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氏针与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大龄儿童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克氏针与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福州市第二总医院小儿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8例儿童锁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男20例,女8例;年龄10.0(9.0, 12.8)岁;左侧22例,右侧6例;Craig修订的骨折Neer分型:Ⅱ型22例,Ⅳ型5例,Ⅴ型1例。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2组:克氏针组(12例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和钩钢板组(16例采用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简易版上肢功能评分(quickDASH)及外观满意度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28例患者获(14.8±6.5)个月随访。克氏针组患者手术时间[(34.3±12.1)min]显著短于钩钢板组[(49.4±16.8)min],末次随访时患者外观满意度VAS评分[(8.2±1.1)分]显著高于钩钢板组[(6.2±2.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克氏针组与钩钢板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评分、quickDASH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于儿童锁骨远端骨折患者而言,克氏针与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后均可获得良好的功能,但克氏针内固定手术时间较短、术后患者外观满意度更高且无需二次手术取内固定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Papavasiliou和Crawford Ⅳ型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治疗效果的研究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合并肘关节脱位(Papavasiliou和Crawford分型Ⅳ型)与无肘关节脱位(Ⅱ型和Ⅲ型)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因移位性肱骨内上髁骨折需行手术治疗的101例患儿资料,其中男54例,女47例,年龄(9. 5±3. 4)岁,年龄范围5~14岁。根据是否合并肘关节脱位分为两组,A组为单纯肱骨内上髁骨折共75例;B组为肱骨内上髁骨折合并肘关节脱位共26例。A组患儿行骨折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术,B组患儿均急诊行手法复位肘关节脱位,后期行骨折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术。术后定期随访,记录患儿尺神经损伤、肘关节疼痛等临床资料,肘关节X线正侧位片进行影像学评估,Robert功能评分评估比较两组患儿肘关节功能。结果:A组和B组术前有尺神经损伤症状患儿分别为21例和9例。术后A组尺神经损伤症状有15例,其中新增2例;B组尺神经损伤症状术后有8例,其中新增1例。两组患儿均6个月全部恢复。末次随访时影像学资料显示两组患儿肘关节解剖关系匹配良好、无脱位复发、无滑车缺血坏死及骺板早闭发生。根据Robert功能评分,A组中,优39例,良22例,可11例,差3例。B组中,优11例,良9例,可4例,差2例。两组间Robert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结论:经手术治疗的儿童移位性肱骨内上髁骨折无论是否合并肘关节脱位都具有良好的影像和功能转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Song Ⅲ型肱骨外髁骨折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外髁骨折Song分型中Ⅲ型骨折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安徽省儿童医院骨科收治的40例SongⅢ型儿童肱骨外髁骨折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切开复位组和闭合复位组,切开复位组采用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共20例;闭合复位组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共20例。两组术后均予石膏固定,均于术后6周、3个月、6个月、1年门诊随访,评价并记录肘关节活动度,并予X线检查评估;于术后半年及1年随访时使用Hardacre标准评估患儿临床及影像学复查结果。结果:所有患儿均于术后6周达到骨折影像学愈合标准,于门诊拔出克氏针后开始功能锻炼;6个月半年按照Hardacre标准评估,切开复位组疗效优12例,良7例,差1例;闭合复位组疗效优15例,良5例;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年按照Hardacre标准评估,切开复位组疗效优15例,良4例,差1例;闭合复位组疗效均为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手术是SongⅢ型肱骨外髁骨折的合理选择,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较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微创无切口,且对恢复肘关节活动度,减少骨关节并发症更有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3种不同方法治疗大龄儿童不稳定尺桡骨远端骨折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石膏固定、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切开复位接骨板联合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治疗大龄儿童不稳定尺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收治并获随访的110例大龄儿童不稳定尺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资料。男73例,女37例;年龄(11.6±2.3)岁(10~14岁)。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成手法复位石膏固定组(手法复位组48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组(经皮克氏针组,35例)与切开复位接骨板联合弹性髓内针内固定组(切开复位组,27例)。3组患儿骨折复位术后均采用肘下短臂前后石膏托外固定,骨折愈合后拆除石膏,行患肢腕关节功能训练。对3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治疗费用、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再移位率及腕关节功能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患儿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手法复位组、经皮克氏针组、切开复位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0.2±8.4) min、(35.4±12.2) min、(68.5±20.4) min,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42.1±3.8) d、(44.2±4.3) d、(48.4±5.3) d,治疗费用分别为(2 000.4±551.3)元、(8 000.2±1 151.6)元、(20 010.7±2 453.3)元。3组手术时间及治疗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1.226, F=58.427,均 P<0.05)。患儿均获6~18个月[(11.2±3.7)个月]随访。术后3个月随访时腕关节功能按Berton愈后评价标准,手法复位组、经皮克氏针组、切开复位组优良率分别为89.6%(43/48例)、91.4%(32/35例)、92.6%(25/27例)。手法复位组有6例患儿术后2周内出现骨折再移位。出现针尾激惹症状4例(经皮克氏针组3例,切开复位组1例)。患儿骨折均顺利愈合,随访过程中均未发现骨不连及医源性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结论:手法复位石膏固定、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切开复位接骨板联合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治疗大龄儿童尺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评估上无差异。手法复位术后骨折再移位率高;切开复位手术创伤大,治疗费高;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骨折再移位率低等优点,是治疗大龄儿童不稳定尺桡骨远端骨折的优先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正前方切口入路治疗儿童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易行、创伤小的儿童股骨颈骨折手术入路方法,并初步评估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3年1月广东医科大学东莞市儿童医院小儿骨科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采取切开复位、加压螺钉或克氏针固定治疗的儿童股骨颈骨折患儿临床资料,共13例(14侧,其中1例合并癫痫患儿两侧股骨颈先后相隔6个月发生骨折),男10例、女3例;年龄3.2~8.2岁,平均年龄6.5岁。Delbet分型:Ⅰ型2例(2侧),Ⅱ型9例(10侧),Ⅲ型2例(2侧)。术前均存在明显骨折移位或成角畸形。手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于C臂下精准定位,采用正前方切口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钝性游离股直肌近端外侧,并将股直肌近端向内侧牵开,显露髋关节囊前部。对于Ⅱ、Ⅲ型骨折,打开关节囊,助手牵引,直视下复位,打入导针确定无误后打入2枚直径4.0 mm的空心加压螺钉固定;对于Ⅰ型骨折,采用3~4枚直径2.0 mm的克氏针固定。术后髋人字支具或石膏固定6周。术后3个月内患侧避免负重,每个月随访1次,术后6个月拆除内固定。收集患儿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复位以及随访情况。结果:患儿平均切口长度3.2 cm,术中未切断任何肌肉,平均手术时间36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2.3 mL。术后X线片均显示解剖复位。13例均获随访,拆除内固定时间为术后6~12个月,平均为术后6.8个月。1例Ⅰ型骨折患儿拔出克氏针后,MRI发现股骨头缺血坏死。结论:DAA治疗儿童股骨颈骨折,骨折部位暴露清楚,创伤小,不破坏前方肌肉的完整性,术后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是治疗儿童股骨颈骨折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手术入路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声引导下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Jak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Jak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8月— 2017年8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59例Jak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30例,女29例;年龄1.5~8.1岁[(4.0±1.8)岁]。34例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术中采用X线监测复位效果(对照组);25例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术中采用超声监测复位效果(研究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末次随访肘关节功能评价采用Broberg和Morrey评分标准。结果:患儿均获随访17~31个月[(23.2±4.2)个月]。对照组手术时间为(50.7±22.2)min、术中出血量为(6.1±3.8)ml,均明显高于研究组[分别为(21.4±3.3)min、(1.1±0.3)ml]( P均<0.05)。对照组和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8.0±0.8)周和(7.8±0.7)周( P>0.05)。按Broberg和Morrey评分标准,对照组术后肘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7%,其中优31例,良2例,中1例,差0例;研究组术后肘关节功能优良率为100%,其中优22例,良3例,中0例,差0例( P>0.05)。研究组均未出现伤口感染或畸形愈合,仅有2例术后出现针尾激惹,拔除克氏针后均恢复良好;对照组3例出现伤口感染,2例出现畸形愈合,均为肱骨远端外侧骨突形成。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高于研究组0%( P<0.05)。 结论: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相比,超声引导下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Jak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的效果相似,但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自制克氏针外固定支架治疗指骨关节内骨折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男,52岁。入院8 h前因外伤致右手破溃疼痛出血,指体畸形、活动受限(图1)。X线片示:右示指近节指骨骨折伴长段骨质缺损,中指近节指骨近端骨折;环指近节指骨基底部累及关节面粉碎性骨折(图2)。专科检查:右示指指体仅桡侧约0.6 cm皮肤相连、指骨长段缺损、掌背侧皮肤缺损、创面以远指体干瘪、无血运;示中环指指体畸形、指端感觉减退、血运较健指差、活动受限;手背大部分皮肤淤紫、血运欠佳,拇小指活动、感觉、血运无异常。急诊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右手清创缝合、示指残端修整+中指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环指指骨手法复位外固定术,术中示指于第二掌骨头水平行残端修整术,中指近节指骨骨折累及少许关节面予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环指累及关节面粉碎性骨折,且手背皮肤血运欠佳,以三根直径1.6 mm克氏针分别固定于近节指骨中远端、第三和四掌骨远端,经中指近节指骨切口,通过触摸、牵拉复位骨折,克氏针折弯,近节指骨克氏针分别与掌骨两根克氏针固定;透视调整固定位置、骨折透视满意后以钢丝固定克氏针。术后预防感染、改善循环等,手背皮肤无坏死、指体血运良好,切口甲级愈合(图3)。术后2周予石膏辅助固定,4周指导积极功能锻炼,7周拆除环指外固定支架、7~8周分次拆除中指固定克氏针(图4)。术后随访12个月,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中、环指指体功能优良 [1](图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盖氏等样损伤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男,11岁,骑自行车摔伤,左上肢伸直位手掌着地,致左前臂疼痛、畸形2 h。临床检查:左侧手掌大/小鱼际皮肤擦伤,左前臂远端肿胀、压痛,畸形明显,左腕关节屈伸活动障碍,末梢血运良好。左前臂X线正侧位、CT平扫及三维重建示:桡骨中下1/3斜行骨折伴尺骨远端骨骺分离向掌侧移位(图1A~1D),诊断"左侧盖氏等样损伤"。入院后立即行尺桡骨手法复位,复查X线示尺桡骨损伤复位均不满意,拟行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及尺骨远端骨骺分离手法整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成功后,患儿取仰卧位,左侧患肢置于可透视X线手术台上,桡骨远端取Henry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自桡动脉和桡侧腕屈肌间隙显露骨折端,牵引复位后取8孔普通加压钢板固定。尺骨远端骨骺分离手法整复,X线透视位置满意后,采用直径1.5 mm克氏针经皮穿针固定(图1E,1F)。术毕逐层缝合切口,前臂取中立位石膏固定。围手术期术前0.5 h静滴头孢呋辛0.5 g,术后每3 d常规清洁换药一次,术后10 d拆线,切口Ⅰ期愈合,4周拆除石膏,指导患儿进行腕关节主动屈伸训练,6周拔除克氏针,6个月时复查X线示骨折愈合良好,拆除桡骨内固定钢板。术后随访3个月时发现尺骨骺板生长停滞(图2A,2B);2年时复查尺骨短缩4 mm,腕关节屈/伸、尺偏/桡偏及旋前/旋后活动范围与健侧一致,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图3),改良Mayo手腕评分法评定95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分期与择期手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跖跗关节复合体骨折脱位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分期与择期手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跖跗关节复合体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26例急性闭合性跖跗关节复合体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32~52岁[(44.3±5.2)岁]。按照受伤至收治时间分组,伤后8 h内收治的14例患者行分期手术治疗(分期组),Ⅰ期手术均为急诊在C形臂X线机监视下行复位和克氏针临时内固定术,待肿胀消退后Ⅱ期行跖跗关节骨折脱位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伤后超过8 h收治的12例患者行择期手术(择期组),待肿胀消退后,择期行跖跗关节骨折脱位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术前、术后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足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18.5±3.8)个月]。分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77.3±5.6)min、(14.3±2.2)d、(12.3±1.2)周,短于择期组的(101.5±7.5)min、(20.3±5.2)d、(14.3±2.2)周( P均<0.01)。随着术后时间延长,两组VAS显著降低,AOFAS中足评分显著升高( P均<0.05)。两组术前、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 05);分期组术后1,6个月VAS分别为(4.4±0.8)分、(2.1±0.4)分,低于择期组的(6.0±1.0)分、(3.5±0.6)分( P均<0.01)。两组术前AOFAS中足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分期组术后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AOFAS中足评分分别为(67.6±4.5)分、(75.7±5.2)分、(83.6±2.2)分、(85.9±4.3)分,高于择期组的(60.2±3.9)分、(70.2±3.4)分、(75.4±3.3)分、(78.7±4.4)分( P均<0.01)。分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 3%(2/14),低于择期组的33.3%(4/12)( P<0.05)。 结论:与传统择期手术相比,分期手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跖跗关节复合体骨折脱位可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较快减轻疼痛,促进足部功能恢复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声引导下闭合复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伸直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且Gartland分型为Ⅱ、Ⅲ型患儿 78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8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行超声引导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对照组行C臂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治疗。比较两组患儿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评分)、临床愈合时间、手术时间、术中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均获得闭合复位,未切开复位。观察组手术时间为(30.68±5.45)min,短于对照组的(40.54±5.7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0, P < 0.05)。观察组、对照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分别为(32.73±4.56)d、(36.47±6.24)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关节活动范围(ROM)、肘关节过伸角度范围分别为(148.78±3.81)°、(8.72±8.92)°,对照组分别为的(147.24±4.36)°、(7.98±8.86)°,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对照组、观察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2.5%(37/40)、92.1%(35/3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对照组术后出现神经损伤3例,观察组术后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3.97, P < 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损伤神经发生率,减少医患X线辐射暴露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