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动包药机串联自动核对机调剂模式在我院中心药房的建立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缩短我院中心药房口服药调配时间,降低调剂差错率,提高药师工作效率.方法:应用全自动单剂量药品分包机(ATC)串联自动核对机(MDM)调剂模式(ATC-MDM串联调剂模式)对我院住院患者口服药品进行调剂.以调配时间、日均分包数、药师人数、错误药袋识别准确度等为指标,对比分析ATC-MDM串联调剂模式与单一ATC调剂模式的运行效果.结果:相比单一ATC调剂模式,ATC-MDM串联调剂模式不受药品种类及数量影响,启用后药师调配时间人均缩短约1.5 h;人力成本减少2人;日均分包数增加约500包;错误药袋自动检测率达100%,药品分包准确率提高;药品核对数据可自动保存并生成管理报告.结论:ATC-MDM串联调剂模式缩短了药品调剂时间,降低了调剂差错率,有助于提高药师工作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应用条形码技术联合管理工具预防全自动片剂摆药机补药错误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预防全自动片剂摆药机补充药品环节错误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HFMEA)评估全自动片剂摆药机补充药品流程中的潜在失效模式及失效后果,进而分析整改措施并实施.没有商品码的药品运用Microsoft BarCode控件生成EAN-13条码,通过药盒的RFID码与药品EAN-13商品码双重匹配核对,用来预防失效模式的再次发生.采用Wilcoxon配对检验比较实施前后失效模式RPN值.结果:应用条码技术,运用医疗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法后,影响补充药品环节错误发生的失效模式RPN值较前下降60%(P<0.05).结论:HFMEA模式的运用以及条码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预防全自动片剂摆药机补药环节错误的发生,提升患者用药安全,在同行中有可推广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全流程智能化调剂模式在住院药房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评价全流程智能化调剂模式在我院住院药房的应用效果,为医疗机构药学部门的智能化建设提供参考.方法:结合我院住院药房工作情况,介绍全自动单剂量锭剂分包机(ADDM)、智能半片台(ITDT)、全自动药品核对机(MDM)在口服药调剂中的使用情况,比较智能化调剂模式实施前后的工作效率提升情况和差错率,并进行智能化模式满意度调查.结果:启用ADDM+ITDT+MDM三机联动调剂模式后,我院住院药房口服药调剂时间人均缩短1.5 h,药师人数减少2名;同时,借助ADDM的药品图像数据库和药袋镜像打印技术,使得目测方法得以改进,药品核对效率得以提升;ITDT的引入规范了拆零非整粒药品的管理,使用ITDT外摆非整粒药品的工作效率(以日均调剂备用盘时间为指标)较人工外摆提升了23.29%~38.93%;MDM的引入提高了智能核对效率,所有药品信息可被追溯,工作效率[以日均(总)核对时间为指标]较人工核对提升了65.64%~74.78%;三机联动全流程智能化调剂模式的差错率较ADDM+人工核对调剂模式下降了70.32%,较ADDM+MDM两联调剂模式下降了52.44%;护理人员对该模式的总体满意度为97.97%.结论:ADDM+ITDT+MDM三机联动调剂模式缩短了调剂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差错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口服药品全自动核对系统在住院药房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口服药品全自动核对系统(MDM)在北京积水潭医院住院药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该院住院药房MDM使用率、正确识别率及差错拦截率,统计真、误报警的主要类型和药师人工核对与机器核对的速度对比,并用帕累托法则进行分析.结果 该院MDM使用率为96.95%,正确识别率为97.66%,差错拦截率为96.77%.真报警的主要问题为药品缺失70例(38.89%)和药品错误60例(33.33%);误报警的主要问题为不匹配(40.05%)、并行(25.89%)和透明(13.90%).圆柱形药片或胶囊剂、分劈片、圆形小药片和橄榄形药片识别率低.在核对数量超过88袋时,机器较人工核对速度占优势.结论 该院住院药房MDM的使用率高、正确率高,提高单剂量分包药品的核对速度和准确度,降低患者的用药风险,提高药师工作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自制棉布器械筐套在手术器械包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手术器械包种类繁多,器械数量多,大小、长短不一,为了防止打错包,每个手术器械包内的器械必须独立放置在清洗篮筐内,再进入全自动清洗机内进行标准清洗、消毒。在配包时器械应按顺序排列整齐,均放在清洗篮筐,再经第二人核对无误后进行双层包布包装与灭菌。由于清洗器械筐带有网眼,在搬运过程中,一些器械的尖端会插入篮筐的网眼中,导致器械损伤甚至折断、刀刃变钝,刀柄还会从篮筐的网眼中滑到筐底,影响手术。针对上述问题,2013年2月我们研制出一种器械筐套,很好地保护了器械,减少了器械损耗,减少了科室的支出,避免了湿包发生,现介绍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全自动药品单剂量分包模式下的药品管理与优化创新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索与优化全自动药品单剂量分包模式下的药品管理.方法 采取多重措施控制和监控药品分包环境的湿度;选用塑料乐扣盒作为储药盒,在其外侧标明药盒编号、药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原包装有效期、拆零日期及拆零后有效期,内侧粘贴一粒供核对药片实样,对预剥药进行有效管理;按照药品名称的拼音首字母制作储药盒编号目录,结合储药盒位置分布表,快速确定某个药品储药盒的位置;在HIS建立整片药消耗量查询、统计模块,确定并定期调整每个药品的合适预剥药数量,通过定位定量双瓶轮换机制管理非整片药,并制作位置分布表便于药师快速定位非整片药;自动调用包药机内药品库存量生成分站点盘存数据,以提高盘存工作效率;通过在HIS中切换不同院区的包药机,建立利用其他院区机器进行自动分包的应急机制;对性质不稳定药品采取特殊处理,以确保分包药品的质量.结果 整片药和非整片药的质量和有效期得到了有效管理,80%以上药品的预剥药数量控制在2周消耗量的50% ~150%,提高了包药机内药品盘存的工作效率,建立起了利用其他院区包药机进行自动分包的应急机制.结论 在全自动药品单剂量分包模式下对药品管理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与创新,可确保药品分包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输血科全自动化转移血辫标本的多中心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索医院输血科转移血辫标本全自动化方式对于提升质量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水平的意义.方法 收集我国10家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输血科2021年1月~3月由所在地的采供血机构供应的悬浮红细胞(袋)上的血辫标本(从悬浮红细胞血袋上截下1段已热合好的血辫标本)共16 548份,随机均分为实验组(n=8 274):采用DS-6800A型全自动样本转移系统转移;对照组(n=8 274):采用手工转移.记录并统计比较2组转移血辫样本标签所用时间、血辫标本全流程操作所用时间、转移后标签核对准确率、台面整洁度和血辫标本转移准确率指标.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转移血辫样本标签用时(s):0.67±0.3 vs 3.67±0.6(P<0.05);血辫标本全流程操作用时(s):16.93±0.5vs19.85±1(P<0.05);转移后标本及标签核对准确率:100%(8 274/8 274)vs 97.91%(8 101/8 274);台面整洁度:99.19%(8 207/8 274)vs 94.39%(7 810/8 274);血辫标本转移准确率:100%(8 274/8 274)vs 95.85%(7 931/8 274).结论 自动化仪器转移血辫标本提高了标本转移的效率和质量,有益于医院输血科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室间质评和质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