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住院患者中西医诊治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T2DR)住院患者的诊治特点.方法 使用电子病历系统检索2010年1月-2016年4月江苏省中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T2DR患者相关临床信息,统计其一般人口学资料、合并症、生化指标、中西医治疗方案及专科检查情况,分析T2DR住院患者的诊治特点.结果 T2DR患者中糖尿病肾脏病(DKD)发生率最高(46.7%),合并疾病中高血压发生率最高(62.8%);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合并T2DR患者中DKD、糖尿病足、高血压及高脂血症的发生率较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显著升高(P<0.05).PDR患者三酰甘油(TG)、血清尿酸(SUA)、尿总蛋白定量及尿白蛋白/肌酐水平均显著高于NPDR患者(P<0.001);PDR患者胰岛素类似物、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及α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显著高于NPDR(均P<0.005);PDR患者他汀类药物和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使用率显著高于NPDR(均P<0.05).PDR患者益气化湿活血通络法使用率高于NPDR患者(P<0.05),滋阴清热和滋阴活血的使用率低于NPDR患者(均P<0.05).PDR患者的眼球超声检查率、全视网膜光凝术和玻璃体切除术的使用率均显著高于NPDR(P<0.001).结论 PDR患者胰岛素类似物、CCB、ARB、α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和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使用率显著高于NPDR;PDR期益气化湿活血通络法的使用率明显高于NPDR.PDR患者应进一步提高眼底造影检查率,更好地评估病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全视网膜光凝术中的疼痛反应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并评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治疗时的疼痛反应。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台州市立医院眼科门诊于2019年7─12月进行PRP治疗的DR患者55例,年龄45~72(60.7±7.9)岁,每次PRP治疗后应用数字分级法(NRS)对疼痛反应进行评估。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年龄、性别及各激光部位与疼痛反应程度的相关性。疼痛评分数据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纳入的患者中,年龄和性别对患者的疼痛反应均没有影响( r=-0.58, P=0.338; r=0.06, P=0.305)。患者周边部(上、下、鼻、颞)4个象限之间的疼痛反应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763);但后极部光凝疼痛评分低于周边部光凝疼痛评分( P<0.001)。 结论::在DR患者行PRP术中,后极部的疼痛感轻于周边部,临床医师可优先选择无疼痛或疼痛相对较轻的部位行激光光凝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单点与多点扫描模式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比较单点与多点扫描模式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对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的疗效及对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被确诊为重度NPDR后行PRP治疗且随访6个月以上的患者57例(93眼)。其中27例(46眼)行单点扫描模式激光治疗,分3~4次完成PRP,作为对照组;30例(47眼)行532 nm多点扫描模式激光治疗,分2次完成PRP,作为观察组。根据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计算治疗有效率。激光治疗后当天根据数字分级法进行疼痛评分。比较2组患者激光能量、光斑数量、能量密度,并测量2组治疗前1 d和治疗后1、3、6个月的30°~60°环形范围内视野平均阈值敏感度(MS)、闪光视网膜电流图(F-ERG)a、b波振幅以及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比较2组术前1 d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无灌注区面积及术后6个月新生血管以及无灌注区情况。数据分析采用 χ2检验、独立样本 t检验和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0%和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36, P=0.55)。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t=6.84, P<0.001)。2组激光能量和能量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0.24, P=0.02; t=12.84, P<0.001),光斑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3个月,对照组和观察组30°~60°环形范围内MS、F-ERG a波振幅及CMT与治疗前1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2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F-ERG b波振幅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均 P<0.001)。术前1 d 2组患者FFA无灌注区面积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FFA示2组均未出现新生血管及明显无灌注区病例。 结论::532 nm激光单点与多点扫描模式治疗重度NPDR患者术后6个月视网膜结构和功能变化无差异,但多点扫描模式治疗耗时更短,疼痛感更轻,可提高患者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广泛视网膜光凝术联合康柏西普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广泛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诊治的NVG 98例(98眼),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9例(49眼)。其中对照组接受PRP治疗,研究组接受PRP联合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眼压、视力、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新生血管情况。治疗后随访6个月。结果:治疗后7d,1、3及6个月,研究组眼压分别为(26.91±5.62)mmHg、(21.86±4.23)mmHg、(16.87±3.12)mmHg及(15.75±2.58)mmHg(1 mmHg=0.133 kPa),均低于对照组的(29.52±6.43)mmHg、(23.79±5.22)mmHg、(19.41±2.64)mmHg及(17.49±2.20)mmHg( F组间=10.41, P=0.126; F交互=1.58, P=0.024; F时间=258.23, P<0.001),两组眼压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均 P<0.05)。研究组视力(logMAR)术后不同随访时间分别为0.81±0.20,0.76±0.18,0.74±0.17,0.72±0.21,均优于对照组的1.02±0.22,1.00±0.19,0.95±0.19,0.93±0.18( F组间=2.94, P=0.142; F交互=5.23, P=0.013; F时间=618.83, P<0.001),两组视力与治疗前比较均提高(均 P<0.05);治疗后3个月,研究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水平为(3.34±0.31)cm/s和(14.01±2.14)cm/s,均高于对照组的(3.08±0.29)cm/s和(12.17±2.07)cm/s( t=4.28、4.32,均 P<0.05),两组EDV、PSV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均 P<0.05);治疗后3个月研究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为(76.45±7.83)PF/ml,低于对照组的(85.42±8.19)PF/ml,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水平为(18.65±2.39)PF/ml,高于对照组的(15.32±1.96)PF/ml( t=5.54、7.54,均 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VEGF水平均降低,PEDF水平均升高(均 P<0.05)。 结论:PRP联合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治疗NVG患者,可降低眼压,改善视力受损,抑制VEGF表达及新血管形成,改善眼部血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术后角膜地形图状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激光光凝术后儿童角膜地形图的改变。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5年9月至2018年4月于深圳市眼科医院行激光光凝术后的ROP儿童25例(50眼)为ROP组,同时收集年龄匹配的足月儿童23例(46眼)为对照组。2组儿童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查,统计分析时转换为LogMAR视力。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2组儿童的各种角膜参数:角膜前后表面不同直径角膜曲率的最大值(K1)和最小值(K2)、平均角膜曲率(Avg);角膜前后表面不同直径的陡峭半径(rs)、平坦半径(rf)、非球面参数(e)。数据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ROP组儿童BCVA(LogMAR) (0.24±0.25)较对照组儿童(0.07±0.10)差,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20, P=0.003)。ROP组儿童角膜前后表面不同直径范围的角膜屈光力均比对照组儿童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1(角膜前表面3、5、7 mm,角膜后表面3、5、7 mm): t=3.139、3.050、2.710,-4.216、-3.821、-2.474;K2: t=2.816、2.688、2.286,-4.252、-3.883、-3.178;Avg: t=3.190、3.041、2.649,-4.848、-4.271、-3.121。均 P<0.05]。ROP组儿童角膜前后表面不同直径范围的角膜形态与对照组儿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f(角膜前表面6、8 mm,角膜后表面6、8 mm): t=3.395、3.354,-4.427、-4.613;rs: t=2.928、2.807,-4.055、-4.175;e: t=3.437、3.991,2.268、4.355,均 P<0.05]。 结论::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是研究ROP激光光凝术后全角膜发育方面的有利工具。ROP激光光凝术后早产儿儿童与足月产儿童相比,角膜前后表面不同范围的屈光力更大,BCVA更差,在视觉发育过程中更易发生屈光不正等视功能改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及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及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眼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28例(128眼)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各64例(64眼)。研究组采用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广泛视网膜光凝;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广泛视网膜光凝。术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88%(62/64),高于对照组的85.94%(55/64)( χ2=4.873, P=0.027);术后1周、1个月研究组视力及房水色素上皮衍生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眼压、房水IL-6、IL-8、高敏C反应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4/64),低于对照组的18.75% (12/64)( χ2=4.571, P=0.033);术后6个月研究组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χ2=4.206, P=0.040)。 结论: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广泛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声乳化白内障术中空气进入玻璃体腔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女,58岁,因"右眼无痛性渐进性视力下降5年"入院。既往6年前于外院因"右眼视网膜分支静脉堵塞导致玻璃体积血行玻璃体切割加眼内光凝术";高血压病史10年,药物控制好;否认其他全身病史及手术史。入院查体:视力:右眼0.02,矫正无提高;左眼1.0。眼部检查:右眼角膜透明,前房深,房闪(-),瞳孔圆,晶状体核棕黄色混浊,后囊下锅巴样混浊,眼底颞侧可见大量陈旧激光斑,黄斑区轻微金箔样反光;左眼未见明显异常。辅助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显示右眼黄斑区可见线性高反射信号,中心凹形态基本正常;OA2000测眼轴长度右眼22.67 mm,左眼22.41 mm,前房深度右眼2.77 mm,左眼2.66 mm。入院诊断:右眼并发性白内障,右眼黄斑前膜,右眼玻璃体切割术后,右眼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后。患者于2021年3月5日表面麻醉下行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应用Infiniti超声乳化仪(美国ALCON公司)进行,未行玻璃体腔灌注,超声乳化核块过程顺利,准备注吸皮质时,注吸针头进入前房前未排气,0档进入,踩1挡后瞬间可见巨大气泡进入玻璃体腔,气泡随眼内压变化于液性玻璃体腔内活动,上顶后囊,且气泡反光,导致术野不清、前房不稳,后续操作在术野模糊状态下完成。术后第1天,患者自诉眼前下方可见巨大移动黑影。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25;眼压14 mmHg(1 mmHg=0.133 kPa);切口闭合好,角膜轻微后弹力层皱折,前房深,房闪(+),瞳孔圆,直径约3 mm,人工晶状体位置正,虹膜轻震颤,其后可见透亮气泡反光;B超示人工晶状体在位,玻璃体腔可探及点状中等强度回声,玻璃体腔气泡影响,局部球壁回声遮挡。术后给予妥布霉素地赛米松眼膏每晚1次,使用1个月;0.3%左氧氟沙星滴眼液1日4次,使用2周。随访过程中,患者诉眼前黑影逐渐减小,术后第4天完全消失,术后第7天,右眼视力恢复至0.5,角膜透明。随访至术后3个月,右眼视力0.6,虹膜震颤减轻,余无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玻璃体切除术前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然后进行玻璃体切除术及广泛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焦作市人民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60例(60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先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5 d后行玻璃体切除术,术中进行广泛视网膜光凝。对照组,30例,行睫状前动脉结扎联合睫状体冷凝术。术后随访2个月,观察两组眼压、视力及临床症状。结果:两组术后1周、1个月及2个月眼压均低于术前,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t=4.795, 5.176, 5.101;均 P<0.01)。治疗组术后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缓解更加明显。 结论: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后进行玻璃体切除术及广泛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催眠音乐疗法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催眠音乐疗法减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眼部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PRP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优质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催眠音乐疗法。观察两组患者进行PRP后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疼痛护理的满意度状况(疼痛护理满意度量表)、焦虑(SAS)及抑郁(SDS)状态。结果:干预组进行PRP后视网膜4个象限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干预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疼痛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应用催眠音乐疗法可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PRP术中的疼痛程度,降低其焦虑、抑郁状态,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使其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全视网膜光凝术后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全视网膜光凝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于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全视网膜光凝术的92例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 n=46)与观察组( n=46)。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随访3个月。术后及末次随访时采用视功能相关生命质量量表(25-item National Eye Institute Visual Functioning Questionnaire,NEI-VFQ-25)评估患者生活质量。 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NEI-VFQ-25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NEIVFQ-25量表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干预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干预后两组间比较,观察组12亚项评分除驾车亚项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其余11亚项评分及总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全视网膜光凝术后的生活质量影响显著,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