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点与多点扫描模式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比较单点与多点扫描模式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对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的疗效及对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被确诊为重度NPDR后行PRP治疗且随访6个月以上的患者57例(93眼)。其中27例(46眼)行单点扫描模式激光治疗,分3~4次完成PRP,作为对照组;30例(47眼)行532 nm多点扫描模式激光治疗,分2次完成PRP,作为观察组。根据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计算治疗有效率。激光治疗后当天根据数字分级法进行疼痛评分。比较2组患者激光能量、光斑数量、能量密度,并测量2组治疗前1 d和治疗后1、3、6个月的30°~60°环形范围内视野平均阈值敏感度(MS)、闪光视网膜电流图(F-ERG)a、b波振幅以及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比较2组术前1 d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无灌注区面积及术后6个月新生血管以及无灌注区情况。数据分析采用 χ2检验、独立样本 t检验和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0%和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36, P=0.55)。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t=6.84, P<0.001)。2组激光能量和能量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0.24, P=0.02; t=12.84, P<0.001),光斑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3个月,对照组和观察组30°~60°环形范围内MS、F-ERG a波振幅及CMT与治疗前1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2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F-ERG b波振幅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均 P<0.001)。术前1 d 2组患者FFA无灌注区面积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FFA示2组均未出现新生血管及明显无灌注区病例。 结论::532 nm激光单点与多点扫描模式治疗重度NPDR患者术后6个月视网膜结构和功能变化无差异,但多点扫描模式治疗耗时更短,疼痛感更轻,可提高患者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羟基磷灰石脱敏剂对通用型粘接剂粘接性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含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的脱敏剂对不同粘接模式下通用型粘接剂粘接性能的影响,为脱敏处理后粘接剂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因阻生而拔除的第三磨牙60颗(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提供)。将4颗牙制备为1 mm厚牙本质片,1%柠檬酸处理建立牙本质敏感模型,分为对照组(无任何处理)、脱敏牙膏A和B组(分别用含HA的脱敏牙膏Biorepair和Dontodent Sensitive处理)、脱敏糊剂组(HA糊剂处理)(每组2片),扫描电镜观察各组牙本质表面形貌。剩余牙暴露冠中部牙本质并建立牙本质敏感模型,分入上述4组进行相应处理。每组再分为2个亚组,使用中强酸型通用型粘接剂(G-Premio Bond)分别在酸蚀-冲洗模式或自酸蚀模式下进行粘接,堆塑树脂,制备树脂-牙本质片状试件(每亚组4个)、微拉伸试件(每亚组20个)和片状试件(每亚组6个),分别进行粘接界面微观结构和纳米渗漏情况扫描电镜观察、微拉伸强度(粘接强度)测试及断裂模式记录、粘接界面水渗透情况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扫描电镜显示,脱敏牙膏和脱敏糊剂处理均可部分或完全封闭多数牙本质小管。对于酸蚀-冲洗模式,脱敏牙膏A、B组和脱敏糊剂组粘接强度[分别为(40.98±4.60)、(40.89±4.64)和(41.48±3.65)MPa]均显著大于对照组[(38.58±4.28)MPa]( F=3.89, P<0.05);对于自酸蚀模式,4组粘接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F=0.48, P>0.05);各组自酸蚀粘接模式粘接强度均显著大于同组酸蚀-冲洗粘接模式( P<0.05)。4组总体断裂模式主要为混合破坏和界面破坏。扫描电镜观察显示,酸蚀-冲洗模式下粘接界面银染颗粒沿混合层底部呈斑点状分布,自酸蚀模式几乎不存在银染颗粒沉积。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显示酸蚀-冲洗模式混合层内存在连续线状渗透,自酸蚀模式混合层内呈不连续线状渗透。 结论:含HA的脱敏剂处理对中强酸型通用型粘接剂的粘接性能无不利影响,搭配自酸蚀粘接模式可获得良好的粘接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多点扫描模式激光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多点扫描模式激光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10例(210眼)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105例)和研究组(10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胰激肽原酶治疗,研究组患者进行胰激肽原酶联合多点扫描模式激光光凝治疗,随访观察两组的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 logMAR)、黄斑中心区厚度(CMT)、血清炎症因子。结果: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BCVA为0.27±0.04,优于对照组的0.33±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9.60, P<0.001),CMT为(242.16±26.24)μm,低于对照组的(296.41±32.38)μ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13.34, P<0.001);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分别为(10.54±2.20)、(69.68±11.30)ng/L,低于对照组的(15.70±2.71)、(82.31±13.51)ng/L( t=15.15、7.35,均 P<0.001),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为(64.62±8.63)pg/ml,高于对照组的(56.34±7.44)pg/ml( t=7.45, P<0.001);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43%(96/105),高于对照组的79.05%(83/1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40, P=0.011)。 结论:胰激肽原酶联合多点扫描模式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能够提升疗效,改善视网膜功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单点激光与多点扫描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作为最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功能和生活质量.对于DR的治疗,视网膜激光光凝是最安全、有效、经济的方法之一,但治疗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单点模式激光的并发症逐渐显露,目前多点扫描激光临床的需求量增大,但两者在治疗的有后其对视力、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视野、视功能、黄斑水肿和角膜神经等方面的影响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新型眼底影像检查技术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视力损伤和失明的主要原因,寻求更简便、安全、无创、高效的诊查及监控方法尤为重要.近年推出的多种新型眼底影像检查技术在DR的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和随访监测中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广角激光扫描眼底成像系统具有免散瞳、快速、无创、成像范围广等特点,包括广角眼底照相、超广角FFA、广角FAF等多种激光扫描模式,可通过不同波长成像定位病变位置.多光谱眼底分层成像系统可识别DR的微动脉瘤、视网膜出血、渗出等,因其无创、方便、快捷,已逐渐用于DR的筛查、诊断和随访.OCT血管成像技术可对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黄斑血流密度等进行定量检测,为临床提供多元化的DR诊断依据和评估手段.这些新型眼底影像检查技术的不断完善将对建立个性化的DR评估体系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两种声刺激模式下的正常鼓膜 振动特征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比较纯音与扫频音两种声刺激模式下的正常鼓膜振动特征差异.方法 选取14名健康青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纯音与扫频音作为刺激声进行鼓膜振动测试,纯音刺激频率为250、500、800、1000、1500、2000、3000、4000、5000、6000、8000 Hz,扫描音刺激频率从250 Hz按指数递增至8000 Hz.结果 排除耳间差异与性别因素的影响后,对两种声刺激模式下的鼓膜振动特征进行比较,发现各频率交叉点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扫频音刺激得到的结果与纯音刺激得到结果相近,但扫频音刺激所得结果的频率信息更加丰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点滴型银屑病反射式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和皮肤镜图像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点滴型银屑病在反射式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RCM)和皮肤镜下的图像特征,为诊断及鉴别点滴型银屑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组织病理学确诊的32例点滴型银屑病患者和30例斑块型银屑病患者,每例选1处皮损行RCM及皮肤镜检查,记录并统计各项图像特征.结果 点滴型银屑病RCM下主要特征为角化过度、角化不全、Munro微脓肿、颗粒层变薄或缺如、棘层增厚、真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迂曲扩张、基底细胞层液化、真皮乳头层炎性细胞浸润等.其中Munro微脓肿及基底细胞层液化,在点滴型银屑病中发生率明显高于斑块型银屑病(P<0.05);银屑病增生模式在点滴型银屑病中发生率低(P<0.05).点滴型银屑病皮肤镜下主要表现为低倍镜下亮红色背景、白色鳞屑、血管多种排列模式(点/球状、点/球+线状、短棒状血管);高倍镜下发夹样/环状、肾小球状血管.其中短棒状血管及血管灶性分布在点滴型银屑病中更常见(P<0.05).结论 RCM和皮肤镜可作为点滴型银屑痛的无创检测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樟柳碱联合多点扫描模式激光对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及血清Fractalkine、Apelin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樟柳碱联合多点扫描模式激光治疗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Fractalkine(FKN)和爱帕琳肽(Apelin)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2月西部战区空军医院收治的NPDR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7).对照组采用多点扫描模式激光治疗,观察组加用复方樟柳碱,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区中心视网膜厚度(CMT)、血清炎性因子、FKN和Apelin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1.5%)高于对照组(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21,P<0.05).两组患者的BCVA、CMT、白细胞介素(IL)-6、IL-1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FKN和Apelin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皮疹、穿刺部位疼痛、恶心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樟柳碱联合多点扫描模式激光治疗NPDR具有较好的疗效,并可降低血清炎性因子、Fractalkine 和 Apelin 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