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知识图谱的磁共振成像设备维修维护知识库构建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为了提升医院现代化管理水平,建立科学、有效的医疗设备维护保障体系,该研究通过构建基于知识图谱技术的磁共振成像设备可动态交互的故障检修知识库系统,实现了大型医用设备智慧管理的创新应用.通过对实际维修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构建了一个以磁共振成像设备为例的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知识库,并初步实现了故障信息检索、技术指导以及培训学习等功能.这些功能为大型医用设备的维护管理提供了客观的决策依据,提高了故障维修维护的效率,并且提升了智慧化医院的建设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管理体系建设探索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适应新形势下医学科技创新要求,探索建立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合理性的管理制度和体系,积极推进医疗卫生机构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IT)健康发展.方法 通过查询文献、政策解读及工作实践,了解目前IIT管理的痛点及难点问题,梳理IIT管理的核心要求及要素,思考完善IIT管理的措施.结果 探索IIT管理五大支撑体系建设.职能责任体系,对IIT进行分类分层管理、责权分明;质量监管体系,引入第三方协管机制,填补IIT质量管理三级质控体系的缺漏;经费支撑体系,减免IIT的医院管理费,将IIT承接情况纳入优选SMO年度考评指标;协同创新体系,对外与企业联动,对内各部门协调整合,共同促进IIT的高效率运转;风险预警体系,制定IIT风险评估标准,实时动态监管,强化IIT数据管理,保障IIT数据安全.结论 目前IIT管理在国内普遍缺乏足够的重视,且无完备的管理体系框架及实践.通过构建IIT五大体系建设方案,有利于优化流程、提高效率、保障质量、降低风险,对于IIT管理的完善和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混合现实技术与态势感知在心脏大血管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混合现实技术将患者的影像学检查数据进行三维重建,与真实场景进行有机的结合,模拟真实的手术场景应用于临床教学,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构建态势感知数据模型,对教学互动和病情演绎提供数据能力支撑。本文就混合现实技术与态势感知在心脏大血管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索。该技术的应用可以更新带教手段、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提升教学效率,所以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方法,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值得探索和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90后护生做家务劳动与基础护理学实训操作动作技能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90后护生做家务劳动与基础护理学(基护)实训操作动作技能的关系。方法:选取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经过基护训练的学生,自制家务劳动与基护实训操作动作技能考核成绩问卷。2020年4月,通过朋友圈发放二维码,微信扫描,匿名填写,立即发送返回。探讨90后护生做家务劳动与基护实训操作动作技能的关系。结果:有效问卷466份,有效率100%。其中专科学历270份,其余196份是本科学历。护生每天做家务时间平均(38.47±5.18)min,经常做家务占11.37%,大多数护生做家务态度是被动的及认为家务劳动是大人的事分别为76.61%、74.46%,护生14岁及以上开始做家务人数占69.32%,护生做家务的种类≤2种占66.09%。其中,女性,经常或积极做家务,自认为与大人有同样责任做家务,开始做家务的年龄≥6岁或做家务的件数≥4件是护生基护实训操作动作技能取得较好成绩的促进因子;认为做家务劳动是大人的事情,做家务劳动态度是被动的和开始做家务劳动的年龄≥18岁是护生基护实训操作动作技能取得较好成绩的阻碍因子。结论:做家务劳动可以培养护生良好的劳动价值观、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做家务劳动年龄越早、做家务劳动的种类越多,其动手能力就越强,间接提高护生学习期间实训操作技能的精细动作,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健康教育用于难治性抑郁症疗效观察及对患者认知功能和睡眠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健康教育用于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认知功能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rTMS治疗,观察组在rTMS基础上联合健康教育。两组干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干预前后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认知功能、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1%(41/45),高于对照组的71.11%(32/45)(χ 2=5.87, P < 0.05)。干预后,观察组CGI评分为(45.23±7.89)分,高于对照组的(27.64±4.53)分,HAMD评分为(16.32±2.76)分,低于对照组的(21.86±3.98)分( t=12.97、7.67,均 P < 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完成分类数[(3.83±0.61)个]、正确反应数[(85.45±7.87)个]高于对照组[(2.98±0.37)个、(73.25±6.12)个],持续性错误数[(32.02±1.89)个]低于对照组[(35.12±2.09)个]( t=7.99、8.20、7.38,均 P < 0.05)。干预后,观察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9.84±1.56)分]低于对照组[(12.32±1.62)分]( t=7.39, P < 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社会功能[(59.98±5.31)分]、物质生活[(34.23±4.12)分]、躯体健康[(56.87±5.32)分]和心理健康[(47.28±5.65)分]均高于对照组[(45.23±6.57)分、(27.98±2.65)分、(43.24±4.53)分和(36.21±4.12)分]( t=11.71、8.55、13.08、10.62,均 P < 0.05)。 结论:rTMS联合健康教育用于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疗效良好,且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睡眠质量,具有显著创新性和科学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情境的交互学习软件生成虚拟现实情境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针对当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医学统计学普遍存在困难的现象,探索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方法:以同年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班为单位整群随机抽样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教学方法上增加基于情境的交互学习软件学习;比较两组学生医学统计学课程的结业成绩、参加课外科研活动课题答辩时出现的统计学误用情况。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学生结业成绩(74.08±11.19)高于对照组(63.82±10.10)( t=3.926, P<0.001),尤其是反映综合能力的创新分析题、选择题差异明显;实验组学生参加课外科研活动出现的统计学误用低于对照组,样本含量的估计( χ2=4.189, P=0.041)、统计设计( χ2=5.558, P=0.018)与分析资料( χ2=3.971, P=0.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基于情境的交互学习软件生成虚拟现实情境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运用医学统计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舰艇编队救护所仿真训练平台构建与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为优化舰艇编队救护所执行海上多样化军事任务下的卫勤保障工作流程提供快速、高效的工具,为医疗队员开展常态化模拟训练、提升伤病员救治效率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方法:运用仿真建模、计算机兵棋、软件工程等技术,构建编队救护所仿真训练平台,全要素、全流程动态推演、量化分析卫勤保障过程,在实施模拟训练的同时,优化舰艇编队救护所的卫勤保障方案和工作流程。结果:使用该仿真平台进行仿真推演和模拟训练,能够切实增强编队救护所人员、装备配置的合理性和工作流程的科学性。结论:编队救护所工作是海上多样化军事任务卫勤保障的重点和难点,舰艇编队救护所仿真训练平台通过动态推演、量化分析海上卫勤保障工作流程实现了卫勤保障研究和训练技术手段的创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放疗CT模拟定位远程培训系统研发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发一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放疗CT模拟定位的远程培训系统,探索一种医学培训的新方法。方法:使用3DMax与Maya进行3D建模,Unity3D引擎开发3D虚拟操作及交互系统;Java的SpringMvc架构作为系统后台服务,MySQL作为后台数据库系统;并将用户分为教师和学员两种角色,模式分为教学与考核模式。结果:系统功能涵盖CT模拟定位全过程,主要包括患者信息管理、CT模拟定位机认知、体位固定技术、CT定位扫描、处理突发事件等模块。自2018年投入使用以来,运行稳定,系统浏览量达14 920人次,培训通过率为86.66%。与传统培训相比,培训效率明显提升,并获得一致好评。结论:远程培训系统能有效提升学员的临床实践能力、人文关怀能力,具有良好的自主性、共享性、创新性。目前系统已上线且推广性较强,应用前景广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常见眼病智能问答系统应用价值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发针对常见眼病的智能问答系统,并调查和评估其在互联网医院平台的应用效果,为医疗服务模式和技术创新提供借鉴。方法: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研发常见眼病智能问答系统,通过对预先录入的结构化知识进行解析分词和关键词采集绑定等处理,经过搜索引擎为用户提供准确的问答内容。并通过功能、性能测试,完成互联网医院的部署。收集2020年2月1—29日期间使用常见眼病智能问答系统的数据资料,对患者的人口学信息、问诊时间、咨询疾病类别、咨询内容、服务评价等进行分析。结果: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互联网医院成功研发出具有智能导诊服务和眼病术后智能咨询模块的常见眼病智能问答系统,测试结果表明智能问答系统的可重复性为100.0%,准确性为99.8%,可24 h持续在线服务。2020年2月1—29日期间中山眼科中心互联网医院常见眼病智能问答系统总服务患者6 462人次,其中男3 082人次,占47.7%,女3 380人次,占52.3%。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2.3岁。1 135例患者使用了智能导诊服务,占17.6%,5 375例患者使用了眼病术后智能咨询模块,占82.4%。平均每日使用常见眼病智能问答系统的患者为223人次,最高每小时服务74人次。分别有25.6%(38/148)和36.4%(54/148)的患者对常见眼病智能问答系统的服务效率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24.3%(36/148)和37.8%(56/148)的患者对常见眼病智能问答系统的服务质量分别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结论:常见眼病智能问答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基于互联网医院平台的智能问答系统应用可满足患者24 h医疗咨询需求,降低医院交叉感染风险和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慢性病专病全程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深化以患者和健康为中心的医疗模式变革将成为医疗体制改革和医院未来发展的核心内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依托于疾病管理单元及5G智慧诊断随访系统、新型远程多学科诊疗平台、慢性病专病健联体管理体系,以肺结节及肺癌诊治为试点病种,通过主动干预管理和服务模式创新,建立更加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的实践规范,探索构建慢性疾病全程管理模式,有效提升了医院诊疗管理的质量、效率及患者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