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视野计检查联合OCT评估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MP-3微视野计检查联合OCT评估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8月共39例(68只眼)DME的临床资料。按照黄斑区视网膜在OCT特征性病理变化的不同,分为早期组30只眼、进展组38只眼。应用OCT及MP-3微视野计观察注射前后两组患者的视力(logMAR)、黄斑中心区厚度(CMT)、视网膜平均敏感度(MLS)及椭圆体带的变化。结果:注射后两组视力(早期组:0.17±0.10,进展组:0.38±0.23)、CMT[早期组:(292.87±28.99)μm,进展组:(355.39±86.94)μm]及MLS[早期组:(22.65±1.81)dB,进展组:(20.03±3.05)dB],与注射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注射前进展组椭圆体带不完整眼的MLS、视力较椭圆体带完整眼更差( t=1.11,2.54; P=0.020,0.028)。 结论:MP-3微视野计检查联合OCT能评估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DME可以提高视力,改善黄斑水肿,提高MLS及修复椭圆体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康柏西普联合多波长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多波长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视网膜大动脉瘤32例(32眼)纳入本研究。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联合多波长激光光凝治疗,B组行单纯多波长激光光凝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BCVA均有提高(A组: F=16.109, P<0.001;B组: F=6.145, P=0.001),黄斑中心区厚度(CMT)均下降( FA=63.107, PA<0.001; FB=22.842, PB<0.001);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两组间BCVA及C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BCVA和CMT早期恢复更快;治疗后6个月,两组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464, P=0.164),但A组CMT低于B组( t=-2.478, P=0.026)。A组的激光光凝(1.19±0.40)次少于B组的(1.44±0.63)次( t=-2.236, P=0.041)。 结论:康柏西普联合多波长激光光凝及单纯多波长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均有明确疗效,联合治疗早期恢复更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和登封市妇幼保健院行ROP筛查并诊断为急进性后极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AP-ROP)、阈值期ROP或阈值前期1型ROP的患儿26例(52眼)。其中Ⅰ区病变17例,Ⅱ区病变9例。所有患儿在确诊后24 h内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康柏西普0.025 ml(含康柏西普0.25 mg)。随访时间为21~49(31.2±12.5)周。病情复发或对康柏西普治疗无反应者,给予重复康柏西普注射或激光光凝治疗。随访期间观察患儿视网膜血管变化情况以及眼部或全身不良反应。结果::52眼中,经单次康柏西普治疗有效为46眼(88%),病变完全消退,视网膜血管发育至Ⅲ区。重复康柏西普注射治疗2眼,占4%;经补充激光光凝治疗4眼,占8%。3眼病变复发,占所有患眼的6%,纤维增生膜持续加重,发生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术,2眼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1眼术后视网膜部分复位,包括AP-ROP 1眼,阈值期ROP 2眼,均为Ⅱ区病变,复发时间为10~17(13.2±1.8)周。所有患儿随访期间均未发生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康柏西普注射治疗ROP患儿安全有效。部分治疗无反应者,需手术联合激光光凝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广泛视网膜光凝术联合康柏西普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广泛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诊治的NVG 98例(98眼),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9例(49眼)。其中对照组接受PRP治疗,研究组接受PRP联合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眼压、视力、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新生血管情况。治疗后随访6个月。结果:治疗后7d,1、3及6个月,研究组眼压分别为(26.91±5.62)mmHg、(21.86±4.23)mmHg、(16.87±3.12)mmHg及(15.75±2.58)mmHg(1 mmHg=0.133 kPa),均低于对照组的(29.52±6.43)mmHg、(23.79±5.22)mmHg、(19.41±2.64)mmHg及(17.49±2.20)mmHg( F组间=10.41, P=0.126; F交互=1.58, P=0.024; F时间=258.23, P<0.001),两组眼压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均 P<0.05)。研究组视力(logMAR)术后不同随访时间分别为0.81±0.20,0.76±0.18,0.74±0.17,0.72±0.21,均优于对照组的1.02±0.22,1.00±0.19,0.95±0.19,0.93±0.18( F组间=2.94, P=0.142; F交互=5.23, P=0.013; F时间=618.83, P<0.001),两组视力与治疗前比较均提高(均 P<0.05);治疗后3个月,研究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水平为(3.34±0.31)cm/s和(14.01±2.14)cm/s,均高于对照组的(3.08±0.29)cm/s和(12.17±2.07)cm/s( t=4.28、4.32,均 P<0.05),两组EDV、PSV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均 P<0.05);治疗后3个月研究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为(76.45±7.83)PF/ml,低于对照组的(85.42±8.19)PF/ml,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水平为(18.65±2.39)PF/ml,高于对照组的(15.32±1.96)PF/ml( t=5.54、7.54,均 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VEGF水平均降低,PEDF水平均升高(均 P<0.05)。 结论:PRP联合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治疗NVG患者,可降低眼压,改善视力受损,抑制VEGF表达及新血管形成,改善眼部血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康柏西普辅助治疗青少年型Coats病远期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IVC)辅助治疗青少年型Coats病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青少年型Coats病患者40例4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7例,女性3例;均为单眼发病。年龄55.00(44.75,81.25)个月。2B、3A、3B、4期分别为5、15、19、1只眼。眼底检查均可见视网膜异常血管、广泛视网膜下液(SRF,3期及以上)或黄斑区大范围渗出及水肿(2B期)。患眼均行超广角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查31只眼。BCVA检查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并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记录。患眼均行IVC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等治疗。IVC注射中位数4(1,5)次。治疗后随访时间59.00(52.50,63.00)个月,观察患眼BCVA、视网膜异常血管闭锁、SRF吸收以及眼部和全身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末次随访时,行BCVA检查的31只眼中,BCVA提高、稳定、下降分别为13(32.5%,13/40)、12(30.0%,12/40)、6(15.0%,6/40)只眼。治疗前后不同分期患眼平均logMAR 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56、-1.80、-0.84, P>0.05)。所有患眼视网膜异常血管均部分或完全闭锁,SRF减少或完全吸收。其中,治愈、改善分别为28(70.0%,28/40)、12(30.0%,12/40)只眼;无眼球摘除者。发生玻璃体视网膜纤维化19只眼(47.5%,19/40);牵拉性视网膜脱离8只眼(20.0%,8/40);并发性白内障15只眼(37.5%,15/40)。随访期间均未出现与IVC治疗相关的眼部及全身并发症。 结论:IVC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等其他方法治疗可稳定或提高多数青少年型Coats病患眼视力,促进SRF吸收;IVC是一种远期安全且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西藏拉萨地区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初步结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并初步评价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西藏拉萨地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ME)患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2018年9月至2022年1月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BRVO继发ME患者41例4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1例21只眼,女性20例20只眼;中位年龄53(31,75)岁。合并高血压病者24例(58.8%,24/41)。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眼底彩色照相、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OCT仪测量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所有患眼均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每一个月1次,其中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康柏西普(IVC)分别为23例23只眼(56.1%,23/41)、18例18只眼(43.9%,18/41),并据此分组。两组患者年龄( Z=-0.447)、性别构成( Z=-0.485)、logMAR BCVA( t=-1.591)、眼压( t=-0.167)、CMT( t=-1.2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随访时间89(35,198)d;IVR组、IVC组随访时间分别为85(35,185)、120(43,263)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1.289, P>0.05)。随访时采用基线时相同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对比观察基线及末次随访时患眼BCVA、眼压、CMT变化以及新发心脑血管性事件。基线与末次随访时logMAR BCVA、眼压、CMT比较采用Student t检验;IVR组、IVC组组间注药次数、随访时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 结果:基线时,患眼logMAR BCVA、眼压、CMT分别为0.852±0.431、(12.5±2.5) mm Hg(1 mm Hg=0.133 kPa)、(578.1±191.1)μm。末次随访时,患眼抗VEGF药物治疗次数为(2.7±1.2)次;logMAR BCVA、CMT分别为0.488±0.366、(207.4±108.7)μm,其中CMT仍>250 μm者14只眼(34.1%,14/41)。与基线时比较,BCVA( t=4.129)、CMT( t=-0.713)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IVR组、IVC组注药次数分别为(2.6±0.9)、(3.0±1.5)次;两组患眼注药次数( t=-1.275)、logMAR BCVA( t=-0.492)、眼压( t=0.351)、CMT( t=-1.78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新发高血压、心脑血管事件;末次随访时,未见与治疗方式和药物相关的眼部并发症发生。 结论:短期抗VEGF药物治疗可改善西藏拉萨地区的BRVO继发ME患眼的视力并减轻ME;雷珠单抗、康柏西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相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玻璃体内注射不同剂量康柏西普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玻璃体内注射不同剂量康柏西普(conbercept)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为阈前1型ROP 60例(120眼)的临床资料。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低剂量组(0.15 mg/0.015 ml)和高剂量组(0.25 mg/0.025 ml)。主要观察指标为治疗总成功率,次要观察指标为单次治疗成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总成功率为94.17%(113/120)。经1次或多次注药病情控制者,低剂量组26例(52眼)的成功率为94.23%(49/52);高剂量组34例(68眼)的成功率为94.12%(64/68)。两组间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26, P=0.979)。单次注药的成功率低剂量组为76.92%(40/52),高剂量组为61.76%(42/68)。两组间单次注药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762, P=0.078)。 结论:低剂量康柏西普治疗ROP的治愈率与高剂量康柏西普一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术前应用康柏西普以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术前应用康柏西普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糖尿病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临床对照研究。以菏泽市中医医院眼科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诊治的糖尿病所致NVG 61例(62眼)为研究对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患者手术前均进行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试验组,31例(32眼),采取玻璃体切除联合青光眼引流阀植入及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对照组,30例(30眼),采取玻璃体切除联合小梁切除及视网膜激光光凝术;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术后眼压、视力及并发症等。结果:试验组眼压低于对照组( F=42.599, P<0.001),随访结束时,两组视力、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疗效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后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青光眼引流阀值入术治疗糖尿病继发的NVG,降低眼压幅度更大且平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治疗阈值前期1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儿科医学部住院治疗的阈值前期1型ROP且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的患儿107例(208眼),其中行康柏西普治疗(IVC)45例(86眼)作为IVC组,雷珠单抗治疗(IVR)62例(122眼)作为IVR组。IVC组中I区病变16例(32眼),II区病变29例(54眼);IVR组中I区病变23例(46眼),II区病变39例(76眼)。术后定期随诊观察眼内炎症反应、ROP病变消退情况、ROP病变复发再治疗率和复发再治疗间隔时间。组间数据比较采用 t检验和卡方检验。 结果::2组间性别、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治疗时矫正胎龄、病变分区、急进型ROP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VR组和IVC组的复发再治疗率分别为45%和35%,其中I区为61%、63%,II区为37%、19%,2组间II区病变复发再治疗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214, P=0.024)。IVR组和IVC组II区复发再治疗时间分别为注药后(8.8±2.5)周和(11.2±3.1)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和康柏西普治疗ROP均有效,治疗后复发与病变分区有关,且康柏西普治疗II区病变复发再治疗率低于雷珠单抗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OCT多参数综合评价康柏西普治疗湿性AMD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对61例wAMD患者(65只眼),按照连续三次每月注射后改用按需治疗方案(3+PRN)的原则给予玻璃体腔每次注射0.5 mg/0.05 ml康柏西普治疗。患者治疗后第1、2、3、6、12个月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OCT检查,对比治疗前后BCVA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的变化,随访1年后BCVA、CRT、SRF、IRF、SHRM、PED、EZ及其相关性。依据患者末次随诊时的BCVA差值和基线BCVA的差值(Log MAR)将患者划分为两组:视力提高组和视力下降组。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变化,并筛选出影响患者视力预后不佳的相关因素。结果:治疗后第1、2、3、6、12个月后的BCVA提高、下降。基线期视网膜下积液(SRF)及视网膜下高反射信号物质(SHRM)特征影响治疗3个月及1年后的BCVA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PED)特征与CRT的恢复具有相关性,且椭圆体带(EZ)的断裂提示视力预后不佳的可能。视网膜层间积液(IRF)与患者视力预后无明显相关性。随访期间未见与治疗相关的眼部并发症和全身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wAMD可有效提升患者的视力、降低黄斑中心凹厚度,使黄斑区结构得以改善和恢复,远期效果较好,且没有增加治疗风险。SRF、SHRM、PED、EZ可作为综合评价抗VEGF治疗后疗效的重要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