体继续生长变大,甚至恶变,对患者病情及结节周围结构进行综合评估,有较为安全的进针通道,拟于局麻下行射频消融治疗。术前超声造影:内可见少量造影剂填充,并持续低增强。超声引导下择点定位,采用2%利多卡因200 mg,生理盐水1∶1稀释进行局部麻醉,超声引导下使用22G穿刺针在颌下腺被膜外及大血管间隙注入生理盐水作为隔离带(图2),射频消融仪器为绵阳立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LDRF-120S多极射频消融仪系统及配套射频手术电极,最大输出功率0~200 W,工作频率400 kHz,温度监控范围为0~100 ℃。以18G工作尖端1 cm的一次性射频消融针穿刺进入左侧颌下腺实性结节内,输出功率35 W,采用移动消融模式,由深部到浅部,逐层消融(图3),直至结节全部为强回声覆盖,达到适形消融的标准,缓慢烧灼针道后退针,共计消融3 min。术后待强回声消散后,即刻行超声造影,消融区内未见明显造影剂填充,提示消融完全(图4),消融区大小为31 mm×30 mm×23 mm。全程总耗时20 min,消融区局部无明显出血、肿胀,患者无声音嘶哑、吞咽困难、面瘫、神经受损等严重并发症,监测生命体征正常,嘱咐间断冰敷2~3 h,患者无明显不适,安全返回病房。术后1个月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左侧颌下腺实性低回声结节大小27 mm×27 mm×22 mm,形态规则,边界清,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超声造影观察消融区,动脉期、延迟期均未见造影剂充盈,呈"黑洞征"。术后3个月复查(图5)消融灶大小25 mm×22 mm×17 mm。术后6个月复查(图6)消融灶大小17 mm×16 mm×13 mm,皮肤表面凸起不明显。术后1年复查(图7)消融灶大小13 mm×10 mm×8 mm,体表光滑平坦,无异常隆起和凹陷(图8)。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病例实时监测对分析医院感染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绍兴第二医院通过实施病例实时监测,实现医院感染管理的信息化,提高准确识别与评估医院感染能力,避免医院感染暴发的发生。方法:通过实施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系统与预警系统,实现实时监测预警,建立组织框架,利用信息化大数据,发挥专职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发现医院感染及时性。结果:2017年、2018年、2019年医院同期新发感染率从2.23%下降至1.31%;例次感染率从2.34%下降至1.37%;感染漏报率从13.82%下降至5.52%。全院ICU“三管”感染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率从干预前的8.99%下降至干预后的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8.15, P<0.05);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率从干预前的5.95%下降至干预后的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0.35, P<0.05);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从干预前的1.14%下降至干预后的0.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2.21, P>0.05);疝修补术切口感染率从干预前的1.41%下降至干预后的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31, P<0.05);膝关节髋关节置换术切口感染率从干预前的2.96%下降至干预后的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12, P<0.05);腰椎内固定术切口感染率从干预前的2.63%下降至干预后的0.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24, P>0.05)。全院多重耐药感染率从干预前的6.83%下降至干预后的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5.41, P<0.001)。标本送检率干预前(87.49%)和干预后(88.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病例实时监测可避免医院感染暴发,实现精确诊断和实时干预、反馈与沟通。 结论:前瞻性主动监测,即实时全程互动监控的模式,完成监测数据动态分析,促进医院感染管理信息化和科学化,提高了医院感染控制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信息化管理在压力性损伤防治及质量指标监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信息化管理在压力性损伤防治及质量指标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护理信息化平台,建立压力性损伤动态评估及护理、压力性损伤分级监控及质量管理、压力性损伤数据收集及统计三大模块,基于循证科学设置质量监测指标,实现压力性损伤的全程、动态、实时管理,比较2018年4~12月(应用信息化管理前)采用传统纸质报表管理,2019年1~9月(应用信息化管理后)采用信息化管理的压力性损伤防治与管理质量。结果:与信息化管理前比较,应用信息化管理后,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及上报时间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与信息化管理前比较,应用信息化管理后护理人员在压力性损伤评估及上报方面的满意度、在压力性损伤文书质控方面的满意度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0)。 结论:压力性损伤的信息化管理能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提高满意度,有利于数据的规范化收集和管理,最终有助于保证患者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信息化的住培全程导师管理体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师培养的重要阶段,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探索在住培中引入全程导师制的教学效果。探讨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全程导师培训住院医师的具体办法,通过资格认定、师生互选、导师赋能、计划执行和考核评价逐步构建住培全程导师体系;同时开发配套的信息化平台,为住培全程导师的实施和推进提供必要的工具支持,利用信息化工具实施管理,进行流程优化和质量监控,从而形成管理闭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平台建设实践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解决医院绩效考核数据分散且缺乏统一管理的问题,提高数据准确性并深度挖掘利用,为医院管理决策提供数据依据.方法 建设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平台,参照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要求,基于医院数据中心集成业务系统数据,形成指标数据库,借助商业智能分析工具分析并利用数据,通过权限管理保障数据安全.结果 平台通过指标分配、指标数据生成、数据验证,实现了数据的全流程闭环管理;设计赋分指标监控、历年反馈数据分析、分析报告自动生成等功能,为国考分析提供有力的数据及技术支撑.结论 绩效考核平台的建设,解决了医院在数据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实现了指标规则标准化、数据验证全程化、数据分析智能化,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影像危急值闭环管理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为解决纸质版危急值报告登记本记录不规范、登记内容不全面、难以统计和追踪、难以监管等问题,设计一套影像危急值闭环管理系统.方法 影像中心危急值闭环管理系统后端采用Java、前端采用Visual C#开发,系统在C/S架构下的影像工作站系统通过exe传参调用,在B/S架构下的护士站、医生站系统通过URL Protocol服务协议+exe传参调用.随机选取系统上线初期(2021年1-3月,对照组)及临床人员对系统有良好依从性后(2022年1-3月,实验组)的各200份危急值数据作为研究资料,验证系统的应用成效.结果 实验组的医生接收耗时、放射科医生的反馈确认耗时和危急值上报全程耗时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可实现对影像危急值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结论 系统的应用规范了危急值上报流程,实现了上报过程的闭环和无纸化,完成了对危急值信息的全流程跟踪、监控和管理,使危急值上报情况一目了然,一旦发生不良事件,可通过系统精确跟踪处理,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光电技术的智能输液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基于光电技术构建智能输液管理系统,并探讨该系统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由智能输液监控、信息自动集成、护士手持掌上电脑(PDA)、终端质量监测与分析组成的智能输液管理系统,基于输液闭环管理通过智能调节输液速度、卡停输液异常等功能进行全程智能输液管控.选取杭州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个病区的输液病人,其中2022年6月—12月的136例病人作为对照组,2023年1月—6月的132例病人作为观察组,观察组使用基于光电技术的智能化系统进行静脉输液管理,对照组采用传统人工方法进行输液管理.比较两组病人输液相关护理耗时、输液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病人满意率.结果:观察组质控输液滴速护理耗时、处理输液异常耗时均短于对照组(P<0.001),静脉炎、液体渗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基于光电技术的新智能输液管理系统可以优化输液流程,提升护理工作效率和病人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