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移植治疗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结直肠癌是全球第4大常见恶性肿瘤,其肝转移发病率高,5年生存率仅为14%。早期关于肝移植治疗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NRCLM)的研究结果并不乐观。然而,随着外科技术和围手术期管理的进步,如何应用肝移植为NRCLM患者带来生存获益的问题重新受到关注。最近的研究表明,通过制订严格的受者选择标准,可以显著提高这些患者肝移植后的生存率。NRCLM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仍是一个重要问题,但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肺部,如果积极治疗,对总生存率的影响很小。供者肝脏的短缺是肝移植的一个主要限制因素,但这一问题可以通过使用扩展标准供者、活体肝移植和开发创新手术技术等策略得到缓解。总之,肝移植作为一种治疗NRCLM的方法前景广阔,但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完善相关技术和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未成熟血小板比率联合其他指标对脓毒症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背景 脓毒症是由感染因素引发机体免疫反应失调而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可能会导致潜在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目前对于未成熟血小板比率(IPF)在脓毒症严重程度及预后方面已有一些研究,但关于IPF联合其他指标在脓毒症中应用的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IPF联合其他指标在脓毒症严重程度及其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 2020 年 11 月—2022 年 11 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 60 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组情况:严重程度按定义划分,可分为严重脓毒症组 24 例与脓毒性休克组 36 例;严重程度按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划分,可分为低SOFA组26例(SOFA评分<6分)与高SOFA组34例(SOFA评分≥6分);按预后划分,可分为生存组 39 例与死亡组 21 例.对比不同分组患者IPF及其他血液指标[中性粒细胞与白蛋白比值(NA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乳酸与白蛋白比值(LAR)]的差异,绘制不同联合指标评估脓毒症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并比较其评估价值.结果 死亡组患者肺部疾病所占比例、基线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量表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基线SOFA评分高于生存组(P<0.05).高SOFA组患者肺部疾病所占比例、基线APACHEⅡ评分、死亡所占比例高于低SOFA组(P<0.05).对于治疗开始 48 h IPF,脓毒性休克组患者高于严重脓毒症组,高SOFA组患者高于低SOFA组,死亡组患者高于生存组(P<0.05).因不同组患者治疗开始 48 h IPF均存在统计学差异,故截取 48 h各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进一步研究分析:IPF在预测脓毒性休克及高SOFA评分的AUC分别为 0.70(95%CI=0.55~0.83,截断值为 3.95%)、0.72(95%CI=0.60~0.86,截断值 7.70%),预测死亡的AUC为 0.73(95%CI=0.58~0.89,截断值为6.10%).IPF+基线APACHEⅡ评分+NLR、IPF+基线APACHEⅡ评分+LAR预测高SOFA评分的AUC分别为0.91(95%CI=0.84~0.98)和0.93(95%CI=0.84~0.99);IPF+NAR+PLR预测脓毒症患者死亡的AUC为0.90(95%CI=0.81~0.98).结论 IPF联合不同血液指标能够提高临床实践中对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能力,治疗开始 48 h IPF+基线APACHEⅡ评分+治疗开始 48 h NLR及治疗开始 48 h IPF+基线APACHEⅡ评分+治疗开始 48 h LAR在脓毒症严重程度预测中具有较高效能;而治疗开始 48 h的IPF+NAR+PLR在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方面效能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深度学习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智能诊断应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具有高传染性,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快速筛查可以实现快速治疗、防止肺炎进展.目前COVID-19检测诊断方法的金标准为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但是由于核酸检测存在耗时且假阴性率偏高的问题,而影像医生对医学图像的诊断存在主观性且工作量巨大,因此借助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对实现COVID-19的快速诊断至关重要.随着AI在医学领域的成功应用,深度学习技术成为辅助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有效方法.近年来许多学者使用深度学习技术来构建对医学图像进行智能诊断的模型,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对这类模型进行总结和分析,介绍了分割肺部区域的模型、实现二分类或多分类的分类模型以及模型在临床上的应用.与此同时,在文章中分析了COVID-19患者的影像学特点,COVID-19患者多双肺受累,其中磨玻璃影是最常见的影像征象.对COVID-19研究的最新进展也进行了介绍,主要是关于提高AI模型准确性的开发和"长新冠"综合征的相关研究.因此,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常态化管理下,模型准确性的提高可以借助数据集的扩大或模型结构轻量化等方面实现;"长新冠"综合征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学者可以在临床症状、预后随访和结合深度学习技术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肺动脉高压疾病经济负担现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罕见、进行性、致命的疾病,其昂贵的医疗费用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该文就国内外关于肺动脉高压的疾病经济负担现状进行回顾,旨在为合理分配卫生资源和有效制定卫生医疗政策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关于肺微小浸润性腺癌的若干问题探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肺微小浸润性腺癌的概念自2011年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美国胸科学会(ATS)/欧洲呼吸学会(ERS)多学科分类以来已在病理及临床的实践中被广泛接受,其作为肺腺癌的较早期阶段具有良好的预后,但目前各医疗机构病理科及不同病理医师间对于该类腺癌的病理诊断一致性存在明显差异。本文旨在从微小浸润性腺癌的定义、疑难、灰区、临床4个方面入手,就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探讨,并作经验分享,希望藉此能部分提高微小浸润性腺癌的诊断一致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并发肌少症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Meta分析方法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肌少症的影响因素,为肌少症的早期预防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INAHL及Embase数据库关于COPD患者并发肌少症影响因素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4月3日。使用Stata 17.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其中横断面研究13篇、队列研究1篇,共1 921例COPD患者,其中并发肌少症患者591例,共提取8个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OR=1.09,95%置信区间( CI):1.06~1.12, P<0.01]、GOLD分级( OR=8.83,95% CI:1.88~41.53, P<0.01)、mMRC评分( OR=2.10,95% CI:1.30~3.40, P<0.01)、体重指数(BMI)( OR=0.65,95% CI:0.56~0.76, P<0.01)、FEV 1/FVC( OR=0.95,95% CI:0.92~0.99, P<0.01)是COPD患者并发肌少症的影响因素,而吸烟、性别、TNF-α不是COPD患者并发肌少症的影响因素。 结论:年龄、GOLD分级、mMRC评分、BMI、FEV 1/FVC是COPD并发肌少症的影响因素。临床医务人员应关注重点人群并进行肌少症早期筛查与防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HIV阴性肺孢子菌肺炎确诊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随着移植的普及和免疫抑制剂的大量使用等,HIV阴性肺孢子菌肺炎(HIV-negative pneumocystis pneumonia,HIVn-PCP)发生率逐渐增加,且病情进展迅速,易发生严重呼吸衰竭,其病死率较HIV阳性PCP患者更高(高达35%~55%) [1,2,3],其中需要机械通气者病死率更是高达60%~75% [4,5]。目前关于HIV阳性PCP临床文章相对较多,但针对HIVn-PCP的研究比较少,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由于PCP的确诊需要在痰、肺泡灌洗液或肺组织等标本中检出肺孢子菌 [6],这需要六胺银染色或者特异PCR检测等技术,而诱导痰及自行咳出痰的阳性率较低,且目前能常规开展这些检测的医疗机构较少,故临床上PCP确诊存在较大难度。目前发表的研究大都是结合病史、临床特征以及影像学的疑诊PCP病例,而针对PCP尤其是HIVn-PCP确诊病例的研究甚少。为此,本研究拟分析HIVn-PCP确诊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相关因素等,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HIVn-PCP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欧洲儿科研究学会关于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教学内容及考核标准摘译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指通过无创呼吸支持完成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给药技术,近年来已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广泛使用。但此法存在气道阻塞、呼吸暂停等多种风险,需对医务人员进行标准化操作培训及考核。目前尚缺乏相关培训方法的共识,欧洲儿科研究学会通过咨询多国专家,收集到14个国家153名专家的意见,总结了一套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教程及考核标准,本文对此教程及考核标准主要内容进行摘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建议》解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流行,基础营养状况较差的老年人和慢病患者感染后病情更加危重,凸显营养治疗更加重要。为了进一步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CSPEN)提出了以下10条关于新冠肺炎患者的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建议。现就营养治疗原则、方法、能量、蛋白质、脂肪、非蛋白供能比、液体量、微量营养素、免疫营养素、效果的监测进行了解读,以利于临床医生在治疗新冠肺炎时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是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和预后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一种常见类型,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规律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7 d后仍有发热、咳嗽等临床症状,肺部影像学呈进行性加重。由于缺乏特异性诊断标准,部分RMPP患儿治疗不及时,最终遗留肺部后遗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近年来关于RMPP的相关研究不断涌现,该文旨在对RMPP的实验室诊断、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治疗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