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早期识别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探索早期预测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方法。方法:前瞻性多中心研究,收集2019年5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在浙江13家医院就诊的1 428例发热>48~<120 h患儿的临床资料,采集咽拭子检测肺炎支原体DNA,检测阳性者行胸部X线片、血常规、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LDH)和前降钙素等检测。根据随访时病情发展情况,将患儿分为RMPP组和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GMPP)组。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RMPP的相关因素,建立RMPP预报概率π的回归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预测RMPP的诊断价值。 结果:1 428例患儿中男801例、女627例,年龄4.3(2.7,6.3)岁,肺炎支原体DNA阳性534例(37.4%),其中446例(83.5%)诊断为肺炎支原体肺炎。44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中男251例、女195例,就诊年龄5.2(3.3,6.9)岁。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性变异位点检测阳性410例(91.9%)。RMPP组55例、GMPP组391例。RMPP组第1次就诊前的峰值体温与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均高于GMPP组[39.6(39.1,40.0)比39.2(38.9,39.7)℃、333(279,392)比311(259,359)U/L,均 P<0.05]。Logistic回归示RMPP的预报概率π=exp[-29.7+0.667×最高体温(℃)+0.004×LDH(U/L)]/{1+exp[-29.7+0.667×最高体温(℃)+0.004×LDH(U/L)]},截断值为0.12,预报一致性为0.89,灵敏度0.89,特异度0.67。预报概率π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为0.682(95% CI 0.593~0.771, P<0.01)。 结论:发热>48~<120 h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可根据首次就诊前的最高体温和LDH水平计算RMPP的预报概率,以期达到早期预测RMPP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耐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常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之一,大环内酯类药物是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首选药物。亚洲大环内酯类耐药形势严峻,且有逐年上升趋势。目前文献报道肺炎支原体的耐药机制主要是23S rRNA基因突变。感染耐药菌株的患儿更容易出现重症肺炎的临床表现,甚至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炎支原体耐药性的增加与大环内酯类药物的使用频率过高及应用时间过长有关。该文就耐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研究过程与现状、机制、临床表现及其与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关系等方面予以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儿童支原体肺炎并发器官功能障碍危险因素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分析总结儿童重症难治性支原体肺炎(severe 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SRMPP)的临床特征,探讨其并发肺外器官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上海市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SRMPP的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肺外脏器功能障碍分为肺外器官障碍组和单纯呼吸功能障碍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与实验室指标的差异,Logistic回归筛选出发生肺外脏器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两年间PICU合计收治SRMPP 107例,并发胸腔积液44例(41.1%),塑型性支气管17例(15.9%),支原体耐药基因位点(2063, 2064)阳性104例(97.2%),住院病死率2.8%(3/107)。107例SRMPP患儿发生肺外脏器功能障碍51例(47.7%),其中心血管功能障碍43例(40.2%)、凝血功能障碍13例(12.1%)、胃肠功能障碍11例(10.3%)、肾功能障碍4例(3.7%)、脑功能障碍4例(3.7%)、肝功能障碍3例(2.8%),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6例(15.0%)。与单纯呼吸功能障碍组相比,肺外脏器功能障碍组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发生率高(52.9% vs. 17.9%, P<0.001),毛细血管渗漏指数上升[11.71(4.63, 27.07) vs. 5.78(2.07, 15.71), P=0.019],血白蛋白下降低[(32.2±5.6)g/L vs. (34.7±6.7)g/L, P=0.041],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12.7(11.7, 13.8)s vs. 12.0(11.4, 13.0)s, P=0.009]。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发生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OR=0.278,95% CI 0.102~0.759, P=0.013)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OR=1.443,95% CI 1.018~2.046, P=0.039)是SRMPP并发肺外脏器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儿童SRMPP约半数发生肺外脏器功能障碍,常见循环、凝血和胃肠障碍。发生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是SRMPP并发肺外脏器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难治性、暴发性及大环内酯类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体,大环内酯类是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治疗的一线药物。近年来随大环内酯类耐药MP(macrolide resistant MP,MRMP)明显增多,难治性MPP(refractory MPP,RMPP)和暴发性MPP(fulminant MPP,FMPP)明显增加,成为引起临床关注的问题。本文对近年有关MRMP、RMPP和FMPP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就MRMP、RMPP和FMPP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详细讨论。优先考虑选择敏感抗菌药物并及早开始有效抗菌药物治疗、适当使用免疫调节和抗炎治疗、积极治疗并发症和混合感染是RMPP和FMPP治疗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中肺炎支原体-DNA载量检测在病情评估中的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肺泡灌洗液中肺炎支原体(MP)-DNA载量检测在病情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呼吸内科2018年5月至2018年11月确诊为难治性MPP的98例住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留取肺泡灌洗液,对灌洗液中MP-DNA进行定量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为高载量组(>10 6/ml,28例),中载量组(10 3~10 6/ml,54例),低载量组(≤10 3/ml,16例)。比较不同载量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数据、影像学资料、纤维支气管镜的镜下表现。 结果:高载量组患儿C-反应蛋白水平较中载量组和低载量组明显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三组患儿乳酸脱氢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高载量组患儿镜下见结节样突起及黏膜糜烂坏死、支气管开口炎性狭窄及黏液栓堵塞的比例分别为35.7%、32.1%、64.3%,明显多于中载量组(13.0%、5.6%、38.9%)和低载量组(0、0、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高载量组患儿影像学表现为大片肺实变/肺不张及胸腔积液的比例分别为100%和60.7%,明显高于中载量组(61.1%、27.8%)和低载量组(25.0%、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与低载量组和中载量组相比,高载量组患儿的住院天数更长,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后热退时间也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难治性MPP患儿其MP-DNA载量的高低与临床特征密切相关,高载量组患儿临床表现更为严重。局部载量的高低可以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更好地预测疾病的转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进展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是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和预后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一种常见类型,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规律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7 d后仍有发热、咳嗽等临床症状,肺部影像学呈进行性加重。由于缺乏特异性诊断标准,部分RMPP患儿治疗不及时,最终遗留肺部后遗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近年来关于RMPP的相关研究不断涌现,该文旨在对RMPP的实验室诊断、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治疗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儿童肺栓塞30例临床分析及病因探讨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探讨儿童肺栓塞的临床特征、病因及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儿科诊断为肺栓塞并接受抗凝治疗的30例患儿资料,分析其病因、临床特点、合并症、抗凝治疗转归及预后情况。结果:30例患儿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8.95±2.58)岁(4~13岁),随访时间3~59个月。1.临床表现咳嗽30例(100.0%),发热29例(96.7%),气促27例(90.0%),胸痛15例(50.0%),咯血9例(30.0%),无咯血但支气管镜检查发现血性分泌物4例(13.3%),呼吸衰竭2例(6.7%)。2.原发病中肺炎支原体感染23例(76.7%)并符合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肺炎支原体耐药突变点2063A>G或2064A>G阳性16例(53.3%),肾病综合征2例(6.7%),紫癜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型)1例(3.3%),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型)1例(3.3%),遗传性蛋白S缺乏症1例(3.3%),骨髓炎并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1例(3.3%),先天性心脏病1例(3.3%)。3.合并四肢血栓7例(23.3%),心房血栓2例(6.7%),胸腹部深静脉血栓2例(6.7%),脑梗死2例(6.7%),脾梗死1例(3.3%)。4.影像检查30例患儿均有肺实变/肺不张(100.0%),胸腔积液24例(80.0%)。5.凝血功能检查中21例(70.0%)D-二聚体≥5 mg/L。6. 1例(3.3%)在急性期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9例(30.0%)予低分子肝素/肝素治疗;21例(70.0%)接受肝素/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后改为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治疗4例(13.3%),利伐沙班治疗17例(56.7%)。抗凝治疗总疗程1~9个月。无栓塞复发或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后遗症。结论:感染是本研究组儿童肺栓塞主要病因,以肺炎支原体感染多见。症状不典型,与原发基础疾病难以区分。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发现肺部隐匿性出血。任何年龄儿童出现不能解释的气促提示肺栓塞的可能。结合临床症状和相关辅助检查,有助于尽早确诊肺栓塞,选择合适抗凝方案并及时行抗凝治疗安全有效,可改善患儿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肺炎支原体肺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23S rRNA耐药基因阳性患儿的临床及支气管镜下特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23S rRNA耐药基因阳性患儿的临床及支气管镜下特点,发现能够早期识别肺炎支原体耐药性的临床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呼吸内科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61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留取BALF,检测BALF中23S rRNA V区基因的2063位点突变情况,分为耐药基因阳性组和耐药基因阴性组,比较不同组别患儿的临床表现、相关实验室数据、影像学资料、纤维支气管镜的镜下表现。采用 t检验、秩和检验、 χ2检验、 Fisher′ s确切概率法、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61例患儿中耐药基因阳性组38例(62.30%),耐药基因阴性组23例(37.70%)。2组患儿性别及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耐药基因阳性患儿的住院天数及发热时间长于耐药基因阴性组,更容易出现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及肺外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低氧血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儿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白细胞介素6(IL-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除耐药基因阳性组WBC水平低于耐药基因阴性组,其余实验室检查结果耐药基因阳性组均高于耐药基因阴性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及BALF中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几种有统计学意义的实验室指标进行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WBC识别耐药基因的敏感性更高,最佳临界值为8.55×10 9/L,D-D识别耐药基因的特异性更高,最佳临界值为523 μg/L。耐药基因阳性组中35例(92.11%)影像学表现为大面积肺实变/肺不张,耐药基因阴性组为13例(5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耐药基因阳性组主要表现为黏膜糜烂、坏死,痰栓/塑型性痰栓及支气管炎性狭窄[19例(50.00%)],耐药基因阴性组以黏膜纵行皱襞、絮状及黏性分泌物表现为主[14例(6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23S rRNA V区基因发生点突变与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特征密切相关,发生A2063G突变的患儿更容易发生RMPP及肺外并发症,影像学和支气管镜下表现更重。血液中WBC及D-D水平的高低对早期识别耐药性具有一定意义,耐药基因阳性的肺炎支原体肺炎引起的全身过度免疫炎症反应需要引起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部分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病例可发展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对此经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治疗可以延缓病情,缩短住院时间,是治疗RMPP患儿的有效方法。该文就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RMPP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溶栓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心腔血栓及肺栓塞2例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对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天津市儿童医院收治的2例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心腔血栓及肺栓塞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例1,女,8岁,主因"发热5 d、咳嗽2 d"入院。例2,男,7岁,主因"间断发热伴咳嗽24 d,胸痛1 d"入院。2例患儿D-二聚体水平均升高,且抗磷脂抗体均为阳性,治疗过程中出现右心血栓及肺栓塞,血栓相关症状表现均不典型。经抗凝及尿激酶溶栓治疗,心腔血栓最终消散,肺栓塞好转。针对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心腔血栓及肺栓塞,除抗凝治疗外,部分患儿可考虑溶栓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