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脾胃论》医方"治法-病证"规律及特色探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脾胃论》之方剂散见于各篇,未成系统,不易明晰证治脉络。以"治法-病证"模式统领诸方剂,用药规律及特色可归纳为:升降浮沉疗"繁证"、扶正固脱救羸弱、消导和中愈伤食、调和化痰消胃痞、温中和胃降呕逆、通补清敛瘳泄痢、降中有升通便秘、泻土攻破荡寒积、清热利湿滑溲闭、群"风"汇药祛风湿、扶正解表治虚感、清热解毒泻三焦、分消三焦散湿阻、逐饮分消除酒湿、清心调和止病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湿胜阳微"理论探讨肠道菌群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12/9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是一种代谢应激性肝损伤,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其发生发展及防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相关研究发现肠道菌群通过多种途径参与MAFLD发生发展.中医认为该病病证溯源、病因病机与脾脏密切相关,脾虚湿困、痰瘀互结是MAFLD病机之关键,MAFLD治疗获益有赖治肝实脾的具体应用.因脾虚证、脾虚湿盛证为肠道菌群失调的主要相关证型,故文章基于"湿胜阳微"理论,对脾体阴用阳而受湿邪侵袭及肠道菌群失调在该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具体阐述,并据此提出利湿邪、通阳气,消痞满、畅气机,行气血、化瘀浊之法调控肠道菌群来论治MAFLD,在承接了中医肝病实脾理论的基础上,也拓展了调节肠道菌群治疗MAFLD的新视野,为临床中西医结合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痞满从湿论治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痞满是临床常见的脾胃系疾病,湿是导致痞满发生的常见病理因素.湿邪所致痞满有寒湿和湿热的不同,临床常见脾胃湿热、肝郁湿热、脾虚湿热、阴虚湿热、寒湿困脾及阳虚寒湿6种证型,治疗可分别采用清热祛湿、和胃消痞,疏肝行气、清热化湿,健脾益气、清热利湿,滋阴以清热祛湿,健脾燥湿、散寒除痞及温补脾肾、散寒祛湿之法.临证处方时,脾胃湿热常用藿朴夏苓汤、三仁汤、连朴饮等加减治疗;肝郁湿热常用柴胡疏肝散、逍遥散、四逆散等加减;脾虚湿热常用六君子汤、藿朴夏苓汤等加减;阴虚湿热可用七味白术散、益胃汤等加减治疗;寒湿困脾常用藿香正气散、加减正气散、厚朴温中汤等加减治疗;阳虚寒湿常用附子理中汤、吴茱萸汤、金匮肾气丸等加减治疗.同时需注重日常起居、饮食及情志调摄,日常调护尤需顾护脾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
张声生应用黄连治疗脾胃病经验举要
编辑人员丨2023/8/6
张声生教授在脾胃病的临证治疗中善于应用黄连,其认为黄连苦寒性降,一药功兼多效,包括清热利湿、降逆除痞、苦寒坚阴、厚肠止泻等,在针对不同特点胃肠疾病的遣方用药中,通过不同的配伍方法,使其在多种胃肠疾病治疗中发挥良好的药用效果.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伤寒论》清热法中“角药”的配伍运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角药”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在中药性味、归经、七情等原则的基础上将三种药物有机组合,以提高临床疗效的中药配伍模式.分析《伤寒论》清热法中的“角药”配伍运用情况,包括正治法和权变法两个方面.正治法包括清宣肺热、清宣郁热、清热止利兼以解表、清热消痞、清热利湿、清热养阴利水、泻热逐水、清热涤痰、清泄少阳、清热养阴;权变法包括清热法与解表法、透邪法、破血逐瘀法、攻下法、和法、温脾法、和解少阳法、固表扶阳法、驱虫法合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劳绍贤教授应用岭南地道药材经验采菁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总结劳绍贤教授运用岭南道地药材治疗内外科杂病的临证用药经验,并加以推广.[方法]通过日常跟诊、记录典型病例、查阅相关文献,从经验方药方面论述劳教授运用岭南道地药材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对其用药经验和自拟良方进行总结,并附验案加以佐证.[结果]劳绍贤教授根据岭南地理环境及岭南人体质特点,以传统中医药辨证与现代中药药理研究相结合,临证善用岭南中草药治疗内外科疾病.湿热与毒互结所致慢性肝炎,当治以疏肝健脾、清热解毒,选用田基黄;湿热与瘀滞搏结所致慢性前列腺炎,当治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选用广东王不留行;湿热气滞互结所致胃脘痛,当治以清热祛湿、理气止痛,选用救必应;湿温发热当治以透热解表、芳香化湿,选用土茵陈;热毒互结所致实热肿痛,当治以清热凉血解毒,选用肿节风;瘀滞所致胸胁痛,当治以疏肝和络止痛,选用铁包金配穿破石.验案一诊断为胃痞(脾胃湿热证)、胁痛(气滞血瘀证),治宜清热化湿、理气通瘀,方用"清浊安中汤合菖志"加减,方中重用铁包金和穿破石.验案二诊断为胃痞(脾胃湿热证)、牙痛(胃火炽盛证),治宜清热化湿、泻火消肿,方用"清浊安中汤合藿香"加减,其中重用肿节风治疗后均获得良效.[结论]劳绍贤教授针对岭南地域气候特点及人群体质,提出"湿热与滞、瘀、毒互结"之病机,因地制宜采用岭南道地药材治疗内外科杂病,临床疗效显著,其经验及验方值得推广以造福更多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高建忠从痰湿凝滞论治月经后期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5
高建忠教授认为,痰湿凝滞是导致月经后期的重要因素,常用"通法"治疗.月经后期兼呕恶呃逆者,用温胆汤理气化痰;兼四肢厥冷乳胀痛者,用四逆散疏肝郁之气;兼食滞胃脘者,用保和方消食化痰行滞,并配伍通经活血药物;痰滞日久兼血瘀者,合用益母草、当归、赤芍、牡丹皮等活血化瘀之品;津液不归正化出现痰、湿、饮者,选用祛痰、利湿、化饮之品;胃痞、胃痛、纳差者,加焦山楂、炒鸡内金、生白术等健运脾胃;伴腰困、乏力者,常配伍茺蔚子、二至丸、紫河车等补益之品.痰郁日久伴血瘀者,或以血府逐瘀汤调畅气血或以四君子汤健脾益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金小晶效方治验——新蒲饮
编辑人员丨2023/8/5
1 新蒲饮组 成:黄连6?g,黄柏10?g,蒲公英20?g,连翘20?g,煨木香10?g,仙鹤草30?g,生甘草3?g,陈皮8?g.功 效:清热利湿,和中健运.主 治: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用 法: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方 解:方中黄连清热、燥湿、解毒,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连所含的小檗碱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幽门螺杆菌(Hp)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能消除胃肠慢性炎症;蒲公英和胃散结、清热利湿;黄柏、连翘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四药合用加强对Hp的抑制作用.木香味辛性温,行气止痛;仙鹤草消肿、健胃、解毒,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连翘清热解毒;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生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张杰辨治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经验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总结张杰教授辨治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的经验.[方法]通过临床跟诊,阅读张师著作,整理分析相关医案,总结张师辨治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的经验,并附验案一则.[结果]张师认为肝硬化的病位在肝,涉及脾肾,并创"虚、毒、瘀"理论,认为正虚是该病发生的前提和内在条件,肝炎病毒(湿热毒邪)侵及血分,戕害肝体是重要的发病因素,肝木失疏,脾土失运,肾失开阖,痰湿浊毒瘀阻肝络为发病病机,致腹腔内形成癥积痞块等顽疾.治疗上,张师主张肝脾建中,兼顾肾脏以补虚治本;利湿清热,解毒以祛邪;化瘀消癥,气血水并治.所附医案,张师辨为肝郁脾虚、浊毒瘀滞,治宜疏肝健脾、化瘀消癥、利湿解毒,以桂枝人参汤、小柴胡汤、茵陈蒿汤加减治疗,收效甚佳.[结论]张师临床辨治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以"虚、毒、瘀"理论为主线,善从肝脾入手,以肾为本,思路清晰,经验特色鲜明,拓宽了该病的诊治思路,值得学习和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王飞教授运用桔梗药对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5
对王飞教授运用桔梗药对经验进行总结,包括桔梗配杏仁开宣肺气,化痰止咳;桔梗配茯苓,宣肺布津,健脾利湿;桔梗配枳壳宣肺利气,化痰散痞;桔梗配苏梗理气开郁,宽胸利膈;桔梗配冬瓜子宣肺利气,调节大便;桔梗配黄芪升举宗气,补养心气;桔梗配麦冬宣肺利咽,养阴生津;桔梗配甘草宣肺利咽,解毒排脓;桔梗配鱼腥草清热化痰,解毒消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