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6名农村失能老人适应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了解农村失能老人适应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农村失能老人适应能力问卷、慢性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疾病感知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826名农村失能老人进行调查.结果 农村失能老人适应能力总分为(102.73±21.82)分;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婚姻状况、失能程度、慢性病个数、月医疗费用、照顾者文化程度、居住环境是否适老化改造、领悟社会支持、慢性病管理自我效能、疾病感知进入回归方程(P<0.05),共解释总变异的 81.8%.结论 本次调查农村失能老人的适应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年龄、婚姻状况、失能程度、慢性病个数、月医疗费用、照顾者文化程度、居住环境是否适老化改造、慢性病管理自我效能、疾病感知、领悟社会支持等是其影响因素.基层卫生工作者要结合农村失能老人的人口学特征和心理社会特征加强其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心理护理提升其适应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子代教育对农村老年人认知功能轨迹的影响—18年追踪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研究子代教育和农村老年人认知功能发展轨迹之间的关系并探索代际支持的中介效应.方法 基于跨越18年的七期专项追踪调查数据,采用组基轨迹模型识别农村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异质性发展趋势,运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研究子代教育和农村老年人认知功能发展轨迹之间的关联,利用KHB方法分析代际支持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结果 共纳入了 1 342名年龄在60~100岁且至少参与两期调查的老人,确定了 3个认知功能轨迹组:低下降组(19.75%)、中下降组(44.41%)、高稳定组(35.84%).与低下降的受试者相比,子代教育水平越高,认知功能轨迹归属于中下降组和高稳定组的可能性越高,代际支持在两者的关系中发挥了显著的中介效应,并呈现出需求依赖性的特点.且代际经济支持在每个轨迹组中介效应贡献占比最大,稳健型检验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结论 农村老年人认知功能轨迹存在异质性,子代教育成就是农村老年人认知功能积极发展的内在推动力,同时在现代化思想与文化浪潮地不断冲击下,中国农村地区传统"孝文化"依旧根深蒂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儿童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特点以及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究儿童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特点以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儿科收治的625例腹泻患儿临床资料,按照是否为轮状病毒感染分为轮状病毒感染组246例和非轮状病毒感染组379例,比较分析轮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感染轮状病毒肠炎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625例腹泻患儿有246例被证实为轮状病毒肠炎,阳性率为39.36%。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呕吐、发热、脱水、合并肠外器官损伤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轮状病毒肠炎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2.592,22.451,17.589,23.678; P=0.000)。两组是否老人看护、居住环境、平均每天户外活动时间、是否与轮状病毒患儿接触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9.718,30.071,8.717,172.559; P=0.002,0.000,0.003,0.000);居住环境为农村、平均每天户外活动时间≤1 h、与轮状病毒患儿接触是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χ2=3.162,4.173,2.230; P<0.05)。 结论:居住环境为农村、平均每天户外活动时间≤1 h、与轮状病毒患儿接触是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做好对家长的健康教育工作,对患儿要及时做好隔离以及病房消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国老年人意外跌倒死亡趋势分析及预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中国老年人2004—2019年意外跌倒死亡情况及预测中国老年人2020—2024年意外跌倒标化死亡率,为制订预防老年人意外跌倒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中国老年人2004—2019年意外跌倒的死亡数据,计算2004—2019年总体及不同性别、居住地、年龄段死亡人数、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采用Joinpoint 4.8.0.1统计软件计算标化死亡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使用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预测2020—2024年中国老年人意外跌倒标化死亡率。结果:中国老年人意外跌倒死亡人数从2004年的2 908人上升至2019年的23 709人;死亡率从2004年的51.89/10万上升至2019年的67.74/10万;标化死亡率2004—2019年总体呈上升趋势(AAPC=1.65, P>0.05),其中 2004—2010年呈上升趋势(APC=1.66, P>0.05),2010—2013年呈下降趋势(APC=-9.67, P>0.05),2013—2019年呈上升趋势(APC=7.83, P<0.01)。中国男性和女性老年人意外跌倒的死亡人数和死亡率在2004—2019年均呈上升趋势;标化死亡率2004—2019年也呈上升趋势(AAPC 男性=2.19,AAPC 女性=0.29, P均>0.05)。男性意外跌倒的标化死亡率总体高于女性,其中男性2013—2019年呈上升趋势(APC=7.36, P<0.05),女性2014—2019年呈上升趋势(APC=6.92, P>0.05)。居住地在农村和城市的老年人意外跌倒的死亡人数和死亡率2004—2019年均呈上升趋势;标化死亡率2004—2019年也呈上升趋势(AAPC 农村=1.71,AAPC 城市=1.00, P均>0.05),其中居住地为农村的老年人意外跌倒标化死亡率总体高于城市,居住地为农村和城市的老年人2013—2019年均呈上升趋势(APC 农村=8.24,APC 城市=6.11, P均 <0.05)。不同年龄段老年人意外跌倒的死亡人数和死亡率2004—2019年均呈上升趋势;65~74岁和≥85岁老年人的标化死亡率2004—2019年也呈上升趋势(AAPC 65~74岁=0.38,AAPC ≥85岁=4.09, P均 >0.05),75~84岁老年人的标化死亡率2004—2019年呈下降趋势(AAPC=-0.10, P>0.05),其中65~74岁老年人意外跌倒标化死亡率2010 —2019年呈上升趋势(APC=5.35, P<0.05),75~84岁和≥85岁老年人2013 —2019年均呈上升趋势(APC 75~84岁=6.49,APC ≥85岁=10.47, P均 <0.05)。ARIMA预测结果表明,2020—2024年中国老年人总体意外跌倒标化死亡率分别为69.11/10万、72.33/10万、74.41/10万、76.34/10万、76.48/10万,呈缓慢上升趋势。 结论:中国老年人2004—2019年意外跌倒死亡总体呈上升趋势,2020 —2024年老年人意外跌倒的标化死亡率也呈上升趋势。男性、居住地为农村、≥85岁的高龄老人是防治重点人群,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老年人意外跌倒死亡的发生,促进积极健康的老龄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青岛市老年居民认知功能现状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青岛市老年居民认知功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的方法从青岛市选取65岁以上居民5 311人。研究对象均采用AD8痴呆早期筛查问卷、简版社区痴呆筛查表(community screening instrument dementia,CSI-D)评估认知功能。AD8痴呆早期筛查问卷得分≥2分或CSI-D得分≤7分认定为认知功能减退。使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 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Bootstrap验证。 结果:所有5 311例研究对象中认知功能正常1 899人(35.76%),认知功能减退3 412人(64.24%)。认知功能减退组的年龄显著高于正常组( P<0.01)。两组在性别、文化程度、农村居民、婚姻状况、慢性病史、高血压、类风湿关节炎、脑血管疾病、椎间盘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家庭月收入和饮酒情况等方面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 β=0.313, OR=1.367,95% CI=1.221~1.530)、年龄( β=0.052, OR=1.053,95% CI=1.043~1.063)、农村居民( β=0.850, OR=2.340,95% CI=2.042~2.682)、丧偶( β=0.557, OR=1.745,95% CI=1.500~2.029)、有慢性病史( β=0.290, OR=1.336,95% CI=1.191~1.498)、高血压( β=0.134, OR=1.143,95% CI=1.020~1.281)、类风湿性关节炎( β=0.458, OR=1.581,95% CI=1.222~2.046)、脑血管疾病( β=0.584, OR=1.794,95% CI=1.352~2.380)、椎间盘疾病( β=0.578, OR=1.782,95% CI=1.370~2.319)、缺血性心脏病( β=0.501, OR=1.651,95% CI=1.272~2.143)是认知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较高的文化程度、较高的家庭月收入以及戒酒( β=-0.244, OR=0.783,95% CI=0.619~0.992)是认知功能减退的保护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β=0.035, OR=1.036,95% CI=1.025~1.047)、农村居民( β=0.215, OR=1.239,95% CI=1.047~1.468)、慢性病史( β=0.191, OR=1.210,95% CI=1.067~1.372)、脑血管疾病( β=0.480, OR=1.616,95% CI=1.195~2.187)、椎间盘疾病者( β=0.456, OR=1.578,95% CI=1.190~2.094)是认知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较高的文化程度和较高的家庭月收入是认知功能减退的保护因素。 结论:认知功能减退的高危人群可能为患慢性疾病以及低收入、低文化程度老人,在早期筛查与干预中需要重点关注该类人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农村空巢老人心理韧性对自我养老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农村空巢老人自我养老能力与心理韧性的关系,为提高农村空巢老人的自我养老能力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2月至2023年3月,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韧性量表以及自我养老能力量表对辽宁省朝阳县的925名农村空巢老人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 23.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统计、单因素和分层回归分析。结果:农村空巢老人的心理韧性得分为(80.21±6.35)分,自我养老能力得分为(140.45±17.59)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农村空巢老人心理韧性与自我养老能力在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学历、家庭人均月收入、自评自理能力方面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心理韧性与自我养老能力之间呈正相关( r=0.509, P<0.001)。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学历、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婚姻可以解释自我养老能力总分变异的12.0%;控制一般资料后,心理韧性( B=1.460, P<0.01)可以解释自我养老能力总变异的26.2%。 结论:为提升农村空巢老人的自我养老能力,社区医护人员应着重关注教育程度较低、经济收入不高、无配偶以及心理韧性评估得分偏低的群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北京市社区慢病及失能老人家庭护理员多维度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从个人基本情况、工作现状、专业素质、护理过程中遇到的棘手问题和解决措施等多个维度对社区慢病及失能老人家庭护理员的现状进行调查。方法:于2022年4—8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对北京市6个社区慢病及失能老人家庭护理员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有无护理人员专业资格证书分组,从多个维度对社区慢病及失能老人家庭护理员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611名护理人员,年龄(49.99±6.82)岁,以农村户籍和初中以下文化水平为主要组成,其中有护理人员专业资格证书的护理人员只占43.04%(236/611)。与无护理人员专业资格证书的人员相比,有护理人员专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性别、户籍、文化程度、每天工作时间、照护具体工作内容、月收入、减少养老护理员流动性的解决措施、工作年限、照护慢病老人日常健康的感受、心理状况、工作自我认知、培训提高工作技能、基本医学常识培训、未参加培训原因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人员在工作遇到棘手问题调查中反映了医疗护理知识匮乏,亟须专业培训和医护人员指导的迫切需求。 结论:加强和完善慢病和失能老人家庭护理人员岗前和岗中关于护理专业和基本医学常识的培训十分必要,有助于提高家庭护理员照护的水平和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农村空巢老人住院期间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农村空巢老人住院期间的心理体验,为医护人员开展针对性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的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1—3月阜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及消化内科的15例农村空巢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访谈,使用Nvivo 12.0质性研究软件和Colaizzi 7步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通过资料分析农村空巢老人住院期间心理体验,提炼出3个主题:负性心理体验(包括孤独、无助、自责、担忧);正性心理体验(包括感恩、乐观);住院需求(包括改善病房环境、提升医护操作舒适度、缓解经济压力、提供情感支持)。结论:医护人员应根据农村空巢老人住院期间的心理体验为其提供有效的情绪支持,激发患者正性心理体验,提升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并提供社会支持,努力提升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北京密云农村老人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与全因死亡关联的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 了解北京市密云区农村老年人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与全因死亡之间的关联,为降低老年人全因死亡风险提出相关建议.方法 数据来源于北京城乡老年人群健康综合研究(BECHCS)农村地区的基线和随访数据.于2014年6-9月采用两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北京市密云区巨各庄镇、冯家峪镇选取≥60岁的老年居民2 090名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每2~3年随访1次,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3月31日.使用SPSS 26.0进行方差分析、x2检验.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法比较生存曲线的差异.使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和全因死亡之间的关联.结果 2 090名农村老年人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为(274.83±56.98)mg/L,全因死亡密度为16.74/1 000人年.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前白蛋白偏低是老年人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HR=1.409,95%C/:1.056~1.880),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分层分析显示,在男性老年人中,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偏低是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HR=2.074,95%CI:1.444~2.980),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女性老年人中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北京市密云区农村社区中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偏低老年人的全因死亡风险较高.应针对这部分老年人群进行重点干预和管理,降低全因死亡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基于自理能力分类的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分析不同自理能力等级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新疆乌鲁木齐市、昌吉回族自治州、石河子市和塔城地区的 32 个农村的 1 061 名失能老人,采用一般资料、Barthel指数评定表和养老服务需求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自理能力等级农村老年人对各维度养老服务需求的得分不同,1 061 名农村老年人对医疗保健服务需求得分为(4.22±0.76)分,日常生活照料(3.8±0.72)分,精神慰藉服务(2.86±0.54)分.失能程度、患有慢病情况和个人月收入是影响农村失能老人养老服务需求的重要因素.结论 农村失能老人养老服务需求处于高水平,其重度失能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最高,其中医疗保健及日常生活照料需求较为突出.应着重提高经济困难、患有多项慢性疾病以及失能程度较高的老年人的养老服务供给,使农村老年人养老供给更加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