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卵圆孔未闭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卵圆孔未闭在成年人中发病率较高,但大多数病人没有临床症状.卵圆孔未闭作为一个危险因素在相关疾病中的作用未被重视.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发现卵圆孔未闭可能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病过程.现就卵圆孔未闭相关疾病的临床特点、发生机制和治疗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压氧治疗中陪同人员肺气囊破裂致脑气栓症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男,38岁,因亲属脑外伤昏迷行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时进氧舱陪护。陪舱前(2019年9月20日)心电图、血常规、肺部X线检查无异常(图1A),于2019年9月23日上午10∶03首次进入医用空气加压氧舱陪同亲属行HBO治疗。HBO治疗方案:治疗压力升至0.16 MPa(1.6 ATA)后,稳压吸氧20 min 3次,每次间歇5 min;升、减压各10 min,减压前5 min吸氧(减压速度6 kPa/min)。本例患者为陪护人员,治疗全程无吸氧,亦无任何不适,与其他陪护交流正常。减压出舱前1 min本例患者突然出现站立不稳(舱内其他人员无类似症状),出舱后迅速被送至急诊科。影像学检查:肺部X线片示右上肺野直径约32 mm圆形高密度影,边界清,提示肺大泡出血(图1B);头部CT示右额顶枕叶多发性斑片状低密度影,其内夹杂散在小气泡影(图1C)。初步诊断为脑气栓症,给予美国海军减压病加压治疗表Ⅴ方案行HBO治疗,安排医护陪舱、心电监护;入舱时患者神志清醒,对答切题,但右侧肢体躁动,给予约束带固定,经安抚可吸氧;治疗全程患者神志清醒,躁动,心率121次/min,血压130/90 mmHg,呼吸21次/min,血氧饱和度(SPO 2)100%;出舱后精神状态欠佳,嗜睡,可简单对答,左侧肢体无力,多次呕吐(为胃内容物)。HBO治疗2 h后头部MRI检查示右侧顶枕叶皮层白质斑状异常信号,无占位征象,加权像示右侧枕叶皮质下小斑片状高信号影(图1D),考虑缺血梗塞灶,收入神经内科治疗。入科后患者呈中度昏迷,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1]睁眼反应为1分,语言评分为1分,运动评分为3分,总分为5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2]评分为27分,左侧Gordon征(+),余正常。临床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三低饮食及抗血小板、降脂、脱水、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等对症治疗。治疗后1 d呼叫可睁眼能回应;治疗后2 d GCS评分为13分,可自主睁眼,呼叫能应答;左侧肢体肌力为0级,右侧肢体肌力为5 -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0.28 MPa吸氧方案治疗潜水减压病25例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潜水减压病是指潜水员在一定深度的水下停留一定时间后,当机体因所处环境气压的降低(即减压)速度过快和幅度过大(减压不当),以致减压前已溶于体内的气体超过了过饱和极限,从溶解状态“原地”溢出,形成气泡而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1]。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分为Ⅰ型(轻)和IⅡ型(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压氧治疗伴有门静脉气栓减压病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婴幼儿单人氧舱治疗期间发生应急减压出舱的原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使用婴幼儿单人氧舱进行高压氧治疗(HBOT)发生应急减压出舱的原因,进一步提高婴幼儿HBOT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1日至2020年5月31日使用婴幼儿单人氧舱行HBOT发生应急减压出舱处置的2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应急减压出舱的原因、时间和转归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应急减压出舱的患儿中75.0%(21/28)年龄<12个月,具体原因包括呕吐、足部皮肤磨擦出血、肢体嵌夹于氧舱托盘与舱壁之间缝隙、情绪激动撞击舱壁、紫绀、惊厥发作和呼吸暂停等。呕吐主要因为进舱前1 h内进食或进食过多;足部皮肤磨擦出血均为不会翻身的小月龄患儿;缝隙嵌夹为肢体瘫痪患儿;紫绀患儿均有先天性心脏病;惊厥为癫痫患儿。所有患儿全部安全出舱,没有出现减压病等严重不良事件。结论:使用婴幼儿单人氧舱行HBOT期间应急减压出舱发生率不高,针对患儿的年龄和基础疾病特点以及导致应急减压出舱常见原因加以预防可以进一步提高婴幼儿HBOT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连续肾脏替代疗法和体外膜氧合技术序贯高压氧治疗减压病继发多器官功能衰竭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生命体征不稳的Ⅱ型减压病患者就地加压治疗及多学科诊疗(MDT)救治新思路,为危重症减压病患者就近救治提供借鉴。方法:对2020年1月某三甲综合医院诊治的Ⅱ型减压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多学科协作救治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患者潜水放漂出水3 min后出现意识障碍、休克,CT检查显示全身多器官静脉系统积气,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MODS。给予患者0.12~0.18 MPa加压治疗吸氧方案,氧舱内静脉补液8 900 ml,总治疗时间为9 h 45 min。出舱时患者昏迷,CT复查证实静脉气泡消除,实验室检查提示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给予机械辅助呼吸、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和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综合支持治疗,患者住院32 d后康复出院。结论:生命体征不稳定的危重症减压病患者就近送至当地拥有空气加压氧舱、重症医学科的综合医院,组织潜水医学、高压氧医学和重症医学人员MDT可实现成功救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时间扩血管治疗对神经系统减压病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血管扩张剂对神经系统减压病的治疗作用,通过临床对比,寻找最佳用药时机,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应用回顾性随机单盲方法,按照发病到治疗的时间将166例急性神经系统减压病患者分为3组,分别为A组(<6 h)45例、B组(6~24 h)79例、C组(>24~72 h)42例,每组按照加压治疗基础上是否增加扩血管药物治疗再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应用欧洲卒中量表(ESS),Barthel指数(BI)评价神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中的治疗组ESS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组间差异程度逐渐增大;治疗组的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越早,致残率越低,痊愈率越高。 结论:加压吸氧联合扩血管药物治疗急性神经系统减压病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独加压吸氧治疗,并且治疗时间越早疗效越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美国水下与高气压医学协会第十四版高压氧治疗减压病指南的解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美国水下与高气压医学协会公布的高压氧治疗指南,每3~5年更新一次,不仅为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指导,也是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和其他第三方保险公司用于确定保险支付的依据。在最新的第十四版高压氧治疗指南中,减压病(DCS)是高压氧治疗的适应证之一,指南对高压氧治疗DCS(包括潜水DCS和航空DCS)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介绍。作者对该治疗指南进行简要的解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民间自制加压舱致脊髓型减压病延误治疗一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CiteSpace的高压氧研究热点及前沿的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国内外关于高压氧的研究热点及研究前沿。方法:用CiteSpace 软件分别对中国知网(CNKI)及科学网(Web of Science)两个数据库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发表的高压氧相关研究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分析内容包括发文国家、机构、作者和高频关键词等。结果:共纳入9 911篇中文文献及5 193篇英文文献。知识图谱分析显示,目前中文文献发文机构以医院高压氧科为主,合作关系疏散;国内主要有3个比较大的团队关注高压氧相关研究,各团队内部合著较紧密,但团队之间合作欠佳。英文发文量最多的国家为美国,其次是中国、土耳其,美国中心性最强;英文发文作者主要有5个研究团队,团队内部和团队之间合作关系相对紧密。中文文献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显示,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突发性耳聋、脑梗死、重型颅脑损伤、迟发性脑病、脑出血、糖尿病足、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水肿等病种的效果评价应用研究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英文文献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显示,热点主题包括从氧化应激、表达、细胞凋亡等方面探讨HBO作用机制的基础实验研究,以及HBO治疗癌症放射损伤、脑缺血、减压病、一氧化碳中毒、外伤性颅脑损伤、脑卒中、糖尿病足部溃疡等的临床实际应用研究。结论:国内外研究者对高压氧的关注点并不完全相同,国内以临床实际应用为主,国外则重视基础实验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