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及其在家禽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6
CRISPR-Cas系统是细菌或古细菌内抵御病毒再次入侵的一种适应性免疫系统,能够对靶向核酸进行切割.基于Cas9 蛋白及其突变体的特性,科学家开发出多样化的基因编辑工具,能够对细胞内的基因进行敲除或敲入等基因编辑操作,实现生物的遗传变异;或对DNA或RNA进行表观修饰,调控基因的表达,已广泛地应用于生命科学的研究.禽类是农业中的重要物种,为人类提供优质的蛋白质.在禽类的基因组编辑和修饰中,CRISPR-Cas9 技术仍处于研究状态,且只在鸡和鹌鹑两种家禽上取得实质性进展.本文从CRISPR-Cas9 系统的组成成分、传递方法、优化策略介绍了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及其在家禽生产和疾病防控中的应用,为进一步开发适用于家禽体系的CRISPR-Cas9 提供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上海市农业种质资源信息共享服务平台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4/13
上海市农业种质资源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是对上海市保护单位的农业种质资源进行规范管理和共享利用的服务体系.为了解决当前规模化和多样化的种质分散于不同保护单位,不利于资源信息共享与利用的问题,本研究根据农业种质资源库(圃)的工作流程研发了以保护单位、资源用户和主管单位为主要角色的一站式共享服务平台,为保护单位建立了管理系统模块,保护单位管理员可进行本单位的种质资源数据管理、资源共享信息发布、申请审核和利用成效管理,促进各保护单位种质资源数据的规范化和共享服务.为资源用户创建了申请共享和利用反馈机制,主要提供种质资源信息查询服务、申请利用服务、利用成效反馈服务等,可同时申请多个保护单位的种质.为主管单位提供全面调查的统计汇总信息,包括全市资源存量、资源分发利用、资源利用成效等信息,实时掌握资源共享动向和利用成效.种质资源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将为保护单位、资源用户和主管单位提供便捷的服务,有助于提高农业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三株无量山森林土壤芽孢杆菌鉴定及其生物活性挖掘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挖掘无量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潜在的高活性微生物菌株,旨在为农业绿色投入品研发提供高效的菌种资源.[方法]以番茄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为靶标筛选高拮抗活性菌株,观察对菌丝生长的影响,测定对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检测脂肽类化合物合成基因以及菌株体外产酶、解磷、解钾、固氮及产铁载体能力;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 16S rRNA、gyrA、rpoB基因进行菌株鉴定,室内盆栽试验验证防病和促生效果.[结果]分离筛选获得 153 株可培养细菌,其中,菌株SH-53、N4471 和N9456 抑菌效果分别为 92.35%、87.29%和 88.47%,能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且对多种病原菌表现出良好拮抗活性.3 株功能菌均具有溶锌、产淀粉酶和蛋白酶的能力,菌株SH-53 和N4471 还具有解磷、固氮、分泌纤维素酶以及产铁载体能力.3 个功能菌基因组中均含有srfA、fenA、ituA、ituC、ituD、bymC等脂肽类化合物合成基因.经鉴定菌株SH-53 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N4471 为卡式芽孢杆菌(B.cabrialesii),N9456 为暹罗芽孢杆菌(B.siamensis).盆栽试验结果表明,3 株功能菌防效分别为 84.66%、54.96%和 59.74%,对番茄幼苗的株高、茎粗、根长等农艺性状均具有较好促进作用.[结论]3 个菌株具有高效、广谱的抑菌活性,具有多样化的生物活性,作为高效的微生物资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生态脆弱区农户返贫脆弱性评估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生态脆弱区既是生态环境最敏感区域,也是返贫问题较为集中的区域,返贫脆弱性作为评价农户返贫状况的重要指标,可为生态脆弱区农户的防返贫提供有效借鉴.以地处西秦岭的陇南山区为例,构建农户的返贫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微观调查数据,测度农户的返贫脆弱性水平,并利用分位数回归模型揭示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陇南山区农户返贫脆弱性指数均值为 0.103,整体处于中度脆弱水平,等级分布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态势.(2)不同类型农户的返贫脆弱性水平存在分化特征,高山区、农业收入占比高、抚养比高的农户返贫脆弱性较高,且农业收入占比高、抚养比高农户的高脆弱群体占比也高.(3)不同抚养比农户的暴露度与适应能力差异最为显著,敏感性水平则在不同生计方式和抚养比农户中差异最大.(4)家庭规模的扩大可显著增强农户的返贫脆弱性,而交通便利度、网络覆盖率、未来生活预期、帮扶措施多样化和政策帮扶强度的提高可有效减缓农户的返贫脆弱性;政策帮扶强度削弱了高度脆弱农户因交通便利度低所致的返贫脆弱性,帮扶措施多样化则减弱了户主受教育水平高所发挥的降脆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压力的脱钩关系及其驱动效应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平衡是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这对区域经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健康可持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黄河流域379个区县为研究对象,基于熵值-TOPSIS综合评价法和Tapio脱钩模型动态解析1990-2018年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压力的脱钩关系,引入结构分解模型(SDA)探讨影响生态环境压力的驱动因素,并运用因果诊断算法(PCMCI)推断驱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压力脱钩的因果关联路径.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70%的区县生态环境压力处于较低压和低压,但因资源条件禀赋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内蒙古地区生态环境仍承载着较高压和高压.(2)生态环境压力主要受技术效应和经济效应驱动,技术效应的驱动作用实现经济产出并缓解了生态环境压力,经济效应的驱动作用在流域中下游地区更为突出.(3)黄河流域68.34%的区县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压力的有效脱钩(强脱钩和弱脱钩),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减小了生态环境承载的压力,但黄河流域各区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压力的脱钩类型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应防范强脱钩或弱脱钩类型的区县倒退至负脱钩类型.(4)以乡村人口和城镇化率要素为代表的人口因子有效驱动了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压力脱钩,其中乡村人口与脱钩指数出现因果关系的频率最高,城镇化率要素与脱钩指数的因果强度最大,农业技术因子主导了最多的区县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压力脱钩,农业结构多样化和农业集约化缓解了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研究结果对提高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性具有可推广的实践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先秦至唐对附子的认识和使用——兼论中药材发展演变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先秦至唐对附子的认识和使用经历了种种嬗变.从“凶毒之药”到“百药之长”,人们对附子的认识不断深入和具体化.附子的药用价值不断被发掘出来.此外,附子还被广泛运用于酿酒技术、农业生产、佛教道教和节日习俗中,其功用日益多样化和日常化.借此可以窥见中药材发展演变的一些规律,如药物与毒物、药与非药之关系;医书记载之传承与整合;中药材功用泛化、日常化等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1—2016年成都市双流区57株人源沙门菌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和掌握成都市双流区人源沙门菌血清型和耐药谱及部分血清型的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型别,为沙门菌病的防控和临床用药提供数据基础.方法 参照4789.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和WS 271-2007《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对从业人员肛拭样品和腹泻患者粪便样品进行分离培养、血清学鉴定、生化及药敏鉴定,并对其中血清型最多的德尔卑沙门菌进行PFGE分子分型,用BioNumerics 6.0软件对电泳图谱分析.结果 57株沙门菌,共23种血清型,血清型前3位是德尔卑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所测18种抗生素中,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最高(91.23%),对氨曲南、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噻肟的敏感率均为100%,对其他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多重耐药最高为四重.11株德尔卑沙门菌分为4个PFGE型,相似度在81.1%~97.3%之间.结论 成都市双流区沙门菌血清型种类较多,呈多样化的特点;农业、畜牧和卫生等各相关部门应更加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应加强对分子分型技术的储备和应用,以更好地为食源性疾病的早期预警和处置提供技术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河南荥阳官庄遗址两周时期人牙结石的植物淀粉粒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文对河南官庄遗址两周时期人牙结石开展了淀粉粒分析,发现了数量丰富的淀粉粒以及少量植硅体.可鉴定形态的淀粉粒主要来自粟、黍、小麦、小豆等农作物以及坚果、块茎植物;植硅体中则有来自水稻颖片的双峰型植硅体.此次研究表明官庄先民食物来源广泛,包括多种农作物和采集植物,其中粟黍类农作物在食物构成中占据主要地位,而小麦所占比例很可能已仅次于粟黍.结合包括官庄遗址和周边若干遗址的浮选结果,两周时期中原腹心地区仍是北方传统的粟作农业,但农作物种植己明显多样化;与此同时,小麦在农作物体系中的重要性增加,中原地区农作物种植体系由以粟黍为主转向以小麦为主的趋势已经出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库的丹参研究趋势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丹参为常用大宗中药,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的功效.丹参药理活性明显,应用广泛,开发潜力巨大.本文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服务系统检索,对已公开丹参专利的申请年度分布及技术衍变趋势、技术生命周期、主要专利权人及专利权人技术分布、技术年度分布、高质量有效专利技术分布等进行统计分析.共检索得到29 468条专利,申请量逐年增长,近几年呈现锐增的趋势,丹参的保健食品类及农业类相关研究近期得到较好的发展;技术生命周期结果显示丹参研究处于成长期;前10位主要专利权人平均专利申请量约为100条,技术格局有所不同;近十年丹参专利技术领域分布出现多样化,主要分布于医药、农业、化工、工程等领域;丹参相关研究的热点领域为A61K35和A61K36,专利质量有待提升.目前丹参研究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且涉及范围广泛,在诸多领域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1-2018年广元市HIV-1毒株流行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四川省农业人口较多的广元市1型艾滋病病毒(HIV-1)毒株流行特征.方法 获得2011-2018年广元市报告HIV-1感染者的HIV-1毒株pol基因区序列,分析其一般分布特征;并用分子簇分析方法,了解广元市HIV-1流行毒株的成簇特征.结果 本研究最终获得广元市833例HIV-1感染者的序列,主要流行毒株为CRF07_BC、CRF01_ AE、CRF08_BC和B亚型,占该地区历年检出毒株的94.36%(786例).2013年以后陆续检出了CRF55_01B、CRF85_BC和CRF67_01B等毒株.广元市HIV-1流行毒株有一定的人群和地域分布特点.其HIV-1毒株总体成簇率为49.94%(416/833).CRF08_BC和CRF01_AE的成簇率最高,分别为64.10%和56.89%,且不同亚型毒株成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现了129个不同大小分子簇,本地较大(≥10个病例)分子簇簇内病例的主要传播方式有男男同性性行为、异性商业性行为和异性非婚非商业性行为三种.结论 近年来,广元市HIV-1毒株类型多样化趋势明显,应加强对HIV-1毒株的特征和流行趋势分析,为后期针对性进行精准干预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