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育解剖应用于腹腔镜右半结肠癌全系膜切除术的短期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比较接受发育解剖应用于腹腔镜右半结肠癌全系膜切除和全结肠系膜切除患者的短期疗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清扫淋巴结个数和系膜完整度及围手术期并发症(乳糜漏和肠梗阻)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发育解剖应用于右半结肠癌腹腔镜完整系膜切除具有较好的手术安全性,在功能保护上具有一定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筋膜导向的腹腔镜侧方淋巴结清扫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筋膜导向的腹腔镜侧方淋巴结清扫(LLND)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1年8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69例,女31例;年龄为58(32~85)岁。患者均行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以筋膜为导向行LLND。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4)随访情况。采用电话、门诊、病案复查等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疾病进展、肿瘤复发和转移情况。生存时间为手术日期至死亡时间或末次随访时间。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8月。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 结果:(1)手术情况:100例患者中,44例行新辅助治疗,56例未行术前治疗。100例患者均行腹腔镜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其中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60例(单侧LLND 49例、双侧LLND 11例),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20例(单侧LLND 16例、双侧LLND 4例),全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12例(单侧和双侧LLND各6例),Hartmann术5例(单侧LLND 3例、双侧LLND 2例),后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3例(单侧LLND 2例、双侧LLND 1例)。患者手术时间为258(200~325)min,术中出血量为100(50~200)mL。19例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同时行回肠保护性造瘘术。3例患者术中因淋巴结侵犯闭孔神经致剥离时损伤(未离断)。100例患者中,12例(行全盆腔脏器切除术患者)切除输尿管腹下神经筋膜,88例保持输尿管腹下神经筋膜完整。(2)术后情况:100例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拔除尿管时间为4(3~7)d,住院时间为11(9~15)d。26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3)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100例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为4.5(3.8~5.9)cm;肿瘤大体分型肿块型21例、溃疡型79例;肿瘤分化程度为高分化和中分化82例、低分化和未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18例;TNM分期Ⅰ期14例,Ⅱ期38例,Ⅲ期48例;T分期T0~2期16例,T3~4期84例;N分期N0期52例,N1~2期48例;清扫总淋巴结数目为23(18~27)枚/人,单侧LLND数目为5(3~9)枚/人。100例患者中,侧方淋巴结阳性36例(行新辅助治疗14例)。(4)随访情况:100例患者中,9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1(1~69)个月,2年总生存率为81.6%,2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为70.6%。97例患者随访期间,其中4例骶前肿瘤复发,1例LLND清扫区域肿瘤复发;11例肝转移,5例骨转移,单侧LLND对侧侧方淋巴结转移、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腹膜种植转移各2例。97例患者随访期间,其中无瘤生存76例,带瘤生存4例,肿瘤相关死亡15例,非肿瘤相关死亡2例。结论:以筋膜导向的腹腔镜LLND运用于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局部晚期直肠癌行改良全程新辅助治疗后外科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接受改良全程新辅助治疗后行外科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30例接受改良全程新辅助治疗后手术的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肿瘤退缩分级、病理降期以及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30例患者中,男24例,女6例;中位年龄55.5岁。在新辅助治疗后,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标准的直肠癌全系膜切除,其中行低位前切除术14例,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14例,行Hartmann术2例。中位手术时间为220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为200 ml。30例患者均达到了R0切除。6例(20.0%)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分别为排尿困难(2例)、会阴切口延迟愈合(2例)、肠梗阻(1例)和盆腔出血(1例)。术后肠道恢复排气的中位时间为3 d,中位住院时间为8 d。术后病理结果显示,重度治疗反应15例(50.0%),其中包括病理完全缓解4例(13.3%);中度治疗反应12例(40.0%);轻度治疗反应3例(10.0%)。20例患者具有详细的治疗前肿瘤信息,与治疗前临床分期对比,15例(75.0%)患者达到了ypT分期降期,13例(65.0%)患者达到了ypN分期降期。术后随访,无局部复发患者,仅2例患者出现远处转移。结论:对于高复发风险的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改良的全程新辅助治疗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深度学习的放射影像组学特征预测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反应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从疗前MRI中提取放射影像组学特征预测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反应的有效性。方法:2016-2017年纳入43例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患者。均在疗后6~12周接受全系膜直肠切除术。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MRI在同步放化疗前获得。根据术后病理、影像学检查或肠镜检查评估新辅助治疗后反应,将患者分为治疗反应组(22例)和治疗无反应组(21例)。分别采用传统的计算机辅助诊断方法和预先训练的卷积神经网络,从DWI序列的表观扩散系数图中提取手工和基于深度学习的影像组学(DLR)特征。利用提取的特征建立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 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治疗反应。使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通过重复20次分层4倍交叉验证评估模型性能。 结果:使用基于DLR构建模型的平均曲线下面积为0.73(标准误为0.58~0.80)。结论:从疗前MRI中基于深度学习方法提取的影像组学特征在预测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反应方面准确度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达芬奇机器人与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短期和中期疗效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机器人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在直肠癌治疗中的安全性及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1年3月甘肃省人民医院肛肠科行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24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112例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TME组),128例行机器人全直肠系膜切除术(R-TME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及随访情况。结果:L-TME组中转开腹率高于R-TME组(5.4%比0.8%, χ2=4.417, P=0.036);L-TME组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R-TME组(32.1%比17.2%, χ2=7.290, P=0.007);L-TME组环切缘阳性率高于R-TME组(7.1%比1.6%, χ2=4.658, P=0.031);L-TME组3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低于R-TME组(74.1%比85.2%, χ2=4.962, P=0.026;81.3%比91.4%, χ2=5.494, P=0.019);在AJCC分期Ⅲ期患者中,L-TME组3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低于R-TME组(52.5%比76.1%, χ2=5.799, P=0.016;65.0%比84.8%, χ2=4.787, P=0.0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与L-TME组相比,R-TME组可以获得更好的肿瘤预后,对直肠癌患者更有利,特别是对Ⅲ期直肠癌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胰腺膜解剖的再认识及其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随着国内膜解剖的兴起及理论框架的初步建立,膜解剖理论支撑下的手术理念在外科手术中尤其是腹部外科手术中的热度剧增。然而,由于胰腺及其系膜周围器官、组织复杂,位置深在,学者对于胰腺系膜是否存在尚无统一认识,相关研究较少,基于胰腺系膜理论的全系膜切除术的切除范围还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将对胰腺膜解剖及其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现今的胰腺系膜解剖学方面的研究提供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改良Kamikawa吻合术在近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近端胃切除术后的消化道重建采用食管残胃双肌瓣吻合(Kamikawa吻合),可以显著降低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减少患者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但因其操作复杂,影响了该术式的普及。山西长治医学院附属长治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团队对Kamikawa吻合术式进行了改良,通过优化手术步骤,降低了手术难度。本研究探讨改良Kamikawa吻合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病例入组标准为经术前胃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证实为未发生转移的食管胃结合部癌、胃上部癌,肿瘤直径<4 cm;术前临床分期为cT 1~3N 1M 0。排除标准为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合并严重心肺疾病、营养状况差难以耐受手术以及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收集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期间,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胃肠外科(8例)和长治医学院附属长治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17例)在近端胃切除术中采用改良Kamikawa吻合术的25例食管胃结合部癌和胃上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1例,女性4例,年龄(63.0±7.8)岁,开腹手术3例,腔镜手术22例。改良Kamikawa吻合术的改良内容:(1)应用食管胃结合部全系膜切除理念,以利于淋巴结的彻底清扫和便于进行手工吻合和包埋;(2)吻合口直径根据食管断端口径进行选择,在2.5~3.5 cm之间,以减少吻合口狭窄的发生;(3)使用超声刀将食管残端切开,既可防止食管残端出血、又可将食管黏膜、肌层与外膜紧密贴合,防止食管黏膜回缩;(4)使用倒刺线将残胃底和食管进行连续缝合固定胃底,以减少在狭小空间繁琐、困难的间断缝合;(5)使用两根倒刺线进行吻合口前后壁的连续缝合并完成肌瓣的缝合固定。分析手术安全性相关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采用Clavien-Dindo分级)、食管反流症状和食管炎(洛杉矶分级)发生情况。通过术后随访胃食管反流症状量表(GERD)评分、胃镜、多体位消化道造影等手段,评估残胃动力和抗反流效果。 结果:25例患者均完成改良Kamikawa吻后术。手术时间(5.8±1.8)h,术中出血量(89.2±11.8)ml,术后住院时间(13.8±2.9)d。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3例(12.0%),为Clavien-Dindo Ⅲ级,经内镜下扩张治疗后痊愈。术后上消化道造影显示并出现反流症状1例(4.0%),为Clavien-DindoⅠ级,胃镜检查未见其有反流性食管炎征象,洛杉矶分级为A级。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吻合口出血、局部感染和死亡。术后6个月,食管胃反流测量表GERD评分为(2.7±0.6)分,与术前(2.4±1.0)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495, P=0.148)。 结论:改良Kamikawa吻合术在近端胃切除术中的应用安全可行,具有良好的抗反流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等待观察策略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临床完全缓解(cCR)的患者等待观察(W&W)与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TME)后病理完全缓解(pCR)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4—2019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新辅助放化疗Ⅱ-Ⅲ期直肠癌患者,纳入标准为完成新辅助治疗后规律随访≥1年且达到cCR者(W&W组),或者TME手术后病理pCR者(pCR组)。研究终点主要为3、5年总生存(OS)、无结肠造瘘生存(CFS)、无瘤生存(DFS)、非局部再生DFS (NR-DFS)、器官保留率。采用 Kaplan- Meier法生存分析和 log- rank检验,并使用倾向评分配比进行验证。 结果:共118例患者入组,中位随访49.5个月(12.1~79.9个月),W&W组、pCR组3年OS率分别为97.1%、96.7%,5年的分别为93.8%、90.9%( P=0.696);3、5年CFS率分别均为89.1%、43.5%( P<0.001);3年DFS率分别为83.6%、97.0%,5年的分别为83.6%、91.2%( P=0.047);3年NR-DFS率分别为95.9%、97.0%,5年的分别为92.8%、97.0%( P=0.407)。W&W组6例发生局部再生,87.7%患者成功保留了直肠。经倾向评分匹配后W&W组CFS仍明显优于pCR组(90.1%∶26.5%, P<0.001)。W&W组达cCR的中位时间为17.5周,在放疗结束后5~12周初次评效时仅23.9%患者达cCR,且与标准长程CRT相比,短程放疗者达cCR间隔时间更长( P<0.001)。 结论: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达cCR者等待观察安全有效,显著改善生活质量,进一步延长cCR评价时间可提高直肠器官保留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达芬奇机器人与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短期应用效果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达芬奇机器人与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甘肃省人民医院肛肠科达芬奇机器人(机器人组135例)和腹腔镜(腹腔镜组120例)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术中、术后及随访情况等。结果:机器人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腹腔镜组[(127±33) ml比(165±48) ml, t=1.931, P=0.032];机器人组术后排气时间早于腹腔镜组[(79.6±23.4) h比(118.5±27.6) h, t=0.367, P<0.001];机器人组术后首次流质饮食时间早于腹腔镜组[(90.8±16.7) h比(123.1±20.8) h, t=-1.128, P=0.043];机器人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腹腔镜组[(9.1±3.1) d比(10.9±3.9) d, t=-4.150, P<0.001];机器人组住院总费用多于腹腔镜组[(78 879±15 454)元比(65 966±17 078)元, t=3.174, P=0.013]。2组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淋巴结清扫效果、病理学结果及术后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达芬奇机器人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具有出血量少、胃肠道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全系膜切除术的难点与对策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新辅助放化疗(nCRT)可降低肿瘤局部复发率,使患者生存获益。但nCRT后组织水肿等因素导致组织间隙不清晰,淋巴结清扫和神经保护的难度增加。肿瘤临床完全缓解或接近临床完全缓解后肿瘤下切缘定位困难,以及nCRT后吻合口漏的风险增加等问题,为中低位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带来困难和新挑战。笔者结合文献及自身临床经验,总结nCRT后全系膜切除术的难点及对策,以期为同道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