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区河流底栖动物多样性和稳定性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机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近年来生物"多样性与稳定性"理论是河流生态学关注的热点之一.为探究河流底栖动物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的分布模式及其驱动因子,于2021年8月,基于环境DNA技术对黄河流域济南段山区河流进行生物监测.根据土地利用类型,将该山区河流分为低干扰区、中干扰区和高干扰区,分析不同干扰区环境因子、底栖动物多样性及群落稳定性的分布特征,并识别其影响要素.研究结果表明:①环境因子中电导率(EC)、总氮(TN)和硝态氮(NO3--N)均值呈现出高干扰区>中干扰区>低干扰区的趋势.②Margalef丰富度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群落稳定性指数(ICV)和凝聚力指数(|负凝聚力|/正凝聚力)均在中干扰区最高.③氨氮(NH3-N)和生物群落组成变化分别与d(r=0.67,P<0.05)和物种丰度S(r=0.52,P<0.05)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④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EC、NH3-N和NO3--N是显著影响底栖动物群落稳定性的关键环境因子;S和d是显著影响底栖动物群落稳定性的关键生物因子.其中,EC、NH3-N和d有利于群落趋于稳定;高浓度的NO3--N和较低的S虽然不利于群落稳定,但会促进群落的种间竞争关系.研究揭示了生物与非生物因子对河流底栖动物多样性及其群落稳定性的作用机制,可为今后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大兴安岭北部不同海拔樟子松树轮宽度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海拔梯度作为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对植物的分布、种类、生长速度和生理特征具有深远的影响.为探究大兴安岭北部不同海拔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树轮宽度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差异,利用大兴安岭北部满归地区5个海拔樟子松的树芯样本,建立树轮宽度年表,并分析5个海拔樟子松树木径向生长特征与气候要素的相关关系,进而探讨了不同海拔间的树木生长气候响应异同及响应关系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海拔相比,中高海拔(1150m)樟子松树轮宽度年表可能包含更多的气候信息.树轮宽度年表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高海拔(1200 m)樟子松对温度的响应并不明显,仅与上年10月和当年9月的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中高海拔和中海拔(900 m)的樟子松分别对生长季4-9月和5-8月的温度表现出较好的显著正相关,中低海拔(800 m)和低海拔(700 m)的樟子松均受到了干旱胁迫的抑制,均与当年6月的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4月和6月的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与上年10月到当年9月的帕默尔干旱指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气温发生突变后,高海拔、中高海拔和中海拔樟子松的生长趋势显著上升,而中低海拔和低海拔樟子松的生长趋势下降.相关结果显示,当年5月的平均最低气温是高海拔、中高海拔和中海拔树轮宽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滑动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海拔和低海拔的樟子松对气候因子的敏感性均减弱,中高海拔和中海拔樟子松对温度的敏感性增强,但中海拔樟子松对帕默尔干旱指数的敏感性减弱,中低海拔樟子松对降水和帕默尔干旱指数的敏感性均减弱.研究揭示了大兴安岭北部不同海拔樟子松树木年轮宽度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复杂关系,并为评估大兴安岭樟子松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提供了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多维疗法在产后康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多维疗法在产妇产后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5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产康宣教与指导,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行产后康复多维疗法(postpartum rehabilitation multidimensional therapy,PRMT)干预,分别测量两组干预前后体重滞留、体态变化、体脂分布、盆底肌表面肌电压和腹直肌分离间距(IRD)、尿失禁生存质量问卷(I-QOL)、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FIQ-7)及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等观察干预效果,并通过自制问卷调研产妇使用PRMT满意度.结果:干预40天后,试验组体重(BW)、腰围(WC)、体质量指数(BMI)和腰臀比(WHR)均显著降低(P<0.01),且BMI、WC、W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体脂百分比(PBF)、内脏脂肪面积(VFA)、体脂肪量(BFM)、脂肪指数(FMI)均显著下降(P<0.01),且PBF、BFM、FM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盆底Ⅰ、Ⅱ类肌电压、评估总得分、I-QOL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PFIQ-7评分明显下降(P<0.01),且Ⅰ、Ⅱ类肌电压、评估总得分和Ⅰ-QO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静息和屈曲状态下各位点处IRD均明显缩小(P<0.05或P<0.01),且静息状态下脐上缘、脐下缘和屈曲状态下脐下缘处IRD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EPDS评分显著下降(P<0.01),且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57例产妇完成满意度调研问卷,约八成对PRMT过程满意并表示PRMT提升了其再生育意愿.结论:PRMT对产妇产后体重滞留、体态变化、体脂分布、盆底功能损伤、腹直肌分离及心理抑郁情绪具良好改善作用,有助提升女性接受再生育意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安徽省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分析及情景模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科学认知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状况是开展农业减排降碳的重要前提,对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田高质量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安徽省为例,利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排放系数法评估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水平,运用对数平均迪式指数分解(LMDI)方法解析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驱动机制,最后基于STIRPAT模型并结合情景分析方法对未来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1)安徽省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整体呈增加趋势,水稻种植CH4排放的贡献最大,占比达55.27%,空间分布上呈现为皖中地区排放量较高、皖北和皖南地区相对较低.(2)安徽省农田生态系统单位播种面积排放强度呈增加趋势,单位农业产值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两种排放强度均呈"北低南高"分布特征,即淮河以北地区排放强度及变化幅度相对较低,淮河以南地区表现为相反规律.(3)农业经济水平与安徽省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呈现出正效应,是影响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生产结构、农业人口规模均呈现出负效应,其中农业生产效率与农业人口规模因素对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抑制作用较强.(4)基准情景、低碳情景、绿色发展情景与可持续发展情景下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呈先上升达到峰值后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基准情景在2028年达峰,其余三种情景在2025年实现达峰目标.粗放发展情景下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在未来呈不断增加的发展趋势,未能实现达峰目标但增速逐渐放缓,农业发展表现出较强的减排潜力.安徽省应加强控制水稻种植CH4排放,综合考量区域差异,多措并举、因地制宜地制定农业减排政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双碳"目标下北京城市形态时空演变及其对碳排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控制碳排放是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和城市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城市形态与碳排放关系密切.基于2000-2020年碳排放、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指数等数据得到北京市碳排放和城市形态时空演变格局,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探究城市形态对碳排放的影响,通过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揭示城市形态因子对碳排放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碳排放空间上呈现中心高、四周低、由中心向周边扩散的分布格局,其中2001-2005年和2010-2015年增幅分别为-13.8%和15.8%;(2)2000-2020年北京市城市形态因子具有明显的时空演变特征,平均斑块类型面积、最大斑块指数和有效格网大小增长率分别为56.4%、78%和112%,平均斑块密度呈下降趋势,斑块结合度和分散指数变化不明显;(3)城市形态与碳排放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斑块密度和有效格网大小与碳排放呈负相关性,斑块结合度对碳排放有正向影响;(4)城市形态因子对碳排放影响程度排序为:有效格网大小>斑块类型面积>最大斑块指数>斑块结合度>分散指数>斑块密度>周长面积分维,且有效格网大小与分散指数的交互作用对碳排放空间异质性影响程度最高.不同地区应因地制宜考虑城市形态对碳排放的影响,进而制定其空间格局优化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渤海湾潮间带互花米草-牡蛎共生群落生物特征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牡蛎礁是典型的海岸带生态系统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于2022年6月、2023年4月和6月对渤海湾西岸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tora)-牡蛎共生群落的分布及群落特征进行了系统性调查及监测分析.基于COI片段检测表明该潮间带牡砺礁建礁物种为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该区域牡砺礁总面积约为19.71hm2,牡蛎种群密度和补充量在陆海梯度上呈现增加趋势,靠海一侧牡蛎密度和补充量更加充足.共采集大型底栖动物7门53种.基于非度量多维尺度(NMDS)分析和相似性分析(ANOSIM)检验发现,牡蛎礁存在的共生区域与仅互花米草分布区和光滩区的大型底栖群落组成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P<0.05).与其他区域相比,共生区域内出现的大型底栖生物种类数最多,生物量更高,其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丰富度指数也较高.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湾西岸马棚口潮间带的新生牡蛎礁群改变了大型底栖群落组成结构,提高了生物多样性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不同中医证型急性心梗患者TyG指数、病变血管及心室重构分析观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观察不同中医证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TyG指数、病变血管类型及心室重构的临床差异.方法 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5例,根据《急性心肌梗死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分为6种中医证型:痰瘀互结证、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寒凝心脉证、气阴两虚证及正虚阳脱证,分析不同证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支数、病变血管类型、TyG指数、心室重构的差异.结果 11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痰瘀互结证41例、气虚血瘀证28例、气滞血瘀证29例、气阴两虚证15例、正虚阳脱证2例、寒凝心脉证0例.病变血管为前降支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证型分布:气滞血瘀>气阴两虚>痰瘀互结>气虚血瘀.病变血管为右冠状动脉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证型分布:痰瘀互结>气阴两虚>气虚血瘀>气滞血瘀.病变血管为回旋支的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证型以气虚血瘀和痰瘀互结为主.单支病变以气滞血瘀为主,其次痰瘀互结;双支病变以气虚血瘀为主,其次气滞血瘀,3支病变则以气阴两虚为主,其次痰瘀互结.痰瘀互结证患者的TyG指数与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患者TyG指数相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气阴两虚证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互结证患者的甘油三酯水平高于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气滞血瘀证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证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证型患者心脏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值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急性心肌梗死中医痰瘀互结证与LVEDD呈正相关(r=0.204,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支数、TyG指数、甘油三酯、病变血管类型与中医证型有关;痰瘀互结证患者TyG指数最高;多支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存在气虚证;痰瘀互结证与LVEDD呈正相关.TyG指数、LVEDD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痰瘀互结证辨证具有参考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百山祖国家公园植物群落α和β多样性对海拔梯度的响应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物种多样性对海拔梯度的响应是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为探究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百山祖园区(以下简称百山祖国家公园)内的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采用样带法在百山祖国家公园设置一组三条连续海拔梯度样带,连续海拔垂直样带相较非连续海拔分布的样地具有更多的优势,它具有更精确的检测能力和更灵敏的检测手段,能够更好的对任意海拔位置上物种、群落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及其机制进行研究.所建设样带宽30 m,总长3210 m,海拔范围为636.3-1928.04 m,总面积为9.63 hm2,在样带中进行植物群落每木调查.调查样带内所有胸径≥ 1 cm的木本植物个体,记录种名、胸径等,分析植物群落α和β多样性对海拔梯度的响应.结果表明:在三条样带上,共记录木本植物260种、69914个个体,隶属于55科109属.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与海拔梯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地形因子中海拔对物种α多样性影响最大,坡度次之,坡向对α多样性影响较小.随着样地间海拔距离的增大,样地间β多样性指数(Jaccard相似性指数)都与样地间海拔距离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群落的Jaccard相似性指数随着样地间海拔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植物群落β多样性与海拔、坡度、坡向均呈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海拔的影响最大,坡度次之,坡向的影响较小.在海拔梯度上物种β多样性的周转组分占主导地位,各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差异由物种更替控制.研究结果为今后百山祖国家公园及其他亚热带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山地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稳定性维持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位点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索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C677T位点的多态性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 2022 年1 月至 2023 年 12 月在潮州市人民医院确诊的 101 例CRC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 98 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Sanger测序,检测受试者MTHFR基因C677T位点多态性.对两组受试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家族史、基因型等进行比较.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调整优势比(adjusted odds ratio,AOR)和 95%CI,分析CRC患病的风险因素.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MTH FR C677T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CC、CT基因型的CRC患病风险较TT基因型高(AOR=4.068,95%CI 1.672~9.896,P<0.05;AOR=2.866,95%CI 1.481~5.546,P<0.05),C等位基因纯合子(CC)携带者的CRC患病风险较T等位基因(CT+TT)携带者高(AOR=3.176,95%CI 1.718~5.870,P<0.05).结论 MTH FR基因C677T位点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会增加CRC患病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总结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现状,探讨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病例作为感染组,共41例,按照1∶1的比例,随机抽取同科室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年龄相近(±10岁)、性别相同未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41例病例作为非感染组,分析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并基于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41例手术部位感染患者,术后1~3d发生手术部位感染10例(24.39%),术后4~6d发生手术部位感染12例(29.27%),术后7~9d发生手术部位感染5例(12.20%),术后10~30 d发生手术部位感染10例(24.39%),术后31~90 d发生手术部位感染4例(9.76%).感染组检出40株病原菌,主要为革兰氏阳性球菌(31株,77.50%),最常见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9株,47.50%),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株,17.50%).两组糖尿病史、体重指数(BMI)、术前纤维蛋白原、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引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BMI(OR=1.231,95%CI:1.049-1.445,P=0.011)是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BMI作为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临界值为25.37 kg/m2.结论 骨科手术患者中,肥胖患者更易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建议进一步强化肥胖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以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