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后护生做家务劳动与基础护理学实训操作动作技能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90后护生做家务劳动与基础护理学(基护)实训操作动作技能的关系。方法:选取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经过基护训练的学生,自制家务劳动与基护实训操作动作技能考核成绩问卷。2020年4月,通过朋友圈发放二维码,微信扫描,匿名填写,立即发送返回。探讨90后护生做家务劳动与基护实训操作动作技能的关系。结果:有效问卷466份,有效率100%。其中专科学历270份,其余196份是本科学历。护生每天做家务时间平均(38.47±5.18)min,经常做家务占11.37%,大多数护生做家务态度是被动的及认为家务劳动是大人的事分别为76.61%、74.46%,护生14岁及以上开始做家务人数占69.32%,护生做家务的种类≤2种占66.09%。其中,女性,经常或积极做家务,自认为与大人有同样责任做家务,开始做家务的年龄≥6岁或做家务的件数≥4件是护生基护实训操作动作技能取得较好成绩的促进因子;认为做家务劳动是大人的事情,做家务劳动态度是被动的和开始做家务劳动的年龄≥18岁是护生基护实训操作动作技能取得较好成绩的阻碍因子。结论:做家务劳动可以培养护生良好的劳动价值观、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做家务劳动年龄越早、做家务劳动的种类越多,其动手能力就越强,间接提高护生学习期间实训操作技能的精细动作,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功能状况探索老年人主动健康生活指数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索老年人主动健康生活指数(PHLI)的意义,为老年人通过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维持功能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步速和认知能力定义老年人功能状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可能影响功能状况的日常生活指标并绘制列线图进行可视化,根据列线图结果形成PHLI,以老年人功能状况是否正常为依据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以灵敏度与特异度之和最大原则确定PHLI的界值。结果:横断面研究,共纳入4 971例老年人,年龄60~98(70.9±7.5)岁,其中53.3%(2 649例)的老年人维持着正常功能状况。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务劳动对老年人功能状态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正向心理( OR=2.04、1.92,均 P<0.001),分别使老年人维持功能正常的可能性增加104%和92%;生活规律、充足蛋白摄入、睡眠质量等也是老年人功能状态正常的影响因素(均 P<0.05)。纳入研究的老年人PHLI中位得分为7.3(5.9,8.3)分,ROC下面积(AUC)为0.70(95% CI:0.68~0.71),PHLI界值为6.8分。 结论:PHLI与老年人维持功能状况相关,可作为一个简易评估工具,为老年人采用积极主动的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功能状况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上海市社区老年人居住情况与身体活动状况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上海市社区老年人居住情况与身体活动状况的相关性,并探讨独居对不同类型、强度身体活动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市虹桥、石门二路以及潍坊社区的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为调查对象,使用老年人体力活动量表(PASE)对受访者的身体活动状况进行调查,PASE得分越高表示运动程度越高。结果:家务性体力劳动和PASE总分方面,独居与非独居老年人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0.00(35.00)分比80.00(55.00)、85.80(67.23)分比110.80(75.18)分, Z=1.984、2.102, P=0.047、0.036];进一步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在校正了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和体质指数后,结果显示,独居与家务性体力活动程度低( OR=2.56、95% CI:1.26~5.07、 P=0.009)的风险具有相关性。 结论:上海社区老年人独居与较低的体力活动水平相关,尤其是家务性体力活动,需要提高独居老年人的身体活动水平与对运动的积极心理认知状态,从而维持其良好的身体健康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Tobit模型的安徽省蒙城县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了解农村地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提供干预思路.方法 于2021年7-9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安徽省蒙城县抽取60岁以上老年人1223人,将其中自报由相关医疗机构诊断为高血压的675例患者数据纳入分析.问卷调查一般情况、健康行为、患病情况、用药依从性、睡眠质量等,进行体格检查.并采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3L)评价健康相关生命质量,采用中国健康效用值积分体系计算健康效用值.用SPSS 26.0和Stata 17.0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和Tobit回归分析.结果 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效用值中位数为0.795(P25~P75:0.696~0.875)o 62.5%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存在疼痛或不舒服,44.0%存在焦虑或抑郁.Tobit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β=-0.058),工作状态为半劳作(β=-0.067)、家务劳动(β=-0.072)、安居晚年(β=-0.135),患1种(β=-0.055)、2种及以上的其他慢性病(β=-0.091),有睡眠障碍(β=-0.099)的农村高血压患者健康效用值较低;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上(β=0.064),劳动强度为较轻(β=0.116)、一般(β=0.123)、较重(β=0.087),有饮茶习惯(β=0.055),服药依从性好(β=0.043)的农村高血压患者健康效用值更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较差,应将女性,工作状态为半劳作、家务劳动、安居晚年,患有其他慢性病,有睡眠障碍,教育程度低,无饮茶习惯以及服药依从性差的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重点人群,重点关注并改善其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开颅术后胶质瘤患者症状群及前哨症状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调查开颅术后的胶质瘤患者症状群及不同症状群的前哨症状,为医护人员开展此类人群的症状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1-5月在我院住院的168例开颅术后的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研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及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脑肿瘤特异模块对其进行调查.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症状群,基于Apriori算法关联分析结果,判定各症状群内前哨症状.结果 本研究168例患者中,睡眠不安发生率最高,且情绪困扰、工作/家务劳动困扰在症状困扰中较为严重.开颅术后胶质瘤患者存在4个症状群,包括疾病行为症状群、神经相关症状群、情绪-食欲相关症状群和其他症状群.虚弱无力是患者神经相关症状群的前哨症状,口干是情绪-食欲相关症状群的前哨症状,疾病行为症状群及其他症状群无明显前哨症状.结论 开颅术后胶质瘤患者存在症状群,且神经相关症状群及情绪-食欲相关症状群存在前哨症状.建议医护人员将前哨症状作为症状群管理的切入点,可依据症状群及前哨症状为患者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上海社区老年人群脑卒中与体力活动的关联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通过上海社区老年人群队列基线调查,比较社区脑卒中人群与非脑卒中人群的体力活动情况,探索脑卒中人群不同类型体力活动的参与情况.方法·自2019年2月—8月建立的上海社区老年人群队列中,根据纳排标准筛选研究对象.根据自我报告是否有脑卒中史将研究对象分为非脑卒中组与脑卒中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控制年龄与性别将2组进行2:1配对.收集2组人群的基线特征资料,采用国际体力活动调查表(Inter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IPAQ)对研究对象过去1周与运动、交通和家务相关的体力活动状况进行调查.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研究对象的睡眠质量;采用7项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7)和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分别评估对象的焦虑及抑郁状况.比较脑卒中组与非脑卒中组的上述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2组人群不同类型体力活动的参与情况.结果·在纳入的17 948人中,脑卒中组有993人(5.5%),非脑卒中组有16 955人(94.5%);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非脑卒中组1 984人(66.7%),脑卒中组992人(33.3%).2组人群在文化程度、退休前职业、腰围、体质量指数、睡眠状况、焦虑症状、抑郁症状、既往疾病史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体力活动方面,女性脑卒中人群相比非脑卒中人群每日进行中等强度运动时间更短,1周的骑行、步行天数更少,每日骑行时间更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和女性脑卒中组1周做家务天数以及每日做家务时间相较于非脑卒中组均处于较低水平,而每日久坐时间处于较高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在体力活动水平方面,脑卒中组达到中、高水平的男性和女性比例均低于非脑卒中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性别、年龄、职业、焦虑症状、高脂血症史、心房颤动史、慢性胃炎史、髋臀骨折史后,脑卒中人群参与剧烈运动的水平较低,1周内不进行家务劳动和每日久坐时间>180 min的比例较高,处于中、高活动水平的比例较低(均P<0.05).结论·上海社区有脑卒中史的老年人群家务劳动参与频率与时长、体力活动水平较非脑卒中人群均处于较低水平,且久坐时间更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妇科肿瘤患者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体验与应对方式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 了解我国妇科肿瘤患者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CIPN)症状体验及应对方式,从而为进一步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4-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使用神经毒性化疗药物的12名有CIPN症状的妇科肿瘤患者为访谈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现象学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 11名患者出现麻木,但症状出现时间、具体部位、顺序、严重程度不一.9名患者出现疼痛,包括局部膝盖、胳膊、手腕、指尖以及全身疼痛,对疼痛的表述不仅有酸痛、骨痛,还有针扎感、过电感、电击感等.其他症状还包括异物感、蚂蚁移动感、灼热、痒痒以及睡眠、排便的改变.CIPN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涉及家务劳动、活动锻炼和工作社交三方面.CIPN使得患者减少或免于家务劳动;肢端麻木尤其是脚部麻木,影响患者活动锻炼的频率、时长,严重者不能走路.CIPN给患者造成了痛苦体验,使其放弃工作,影响与家人、朋友的日常沟通.患者应对CIPN的方式包括按摩、揉搓、泡脚、药物,但效果不尽相同.结论 妇科肿瘤患者CIPN症状体验不一,肢端麻木和疼痛常见,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和社交.医护人员应及时评估患者CIPN症状,提供有效信息支持,强化同伴支持作用,通过多科协作,为患者提供CIPN有效应对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甘肃省120例成人寻常型银屑病住院患者甲损害现况
编辑人员丨2023/9/30
目的 探讨甘肃省成人寻常型银屑病住院患者甲损害发生率、临床特征、甲损害组与无甲损害组在人口学、疾病特征、生活质量评分及实验室检查之间的差异.方法 收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21年12月-2023年1月住院的120例成人寻常型银屑病住院患者的相关资料,将患者分为甲损害组与无甲损害组,分析甲银屑病相关临床特征.结果 纳入患者中67.5%合并甲损害,其中点状凹陷最常见,其次为甲剥离和甲下角化过度,甲半月红斑最少,25.9%伴甲皱襞受累.甲损害组与无甲损害组在性别、年龄、职业、病程、有无舌损害、病情严重程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银屑病严重程度指数与甲损害病程、甲银屑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相关;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与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2组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无明显差异.甲银屑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前4位为情绪、工作、家务劳动和甲疼痛.结论 甘肃省成人寻常型银屑病住院患者伴甲损害常见,发生较多的为点状凹陷、甲剥离和甲下角化过度.男性、年龄大、体力劳动者、病程长、伴舌损害、病情严重者更易出现甲损害.甲损害主要影响患者的情绪、工作和家务劳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2011年北京市成年居民身体活动与经常锻炼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了解北京市18~79岁常住居民身体活动与经常锻炼现状,为北京市居民身体活动的指导干预和慢性病防治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242名18~79岁北京市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参考2000年美国发表的"身体活动概要"和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PAQ)计算居民各类别身体活动代谢当量(MET),参照国家体育总局标准计算居民经常锻炼率.依据2010年北京市人口普查数据和抽样设计对样本进行加权调整.结果:19584名资料完整的对象纳入最终分析.2011年北京市成年居民每人每周职业劳动、家务活动、交通和休闲锻炼MET中位数分别为1918、839、922、928(MET-min/周).女性职业劳动和休闲锻炼MET均低于男性(职业劳动:1436 MET-min/周vs 2156 MET-min/周,P<0.001;休闲锻炼:827 MET-min/周vs 944 MET-min/周,P<0.001);老年人休闲锻炼MET(1490 MET-min/周)高于青年人(718 MET-min/周,P<0.001)和中年人(1162 MET-min/周,P<0.001).居民经常锻炼率仅为31.5%[95% 可信区间(CI):30.7%~32.4%],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比男性不经常锻炼的风险更高[比值比(OR)=1.26,95%CI:1.14~1.40];与青年人相比,中、老年人不经常锻炼的风险较低(中年人:OR=0.54,95%CI:0.50~0.59;老年人:OR=0.46,95%CI:0.39~0.54);相比于受教育年限≤6年的居民,受教育年限7~12年(OR=0.66,95%CI:0.57~0.77)和>12年的居民(OR=0.46,95%CI:0.39~0.54)不经常锻炼的风险较低.结论:2011年北京市成年人休闲锻炼不足,经常锻炼率低.应进一步制订、创建有利于北京居民尤其女性、青年和受教育程度低人群经常锻炼的健康政策、环境,推动健康北京建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3年中国老年居民跌倒伤害流行状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调查2013年中国≥60岁居民跌倒伤害流行状况.方法 2013年在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监测点开展了第四次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调查.该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98 629名≥60岁社区居民进行面对面的老年健康问题调查,以性别、年龄、城乡和文化程度等作为分层因素,比较不同特征的≥60岁居民跌倒发生率及跌倒伤害发生情况.结果 我国≥60岁居民6个月内跌倒发生率为8.0%(95%CI:7.5%~8.5%),跌倒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随文化程度升高而降低;女性跌倒发生率(9.1%)高于男性(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1,P<0.01);农村人群跌倒发生率(8.6%)高于城市(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P<0.01);无配偶老年人跌倒发生率(11.0%)高于有配偶老年人(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8.0,P<0.01);农民和家务劳动者跌倒发生率高于其他职业人群.在发生过跌倒的老年人群中,52.6%出现受伤情况,女性老年人跌倒后受伤的比例(54.8%)高于男性(4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P<0.01).在跌倒后受伤人中,发生各类型伤害分别为髋部骨折(7.3%)、手/手臂骨折(12.5%)、头部受伤(8.0%)、擦伤/挫伤(53.6%),≥80岁年龄组髋部骨折的发生比例为12.4%,高于其他各年龄组.结论 我国≥60岁居民跌倒发生率处在较高水平,并且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城乡和职业间的跌倒率有明显差异,应广泛加强针对不同特征老年人群跌倒及跌倒伤害发生的预防和干预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