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信念-行为"健康教育模式对妇女产后非意愿妊娠预防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知识-信念-行为"(简称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妇女产后发生非意愿妊娠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在医院住院分娩的产妇150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愿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50例,对照组开展医院常规产后健康宣教,观察组进行产后避孕咨询,并开展基于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的避孕宣教.于产后42d及产后3,6,12个月进行随访,了解产妇恢复同房、避孕、非意愿妊娠及人工流产情况,比较两组避孕知识掌握情况、健康行为情况(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评估)及对产后服务的满意度.结果:除去失访病例,最终纳入观察组731人,对照组718人进行分析.健康宣教后观察组的产后避孕知识知晓情况得分及HPLP-Ⅱ总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42d及产后3、6个月观察组恢复同房率均低于对照组,产后避孕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产后12月观察组的非意愿妊娠率3.3%,低于对照组的8.5%,观察组的人工流产率1.8%,低于对照组5.4%(均P<0.05);观察组对产后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后开展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的避孕宣教可以提升妇女对避孕知识的掌握度,提高产后避孕率,降低产后1年内的非意愿妊娠率及人工流产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初产妇分娩恐惧应对模式的潜在类别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索初产妇分娩恐惧应对模式的潜在分类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初产妇532人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修订版产前应对量表、分娩态度量表、无法忍受不确定性量表和简版分娩自我效能量表进行调查,基于潜类别分析探索初产妇恐惧应对模式潜在类别,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结果 初产妇分娩恐惧发生率为55.3%,其分娩恐惧应对模式分为5种:无恐惧-无准备(2.1%)、轻度恐惧-应对不良(16.7%)、轻度恐惧-准备缺乏(64.9%)、轻度恐惧-有准备(10.3%)、中度恐惧-逃避分娩(6.0%).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和分娩自我效能是初产妇分娩恐惧应对行为模式的重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初产妇分娩恐惧应对行为模式多样化,医护人员应重视轻度恐惧-应对不良、轻度恐惧-准备缺乏和中度恐惧-逃避分娩初产妇的应对方式,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积极应对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互联网+全程母乳喂养支持的护理干预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以泌乳生理为理论基础的基于互联网+全程母乳喂养支持的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纯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2月在南宁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产科产检至分娩的198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纳入9 9名产妇.试验组采用基于互联网+全程母乳喂养支持的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产后3 d内哺乳或挤奶频率、乳头疼痛发生率、母乳喂养知识和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的差异.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未出现脱落.试验组产后3 d、14 d、42 d、4个月及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组间效应、时间效应、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按是否母婴分离进行分层分析,试验组产后42 d、4个月及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产后3 d内哺乳或挤奶频率、乳头疼痛发生率、母乳喂养知识和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泌乳生理为理论基础的基于互联网+全程母乳喂养支持的护理干预能提高剖宫产产妇泌乳行为的依从性,促进泌乳建立,从而显著提高其6个月内的纯母乳喂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自我管理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哺乳期乳腺炎(lactation mastitis,LM)不仅危害母亲的身心健康,且与新生儿/婴儿获得乳汁的持续与否密不可分.因多发于产褥期,LM患者遭受乳汁淤积的痛苦被放大,患者自报告其疼痛程度甚至较分娩更为强烈[1].若多次复发,患者将对哺乳产生恐惧[1],LM也被视为母乳喂养中断的第三大原因[2].患者经历的母乳喂养困难作为中介因素,可增加产后抑郁发生的风险[3].在世界范围内,LM患病率约为2.5%~40.0%[4],复发率约为8.5%[5].随着我国三胎政策的推行,LM患者或将成为一个庞大群体.自我管理是患者通过保持或促进自身健康,监管疾病症状,减少疾病对自身社会功能、情感和人际关系的不良影响并坚持治疗的一种健康行为,包括疾病管理、角色管理及情感管理[6].高质量的自我管理能够延缓病情进展,甚至帮助乳汁淤积期的轻症患者实现自我治愈,但此过程中患者的复杂体验将影响自我管理效果[7].现有质性研究多注重LM患者的患病经历[1,8,9],忽视了自我管理中的真实感受和体验.因此,本研究对LM患者进行深度半结构化访谈,旨在深入挖掘其患病期间的真实体验,分析问题所在,为完善或制订LM自我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干预对自然分娩初产妇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干预对自然分娩初产妇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2020年10月—2021年12月,选取在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建档的孕妇为研究对象。本研究最终纳入100名孕产妇,对照组50名、干预组50名。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干预。比较两组孕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和母乳喂养情况。结果:两组孕产妇产后3、42 d及产后3个月的母乳喂养知识、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均呈升高趋势,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干预组孕产妇产后3、42 d及产后3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干预能够提高孕产妇母乳知识、自我效能和纯母乳喂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强化健康认知护理联合心理疏导在孕产妇门诊护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强化健康认知护理联合心理疏导在孕产妇门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产检的孕产妇162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81例,行常规门诊产检护理,观察组8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强化认知护理联合心理疏导,对两组的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检次数、孕期体重增幅、产程检查配合情况及缓解分娩疼痛技巧应用等产前认知行为均优于对照组(均 P<0.05);两组分娩方式及新生巨大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各产程时间及总产程时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出院时,观察组患者焦虑(SAS)及抑郁(SDS)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采用强化认知护理联合心理疏导方式为孕产妇开展门诊护理干预效果理想,可缩短产妇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并有利于改善患者情绪状态,可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信息行为动机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索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信息行为动机,为构建信息行为需求评估体系及临床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产科门诊的9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和11例住院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并使用Colaizzi的7步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类和分析,提取主题。结果:分析提取了6个主题,即整个过程中的信息支持,信息期望,自我护理信息需求,信息可信度,信息判断能力,行为改变动机。结论:根据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信息行为改变的动机,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来激发她们的有效信息行为动机改变,并针对连续不断的健康教育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护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衢州市孕产妇获取新生儿保健信息行为偏好的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衢州市孕产妇获取新生儿保健信息行为偏好,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4月在衢州市中医医院进行分娩的226名孕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孕产妇获取新生儿保健信息行为偏好调查问卷通过网络回访形式对其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26份,回收有效问卷215份,有效回收率为95.13%。结果:215名孕产妇认为获取常见疾病(尿布疹、脓疱疮等)防治、生理现象(黄疸、溢乳等)区分及护理、早教形式及内容、心理行为建设及早产儿健康监测方面的信息较困难。215名孕产妇偏好从微信公众平台/APP、宣传手册/宣传栏、网络教学及专家咨询途径获取新生儿保健信息。结论:孕产妇对新生儿保健信息的需求多样化,且偏好的获取途径较多,临床中应拓宽专业化信息获取途径,为孕产妇提供科学而准确的新生儿保健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赋能教育模式与行为指导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自信心、成功率及乳房并发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赋能教育模式与行为指导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自信心、成功率及乳房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检并分娩的426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母乳喂养指导)211例与观察组(赋能教育模式与行为指导)215例。对比两组初产妇母乳喂养自信心、母乳喂养成功率、喂养遵医行为、乳房并发症情况。结果:指导后,两组母乳喂养技能、内心活动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产后1个月、产后3个月及产后6个月纯母乳喂养成功率分别为88.84%、87.44%、83.26%,明显高于对照组(62.56%、61.37%、5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喂养遵医行为依从率为97.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乳房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通过赋能教育模式与行为指导,可提初产妇母乳喂养自信心、成功率,降低乳房并发症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产前综合认知行为干预对无痛分娩初产妇自我效能感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产前综合认知行为干预对无痛分娩初产妇自我效能感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2月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收治的初产妇120例,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产前综合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的心理状态、自我效能及妊娠结局。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产妇的GSES评分较高;观察组产妇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会阴裂伤、宫颈裂伤的总发生率更低;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产前综合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消除初产妇的负面情绪,提高自我效能水平,改善妊娠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