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卵圆孔未闭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卵圆孔未闭在成年人中发病率较高,但大多数病人没有临床症状.卵圆孔未闭作为一个危险因素在相关疾病中的作用未被重视.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发现卵圆孔未闭可能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病过程.现就卵圆孔未闭相关疾病的临床特点、发生机制和治疗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月经相关性偏头痛患者脑代谢的磁共振波谱研究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 采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研究月经相关性偏头痛(MRM)不同状态下脑代谢情况,并探讨其与临床特征及雌激素孕激素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招募 2019 年 4 月—2022 年 8 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确诊的MRM患者 36 例,同时招募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女性 29 例.采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分别于发作间期(卵泡后期)、发作期(围月经期)检测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和丘脑的主要代谢物N-乙酰天门冬氨酸、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复合物(Glx)和胆碱(Cho)与肌酸(Cr)的比值.每次MRI成像当天同时采集静脉血检测雌激素孕激素水平.比较发作间期、发作期各脑区两组间代谢物比值及激素水平、围月经期激素下降率的差异,同时观察MRM组从发作间期到发作期脑代谢的变化.结果 MRM患者较正常人卵泡后期、围月经期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及围月经期雌激素孕激素下降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发作间期,MRM组左侧mPFC Cho/Cr较对照组降低(U=-2.957,P=0.003),且与发作频率呈负相关(r=-0.398,P=0.018).在发作期,MRM 组左侧 mPFC GABA/Cr 较对照组降低(U=-2.015,P=0.044),左侧丘脑 Glx/Cr 较对照组升高(t=2.213,P=0.033),上述结果与临床特点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MRM患者从发作间期到发作期GABA/Cr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而右侧丘脑Glx/Cr显著升高(t=-2.181,P=0.038),右侧丘脑Cho/Cr显著升高(Z=-2.414,P=0.016).结论 MRM患者存在与正常人不同的脑代谢情况,且伴随头痛发作存在脑代谢的变化,但本研究未发现与月经周期相关雌激素孕激素的差别,其神经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偏头痛病人脑白质高信号与临床症状和治疗反应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探讨脑白质高信号(WMHs)与偏头痛症状和治疗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取 125 例偏头痛病人,均采用磁共振成像(MRI)评估病人是否存在 WMHs.根据有无 WMHs将病人分为 WMHs组(36例)和无 WMHs组(89 例).另外,根据治疗反应将病人分为急性治疗反应组(61例)和急性治疗无反应组(64例),以及维持治疗反应组(62 例)和维持治疗无反应组(63 例).比较各组病人的临床特征.采用 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进行相关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WMHs的影响因素.结果:WMHs组病人年龄、呕吐及先兆偏头痛发生率均高于无 WMHs组(P<0.05).伴有呕吐和先兆偏头痛与 WMHs数量增加有关(P<0.05);伴有先兆的偏头痛与 Scheltens评分增高有关(P<0.05).急性治疗无反应者比治疗反应者更频繁出现 WMHs(P<0.001).急性治疗无反应者病变直径、WMHs数量和 Scheltens评分高于急性治疗反应者(P<0.05).同样,维持治疗无反应者 WMHs发生率更高,病变直径、WMHs数量和 Scheltens评分也更高(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呕吐与 WMHs呈正相关(P<0.05).结论:WMHs在伴有呕吐及先兆偏头痛病人中更为常见.WMHs病人对急性和维持性药物的反应较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前庭功能联合听力学检查在眩晕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背景 前庭功能检查项目种类众多,各检查项目靶点及阳性率各有不同,临床上眩晕患者如何恰当合理选择检查项目有不同观点.目的 探讨前庭功能联合听力学检查在外周眩晕疾病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眩晕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 2021 年 1 月—2022 年 1 月以头晕或眩晕为主诉就诊于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眩晕门诊的患者.所有患者在起病7 d内完成纯音测听(PTA)、温度试验、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摇头试验(HST),比较不同眩晕疾病的前庭功能及听力学检查的异常率.结果 符合纳入、排除标准且病例资料完整的眩晕患者共120例,其中突发性聋伴眩晕(SDV)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组、前庭性偏头痛(VM)组各 40 例.SDV组患者PTA均为感音神经性聋,温度试验异常 25 例(62.50%),vHIT异常 16 例(40.00%),HST异常 28 例(70.00%).BPPV组患者PTA异常9例(22.50%),其中7耳为感音神经性聋,2耳为传导性聋;温度试验异常18例(45.00%),vHIT异常21 例(52.50%),HST异常20例(50.00%).VM组患者PTA异常21例(52.50%),均为感音神经性聋,其中26耳为高频听力轻中度下降,7耳为低频轻中度下降,温度试验异常16例(40.00%),vHIT异常17例(42.50%),HST异常 27 例(67.50%).三组患者PTA检查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6,P<0.001);三组患者温度试验、vHIT、HST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庭功能联合听力学检查有助于周围性眩晕的定位诊断及鉴别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抗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其受体单克隆抗体预防性治疗偏头痛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系统评价抗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其受体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ies to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and its receptor, CGRP-mAbs)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PubMed、Embase、Cochrane在线图书馆、中国知网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以查找CGRP-mAbs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使用Cochrane Collaboration提供的Review Manager 5.3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MP14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RCTs,涉及6 218例成年偏头痛患者(试验组2 679例,对照组3 539例)。荟萃分析结果示:与安慰剂组相比,CGRP-mAbs预防性治疗成人偏头痛减少了每月偏头痛发作天数[标准均数差(SMD)=-0.35;95% CI-0.4~-0.3];CGRP-mAbs增加了每月发作天数减少≥50%的应答率[相对危险度( RR)=1.65,95% CI1.54~1.76];CGRP-mAbs减少了每月应用特异性药物的天数(SMD=-0.38;95% CI -0.43~-0.32);CGRP-mAbs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RR=1.06,95% CI 1.01~1.10)。 结论:CGRP-mAbs可安全有效地预防性治疗偏头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非综合征型听力损失家系1例: MYO15A基因变异的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患儿,男,9岁,G3P1,剖腹产,有产时窒息史,3岁左右会说话,身材矮小,经外院检测发现双耳失聪,经人工耳蜗治疗,效果好;父亲正常无表型,伴有偏头痛。母亲正常无表型,第一胎剖腹产,产后窒息,存活1天后呼吸衰竭,夭折。母孕期无殊,父母无近亲结婚情况且不存在遗传性和家族性病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OCTA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OCTA)是基于相干光层析成像术的新型血管成像技术,可通过扫描血管内运动的红细胞对人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进行三维成像。由于血视网膜屏障与血脑屏障存在着相似的血管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OCTA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脑卒中、偏头痛、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等多种中枢系统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和病程监测中的作用已被广泛讨论。本文就OCTA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应用和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穴位热痛刺激治疗偏头痛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机制探讨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观察穴位热痛刺激治疗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CHEP)、血清中5-羟色胺(5-HT)、β-内啡肽(β-E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口服西比灵(每次5 mg,每晚1次),治疗4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穴位热痛刺激,取穴包括风池、率谷、阳陵泉、外关、太阳、印堂等,热刺激温度设定为54.5 ℃,各穴位交替刺激,每日治疗1次,治疗4周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对比2组患者偏头痛治疗效果;同时记录患者CHEP潜伏期、波幅,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5-HT、β-EP及CGRP含量变化。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3.3%)较对照组总有效率(75.0%)明显升高( P<0.05);治疗后观察组CHEP的N-P波幅[(30.67±2.70)μV]较治疗前及对照组[48.58±4.61)μV]均显著降低( 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中5-HT、β-EP含量[分别为(383.30±48.57)pg/ml和(42.35±6.17)pg/ml]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分别为(316.67±43.71)pg/ml、(30.79±4.63)pg/ml]显著升高( P<0.05),血清中CGRP含量[(12.75±2.28)pg/ml]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21.16±3.17)pg/ml]显著降低( P<0.05)。 结论:穴位热痛刺激能有效缓解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症状,降低CHEP的N-P波幅,其治疗机制可能与提高患者血清中5-HT、β-EP含量、降低CGRP含量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以发作性前庭综合征起病的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1例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本文报告1例以发作性前庭综合征起病的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NIID)。64岁女性,因“头痛眩晕40年,发作性眩晕伴躯体抖动、认知下降5年”入院。患者40年来反复发作头痛眩晕,但近5年眩晕发作时伴随躯体抖动、认知下降等脑病症状。MRI弥散加权成像提示皮髓质交界区高信号,进一步皮肤活检、基因检测,最终诊断NIID。病程为自限性。其独生儿子亦检出致病基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ATP1A2基因变异致儿童散发性偏瘫性偏头痛2例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2例散发性偏瘫性偏头痛患儿,例1,男,5岁10月龄,因“反复惊厥发作5年余,行为异常20 d”入院。例2,男,4岁6月龄,因“反复惊厥发作3年余,发热伴右侧肢体活动受限1 d”入院。2例患儿均无相关家族史,早期表现为热性惊厥,随年龄增长,在发热等诱因下出现先兆头痛伴急性脑病发作。基因检测均为ATP1A2基因错义变异,分别为c.2143G>A(p.Gly715Arg)、c.2563G>A(p.Gly855Arg)。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