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伤弧菌感染致急性心力衰竭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创伤弧菌是一种嗜盐嗜温的条件致病性革兰阴性菌,需氧和厌氧环境下均能生长,毒力较强,常寄生在虾、蟹、蚌及牡蛎等海洋生物体内,并以此为媒介经消化道或肢体破损创口接触带菌海水感染人类而致病。因此创伤弧菌感染具备地域性,临床上少见,且病死率高,临床医师对其诊治缺乏经验。本文报道1例急性创伤弧菌感染致心力衰竭病例诊治经验,供临床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郭维琴教授诊治中青年高血压的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索郭维琴教授诊治中青年高血压用药规律,总结郭维琴教授临床诊疗经验,以期传承其经验及学术思想.方法:收集筛选郭维琴教授门诊治疗的中青年高血压医案,将诊疗信息录入名医传承辅助平台,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纳入郭维琴教授诊治病人79例,郭维琴教授治疗中青年高血压的核心用药组成以活血化瘀药为主,包括丹参、红花、赤白芍、川芎,兼有清肝降火之钩藤、夏枯草、菊花,健脾化痰有炒白术、茯苓,安神定志之酸枣仁、远志、生龙骨、生牡蛎,滋补肝肾之山茱萸等27味中药.辅助药物主要包括栀子、黄芪、桑寄生、片姜黄、枸杞子、川楝子、浙贝母、首乌藤、磁石、砂仁等114味.结论:郭维琴教授在治疗中青年高血压方面,擅长应用活血化瘀的同时,注重清肝降火、滋补肝肾、健脾化痰、安神定志之药的使用,体现了郭维琴教授"从心立论"高血压,重视"肝脾同调,心神共养"的学术思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从厥阴论治恶性肿瘤的核心处方挖掘与机制初探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讨李忠教授基于厥阴理论辨证论治恶性肿瘤的核心处方,并进行中药含药血清对肿瘤细胞抑制作用的体外实验验证.方法 收集李忠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国际部门诊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恶性肿瘤患者的处方数据,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V 2.3.7分析药物频次、性味归经,并进行中药间的聚类分析、关联分析、复杂网络分析,总结核心处方.将8只SPF级6~8周龄SD雄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4只.分别以2 ml核心处方中药煎剂与同剂量生理盐水灌胃中药组和对照组,连续灌胃7 d,提取含药血清.CCK8法确定含药血清对A549、HepG2细胞的最佳干预浓度与干预时间.设置空白组:完全培养基培养,不加药;中药组:以最佳浓度含药血清进行干预;对照组:以同剂量空白血清进行干预.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进行细胞凋亡及周期检测,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与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共纳入8 166首处方,药物共300种,用药性温、味甘较多,归经以肝、肺经为多.黄芪、鳖甲、乌梅、山萸肉等16味药物使用频率均>90%.结合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结果与李忠教授经验,得出平调阴阳法核心处方1首,包括生黄芪、炙黄芪、醋鳖甲、仙鹤草、乌梅、党参、当归、熟地黄、忍冬藤、白芍、穿山龙、浙贝母、僵蚕、生牡蛎、山萸肉.实验研究发现,中药含药血清最佳干预浓度为20%、干预时间为48 h.中药组A549、HepG2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低于对照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阻滞细胞周期长于对照组,Bcl-2、N-Cadherin、Vimentin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Cleaved-Caspase-3、E-Cadherin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用数据挖掘可得出从厥阴论治恶性肿瘤的核心处方,处方含药血清可体外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机制可能与促进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抑制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抑郁症肝郁气滞型大鼠肝脏sEH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基于肝脏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soluble epoxide hydrolase,sEH)表达变化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肝郁大鼠的影响.方法 选取50只SPF级SD雄性大鼠,10只作为空白组,40只建立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刺激(CUMS)大鼠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氟西汀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低剂量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连续灌胃给药4周,1次/d,分别于造模前、成模后及给药后进行旷场实验、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评估大鼠抑郁状态,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大鼠肝脏组织中sEH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定量检测大鼠肝脏组织中sEH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活动总路程、悬尾挣扎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游泳不动时间明显延长(P<0.05),肝sEH蛋白含量及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低剂量组(CLMT-L)、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高剂量组(CLMT-H)的活动总路程、悬尾挣扎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游泳不动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肝sEH蛋白含量及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干预后,氟西汀组、CLMT-L组、CLMT-H组活动总路程、悬尾挣扎时间均明显长于干预前(P<0.05),游泳不动时间明显短于干预前(P<0.05).结论 抑郁发生后可以增加sEH在肝脏内的表达,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能显著改善肝郁气滞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并降低肝脏sEH的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肝sEH含量变化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黄河口西南侧小岛河河口天然牡蛎礁的牡蛎种群结构
编辑人员丨2024/5/25
牡蛎礁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但退化最严重及受关注度最高的海洋生境之一,牡蛎礁修复亦成为国际海洋生态修复的热点.掌握牡蛎自然种群状况及动态变化是评估牡蛎礁修复效果的基础.目前,我国天然牡蛎礁的牡蛎种群状况相关的背景资料较为缺乏.在黄河口西南侧的小岛河河口新发现天然活体牡蛎礁,但该牡蛎礁曾被大规模的商业采捕,亟需推进针对性的保护和修复研究工作.基于 2021 年 11 月对该牡蛎礁开展的牡蛎种群生态调查,分析其种类组成、年龄结构及生长特征.结果显示:该牡蛎礁分布有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和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牡蛎礁上以活体牡蛎为主,死亡牡蛎壳体数仅占 6.1%—6.7%.活体牡蛎的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811±778)个/m2 和(21.97±30.43)kg/m2,近江牡蛎较多,其密度和生物量分别占比 55.7%和 76.4%.近江牡蛎和长牡蛎的年龄分别介于 0+—4+龄和 0+—2+龄,它们都以壳高介于 30-40 mm及壳质量<5g的 0+龄个体数量居多(>80%).近江牡蛎的壳体形态参数均值都高于同龄组长牡蛎的相应值.两种牡蛎壳体均呈负异速增长,不同龄级的壳体延展方向不同.拟合 von Bertalanffy 生长方程得到,近江牡蛎和长牡蛎的渐近壳高分别为286 mm和 173 mm,估算的拐点年龄分别为 5.47 龄和 2.56 龄,两种牡蛎的生长曲线分布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以上结果表明,小岛河河口的天然牡蛎礁的牡蛎自然种群资源较丰富,具有高密度、低龄和低死亡率等特点,有较好的活力和扩张潜力,有利于被采捕后的礁体的恢复.两种牡蛎中,近江牡蛎因其具有较高的生物量和较长的生长年龄,对礁体形成和扩繁可能更为重要.建议对该天然牡蛎礁及牡蛎种群开展周期>3 年的原位保护、修复和连续监测计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三角帆蚌CypA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后的表达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5/11
为研究亲环蛋白A(Cyclophilin A,CypA)在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免疫系统中的作用,研究利用PCR与RACE技术克隆获得三角帆蚌CypA基因全长cDNA序列(基因序列登录号:MN121742).三角帆蚌CypA基因cDNA序列全长1237bp,其5'非编码区(UTR)长度为57 bp,3'非编码区长度为688bp,三角帆蚌CypA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长度为492 bp,编码164个氨基酸,CypA蛋白质理论等电点为8.9,相对分子量为17.29 kD.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序列检索,三角帆蚌CypA氨基酸序列与其他贝类CypA的相似性依次为池蝶蚌(Hyriopsis schlegelii)(99.39%)、青蛤(Cyclina sinensis)(77.44%)、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78.05%)、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78.66%)和大竹蛏(Solen grandis)(75.05%).通过SWISS-MODEL预测三角帆蚌CypA含有8个p折叠和2个a螺旋,可能形成CypA的活性中心区域.利用MEGA 5.1软件将三角帆蚌CypA与其他物种CypA基因进行序列比对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三角帆蚌CypA与池蝶蚌的CypA聚为一支,其与池蝶蚌CypA具有最近的亲源关系.通过qRT-PCR检测CypA基因在三角帆蚌不同组织中表达,发现三角帆蚌性腺中CypA基因的表达量最高,肝脏、肾和鳃中的表达量次之.对三角帆蚌浸泡感染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CypA基因在肝脏、性腺、肠和鳃中的表达水平在感染72h先升高后降低,其表达量在性腺和鳃中6h最高,肝脏中12h达到峰值,肠中24h达到最高值,表明三角帆蚌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可显著诱导CypA基因的表达.CypA基因在性腺中的表达量到达峰值的时间要早于肠与肝脏,且到达峰值时的相对表达量(14.91)也显著高于肝脏(9.89)、肠(9.78)和鳃(7.53),推测CypA在三角帆蚌性腺中具有防御细菌感染的重要作用,三角帆蚌性腺可能不仅具有生殖的功能,同时在免疫防御系统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罗氏肾病Ⅲ号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脾肾亏虚、浊毒瘀阻型3-5期非透析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探讨罗氏肾病Ⅲ号方(由海藻、黄芪、丹参、熟地黄、煅牡蛎、鱼腥草、荆芥穗等组成)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脾肾亏虚、浊毒瘀阻型3-5期非透析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0例脾肾亏虚、浊毒瘀阻型3-5期非透析CK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罗氏肾病Ⅲ号方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肾功能指标、尿蛋白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56%(86/90),对照组为81.11%(73/90),组间比较(χ2检验),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血尿酸(UA)、胱抑素C(Cys-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4)治疗后,2组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4/9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56%(14/9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氏肾病Ⅲ号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脾肾亏虚、浊毒瘀阻型3-5期非透析CKD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显著缓解患者机体炎性反应,改善患者的肾功能,降低患者的尿蛋白排出量,且用药的安全性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长期饥饿下熊本牡蛎生理代谢和酶活性变化
编辑人员丨2024/4/13
为了探讨熊本牡蛎(Crassostrea sikamea)在长期饥饿胁迫下的生理代谢响应,测定了长期饥饿(0~80 d)以及再投喂(90~118d)状态下熊本牡蛎的耗氧率、排氨率以及肝胰腺组织乳酸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丙酮酸激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和溶菌酶的活性.结果表明:长期饥饿下,熊本牡蛎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极显著降低(P<0.01);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熊本牡蛎乳酸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丙酮酸激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溶菌酶活性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再投喂后熊本牡蛎的耗氧率、排氨率均极显著升高(P<0.01);长期饥饿对熊本牡蛎代谢和免疫功能造成损伤,熊本牡蛎通过降低代谢率和代谢酶的活性应对长期饥饿胁迫.本研究可为海水贝类饥饿胁迫下代谢调节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长牡蛎弧菌抗性选育家系生长和存活性状遗传参数评估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研究以前期筛选的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弧菌抗性家系为亲本,构建40个全同胞家系,评估了弧菌抗性选育家系生长和存活性状的遗传参数及多个环境下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结果显示,在不同日龄下,壳高和壳长的遗传力分别为(0.46±0.10)-(0.59±0.13)和(0.30±0.08)-(0.59±0.13),为中高等遗传力,存活性状的遗传力为(0.25±0.06)-(0.41±0.11),为中低等遗传力.不同日龄的壳高和壳长遗传相关(0.429-0.828)均大于表型相关(0.192-0.611),除180日龄时,遗传和表型相关为低度正相关,其余各阶段均为中高度正相关;生长与存活性状的遗传和表型相关分别为(-0.138-0.380)和(-0.073-0.512),表现为中低度相关性.研究中生长和存活性状在两个环境间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34-0.68)和(0.32-0.50),均小于0.7,表明乳山和荣成海区家系的生长和存活性状间存在明显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因此对长牡蛎弧菌抗性进行选育时需要针对不同的养殖环境制定不同的育种方案.研究为长牡蛎抗弧菌品系的选育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基于R语言分析全国名中医白长川治疗失眠症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基于R语言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全国名中医白长川教授基于"神舍观"治疗失眠症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白长川教授治疗失眠症医案202 个,建立Excel 数据库,录入患者诊疗信息,运用R语言进行药物频次及属性分析、相关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同时对医案中的症状和舌象与脉象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收集首诊处方202 个,涉及药物175 味,药物占比大于20%的有28 味,使用频率前10 位的药物依次为龙骨、牡蛎、茯苓、柴胡、白术、酸枣仁、远志、石菖蒲、姜半夏、焦栀子;四气以寒、温为主,五味以苦、甘为主,归经以肺、心、肝为主.相关系数较高的前 5 组药对组合多为安神药,关联分析得出核心药物有柴胡、黄芩、龙骨、牡蛎、远志、石菖蒲、首乌藤、酸枣仁,此组合可视为小柴胡汤、孔圣枕中丹、酸枣仁汤之变方.聚类分析分为4 类,分别为小柴胡汤、丹栀逍遥散、黄连温胆汤加减以及常用药对组合.对医案进行关联分析得出,支持度最高的症状关联为易早醒和不复睡,舌脉关联为苔薄黄腻、脉沉细.结论:白长川教授基于"神舍观"治疗失眠症的主要方剂有小柴胡汤、丹栀逍遥散、黄连温胆汤等方,核心药物组合是柴胡、黄芩、龙骨、牡蛎、远志、石菖蒲、首乌藤、酸枣仁,符合调达三焦气机、运脾和胃安神的治疗大法,令阴阳各有所入之处,营卫兼得转化之机,神入其舍、安守于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