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舍曲林、帕罗西汀对强迫症患者的疗效及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 分析舍曲林、帕罗西汀对强迫症患者认知功能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影响,为强迫症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的相关干预手段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于2021年4月~2023年4月采用病例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收治的强迫症患者100例,包括舍曲林组患者50例,帕罗西汀组患者50例;采用Yales-Brown量表对受试者进行强迫障碍评估,借助Loewenstein认知功能评定量表的相关内容对其认知功能进行评估,采用PCR法检测标本中BDNF-mRNA的存在,并应用生物信息学平台进行BDNF-mRNA表达产物的定量分析.结果 舍曲林组及帕罗西汀组经一个疗程治疗后所有强迫症患者的Yales-Brown量表得分均显著下降(P<0.05),BDNF-mRNA表达水平均上升(P<0.05),且舍曲林组改变幅度比帕罗西汀组更显著(P<0.05).此外,舍曲林组及帕罗西汀组认知功能干预前相比所有认知功能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认为二组干预后的得分具有可比性.舍曲林组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几何图形识别、图形重叠识别、物品一致性识别、与周围物体的空间关系及图片中的空间关系得分显著提高(P<0.05);帕罗西汀组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几何图形识别及图片中的空间关系得分显著提高(P<0.05);舍曲林组在几何图形识别、图形重叠识别、物品一致性识别及图片中的空间关系得分提升的程度比帕罗西汀组更明显(P<0.05).结论 舍曲林治疗强迫症的有效性略高于帕罗西汀,同时舍曲林能更好的维护患者认知功能、提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基于性味合化理论图解连梅汤类方的组方规律
编辑人员丨2周前
性味合化理论是根据中药四气五味的基本特性和相互作用指导中医师进行立法组方,进行临床疾病治疗的中医理论,是中医学科重要的基础理论.连梅汤首见于吴鞠通《温病条辨》下焦篇第三十六条,主治暑邪入于少阴或厥阴引起的消渴、麻痹、心烦等症.全方配伍严谨、刚柔并用,以酸、甘、苦味药物相互合化,形成敛、清、补三法并用的治法,共同发挥清心滋肾柔肝的功效,现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腹泻、糖尿病、失眠等疾病.本文应用几何图形展示连梅汤类方的源流和后世加减变化,更加形象地展示经方的立法思路和性味合化,阐述温病名家对酸味药物的性味配伍和应用,如酸甘化阴、酸苦泄热、酸辛通阳等,为临床辨证组方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心肌梗死后室壁运动异常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压力的增大,冠心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而且呈现年轻化趋势,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一直以来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测定都是一个难题,尤其对于出现明显室壁运动异常的患者,M 型法及二维Simpson′s法都不能准确测量患者左室整体收缩功能.而新近发展起来的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由于其不基于几何图形的假设,可以客观实时地显示心脏的立体结构和动态变化、并可以显示心脏异常病变与正常结构的毗邻位置及空间关系,因此能够提供更为丰富的诊断信息,而且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本研究就是应用这种方法测量左室心肌梗死后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的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旨在为此类患者提供更好的诊断及治疗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动态眼动系统预测模型建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在动态眼动系统中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眼动特征,对ASD早期筛查提供客观指标,并构建适用于临床的预测模型.方法 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收入的38例(22.03±4.97)月龄ASD儿童(ASD组)和35例(21.38±4.36)月龄发育正常儿童(TD组)为研究对象.视觉刺激为同时呈现的几何图形(DGI)与社会性人物(DSI)的动态视频,时间2min,检测仪器为Eyelink 1000 plus眼动仪.对ASD组和TD组幼儿各项指标进行t检验及X2检验分析,对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据此建立ASD儿童动态情景眼动视频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AUC)显示自建模型预测儿童ASD的准确性.结果 筛选出4个对儿童ASD预测有意义的指标:DGI注视时间(X1)、DGI注视次数(X3)、DSI注视时间百分比(X5)、DSI注视次数(X6).回归方程In(P/1-P)=β0+β1X1+β3X3+β5X5+β6X6=13.03+1.01X1+0.25X3-98.72X5-0.55X6.其中β0=13.03为常数项,βi为回归系数.自建模型对儿童ASD预测的AUC达0.713.结论 动态情景眼动视频预测模型对儿童ASD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冰区航行视景中基于Voronoi图算法的海冰动态破碎绘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根据最新的国际公约要求,冰区航行相关的虚拟场景绘制已成为航海模拟器视景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依实际交互需求可实时破碎的海冰模型是该视景系统可用性的关键.为了同时满足冰区航行视景系统的真实感和实时性要求,本文分析了原有的Koch分形海冰建模算法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海冰几何图形建模方法,作为破冰过程物理特性分析的补充,即在Voronoi图算法基础上对海冰几何模型的破碎过程进行计算建模,并满足海冰模型的真实感和实时性绘制,最终实现了海冰破碎过程在冰区视景中的可视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眼动与主要行为指标的相关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对动态几何图形(DGI)和社会性人物图形(DSI)关注度不同的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的眼动指标与其主要行为指标的相关性,为临床研究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9月-11月于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心理康复科就诊的73例ASD患儿为研究对象,按注视范式兴趣区间时间百分比分组,其中高关注DGI组23例,高关注DSI组16例,两者关注时间百分比接近组34例.采用便携式眼动仪、适应行为评定量表第二版(幼儿版)(ABAS-Ⅱ)、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及孤独症观察量表(ADOS)对本组患儿进行测试,对比三组的眼动指标与其行为指标的结果,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眼动指标显示:三组间眼动社会性注视时间(FT)、社会性注视时间百分比(TFD%)、几何FT、几何TFD%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间眼动几何注视次数(FC)、社会性F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高关注DSI组中,眼动社会性FT与社交呈正相关,与休闲、居家生活,呈负相关;眼动社会性TFD%、几何TFD%、几何FT与各行为指标均无相关性.两者注视时间百分比接近组中,社会性FT与实用技能呈负相关;社会性TFD%与CARS、沟通、自我照顾呈负相关,与实用技能呈正相关,几何TFD%与学前功能呈正相关;高关注DGI组中,几何TFD%与沟通呈负相关,几何FT与沟通呈负相关,社会性FT、社会性TFD%与各行为指标均无相关性.结论 对几何图形及社会性图形关注度不同的ASD儿童的眼动指标与其主要行为指标有密切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牟重临《诊余思悟一得集》临诊学术思想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继承与发扬牟重临老师的学术思想及其临床经验.[方法]通过研究牟师著作《诊余思悟一得集》,分析书中所论述牟师的学术思想特色以及临床独特的诊疗经验,并阐发其中具有突出的创新性内容.[结果]牟师认为发展中医临床既要遵循传统辨证,又主张知常达变,遵古而不泥古,临床上勤用反向思维.创造性地将现代科学概念引入中医理论认识,如采用几何图形解读《伤寒论》六经方证;将热力学"熵"定律精神与《内经》学术思想和东垣脾胃学说对照,提出两者内涵的相似点;深入论述东垣脾胃学说的临床贡献;对方剂的触类旁通使用,对古代"痰病"治法的推广运用,均在临床上收到良效.[结论]从《诊余思悟一得集》中所展现的牟重临老师知常达变、中西合参、师宗东垣的学术思想及独到的临床见解,体现了中医传承中的创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生命信息安全控制体系整体结构性构建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在前期生命信息安全控制原理探讨的基础上,基于整体论的思考,旨在构思能表述生命信息安全控制体系实质内涵的几何图形.所作图呈圆台形,自上而下依次为2大部分(内在部分和外延部分),5个层次(特异性识别系统、泛特异性识别系统、皮肤黏膜、共生微生物及外环境开放接触面).在圆台形生命信息安全控制体系中,圆台形的中心轴为生命信息安全控制轴;特异性识别系统、泛特异性识别系统、皮肤、黏膜和共生微生物组成内在部分;外延部分即外环境开放接触面;内在部分各部间以及与外延部分之间存在物质、能量、信息交流沟通传递的空间界面.特异性识别系统建立在泛特异性识别系统基础上,置于最顶端,寓意着生物进化高级发展的一种客观结局,泛特异性识别系统与特异性识别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和共生微生物层次联系,其中安插皮肤、黏膜组织层次,符合宏生物与微生物之间存在的完全不可分割的相关关系客观事实.共生微生物层次举足轻重,所占份额最大,主导整个体系的稳定性,成为整个体系的基座.就上述5个层次及其相互关系的解析归纳,证明构建的圆台形几何图能真实客观反映出生命信息安全控制体系各层次之间完全不可分割、相互依存影响的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安阳青少年几何图形知觉与屈光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青少年几何图形知觉状况与屈光状态之间的关系.设计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河南安阳初一年级平均年龄(12.40±0.61)岁的学生2267名,2112名完成了睫状肌麻痹验光,1701名完成几何图形认知检测.方法 采用四象限分辨的刺激图形对河南省安阳市初一年级学生进行几何图形知觉检测,包括对射影不变性质(共线性)、仿射不变性质(平行性)、欧式几何不变性质(朝向性质)知觉、拓扑不变性质以及基线任务知觉的平均反应时间,同时进行眼科检查及问卷调查如裂隙灯检查、睫状肌麻痹电脑验光等.主要指标几何图形知觉检测的平均反应时间.结果 受试学生对朝向性质、平行性质、共线性质、拓扑性质的平均反应时间分别为(1.97±0.67)、(1.92±0.60)、(1.44±0.56)、(0.82±0.18)秒(F=5.82,P=0.0032);戴眼镜者比不戴眼镜者在朝向检测(1.93±0.61s,2.00±0.71 s)、平行检测(1.88±0.59 s,1.94±0.60 s)及共线检测(1.39±0.43 s,1.47±0.63 s)中反应时间更短(P均<0.05).远视组比近视组在共线性质(1.53±0.54 s,1.42±0.53 s)、拓扑性质(0.85±0.19 s,0.80±0.18 s)的反应时间上慢(P均<0.05),但在朝向性质、平行性质反应时间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我国中原地区青少年在几何图形检测中戴镜组的几何图形知觉能力比不戴镜组更强,而近视组的几何图形知觉能力比远视组更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游离穿支皮瓣对前臂和手部电击伤创面的美学修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游离穿支皮瓣在前臂和手部电击伤创面美学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收治前臂、手部电击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20例,男18例,女2例,年龄20~50岁;皮肤缺损面积7 cm×5 cm~18 cm×8 cm.均采用跨区吻合血管的游离肌皮穿支单叶几何图形皮瓣移植修复.其中10例采用携带感觉神经的旋股外侧动脉穿支皮瓣,10例采用携带感觉神经的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皮瓣切取面积8 cm×6 cm~20 cm×9 cm.供区10例采用美容缝合直接关闭,10例植皮修复.结果 20例移植皮瓣完全成活,其中1例术后第2天发生动脉危象,经及时手术探查,吻合血管后皮瓣成活.术后随访1~36个月,手掌、前臂外形基本满意,携带的感觉神经术后恢复大部分触觉、痛觉及温度觉,皮瓣两点辨距觉9~11 mm,术后功能恢复满意.供区愈合良好无明显瘢痕,无功能障碍.结论 游离穿支皮瓣具有供区隐蔽、血供可靠、皮瓣质地近似、耐磨性好的优点,是手掌及前臂分区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美学修复及功能重建的理想方法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