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1月黑龙江省望奎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流行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黑龙江省望奎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流行特征,为优化疫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黑龙江省和绥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调查报告、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开发布的疫情信息,分析2021年1月黑龙江省望奎县COVID-19疫情的流行特征。结果:2021年1月9日至2月5日,望奎县共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804例,感染率为280.29/10万,疫情波及绥化、哈尔滨、牡丹江、齐齐哈尔、伊春和大庆共6个市的20个区县。COVID-19感染者男女性别比为1.08 ∶ 1.00(418 ∶ 386);年龄中位数为50岁,范围为3个月至93岁。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比例为1.23 ∶ 1.00(444 ∶ 360),二者性别比例和年龄、职业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05)。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场所有314个,以家庭聚集为主(300个,95.54%),涉及平均感染者人数较多的场所为宴席(25.75例/场所)和食杂店/棋牌室(16.00例/场所)。 结论:2021年1月望奎县COVID-19疫情是一起典型的北方农村地区暴发疫情,大量聚集活动、人员在密闭空间内频繁接触等因素是本次疫情快速传播的主要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2014-2020年四川省农村宴席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了解2014-2020年四川省在农村宴席中发生的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点,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通过食源性疾病暴发信息监测系统,整理和分析2014-2020年四川省发生在农村宴席中的食源性疾病事件.结果 2014-2020年四川省共上报农村宴席相关食源性疾病共85起,发病人数1 725人,无死亡病例.农村宴席暴发高峰时间在7-8月份,占36.5%;肉与肉制品是主要原因食品,报告事件数和中毒人数分别占27.1%和29.4%;细菌性病原微生物是主要的致病原因,报告事件数和中毒人数分别占58.8%和67.8%;储存不当和加工不当是主要的污染环节,报告事件数分别占40.0%和36.5%,中毒人数分别占41.0%和40.5%.结论 四川省农村宴席食源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夏秋季,主要原因食品为肉与肉制品,主要致病原因是细菌性微生物,主要的污染环节是储存不当和加工不当.建议针对以上流行病学特点,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及监督管理,切实有效地预防农村宴席中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2010-2020年全国农村宴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 分析2010-2020年全国农村宴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农村宴席食源性疾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0-2020年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中报告的农村宴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20年共报告农村宴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1 421起,发病31 078例,死亡 64 例,分别占总数的 3.94%(1 421/36 037)、11.33%(31 078/274 304)和 4.35%(64/1 472),病死率为 0.21%,平均每起事件发病22例,总体呈上升趋势;报告事件数前5位的省份为云南、江苏、湖南、四川、安徽,共报告728起,占51.23%(728/1 421);时间分布主要集中在第二、第三季度;致病因子方面,引起事件数、发病人数最多的是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菌等致病微生物,引起死亡人数最多的是甲醇,其次是含乌头碱类植物、毒蕈毒素(毒蘑菇)和有毒野生蜂蜜.肉类食品(畜肉、禽肉)和甲壳类、软体类、鱼等水产品为主要原因食品.结论 针对我国农村宴席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地区、高发季节、主要致病因子和原因食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重点监测和管理,有效防控我国农村宴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2015-2019年江西省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12
目的 分析江西省2015-2019年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有效控制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江西省2015-2019年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中报告的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9年江西省共报告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161起,累计发病1 682人,住院794人,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73/10万,事件集中发生在5~10月.沙门菌及副溶血性弧菌是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导致的暴发事件数和发病人数最多,分别占总数的45.4%(73/161)和56.4%(949/1 682),肉与肉制品是主要的原因食品.家庭、宾馆饭店、农村宴席、学校食堂、单位食堂是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食品加工、储存不当、原料(辅料)污染或变质是事件的主要引发因素.结论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仍是江西省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高发季节应针对重点食品、重点场所和相关人群加强监管或教育培训,增强家庭食品安全意识,减少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2014-2016年云南省农村宴席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掌握2014-2016年云南农村宴席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农村宴席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4-2016年通过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报告系统”上报的59起农村宴席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14-2016年云南省通过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报告系统”共报告农村宴席食物中毒事件59起,就餐总人数14616人,中毒2 223人,死亡7人,罹患率为15.2%,病死率为0.3%;三季度为报告中毒起数、就餐人数和中毒人数的高峰,分别占报告总数的42.4%、53.6%和46.9%;报告中毒起数和中毒人数最多的州市是保山,死亡发生在丽江.动物类食品是农村宴席食物中毒最主要的原因食品,中毒起数、就餐人数和中毒人数分别占报告起数的50.8%、48.3%和57.0%,发生死亡的原因食品是真菌类食品;致病菌是农村宴席食物中毒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报告起数、就餐人数、中毒人数分别占报告总数的50.8%、52.7%、66.8%,发生死亡的致病因素为真菌毒素;加工不当是引发农村宴席食物中毒的主要因素,报告起数、就餐人数、中毒人数分别占报告总数的61.0%、64.8%和72.1%.死亡病例的引发因素为误食误用.结论 农村宴席食物中毒是云南省危害较为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应采取有效措施对高发季节、高发地区、高发场所进行重点监测和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一起由B群沙门菌污染聚餐食品所致食物中毒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调查一起农村婚宴聚餐引起食物中毒的致病因子、致病食品及其污染来源,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件蔓延,预防今后类似事件的发生.方法 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制定病例定义并主动搜索病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本次事件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通过个案调查访谈,对参加聚餐的108人开展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可能的致病食品.现场勘查和访谈厨师,了解婚宴菜品的制作过程、原料来源和所用水源等,并采集病例肛拭子、婚宴剩余食品、饮用水样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本次食物中毒罹患率为21.6% (138/640),临床表现以腹泻、腹痛、发热为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94.4% (51/54)的病例和66.7%(36/54)的对照食用过由灌肚、里脊肉片、炸排骨、萝卜丝四种食品组成的凉菜拼盘,食用凉菜拼盘增加发病风险(比值比=8.50,95%置信区间:2.32~31.02).叉生分析结果显示同时食用拼盘中两种以上凉菜将增加发病风险(比值比=9.25,95%置信区间:2.46~34.82).4份病例肛拭子和1份凉菜拼盘中灌肚均检出B群沙门菌.5株检出的沙门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指纹图谱为同一带型,提示病例和食品分离株在分子水平具有高度的同源性,为同一暴露源.结论 本次事件是一起由B群沙门菌污染聚餐食品导致的食物中毒.凉菜拼盘是主要的致病食品,食品加工卫生环境与制作过程不规范操作是导致本次食物中毒发生的危险因素.当前农村自办宴席仍存在诸多食源性疾病发生的风险环节,应加强监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1-2017年云南省野生菌中毒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云南省野生菌中毒事件发生的规律和流行特点,为制定预防野生菌中毒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云南省食源性疾病监测资料和统计报告资料,对2011-2017年云南省野生菌中毒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7年云南省共报告野生菌中毒事件1789起,中毒7966人,死亡219人,病死率2.7%.野生菌中毒好发于第二和第三季度;农村中毒起数占总中毒起数的89.8%;家庭中毒起数占总中毒起数的86.6%;农村宴席中毒事件波及人数较多,平均每起71人;20 ~59岁青壮年中毒人数最多,占总中毒人数的74.2%;病死率6岁以下和60岁以上者较高,均为6.6%;楚雄州、文山州、玉溪市是野生菌中毒发生的高发地区,中毒报告起数占总报告起数的52.2%.[结论]云南省野生菌中毒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差异,家庭和农村宴席是野生菌中毒发生的主要场所;中毒人群主要发生在青壮年,6岁以下和60岁以上病死率居高.云南省野生菌中毒防控形势不容乐观,应引起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5-2018年绵阳市食源性疾病事件监测结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绵阳市食源性疾病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5-2018年绵阳市食源性疾病事件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5-2018年绵阳市共报告食源性疾病事件192起,发病1 114人,死亡1人,平均每起事件发病5.80人,罹患率为9.17%,病死率为0.09%.食源性疾病事件集中在第三季度,发生场所中家庭发生事件数最多,占总事件数的66.67%;事件病例主要集中在家庭、餐饮行业、农村宴席和学校食堂,分别占总发病人数的41.83%、26.66%、11.31%、9.61%.致病因素以蘑菇中毒事件最多,占总事件数的40.63%,其次是致病微生物中的沙门菌,占总事件数的18.75%,而亚硝酸盐中毒是绵阳市食源性事件的主要健康危害因素,引发事件的因素主要是误食误用.结论 哨点医院在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中发挥监测预警作用,应继续增加哨点医院的数量,同时加强对餐饮场所、农村宴席和学校食堂的监管力度,加强公众的健康教育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开展野生蕈中毒及亚硝酸盐中毒等食品卫生相关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宣传是提高绵阳市食源性疾病事件监测敏感性,开展针对性防控,是降低食源性疾病负担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农村宴席沙门菌食物中毒脉冲场凝胶电泳溯源及药敏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引起食物中毒的21株沙门菌进行表型分型以确定该菌型别,并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溯源,查明事件暴发原因,了解菌株的耐药状况.方法 21株沙门菌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进行生化鉴定,采用沙门菌属诊断血清对该菌株进行血清学鉴定.对21株沙门菌以限制性内切酶Xba工酶切后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得到的图谱用生物分析软件BioNumerics进行同源性分析,微量肉汤稀释法对沙门菌进行耐药性检测.结果 本起食物中毒的沙门菌经过生化复核、血清学检测确定为肠炎沙门菌.来源于患者的15株肠炎沙门菌和分离至食品的6株肠炎沙门菌指纹图谱经BioNumerics软件分析具有极高相似性.该肠炎沙门菌对青霉素类的氨苄西林、β-内酰胺类的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类的头孢唑啉、喹诺酮类的萘啶酸、氨基糖苷类的庆大霉素、大环内酯类的红霉素与阿奇霉素耐药.结论 引起宴席食物中毒的病原为肠炎沙门菌.通过药敏检测发现该菌多重耐药.来源于患者的菌株和食品的菌株有高度同源性,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判断为餐饮从业人员在加工食品环节中受到肠炎沙门菌污染所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一起农村白事宴席引发的食物中毒流调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大理市一起农村白事宴席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为食物中毒应急处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参照《云南省卫生应急简明手册》对2018年7月21日大理市一起突发的食物中毒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共报告食物中毒病例23例.采集肛拭子60份,包括病例肛拭子、厨师肛拭子、对照肛拭子;共检测剩余食物样品24份,包括酥肉、蒸洋溢、凉拌粉丝、萝卜芋头糖汤、粉蒸肉、凉片肉、煮海带、烤鸭、酸菜鱼、泡椒炒肉、水煮白豆和米饭;餐具涂抹样品2份;厨具涂抹样品4份,包括砧板涂抹样品、刀具涂抹样品.剩余食物样品中,有2份粉蒸肉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泻性大肠杆菌均为阴性,其余样品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泻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为阴性.结论 此次事件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由农村白事宴席引发.相关监测部门应继续加强对农村举办宴席的食品安全监管,提高群众食品安全意识,以防范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