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葫芦巴碱调节CD47/SIRPα信号通路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和免疫逃逸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研究葫芦巴碱调节分化簇47(CD47)/信号调节蛋白α(SIRPα)信号通路对胃癌MGC803细胞增殖、凋亡和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以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0、20、40、80、160、320 μmol/L的葫芦巴碱处理后的人胃癌细胞株MGC803存活率,筛选其最佳作用浓度.将体外培养的MGC803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葫芦巴碱组(160 μmol/L的葫芦巴碱处理)、CD47敲低组[转染CD47小干扰RNA(siRNA)质粒]、空载组(转染CD47空载质粒)、葫芦巴碱+CD47过表达组(160 μmol/L的葫芦巴碱干预处理+转染CD47过表达质粒),培养24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检测各组细胞CD47/SIRPα通路表达;EdU染色和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细胞凋亡[B淋巴细胞瘤-2(Bel-2)、Bcl-2相关X蛋白(Bax)]相关蛋白表达;以不同细胞比例共培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各组MGC803细胞后以MTT法检测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各组MGC803细胞的杀伤率;裸鼠体内移植瘤实验验证葫芦巴碱对CD47/SIRPα通路的调控作用.结果:20、40、80、160、320 μmol/L的葫芦巴碱均可降低MGC803细胞存活率(P<0.05),且其降低作用随着葫芦巴碱浓度升高而增强,选择接近半抑制浓度值(168.94 μmol/L)的160μmol/L葫芦巴碱进行后续实验.与对照组比较,葫芦巴碱组、CD47敲低组细胞和移植瘤组织CD47、SIRPα mRNA及蛋白表达、EdU阳性率、存活率、Bcl-2相对荧光强度、移植瘤重量、移植瘤体积降低,凋亡率、Bax相对荧光强度、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MGC803细胞杀伤率升高(P<0.05).与葫芦巴碱组比较,葫芦巴碱+CD47过表达组细胞和移植瘤组织CD47、SIRPα mRNA及蛋白表达、EdU阳性率、存活率、Bcl-2相对荧光强度、移植瘤重量、移植瘤体积升高,凋亡率、Bax相对荧光强度、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MGC803细胞杀伤率降低(P<0.05).结论:葫芦巴碱可通过抑制CD47/SIRPα通路表达来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还可减轻其免疫逃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三叶青多糖增强Lewis肺癌小鼠抗肿瘤免疫反应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背景与目的 肺癌具有高致病率和高致死率,但肺癌治疗仍缺乏低毒高效的抗肿瘤药物.三叶青多糖在抗肿瘤治疗方面具有开发价值.本文旨在观察三叶青多糖对Lewis肺癌小鼠免疫反应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Lewis肺癌小鼠模型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脾多肽组灌胃50 mg/kg脾多肽,三叶青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62.5、125、250 mg/kg三叶青多糖,模型组和对照组灌胃等容积生理盐水.比较肿瘤形成、转移情况;苏木素-伊红(ha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肿瘤细胞病理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凋亡水平、M1/M2型极化水平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水平;噻唑蓝溴化四唑(methyl thiazolyldiphenyl tetrazolium,MTT)法检测巨噬细胞增殖活性;β-D-吡喃半乳糖苷氯酚红(chlorophenol red-β-D-galactopyranoside,CPRG)法检测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抗原提呈功能;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肿瘤组织分化抗原簇47(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47,CD47)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mRNA)和蛋白表达及巨噬细胞中信号调节蛋白α(signal regulatory protein α,SIRPα)表达.结果 三叶青多糖3个剂量组和脾多肽组抑瘤率和抗转移率高于模型组,肿瘤组织病理损伤严重,巨噬细胞吞噬墨汁阳性率和吞噬肿瘤细胞效率升高,巨噬细胞凋亡率下降,巨噬细胞增殖活性、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比例、DC抗原提呈能力、CD4+、CD4+/CD8+升高,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组织CD47、巨噬细胞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SH2-containing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SHP-1)、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SH2-containing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2,SHP-2)及磷酸化信号调节蛋白α(phosphorylation signal regulatory protein α,p-SIRPα)表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指标三叶青多糖低剂量组与脾多肽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三叶青多糖的作用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三叶青多糖有抗Lewis肺癌小鼠肿瘤生长和转移及免疫反应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SIRP/CD47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EGFR抑制剂通过c-myc途径影响PD-L1在肺癌细胞中的表达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以EGFR抑制剂为介质,研究EGFR/KRAS通路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和H1299细胞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L1表达的影响,探讨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联用在相关肿瘤临床治疗中的潜在价值.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A549和H1299细胞经Erlotinib处理后细胞中c-myc的表达量变化;RT-PCR法检测Erlotinib对A549和H1299细胞中c-myc下游基因分化抗原簇47(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47,CD47)及PD-L1转录水平的调控,同时平行检测在c-myc基因沉默后,Erlotinib对CD47及PD-L1转录水平的调控;Western blotting检测Erlotinib用量与PD-L1表达的相关性;通过与肿瘤浸润T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T cell,TIL-T)共培养,检测Erlotinib影响前后A549和H1299细胞对TIL-T细胞治疗的敏感度.结果:Erlotinib能显著下调c-myc在A549和H1299细胞内的表达量(P<0.01);c-myc蛋白表达量受Erlotinib影响下调后,PD-L1的转录水平也受到了明显的影响(P<0.01),但Erlotinib对于c-myc沉默的A549和H1299细胞株中CD47及PD-L1的转录水平影响很小(P>0.05);Erlotinib剂量对A549和H1299细胞中PD-L1的表达量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但对c-myc沉默的细胞株影响不大(P>0.05),结果与转录水平一致;Erlotinib处理后,A549和H1299细胞对TIL-T细胞的抵抗能力显著降低,细胞凋亡信号caspase-3激活更加明显.结论:Erlotinib能通过EGFR通路调控c-myc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进而介导PD-L1表达水平降低,增强TIL-T细胞对A549和H1299细胞的杀伤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帕罗西汀对老年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的抑郁情绪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帕罗西汀对老年食管癌患者行根治术后的抑郁情绪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00例伴有抑郁的行根治术的老年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50例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治疗并辅以心理指导,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帕罗西汀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情况,并对比其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水平IgG(免疫球蛋白G)、IgM(免疫球蛋白M)、CD3+(分化簇3)、CD4+(分化簇4)、CD8+(分化抗原CD8)、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CD47CD8+比值等.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组间的SAS和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况均得到了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较对照组更佳(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IgG、IgM、CD3+、CD4+、CD8+、NK细胞比例以及CD4+/CD8+比值的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D3+、CD4+、CD8+、NK细胞比例以及CD4+/CD8+比值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帕罗西汀可以改善行食管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的抑郁情绪,并能提高其免疫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靶向CD47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随着靶向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 (PD-1)/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等免疫检查点类药物的开发及临床应用,免疫治疗逐渐成为强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之一.分化簇47(CD47)作为天然免疫检查点分子,几乎在所有人类恶性肿瘤(实体瘤和血液系统肿瘤)中高表达,影响肿瘤进展和转移,并参与细胞凋亡、增殖、黏附和迁移等过程,因此,CD47成为研究人类肿瘤的重要靶标.目前,多个国家正在积极开展靶向CD47抗体及Fc融合蛋白药物的多项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本综述对CD47分子结构、功能和相关疾病进行简单介绍,重点总结CD47治疗性抗体类药物的开发及临床应用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中miR-143、miR-145和 Survivin 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检测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中miR-143、miR-145和Survivin mRNA的表达,探讨其在哈萨克族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47例哈萨克族食管癌及癌旁组织标本中miR-143、miR-145和Survivin 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它们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miR-143、miR-145在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中表达较癌旁组织降低(P均<0.01);Survivin mRNA在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中表达较癌旁组织升高(P=0.000);miR-143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P=0.018、0.004、0.022);miR-145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0.007、0.039);Survivin mRNA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P=0.042、0.034).miR-143的表达与miR-145呈正相关(r=0.662,P=0.000),与Survivin mRNA呈负相关(r=-0.313,P=0.002);结论:在哈萨克族食管癌中miR-143、miR-145低表达、Survivin mRNA高表达,miR-143/145基因簇、Survivin mRNA可能共同参与哈萨克族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TSP-1/CD47信号轴在肝再生中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5
随着对肝脏解剖学和肝脏生理功能认识的加深,肝脏早已不是普罗米修斯时代的神秘器官,治疗肝脏疾病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目前,手术切除已经成为肝脏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解剖性肝切除、联合门静脉栓塞的肝切除、分期肝切除和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分阶段肝切除术(ALPPS)等创新技术的应用极大提高了根治性切除率,但肝切除术后肝衰竭(post-hepatectomy liver failure,PHLF)仍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PHLF与肝再生能力不足、缺血-再灌注损伤(IRI)、肝功能代谢不足和免疫损伤等诸多因素相关.研究表明,凝血酶敏感蛋白-1(thrombin sensitive protein-1,TSP-1)/簇分化抗原-47(cluster differentiated antigen-47,CDA-47)信号轴积极调控肝再生过程并在PHLF中扮演着重要角色,TSP-1可能成为预测肝衰竭的灵敏指标 [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慢性肾衰脓毒症患者NLR、CD64及CRP/Alb比值对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脓毒症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簇分化抗原64(CD64)指数、C反应蛋白/白蛋白(CRP/Alb)比值对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慢性肾衰合并脓毒症患者82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细菌培养结果分为非细菌感染组35例和细菌感染组47例.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计算NLR;流式细胞仪检测CD64指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CRP、Alb含量,计算CRP/Alb比值;ROC曲线分析NLR、CD64指数、CRP/Alb比值对慢性肾衰脓毒症患者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细菌感染组患者外周血NLR、CD64指数、CRP/Alb比值分别为7.51±1.83、4.55±1.21、3.21±0.62,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的4.21±1.32、2.24±0.63、2.34±0.55(均P<0.05);NLR、CD64指数、CRP/Alb比值及其联合诊断慢性肾衰脓毒症患者早期细菌感染的敏感度分别为80.00%、77.14%、71.43%、91.43%,特异度分别为76.60%、78.72%、82.98%、93.62%,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7、0.827、0.833、0.952,三项指标联合诊断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均高于单独指标诊断.结论 慢性肾衰脓毒症细菌感染患者外周血NLR、CD64指数、CRP/Alb比值升高,三者联合诊断慢性肾衰脓毒症患者早期细菌感染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CD47及其配体在孕期弓形虫感染小鼠中的表达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孕早期弓形虫感染小鼠中分化簇CD47及其配体信号调节蛋白α(SIRPα)和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在孕中、晚期的动态表达.方法 以C57BL/6J小鼠(6~8周龄)构建孕早期弓形虫感染小鼠模型,将孕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感染组,每组10只.感染组孕鼠于孕6.5 d(Gd6.5)时腹腔注射150个弓形虫速殖子,正常对照组孕鼠同一时间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于Gd12.5、Gd18.5时,收集各组孕鼠子宫和胎盘组织,并记录妊娠状态结局.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两组孕鼠子宫、胎盘组织Gd12.5和Gd18.5时病理损伤,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各组孕鼠子宫、胎盘组织中CD47、SIRPα、TSP-1、主要表面抗原1(SAG1)及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IL-4和IL-13 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D47、SIRPα和TSP-1在孕鼠子宫、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感染组孕鼠孕期出现弓背、耸毛、颤栗和精神萎靡状态,个别出现阴道流血和流产等现象.HE染色结果显示,感染组孕鼠子宫、胎盘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炎症细胞浸润、淤血和坏死等病理损伤.Gd12.5和Gd18.5时,感染组孕鼠流产率均较对照组升高(χ2=20.405、28.644,P均<0.001).qPCR检测结果显示,Gd12.5和Gd18.5时正常对照组和感染组孕鼠胎盘组织中CD47、SIRPα、TSP-1、SAG1、INF-γ、IL-2、IL-4和IL-13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F)=37.511、29.337、97.343、53.755、67.188、21.145、8.658、13.930,P均<0.001];与对照组相比,Gd12.5时感染组孕鼠胎盘组织中CD47、SIRPα和TSP-1表达水平升高(P均<0.01),而Gd18.5时表达降低(P均<0.001);Gd12.5和Gd18.5时感染组孕鼠胎盘组织中均有SAG1表达(P均<0.01);此外,Gd12.5和Gd18.5时感染组孕鼠胎盘组织中INF-γ和IL-2表达水平均升高(P均<0.001),IL-4和IL-13表达下降(P均<0.001).Gd12.5和Gd18.5时正常对照组和感染组孕鼠子宫组织中CD47、TSP-1、SAG1、INF-γ、IL-2、IL-4和IL-13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F′、F)=14.951、25.977、18.711、48.595、39.318、14.248、15.468,P均<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Gd12.5和Gd18.5时感染组孕鼠子宫组织中CD47和TSP-1表达水平均升高(P均<0.01),但SIRPα表达无变化(P>0.05);Gd12.5和Gd18.5时感染组孕鼠子宫组织中均有SAG1表达(P均<0.01);Gd12.5和Gd18.5时感染组孕鼠子宫组织中INF-γ和IL-2表达水平均升高(P均<0.001),IL-4和IL-13表达水平下降(P均<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Gd12.5时感染组孕鼠胎盘组织中CD47表达水平与IFN-γ(rs=0.735)、IL-2(rs=0.655)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均<0.05),与IL-4(rs=-0.689)、IL-13表达水平(rs=-0.795)呈负相关(P均<0.05);Gd18.5时胎盘组织中CD47表达水平与IFN-γ表达水平(rs=-0.745)、IL-2(rs=-0.816)呈负相关(P均<0.05),与IL-4(rs=0.704)、IL-13表达水平(rs=0.802)呈正相关(P均<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Gd12.5和Gd18.5时正常对照组孕鼠子宫、胎盘组织中CD47、SIRPα和TSP-1均呈弱表达;Gd12.5时感染组孕鼠胎盘组织中CD47、SIRPα和TSP-1呈强表达,子宫组织中CD47和TSP-1呈强表达.结论 孕早期弓形虫感染可致小鼠孕中、晚期母胎界面出现CD47及其配体SIRPα和TSP-1异常表达,可能与虫体在母胎界面免疫逃逸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