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文献计量学和知识图谱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中医药领域研究现状与趋势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对我国急性心肌梗死(AMI)中医药领域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以展现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 Database)及维普(VIP)数据库医药卫生领域 2000年 1月—2022年 2月 AMI中医药相关期刊论文,导入 NoteExpress软件进行筛查,应用 CiteSpace 5.7 及 VOSviewer 1.6.17 开展可视化分析.结果:纳入文献 1 890 篇,发文呈总体波动上升趋势.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发挥桥梁作用,为 AMI中医药研究的核心机构.发文量排名前 3位的作者分别为刘红旭、史大卓、张敏州.研究热点集中在 AMI中医证候特点及演变、中医药疗效研究、预后以及中药机制研究.结论:AMI中医药领域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应进一步探索中医证候演变规律,加强病证结合研究,优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增加循证学依据;重视药物基础研究,促进新药研发,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一定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刘红旭教授应用益气逐瘀法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证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心血管疾病之一[1].ACS 是一组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由不稳定斑块破裂或糜烂导致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以致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目前普遍认为本病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真心痛""喘病"等范畴.刘红旭教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心血管科主任,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及危重病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30余年.刘红旭教授在秉承国家级名老中医许心如、魏执真、黄丽娟、张炳厚教授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ACS气虚血瘀证的中医病机特点,提出益气逐瘀法治疗ACS的学术理论,并研制出具有益气逐瘀功效的参元益气活血胶囊,目前已成为北京中医医院的院内制剂.经过20余年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在临床疗效评价、药物作用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现介绍益气逐瘀法治疗 ACS的学术渊源、临床经验,并分享病案一则,以飨读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刘红旭治疗PCI术后患者中医组方用药规律数据挖掘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刘红旭教授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中医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方法 收集2013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期间刘红旭教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门诊诊治的PCI术后患者处方,构建方药数据库.通过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及系统聚类进行研究.结果 共纳入方剂489首,涉及中药162味,出现频率>10%的药物47味;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关联规则135条;聚类分析得到13个组合.结论 刘红旭教授治疗PCI术后患者以多个方剂按照君臣佐使进行组合,善用对药,治疗主证以益气养阴、逐瘀化痰为基本原则,治疗兼证以健脾泻肺、平肝安神为基本原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刘红旭教授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本文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系统分析刘红旭教授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并整理刘红旭教授2009年至2018年10年间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门诊医案,借助Microsoft Excel 2016、IBM SPSS15.0、SPSS Modeler 18计算机软件,利用软件的筛选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处方所涉及药物的用药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分布、功效分类、组方规律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刘红旭教授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用药规律及经验.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处方723首,分析得出刘红旭教授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用药以寒温并用为主,五味以甘、苦、辛为主,主要归肝、肺、脾、心经,常用的药物有黄芪、延胡索、炙甘草、酸枣仁、黄连、牡丹皮、赤芍等;常用药对组合有黄芪-延胡索、黄芪-瓜蒌、酸枣仁-珍珠母、丹参-土鳖虫、黄芪-水蛭等;并演化出3首新处方.结论 刘红旭教授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用药以益气活血、凉血清热、化痰降浊为基本大法,并兼顾补血养阴、疏肝健脾、安神定惊等治法以综合调理患者的机体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刘红旭教授治疗稳定性冠心病组方规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归纳和探讨刘红旭教授治疗稳定性冠心病的用药及组方规律.方法 通过筛选、收集刘红旭教授门诊病历建成数据库,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进行数据挖掘,以客观分析其治疗经验.结果 筛选出治疗稳定性冠心病中药处方2485首,得出高频性味归经、中药和药对,核心药物组合及三首潜在新方.结论 刘红旭教授治疗稳定性冠心病时常用"参元益气活血方"为基础,并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小陷胸汤""泻肺利水方"等随症加减,为中医药治疗稳定性冠心病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数据挖掘刘红旭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刘红旭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并整理刘红旭教授2009年—2019年门诊医案,筛选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病案,应用Excel 2016、IBMSPSS statistics 15.0、IBMSPSS Modeler 18.0等软件进行筛选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对处方所涉及药物的用药频次、药味、药性、归经、功效及组方规律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刘红旭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用药规律.结果 共纳入处方713个,中药184味,经分析刘红旭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用药以平抑息风药(19.40%)、补益药(16.36%)和清热药(12.74%)为主.药性以寒性药物(39.84%)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主要归肝、肺、脾经,常用的药物有天麻、菊花、怀牛膝、钩藤、石决明、赭石、白术、鸡血藤、甘草、炒酸枣仁等;常用药对组合有"生龙骨-生牡蛎""菊花-枸杞子""当归-柴胡""陈皮-姜半夏"等;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和刘红旭教授临床经验归纳出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滋生青阳汤、半夏白术天麻汤4首核心处方及9类加减用药.结论 刘红旭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以"三平一化"为主要治则,以平肝清热、平肝潜阳、平肝滋阴、化痰降浊为主要治法,根据寒热虚实不同处方不同.同时结合患者合并症状、证型施以益气生津、滋补肝肾、泄热通便、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利水渗湿、开窍醒神、宁心安神、行气解郁之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刘红旭教授辨治老年高血压性眩晕的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5
刘红旭教授认为老年高血压性眩晕病位在肝肾,与心、脾关系密切,病机属虚实夹杂,以肝肾虚不能上荣清窍为虚,痰瘀袭扰脑络为实.治疗当肝肾同调、痰瘀同治,临床疗效桴鼓.本研究总结刘红旭教授治疗老年高血压性眩晕的临床经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双心理论"探讨刘红旭教授治疗冠心病合并失眠的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刘红旭教授治疗冠心病合并失眠的用药规律.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刘红旭教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心血管门诊治疗冠心病兼失眠的处方,通过筛选、收集病历建成数据库,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9、SPSS Modeler 18.0、SPSS 2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挖掘,以客观分析其治疗经验.结果 最终共筛选出251首处方,得出高频药四气、五味、性味及归经、关联规则核心药对组合,及3首核心处方.结论 刘红旭教授治疗冠心病合并失眠,以本虚(气)、标实(痰、瘀)为基本病机,以补气、豁痰、活血,配安神为法,以"参元益气活血胶囊""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安神定志汤"3首核心处方为主,并根据辨证随症加减,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思路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参元益气活血胶囊"在刘红旭教授治疗稳定性心绞痛方药体系中的运用情况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参元益气活血胶囊(SYYQ)"在治疗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中的运用规律.方法 通过数据统计,关联规则及系统聚类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刘红旭教授门诊近10年的SAP处方数据进行分析,并与既往研究中其治疗经皮冠状动脉治疗术(PCI)术后1个月内的用药规律进行对比.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方剂3214首,涉及药物277味,药物使用频次54443次;SYYQ方中药物使用频率:生黄芪(76.1%)、延胡索(61.8%)、丹参(34.7%)、水蛭(33.5%)、玄参(21.3%)、党参(20.9%)、土鳖虫(20.1%)、地龙(16.2%);关联规则中"提升度"前10的药对中,由SYYQ方中药物组成药对占5对;系统聚类分析发现SYYQ方中药物主要分布在C1类;与SYYQ治疗PCI术后1个月内患者的用药特征相比,SYYQ治疗SAP在药物使用频率上具有其自身的潜在特点.结论 SYYQ在整体治疗SAP的方药体系中具有使用频次高,药物间关联性强,同步性好以及随冠心病病证不同阶段,不同严重程度加减变化的特点,是刘红旭教授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核心方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中医药治疗室性早搏研究热点及演变趋势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究中医药治疗室性早搏的研究热点及演变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6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收录的中医药治疗室性早博相关文献,运用NoteExpress软件合并除重,应用CiteSpace 5.8.R3软件进行作者、机构及关键词的可视化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834篇文献,年发文量呈上升趋势;以吴以岭、刘红旭、胡元会等为代表的作者合作网络规模较大;主要研究机构集中在以中国中医科学院为代表的科研机构、中医药院校及中医医院,形成了多中心合作网络,并形成区域内合作;关键词分析形成10簇主要关键词聚类和34个突现词,研究热点涉及中医药治疗室性早搏的病因、诊断、中医证型、治法、研究类型五方面.结论:中医药治疗室性早搏的研究趋势主要集中在治疗和研究类型等方面,在治疗方面以功能性室性早搏、频发室性早搏和针刺研究为主,研究类型仍以临床研究为主;目前研究缺乏深入的基础研究,仍需开展更多规范化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为该领域提供循证医学支持,并汲取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名医经验,为临床治疗室性早搏提供更多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