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外热成像仪辅助穿支定位的旋股外侧嵌合皮瓣在四肢关节复合组织缺损中的立体修复策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红外热成像技术辅助旋股外侧动脉穿支嵌合筋膜皮瓣在关节复合组织缺损重建中的立体修复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们对16例四肢关节复合组织缺损患者,采用红外热成像仪辅助游离旋股外侧动脉穿支嵌合筋膜皮瓣进行立体重建,其中5例合并少量关节部位骨质部分缺损,1例合并肌腱缺损.创面面积24 cm×11 cm~6 cm×3 cm,皮瓣大小20 cm×6 cm~6 cm×3 cm,筋膜瓣面积6.0 cm×4.0 cm~3.0 cm×1.5 cm.供区阔筋膜及皮瓣一期缝合.结果 术前共探查穿支48条,术中证实穿支45条,阳性率93.4%.术后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35个月,平均9.4个月.16例皮瓣全部存活,皮瓣质地柔软,外形满意,随访期内关节无窦道、肿胀、疼痛表现,关节活动无明显障碍,2例患者自觉皮瓣部位臃肿,二期行皮瓣修薄术.结论 红外热成像技术辅助穿支定位旋股外侧动脉穿支嵌合筋膜皮瓣立体修复关节部位复合组织缺损安全可靠,是关节复合组织缺损重建的理想方法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评价消癥饮联合精前康抑菌凝胶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红外热成像技术评价消癥饮联合精前康抑菌凝胶对湿热瘀阻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男科门诊就诊的120 例湿热瘀阻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 例),试验组给予消癥饮颗粒口服联合精前康抑菌凝胶纳肛;对照组予消癥饮颗粒口服,疗程均为4 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NIH-CPS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以及带脉区、下焦区、腹股沟区域红外热成像温度数据进行测定,并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IH-CPSI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试验组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 1h后,试验组下焦[(33.60±0.40)℃]及腹股沟[(33.78±0.30)℃]区域温度较治疗前[下焦:(34.09±0.34)℃,腹股沟:(34.49±0.28)℃]均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下焦:(34.02±0.29)℃,腹股沟:(34.54±0.25)℃,治疗1h后:下焦:(34.05±0.26)℃,腹股沟:(34.51±0.22)℃]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4 周后,两组患者下焦区[试验组:(33.13±0.41)℃,对照组:(33.42±0.25)℃]及腹股沟[试验组:(33.21±0.29)℃,对照组:(33.86±0.29)℃]区域温度较治疗前[试验组:下焦:(34.09±0.34)℃,腹股沟:(34.49±0.28)℃,对照组:下焦:(34.02±0.29)℃,腹股沟:(34.54±0.25)℃]及治疗1h后均降低(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88.14%)优于对照组(77.19%)(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消癥饮联合精前康抑菌凝胶能够明显降低湿热瘀阻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NIH-CPS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和下焦区及腹股沟区域红外热成像热值,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股静脉血流缓慢大鼠模型中的成像表达特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红外成像技术在股静脉血流缓慢大鼠模型中的成像表达特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肾上腺素组(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每次注射1 mg/mL肾上腺素,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前后共2次,首次注射后2 h,将大鼠置于冰水中游泳5 min.建模前后使用红外热成像技术采集两组大鼠两侧股三角区域温度,建模完成后腹主动脉采血检测凝血指标及白细胞介素-6(IL-6),取右侧股静脉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模型组大鼠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P<0.01)、凝血酶时间(TT)(P<0.01)较空白对照组明显缩短;IL-6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P=0.02).两组大鼠股静脉切片血管形态结构正常,未见明确炎症细胞浸润及血栓形成.模型组大鼠股三角区域建模前最高温为(35.34±0.47)℃,建模后为(36.57±0.94)℃,模型组大鼠建模前后温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大鼠股三角区域建模后最高温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 股静脉血流缓慢状态大鼠模型红外热成像表达特性为相对高温表达,具有无创无辐射优势的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作为诊断血流缓慢状态的辅助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可视化精准电生理适宜技术治疗女性中重度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可视化精准电生理适宜技术对女性中重度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日至2023年6月20日武汉中心医院收治的女性中重度OA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可视化精准电生理适宜技术诊断,记录有效电刺激参数,制定治疗方案,使用确定的电刺激参数进行电生理治疗2周;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琥珀酸索利那新片5 mg/d),疗程2周。记录治疗前后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OABSS),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 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膀胱低温区域温度明显高于治疗前[(32.41±0.96) ℃比(31.34±1.16) ℃, t=5.066, P<0.001];治疗组治疗后OABSS明显低于治疗前(0.98±0.51比9.44±2.00, t=28.940, P<0.001),膀胱过度活动症状明显改善;治疗组治疗后OABSS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0.98±0.51比7.10±1.34, t=30.070, P<0.001),治疗组膀胱过度活动症状改善较对照组更加明显。治疗组治疗后无特殊不良反应,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表现为口干14例(28%)、视物模糊5例(10%)、便秘8例(16%)、排尿费力2例(4%),对照组治疗不良反应明显高于治疗组。 结论:可视化精准电生理适宜技术对中重度OAB患者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简便,临床推广价值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血运监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红外热成像技术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血运监测中的应用,为临床提供经验及参考。方法:自2020年8月至2021年4月,我们对18例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的患者,在术中及术后分别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皮瓣的血运情况进行监测,观察热像图变化情况。结果:术中所有皮瓣在断蒂前的热像图上均可在穿支穿出点观察到热点的复温过程。术中在血管吻合后,16例皮瓣在动态热像图上观察到穿支血管处有热点快速出现,然后皮瓣周围逐渐升温,并可见额外新的热点生成;1例皮瓣松止血带后皮瓣复温不明显,未观察到明显的热点出现,该皮瓣经动脉抗痉挛治疗后好转,在热像图上表现为热点快速出现;1例皮瓣在热点出现后,穿支血管处的热点先逐渐弥散扩大再缩小,其他热点逐渐消失,经切除静脉栓塞血管并重新吻合通血后,血运情况改善。术后所有皮瓣均可在热像图上观察到明显的热点。术后2周所有皮瓣均存活,伤口均Ⅰ期愈合,皮瓣质地,血运良好。结论:红外热成像技术应用于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的血运监测,方法简单可靠,可以直观快速反映皮瓣的血运情况,有助于尽早发现皮瓣血运障碍,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红外线热成像仪皮温监测在组织移植再植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红外线热成像技术(IRT)在组织移植或再植术后皮温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8年5月至2020年3月,收治73例患者行组织移植或再植术,术后7 d每小时1次常规监测组织皮温、色泽、毛细血管返流和肿胀等指标,其中术后2、4和8 h移植或再植组织3个不同部位皮温(近、远端和中央处),每次由2名专科护士应用红外线热成像仪(IRTI)和电子体温枪分别监测,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名专科护士术后2、4和8 h应用电子体温枪单次测定(中央处)的移植或再植组织皮温分别为(36.47±0.45)℃、(34.97±0.46)℃、(36.49±0.66)℃和(35.56±0.55)℃、(36.61±0.67)℃、(35.85±0.56)℃,3时间点各自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用IRTI测定结果分别为(36.48±0.45)℃、(36.46±0.67)℃、(36.40±0.66)℃和(36.46±0.48)℃、(36.50±0.69)℃、(36.48±0.67)℃, 3时间点各自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用IRTI术后2、4和8 h时3点测定总时间分别为(1.59±0.02)s、(1.65±0.53)s、(1.71±0.07)s,电子体温枪测定时间分别为(4.78±0.08)s、(4.96±0.17)s、(5.13±0.22)s, 3时间点各自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单点(中央处)测温时间分别为(1.59±0.02)s、(1.65±0.53)s、(1.71±0.07)s和(1.59±0.03)s、(1.64±0.55)s、(1.70±0.08)s,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IRT监测移植或再植组织皮温简单方便,特异性及敏感性高,对专科护士个体差异小,具备可重复性,是移植或再植组织皮温监测的一种有效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双重任务训练改善脑卒中后步行能力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脑卒中后幸存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生活,进行功能性步行时常需同时执行运动和认知双重任务。通常情况下,其中一项或两项任务的执行能力会下降,造成双重任务间的干扰,其相关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关于双重任务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后步行和认知功能的相关研究较多。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和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fNIRS)等神经影像学方法来探索双重任务的相关机制是研究热点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金氏烧山火"手法对寒湿痹证患者皮肤表面温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金氏烧山火"手法对寒湿痹证患者的局部及循经远端穴位皮肤表面温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10月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寒湿痹证患者,在固定室温条件下,行"金氏烧山火"针刺治疗,分别于针刺前、针刺即刻、留针15 min、留针30 min后采用非接触式红外线人体测温仪、红外线热成像技术观察曲池与合谷穴,足三里与冲阳穴局部皮肤表面温度变化。结果:行"金氏烧山火"针刺手法后,上下肢穴位局部皮肤表面温度均不同程度升高,且留针15 min时皮肤表面温度最高。①上肢:曲池针刺即刻、留针15 min、留针30 min时皮肤表面温度分别高于针刺前( P<0.05),合谷留针15 min、留针30 min时皮肤表面温度分别高于针刺前、针刺即刻( P<0.05);曲池针刺即刻皮肤表面温度高于合谷穴( t=3.793, P=0.034)。②下肢:足三里针刺即刻、留针15 min、留针30 min时皮肤表面温度分别高于针刺前( P<0.05),冲阳留针15 min、留针30 min时皮肤表面温度分别高于针刺前、针刺即刻( P<0.05);足三里针刺即刻皮肤表面温度高于冲阳穴( t=3.794, P=0.034)。 结论:"金氏烧山火"手法可升高寒湿痹证患者局部及循经远端穴位的皮肤表面温度,具有明确的临床热效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红外热成像联合"二纵五横分区法"在儿童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穿支定位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红外热成像(IRTI)技术联合"二纵五横分区法"在儿童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F)移植中穿支定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11月至2022年11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对13例软组织缺损的儿童实施游离ALTPF,男8例,女5例;年龄2~12岁,平均6.3岁;致伤原因:车祸伤6例,摔伤2例,压砸伤3例,烧伤后瘢痕2例。受伤部位:头部2例,躯干1例,手部5例,足踝5例。软组织缺损面积2.0 cm×4.2 cm~9.0 cm×16.0 cm,皮瓣面积2.3 cm×4.5 cm~6.0 cm×20.0 cm,剩余创面中厚皮片植皮覆盖。术前均采用IRTI技术联合"二纵五横分区法"对ALTPF进行穿支定位设计,术中在股前外侧区域内对穿支进行探查,计算IRTI穿支定位的敏感性及阳性率。所有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术后常规抗感染、抗凝、抗痉挛和扩容、保暖。定期采用家访、电话、微信、短信等方式进行随访,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及供区愈合情况。结果:术后13例皮瓣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35(11.0±1.5)个月。13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色泽、质地良好,无明显臃肿,仅1例皮瓣修复内踝处,患者家属感觉局部臃肿,Ⅱ期行皮瓣修薄,所有患者对皮瓣外观满意。供区均Ⅰ期愈合,2例患者供区早期瘢痕增生明显,12个月后瘢痕稳定,所有患者功能恢复良好。术前探查穿支共计38条,术中发现穿支40条,其中有3条在术前未探及,分别位于Ⅰ区近端、Ⅲ区和Ⅳ区,其敏感性为92.5%,阳性率为97.3%。结论:IRTI联合"二纵五横分区法"穿支定位在儿童ALTPF定位设计中安全可靠,为儿童ALTPF设计及切取提供一个可靠的穿支定位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大面积完全性头皮撕脱伤的显微外科救治经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回顾性分析5例大面积完全性头皮撕脱伤病例的急诊救治流程、总结其围手术期特点、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治疗的5例大面积头皮完全性撕脱伤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在显微外科技术下对创面进行清创并探查,选取合适的动、静脉进行吻合,术前积极备血、备皮,术后严格护理并观察再植头皮的血运情况。出院后门诊定期随访。结果:5例再植头皮行血管吻合后全部成活,手术后红外线测温提示头皮血供良好,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1周温度分别为(30.61±1.17)℃、(32.22±1.79)℃和(34.26±1.59)℃,( F=21.307, P<0.05),其中2例部分头皮完全性撕脱伤患者再植头皮出现坏死结痂,植皮后创面愈合。术后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均对重建后外形感到满意。 结论:高超的显微外科技术和更细致的解剖知识是完全性头皮撕脱再植手术成功的关键条件,全身系统的整体关注以及规范通畅的创伤救治流程在救治过程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