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醉学科临床科研进修培训体系建设探索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随着进修医师对临床科研的学习需求不断增加,当前进修培训体系仍不完善。本研究于2020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以需求为导向,设计了“全程导师制”培训模式,搭建了规范的理论培训框架,构造了多元化的学习模块,从而建立了更加完善的麻醉学科临床科研进修培训体系。经实践,该体系较好地解决了麻醉学科进修培训中存在的医师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学习目标混杂等问题,有效提高了进修医师的临床科研能力。在已结业的42名进修医师中,所有进修医师均能独立完成1份临床研究方案,并有14名进修医师以第一作者与导师共同发表学术论文。未来,将通过继续加强人文教育、丰富培训考核维度及建立培训评价机制,进一步优化培训体系、提高培训质量,并通过加强宣传力度,积极吸纳基层人才,带动基层共同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全程导师制在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全程导师制在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试验对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接受规范化培训的94名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导师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住院医师的理论知识、临床能力以及专业英语考核成绩。结果:试验组住院医师轮转出科多站式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住院医师[(92.4±4.2)分比(91.1±4.9)分, t=-2.300, P=0.022)],试验组住院医师妇产科基础理论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住院医师[(77.6±7.3)分比(71.5±9.3)分, t=-4.648, P<0.01)],年度专业英语考试成绩试验组住院医师高于对照组住院医师[(82.3±12.5)分比(70.0±15.9)分, t=-5.326, P<0.01)]。 结论:导师制的实施明显改善了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临床分析和操作能力,以及专业英语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信息化的住培全程导师管理体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师培养的重要阶段,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探索在住培中引入全程导师制的教学效果。探讨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全程导师培训住院医师的具体办法,通过资格认定、师生互选、导师赋能、计划执行和考核评价逐步构建住培全程导师体系;同时开发配套的信息化平台,为住培全程导师的实施和推进提供必要的工具支持,利用信息化工具实施管理,进行流程优化和质量监控,从而形成管理闭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程导师指导能力培训项目的开发设计与实施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中,住培全程导师的指导能力对住院医师的培养至关重要。本研究团队在建立上海市东方医院住培导师制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经验萃取技术凝练出了住培全程导师所应具备的核心指导能力,并设计了导师指导能力培训项目,使其掌握在定期交流、随机指导、纠正偏误3大辅导场景中应具备的创建目标、"说、演、练"、正确反馈3项核心能力,并实施相应的9种关键行为。2020年11月至2021年12月共培训167名导师,课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导师对课程内容、授课讲师、设备环境、总体评价的满意度平均评分均为9分以上(满分10分),导师对导师制的理解体会在课前课后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6分比9.4分, P<0.001)。对住院医师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95%以上的住院医师对导师实施的关键行为表示非常满意和满意。培训项目得到了导师的认可,有助于提升导师的实际带教能力并得到了住院医师的认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临床医学专业"5+3"一体化本科全程导师制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大连医科大学制定实施了"5+3"创新人才培养改革方案,以导师制培养为载体,在医学本科教育全过程中,制定分阶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涵盖课程、讲座、实验设计、论文等基本科研能力训练,强化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通过对首届"5+3"学生阶段性培养成果的统计学分析发现,"5+3"学生发表中文期刊、SCI,主持国家级创新项目、省级创新项目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普通5年制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虽然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以导师制为核心的科研基础训练对提高学生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效果显著,对培养医学创新型人才具有可实施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导师制实施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调查临床医学专业本科阶段科研导师制的实施情况及本科生对科研导师指导的满意度,为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北京大学医学部2014级、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71名本科生进行科研导师制实施情况的调查,采用频数和百分比等数据形式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本科生共发表34篇学术论文,76.1%(54/71)的本科生认可导师指导的总体情况,74.6%(53/71)的本科生对科研项目表示认可。结论:本科生对科研导师指导和科研项目的认可度较高。通过完整、连续、兼顾全程的科研能力培养,可以促进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全面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全程导师联合目标反馈法提高手术室新入职护士胜任力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全程导师制联合目标反馈法提高手术室新入职护士胜任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33名手术室新入职护士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进行培训;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36名手术室新入职护士作为观察组,采用全程导师制联合目标反馈法的培训方法.结果:两组手术室新入职护士在安全管理、专科理论与操作、围术期管理、消毒隔离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及护理文书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及手术室患者对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导师联合目标反馈法可提高手术室新入职护士胜任力及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是培训手术室新入职护士的重要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医教研协同的拔尖创新型卓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了培养具备“专业精英、社会栋梁”特质的卓越医学人才,同济大学医学院进行了医教研协同的拔尖创新型卓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与实践.在教学上,实行基于器官系统的课程体系改革和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加强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基础医学的学习,实施“早期临床、全程临床”训练体系.在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上,实行全程导师制和基础一临床双导师制,建立创新基地和三级科学创新体系.同时,为医教研协同的拔尖创新型卓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了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急诊科进修医师导师制“精准”带教探索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前进修医师培养多采用“放养”模式,缺乏有效的监督引导机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自2017年以来,对进修医师采用全程导师制“精准”带教;1∶1匹配导师与进修医师,然后根据进修医师的来源、经历、进修时间、此次进修想达到目标以及导师建议,共同制定个性化、循时间轴细化的培养方案,便于导师及进修医师自身的精准化管理.该模式自实施以来,进修医师能更加高效地完成进修计划,其收获甚至超出预期;导师的带教能力相应明显提升,取得良好的继续教育成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手术室新入职护士实施一对一专科导师制培训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提高手术室新入职护士的临床适应能力,使之尽快满足手术室护理工作需求.方法 将手术室新入职护士按入科时间分为两组,2015年新入职护士15人为对照组,实施一站式导师制培训模式,即新入职护士由1名导师全程跟踪指导,安排当班器械护士负责各专科手术配合带教,讲解该专科解剖知识及手术步骤配合要点等;2016年新入职护士15人为观察组,实施一对一专科导师制培训模式,即新入职护士轮转各专科时,各专科由同一名专科导师全程跟踪一对一专科手术配合观摩及手术配合操作技能培训指导,负责讲解该专科手术配合特点、专科手术知识要点,实时指导其解剖及手术步骤配合注意事项等.结果 培训后观察组理论成绩为(90.16±3.19)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为(94.76±2.38)分,医生满意度评分为(96.66±1.18),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对手术室新入职护士开展一对一专科导师制培训,有利于新入职护士掌握专科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可提高培训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